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叶林
杨峰
+3 位作者
苏本营
张静
刘卫国
杨文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8,共8页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为玉米行〈玉豆行〈大豆行,玉豆带状套作共生期穿透降雨量分布不均和玉米大豆对土壤水分吸收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两种带宽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持平,在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最高;两种带宽下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为23.06 kg·hm^-2·mm^-1和26.60 kg·hm^-2·mm^-1,总体上较单作提高了38.92%和22.98%;两种带宽下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45~1.66和1.60~1.79,2.0 m带宽比1.6 m带宽更加有利用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玉米行距在40~50 cm时更能有效提高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
豆
带状
套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水分当量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叶林
杨峰
苏本营
张静
刘卫国
杨文钰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8,共8页
基金
科技部973项目(2011CB100400)
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301277)
文摘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为玉米行〈玉豆行〈大豆行,玉豆带状套作共生期穿透降雨量分布不均和玉米大豆对土壤水分吸收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两种带宽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持平,在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最高;两种带宽下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为23.06 kg·hm^-2·mm^-1和26.60 kg·hm^-2·mm^-1,总体上较单作提高了38.92%和22.98%;两种带宽下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45~1.66和1.60~1.79,2.0 m带宽比1.6 m带宽更加有利用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玉米行距在40~50 cm时更能有效提高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玉
豆
带状
套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水分当量比
Keywords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oil moisture
water use efficiency
water equivalent ratio
分类号
S157.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豆带状套作系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叶林
杨峰
苏本营
张静
刘卫国
杨文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