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伯盂铭文与西周朝聘礼——兼论穆王制礼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益飞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48,共24页
霸伯盂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17,属西周中期穆王前后。霸伯盂铭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关于西周朝聘礼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极为重要,学术价值突出。
关键词 聘礼 周朝 铭文 王制 西周中期 学术价值 墓地 出土
原文传递
“县官”之由来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天下”观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55,共17页
里耶秦简8—461简秦始皇更名方中有"王室曰县官""公室曰县官"的规定,它表明以"县官"称天子、国家的制度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 里耶秦简8—461简秦始皇更名方中有"王室曰县官""公室曰县官"的规定,它表明以"县官"称天子、国家的制度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王制"理论下的世界由"四海、流(荒)、九州、县内"组成,狭义的天下=国家=九州,广义的天下=四海之内=海内。这一理论约在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是分封制下王畿制度与县制结合的产物。战国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的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扩展,天下观也发生重大变化,遂产生邹衍"大九州"说,中国仅为广义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但由于王制理论深入人心,故秦始皇仍依照这一理论,将新王朝和帝室取名为"县官",意为从诸侯国君升格为天子,成为居住在县内(王畿)统治天下的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官 天下 秦始皇 王制 九州 大九州
原文传递
柏拉图笔下的佩莱坞港——《王制》开场绎读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小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4,共10页
柏拉图《王制》的开场非常著名,本文通过细读这段开场描写,着力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对《王制》主题的寓意,并尝试解释柏拉图这段笔法的政治哲学意蕴。
关键词 柏拉图 苏格拉底 王制 民主政治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的历时性发展——论《王制》《非相》的情性-义/辨说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荀子 学术界
原文传递
清代《王制》研究及其成篇年代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1期19-25,共7页
《礼记·王制》的作者和成篇年代,自汉以来,说法不一。清末,廖平、康有为等人认为,《王制》是“孔子改制之作”,故《王制》备受晚清学者重视。分析诸家观点和《王制》的内容,并将《王制》与《孟子》、《荀子》等文献进行比较,《王... 《礼记·王制》的作者和成篇年代,自汉以来,说法不一。清末,廖平、康有为等人认为,《王制》是“孔子改制之作”,故《王制》备受晚清学者重视。分析诸家观点和《王制》的内容,并将《王制》与《孟子》、《荀子》等文献进行比较,《王制》经文部分盖写成于战国中期,与郭店楚简的写作年代大致相当。刘向以前,经文部分和后面解释性文字已经抄写在一起,成为我们目前看到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礼记 王制 成篇年代 考辨
下载PDF
论“王道”与“王制”——从传统“王道”思维中走出来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泽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王道"是王权体系下的一种政治理想,对现实的王虽有某种批判意义,但又寄希望于王,其核心是王制:越是张扬王道,就越肯定王制;越是把王道作为一种理论追求,那么所谓的"道"就越依附于王,两者可谓相反相成。作为一种结... "王道"是王权体系下的一种政治理想,对现实的王虽有某种批判意义,但又寄希望于王,其核心是王制:越是张扬王道,就越肯定王制;越是把王道作为一种理论追求,那么所谓的"道"就越依附于王,两者可谓相反相成。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王道"属于古代的一种政治思维,是一种历史的形态,与现代政治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王道"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很稳定的思维方式,影响至深。如何从传统"王道"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这既要改变产生"王"、"道"互相论证的社会结构,又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取代传统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王制 “王道”思维
原文传递
秦朝“以孝治天下”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分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以孝治天下"是华夏古代国家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这一政治传统并没有在秦朝中断。秦朝借重宗法治国的主要措施有设置倚重"儒者""儒学"的国学体制、推行弘扬宗法伦理的礼制教化、颁行维护父家长特权的国... "以孝治天下"是华夏古代国家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这一政治传统并没有在秦朝中断。秦朝借重宗法治国的主要措施有设置倚重"儒者""儒学"的国学体制、推行弘扬宗法伦理的礼制教化、颁行维护父家长特权的国家法典等。比较王制"孝治"与帝制"孝治"的异同,可以发现帝制"孝治"是从王制"孝治"蜕变而来的。与时俱进地改革"孝治"并使之法制化是秦国及秦朝的主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孝治天下 秦朝 王制 帝制 中国古典政治学
原文传递
王者之制禄爵——论《礼记·王制》对“封建”的构成
8
作者 丁肇聿 《原道》 2024年第1期73-93,共21页
《礼记》中唯有《王制》一篇以“王者之制度”为内容,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整体设计,完成了一个“封邦建国”式政体的构成。作为政体,“封建”以爵、禄的双重系统为基本特征,但爵、禄双重系统的一体化才是“封建”的结构性要素。《王制》通... 《礼记》中唯有《王制》一篇以“王者之制度”为内容,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整体设计,完成了一个“封邦建国”式政体的构成。作为政体,“封建”以爵、禄的双重系统为基本特征,但爵、禄双重系统的一体化才是“封建”的结构性要素。《王制》通过对“礼制”的具体规定,巧妙地将相互独立的爵、禄系统收摄进同一个等级序列中,使爵、禄系统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等级制实现爵、禄之间的等级换算。原本由二元的爵、禄系统构成的政治结构,由此成功转型为以天子为中心的“一元—二重—三层”封建政治结构。《王制》的制度虽有空想性质,但《王制》通过构成封建政治的方式揭示了封建之为封建的结构性本质,因此《王制》之作的目的不是对制度的记录,而是教导王者如何制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制 爵禄 封邦建国 制度
原文传递
《礼记》哲学诠释的四个向度——以《礼运》、《王制》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4
9
作者 郭齐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53,共13页
本文拟以《礼运》、《王制》为主,兼及其他篇,略从以下四个方面诠释《礼记》的内涵与意义。第一,礼与礼治本是摆脱原始宗教而进一步人文化的产物,但《礼记》中所讨论的礼之根源与根据在于"天"与"太一"神,其中蕴含... 本文拟以《礼运》、《王制》为主,兼及其他篇,略从以下四个方面诠释《礼记》的内涵与意义。第一,礼与礼治本是摆脱原始宗教而进一步人文化的产物,但《礼记》中所讨论的礼之根源与根据在于"天"与"太一"神,其中蕴含着终极性的指向,有宗教哲学的内蕴及意义;第二,《礼记》中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是以"天地"为中心的一种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它对人性、物性的辨证认识清楚地表明了一种生态伦理的等差意识,并不忽视不同生物圈有自身的内在价值。《礼记》肯定不同生物圈层有自身价值,要求一种普遍的生态的道德关怀,蕴含着生态环保伦理的内涵与意义;第三,《礼记》主张满足人民的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对社会弱者予以保护,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包含着对最不利者的关爱,其中涉及政治正义的问题,其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社会正义观、公私义利观影响深远;第四,《礼记》中有关人的教养与人格成长的思想,体现了儒教文明的特点,其内核是成德之教,其目的是培养君子,成圣成贤,其方法是用礼乐六艺浸润身心,以自我教育与调节性情心理为主,其功能在于改善政治与风俗,其特点是不脱离平凡生活,知行合一、内外合一的体验。我们从以上四个维度对礼做出诠释,尽可能使礼的一些要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现代社会与人的积极要素,为现代社会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礼运 王制 终极性 政治哲学 生态伦理
原文传递
皮锡瑞《王制》研究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仰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6,共7页
清儒尤其晚清今文学家重视《王制》研究,皮锡瑞承前人之绪,对《王制》的文字训诂与名物典制、《王制》郑注的是非得失、《王制》的成书时代及其性质、《王制》与《周礼》的异同优劣等问题作了反复探讨,最后撰成《王制笺》一书,将清代的... 清儒尤其晚清今文学家重视《王制》研究,皮锡瑞承前人之绪,对《王制》的文字训诂与名物典制、《王制》郑注的是非得失、《王制》的成书时代及其性质、《王制》与《周礼》的异同优劣等问题作了反复探讨,最后撰成《王制笺》一书,将清代的《王制》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检视皮锡瑞的《王制》研究及其对待郑注的态度,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出他从专守古文到兼宗今古最后独尊今文的治经历程,这也是清代经学演进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锡瑞 王制 王制笺》 晚清经学
下载PDF
《王制》的天下格局与内外秩序——以儒家“风俗”论为线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郜喆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8,共9页
《礼记·王制》在“立法”的意义上,将“天下”建构为以“九州—四海”为格局的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王制》以自然因素与政教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风俗”为标准,设计出“中国—戎夷”有别的内外秩序。这样的秩序贯穿着王者政教的... 《礼记·王制》在“立法”的意义上,将“天下”建构为以“九州—四海”为格局的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王制》以自然因素与政教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风俗”为标准,设计出“中国—戎夷”有别的内外秩序。这样的秩序贯穿着王者政教的始终。由此,自然风俗的差异与王者政教的同一,使得《王制》中的“天下”展现出多元性与普遍性共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制 天下 风俗
原文传递
明代旗纛祭祀及其用乐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方冰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1,共9页
旗纛祭祀是重要的军中专祭之礼。旗纛祭礼即为杩祭。郑玄注《礼记·王制》曰:“杩,师祭也,为兵祷,其礼亦亡。”孔颖达疏认为,杩祭是祭黄帝或蚩尤,目的在于壮军威。①何休以为出兵必祠于郊,所谓陈兵习战,杀牲飨将士;徐彦则... 旗纛祭祀是重要的军中专祭之礼。旗纛祭礼即为杩祭。郑玄注《礼记·王制》曰:“杩,师祭也,为兵祷,其礼亦亡。”孔颖达疏认为,杩祭是祭黄帝或蚩尤,目的在于壮军威。①何休以为出兵必祠于郊,所谓陈兵习战,杀牲飨将士;徐彦则曰祠兵乃祠其兵器、飨其士卒也。②郝懿行言祠兵即是杩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明代 孔颖达 郝懿行 祭礼 王制 礼记 郑玄
原文传递
廖平的《王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4,共9页
廖平认为,经学之核心在于礼制,经学之分今古即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今文学所主礼制同出《王制》,古文学所主礼制同出《周礼》。廖平治经专重《王制》,是其以礼制治《春秋》的学术宗旨使然,也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 廖平认为,经学之核心在于礼制,经学之分今古即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今文学所主礼制同出《王制》,古文学所主礼制同出《周礼》。廖平治经专重《王制》,是其以礼制治《春秋》的学术宗旨使然,也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晚清经学发展脉络的总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王制 《春秋》学
下载PDF
《王制》封國説
14
作者 洪誠 顧遷(整理) 《中国经学》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院前身)已故教授洪誠先生(1910—1980)之三禮研究未刊文稿《王制辨證》,由顧遷先生自文學院資料室訪求所得,後經整理,已於《中國經學》第六輯刊發此文之主體部分三萬餘言。《〈王制〉封國説》與《九卿説》爲《王制... 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院前身)已故教授洪誠先生(1910—1980)之三禮研究未刊文稿《王制辨證》,由顧遷先生自文學院資料室訪求所得,後經整理,已於《中國經學》第六輯刊發此文之主體部分三萬餘言。《〈王制〉封國説》與《九卿説》爲《王制辨證》之兩篇附録,今續刊於此,俾可見洪文之全貌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卿 王制 王制 中文系
下载PDF
康有爲佚稿《考定王制經文》
15
作者 林振岳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31-42,共12页
康有爲《考定王制經文》,爲晚清以來今文經學家改編《王制》著作之重要一種,而《康有爲全集》皆僅載其序,未見經文。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有康氏弟子張伯楨鈔本《考定王制經文》,保存了康氏改編《王制》經文全本,本文介紹此本大況並刊佈全文。
关键词 王制 考定王制經文 康有爲 張伯楨 今文經學
原文传递
柏拉图笔下的“自然状态”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尽管表面上并没有出现"自然状态"这一字眼,但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苏格拉底等人在建构合宜的政治制度时,已经在实质上面临着类似现代霍布斯式"自然状态"学说及相应理论立场的挑战;在应对这一挑战...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尽管表面上并没有出现"自然状态"这一字眼,但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苏格拉底等人在建构合宜的政治制度时,已经在实质上面临着类似现代霍布斯式"自然状态"学说及相应理论立场的挑战;在应对这一挑战的同时,苏格拉底等人也发展出了不同的"自然状态"理解及相应的自然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不同于民主制构想的君主制或混合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苏格拉底 自然状态 王制
下载PDF
苏格拉底反特拉绪马科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3,共9页
柏拉图《王制》卷一中苏格拉底与智术师特拉绪马科斯关于正义定义的论辩,不仅在卷一、也在全书占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苏格拉底面临的来自智术师的这一重大挑战,实际上统领了全书关于正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但是,这场论辩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柏拉图《王制》卷一中苏格拉底与智术师特拉绪马科斯关于正义定义的论辩,不仅在卷一、也在全书占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苏格拉底面临的来自智术师的这一重大挑战,实际上统领了全书关于正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但是,这场论辩理解起来并不容易。细致彻底地梳理这场论辩,既可以透辟揭示特拉绪马科斯的正义理解蕴含或潜藏的种种观念和立场,也可以清楚展示苏格拉底反驳特拉绪马科斯的诸种细节及其致胜的关键,还能指出进一步思考这场论争之思想史意义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王制 正义 苏格拉底 特拉绪马科斯
原文传递
从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看《一报还一报》的王制问题
18
作者 李莹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哲人王 莎士比亚 《一报还一报》 王制
下载PDF
克法洛斯:解读《王制》的一个新入口 被引量:1
19
作者 娄林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37,共8页
克法洛斯是《王制》第一卷中的重要人物,他与苏格拉底的交谈内容关系到《王制》中许多重要的论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克法洛斯代表了当时雅典城邦的政治文化氛围:作为具有卓越经济地位的异邦商人,具有雅典民主制的城邦根本的商业特征... 克法洛斯是《王制》第一卷中的重要人物,他与苏格拉底的交谈内容关系到《王制》中许多重要的论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克法洛斯代表了当时雅典城邦的政治文化氛围:作为具有卓越经济地位的异邦商人,具有雅典民主制的城邦根本的商业特征;他对哲学的喜好其实来自于智术师的跨城邦的哲学普及教育。他和苏格拉底的交谈,将引出整部《王制》的谈论主题:首先,从老年的状态开始谈起,牵涉爱欲与灵魂的关系问题;其次,克法洛斯引用诗人的话,一开始就传达出诗歌与哲学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的冲突,即后来所谓诗与哲学之争;最后,由于苏格拉底的挑明,克法洛斯从财富问题直接引入关于正义的讨论。但是,他的正义本质上是民主制度下的个人正义,而非苏格拉底的城邦正义。于是,在苏格拉底进一步诘问时,克法洛斯选择了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制 克法洛斯 苏格拉底 民主政制 正义
原文传递
赐姓命氏与西周封建的创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19,30,共11页
封建制度是西周王制的重要方面,它作为周人的制度创造,目的在于既从传统的方国林立的格局出发又达到对方国结构的改造,以期将周人与方国之间的联盟或承认的关系转换提升为家天下格局下的统治关系。因此,它不再是对已经自然持存的方国的... 封建制度是西周王制的重要方面,它作为周人的制度创造,目的在于既从传统的方国林立的格局出发又达到对方国结构的改造,以期将周人与方国之间的联盟或承认的关系转换提升为家天下格局下的统治关系。因此,它不再是对已经自然持存的方国的认可,而是"天子建国"的自觉的制度化过程。在这个"天子建国"过程中,周人利用命氏赐姓制度,内嵌在建国的环节之中,从而在氏上置姓,以氏顺应周人的氏族分化,以姓统氏,昭示周人的一脉同源,由此姓氏与封建的结合,成为天下、国、家这一政治构造形成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 赐姓命氏 王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