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宫廷朝鲜“采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舜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9-89,共11页
明清时代,朝鲜与中国是一种特殊的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清人所修《明史》认为;“朝鲜在明,虽称属国,而无异域内。故朝贡络绎,锡赉便蕃。”这也应是清朝的情形。象在国内挑选女子入宫一样,明清两朝都曾在朝鲜挑选女子。明朝在洪武、永... 明清时代,朝鲜与中国是一种特殊的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清人所修《明史》认为;“朝鲜在明,虽称属国,而无异域内。故朝贡络绎,锡赉便蕃。”这也应是清朝的情形。象在国内挑选女子入宫一样,明清两朝都曾在朝鲜挑选女子。明朝在洪武、永乐、宣德、正德时代,以永乐,宣德朝为甚,清朝主要在入关前皇太极时期和入关后多尔衮时期。中国官方文献和宫中档案对此直接记载绝少;外朝官员对此知之不多,而且有意回避,所以至今未发现相关私家记录。朝鲜《李朝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帝 李朝 朱元璋 女子 皇太极 《明太祖录》 太监 宣德
原文传递
王朝奉方论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勇 《中医文献杂志》 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
元·王好古《医垒元戎》中多处引用王朝奉方论 ,涉及内容以伤寒为主 ,关于王朝奉的生平历来无人知晓 ,日本学者丹波元胤认为王朝奉即宋代名医王贶 ,而国内何时希先生则将其视为宋代儿科医家。将王朝奉方论与传世的其他医籍仔细比较 ... 元·王好古《医垒元戎》中多处引用王朝奉方论 ,涉及内容以伤寒为主 ,关于王朝奉的生平历来无人知晓 ,日本学者丹波元胤认为王朝奉即宋代名医王贶 ,而国内何时希先生则将其视为宋代儿科医家。将王朝奉方论与传世的其他医籍仔细比较 ,发现王朝奉与王贶并非一人 ,通过认真考证有关文献 ,最终确认王朝奉方论出自宋代许昌名医王实《伤寒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奉 方论 《伤寒证治》 考证
下载PDF
许昌名医王实生平考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勇 《河南中医》 1998年第2期9-10,共2页
据考证,北宋名医王实(或作王宀是),字仲弓,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人,祖籍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信阳太守、监丞、外郎等职,其医学知识主要来自自学及与娄昌言等名医的相互交流,而不大可能为庞安时弟子,著有《伤寒证... 据考证,北宋名医王实(或作王宀是),字仲弓,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人,祖籍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信阳太守、监丞、外郎等职,其医学知识主要来自自学及与娄昌言等名医的相互交流,而不大可能为庞安时弟子,著有《伤寒证治》三卷、《局方续添伤寒证治》一卷、《伤寒治要》若干卷,均已亡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师 伤寒证治 北宋 伤寒治疗
下载PDF
王实《伤寒证治》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逯铭昕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王实是南北宋之交的名士,他的《伤寒证治》一书是宋代士人研习伤寒学的重要著作,然今已散佚,仅有部分内容散见于李知先《伤寒活人书括》、王好古《医垒元戎》等医书中。通过对此书佚文的搜讨辑录,可以考见其体例及伤寒学术思想,并可窥... 王实是南北宋之交的名士,他的《伤寒证治》一书是宋代士人研习伤寒学的重要著作,然今已散佚,仅有部分内容散见于李知先《伤寒活人书括》、王好古《医垒元戎》等医书中。通过对此书佚文的搜讨辑录,可以考见其体例及伤寒学术思想,并可窥见宋代士人习医的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证治 宋代医学
下载PDF
十六首后村词编年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山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钱仲联教授的《后村词笺注》辑录了南宋爱国词人刘克庄词二百六十四首,并给其中一百三十首词编了年。本文是在钱老研究的基础上,对后村词的编年所作的一些补充和修订。
关键词 后村词 编年考 素馨 刘克庄 里居 丁卯 嗣皇 满江红 灵囿
下载PDF
“德艺双馨”花钱就能买到吗
6
作者 韩景童 《人民公安》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德艺双馨 调查委员会 医护工作者 信誉度 非法组织 卫生部 医疗保健事业 国际交流 聪明反被聪明误
原文传递
松滋黑帮覆灭记
7
作者 周甲禄 《半月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32-34,共3页
这个黑团伙的头子叫杨义勇,人称“杨老三”,现年33岁,小学文化程度,家住松滋市水稻原种场4组,无业。他先是到处打工,做点生意,近几年当起了包工头,长期混迹于城关新江口镇团伙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王实,是转业军人,先在物资局工作... 这个黑团伙的头子叫杨义勇,人称“杨老三”,现年33岁,小学文化程度,家住松滋市水稻原种场4组,无业。他先是到处打工,做点生意,近几年当起了包工头,长期混迹于城关新江口镇团伙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王实,是转业军人,先在物资局工作,1994年下海干个体,经营钢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帮 松滋市 杨义勇
原文传递
萧瑟秋风,吹过巍然庭院
8
《中华手工》 2006年第1期8-25,共18页
六百八十多年前,一个名叫王实的汉子从太原来到晋中地区的灵石县,在一个叫静升镇的地方打短工,卖豆腐。数百年暮雨晨风,其后代日耕夜读, 王家一步步发展,一点点积累,终于英辈迭出,气冲牛斗,红透了静升『九沟八堡十八巷』。如今,显赫一... 六百八十多年前,一个名叫王实的汉子从太原来到晋中地区的灵石县,在一个叫静升镇的地方打短工,卖豆腐。数百年暮雨晨风,其后代日耕夜读, 王家一步步发展,一点点积累,终于英辈迭出,气冲牛斗,红透了静升『九沟八堡十八巷』。如今,显赫一时的王家已经衰落了,大院内的三千男丁早已瓢零四方,不知所踪。惟有二、三百年前修建的王家大院,穿过了战火的硝烟,『文革』的焚火,『丢盔弃甲』地挺立到现在,让幸存的高墙、褪色的彩绘、残留的雕刻,在秋风中殷殷地召唤游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晋中地区 灵石县 后代
下载PDF
《野百合花》·延安整风·《再批判》——捎带说点《王实味冤案平反纪实》读后感 被引量:21
9
作者 黎辛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8-87,共20页
近年,不断读到谈论《野百合花》等问题的文章,颇受教益,也引起一些感想。现就我所历、所见和所闻,简单说点情况与观感,谨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目的是交流情况,说明真相,减少些以讹传讹,求得共识,进而总结出必要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味冤案 野百合 毛泽东 延安整风 丁玲 《解放日报》 范文澜 批评与自我批评 托洛茨基分子 整风运动
原文传递
回到原初──解放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增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4-87,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解放区文学 《解放日报》 解放区文学研究 文艺与政治 作品 大众文化 主义 解放区诗歌 研究中
下载PDF
《野百合花》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昌勇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2-58,共17页
关键词 <<野百合花>>杂文 历史背景 延安时期
原文传递
丁玲和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黎辛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7-70,共14页
1986年,贺敬之同志在致丁玲创作研讨会的贺信中说:“在我看来,丁玲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不是广泛意义上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又一杰出作家。”还说:“
关键词 贺敬之 创作研讨会 怀安诗社 新作家 《解放日报》 周扬 艾青 爱伦堡 野百合花
原文传递
试论周扬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86,共17页
关键词 周扬 文人 丁玲 艾青 文学 迷失 延安 思想 学理
下载PDF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群体的转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邢兆良 《学海》 2003年第4期77-85,共9页
建国初期 ,思想改造运动中知识分子在思想、心理方面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历史的积淀 ,知识分子群体的缺陷 ,现实的环境 ,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价值、话语、道德、心理诸方面形成了以政治为主导、为... 建国初期 ,思想改造运动中知识分子在思想、心理方面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历史的积淀 ,知识分子群体的缺陷 ,现实的环境 ,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价值、话语、道德、心理诸方面形成了以政治为主导、为基础、为标准的选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知识分子群体 思想改造运动 道德 心理 价值 话语 延安整风运动
下载PDF
“四次文代会”与1979年的多重接受 被引量:12
15
作者 程光炜 《花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重要意义早有史评。“两服务”论对当代文学的重新阐释表明历史已终止梦呓进入了“新时期”。这些大叙述都言之凿凿,毋须再议。但中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南北和东西差距极大,社会结构多元复杂,加之几十... 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重要意义早有史评。“两服务”论对当代文学的重新阐释表明历史已终止梦呓进入了“新时期”。这些大叙述都言之凿凿,毋须再议。但中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南北和东西差距极大,社会结构多元复杂,加之几十年的整肃,众多文人流徙四散,虽获“解放”仍惊魂未定,或久居荒野之地而消息闭塞,“文代会”的传播与接受过程自然强弱不一。“四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大“事件”之一。对于有直接历史体验的人来说,“事件”绝对不是今天常见的网络恐怖游戏,而是对当事人日常生活直接的深度震撼,是会对个人生存、亲人命运等一档问题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西。“事件”是一面历史镜子,它在“当年”映射的也许只是一个历史转型过程。我们的工作,不像前几年的《天涯》杂志那样,以“整理民间”的理由,将“红卫兵纪事”、“知青日记”、“市井轶事”等等从记忆沉埃中淘出,用“反抗”的形式质疑大叙述的正当性。我们的注意力,是将各类文人自述、大叙述、插曲和杂音都放在“1979年”这个平台,释放多元混杂的姿态,肯定互相矛盾的多种声音,显出曾经存在的那处文化“遗址”。一、1979年的历史表述研究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我以为“1979年”是一个不能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界 “四人帮” 八十年代文学 左翼文学 历史叙述 张爱玲 文艺观 汪曾祺
原文传递
论文摘编 “重写文学史”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思和 王晓明 王雪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85-287,共3页
《上海文论》从1988年4期起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在“主持人的话”里,指明所谓“重写文学史”即是对“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现象”的“重新研究、评估”,“
关键词 陈思和 上海文论 晓明 创作道路 当代文学发展 现当代文学史 田家冲 土改运动 超越的
下载PDF
批判萧军——1948年8月 被引量:8
17
作者 钱理群 《文艺争鸣》 CSSCI 1997年第1期18-25,共8页
批判萧军——1948年8月○钱理群叶圣陶1948年8月日记(摘抄)8日(星期日)看英文詹森所作《苏联游记》。是书为冯仲足所译。书中言苏联建国将三十年,以其制度不同,已产生一种新人。此观点殊为扼要。书凡三百余页,将徐徐... 批判萧军——1948年8月○钱理群叶圣陶1948年8月日记(摘抄)8日(星期日)看英文詹森所作《苏联游记》。是书为冯仲足所译。书中言苏联建国将三十年,以其制度不同,已产生一种新人。此观点殊为扼要。书凡三百余页,将徐徐看之。11日(星期三)晨早起,与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毛泽东 文学史料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生活报》 思想批判 共产党 1948年 中共东北局
原文传递
我所知道的萧军先生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毓茂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6-143,104,共9页
一我和萧军先生相识,是在一九五六年秋天,算来也有三十多年了,但和先生密切交往,却是在后十年。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七日上午,我又在北京后海岸边那座陈旧的小楼上见到了萧军先生。一别二十年,先生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但脸膛红润,声音仍是那... 一我和萧军先生相识,是在一九五六年秋天,算来也有三十多年了,但和先生密切交往,却是在后十年。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七日上午,我又在北京后海岸边那座陈旧的小楼上见到了萧军先生。一别二十年,先生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但脸膛红润,声音仍是那么宏亮,双眼照旧炯炯有神,步履矫健,动作敏捷,哪里象一个经过非人摧残后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我问他生活得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萧红 动作敏捷 八月的乡村 《生死场》 胡风 寻找母亲 我自己 东北人
原文传递
析丁玲晚年的文学价值取向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传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9,共11页
关键词 丁玲 在严寒的日子里 沈从文 知识分子 文学 莎菲 《杜晚香》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黎辛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112,共30页
关键词 “胡风反革命集团” 毛泽东 文艺思想 陆定一 《长江日报》 国民党 中宣部 复查报告 周恩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