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
邱绍雄
|
《岳阳大学学报》
CAS
|
1992 |
1
|
|
2
|
“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探微 |
张立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三言”对人性的张扬和表现 |
欧阳代发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4
|
对中国戏曲精华与糟粕的再认识 |
郭汉城
章诒和
|
《戏曲艺术》
|
1987 |
1
|
|
5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谈“三言”巧合手法的运用 |
梁颖珠
|
《阅读与写作》
|
2006 |
1
|
|
6
|
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 |
黄焕新
|
《天中学刊》
|
1995 |
0 |
|
7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我见 |
黄德修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1994 |
1
|
|
8
|
市井悲喜剧 巧合成文章——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巧合”与“误会 |
韩振玉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1992 |
1
|
|
9
|
佛教对明代短篇小说的影响——以“三言”为例 |
杨玲
|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
2003 |
0 |
|
10
|
浅析王三巧与《水浒传》中潘金莲结局差异的原因 |
林宇佳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5 |
0 |
|
11
|
中国古代果报小说的叙事分析 |
刘勇
|
《创作评谭》
|
2004 |
0 |
|
12
|
主题的拓展与人物性格的“市民化”——市民意识对“三言”艺术的冲击(之一) |
施润梓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3
|
《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比较研究 |
林曼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4
|
善良美貌多情女 热烈奔放真性情——《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女主人公王三巧艺术形象分析 |
李想
|
《河南农业》
|
2017 |
0 |
|
15
|
花灯一“跩”两千年——解秘“中国戏曲活化石”芦山花灯 |
高富华
王永
|
《大视野》
|
2006 |
0 |
|
16
|
名巧实不巧——潘巧云、王三巧形象比较 |
张彩丽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7
|
这一个“王三巧” |
李枝华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8
|
她和她 |
李起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9
|
弃芜存菁 点石成金——李瑞环同志评剧作品赏析 |
赵德明
孟中华
|
《天津政协公报》
|
2013 |
0 |
|
20
|
被包围的“民间”——《玉米》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两点民间因素比较 |
袁艺娉
|
《明日风尚》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