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连作及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6
1
作者 时鹏 高强 +1 位作者 王淑平 张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173-6182,共10页
采用Biolog技术,借助吉林农业大学1984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以撂荒和非玉米连作(当季作物为芸豆)为对照,研究玉米连作及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出以下变... 采用Biolog技术,借助吉林农业大学1984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以撂荒和非玉米连作(当季作物为芸豆)为对照,研究玉米连作及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出以下变化规律:撂荒(UC)>非玉米连作(NCC)>玉米连作不施肥(CK);玉米连作配施秸秆(S、SN、SNPK)>玉米连作配施NPK(NPK)>玉米连作不施肥(CK)>玉米连作单施N(N)。微生物培养72h活性旺盛,各处理AWCD在0.395—0.732之间,其中撂荒AWCD显著高于非玉米连作和玉米连作不施肥(P<0.05);玉米连作配施秸秆明显提高微生物活性,玉米连作配施秸秆(S、SN、SNPK)AWCD是玉米连作不施肥和单施化肥(N、NPK)的1.26—1.62倍。玉米连作不施肥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E、S)低于撂荒处理,但高于非玉米连作处理,非玉米连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优势度指数。玉米连作配施秸秆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玉米连作不施肥和玉米连作施化肥,玉米连作单施氮肥优势度指数较高,其它多样性指数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撂荒和玉米连作配施秸秆处理集中在第1主成分正方向,得分系数在2.39—4.17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玉米连作不施肥、玉米连作单施化肥和非玉米连作处理分布在第1主成分负方向,得分系数在-5.43—-1.59之间。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羧酸类、氨基酸和聚合物。玉米连作配施秸秆和撂荒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玉米连作单施化肥尤其单施氮肥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秸秆还田 施肥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下载PDF
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邢会琴 肖占文 +2 位作者 闫吉智 马建仓 孟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为确定河西地区玉米(Zea mays)连作的主要障碍因子,对不同连作年限的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主要养分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深处,细菌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速效磷和有机... 为确定河西地区玉米(Zea mays)连作的主要障碍因子,对不同连作年限的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主要养分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深处,细菌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速效磷和有机质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而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不同连作年限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在不同连作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说明玉米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真菌化现象严重,积累了大量植物病原菌,造成土壤主要养分减少,病害发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主要养分 连作障碍
下载PDF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孙淑荣 吴海燕 +1 位作者 刘春光 张桂芝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69,共3页
通过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影响的分析,明确了作物生长期间在高肥力条件下,非连作与连作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4.6%~32.8%,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不明显,真菌数量在成熟期有明显的提高,低肥土壤和高肥土壤分别增加2... 通过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影响的分析,明确了作物生长期间在高肥力条件下,非连作与连作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4.6%~32.8%,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不明显,真菌数量在成熟期有明显的提高,低肥土壤和高肥土壤分别增加29.6%和38.4%。说明非连作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以细菌占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较少。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反硝化细菌次之,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最少。玉米生长期间非连作和连作相比较,高肥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固氮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玉米连作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及施磷量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龚振平 杜婷婷 +4 位作者 闫超 马春梅 董守坤 孙洪超 李海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1-169,共9页
以探究松嫩平原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磷量互作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为目的。该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翻埋还田(S1)和秸秆焚烧还田(S2);副因素为施磷水平,分别... 以探究松嫩平原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磷量互作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为目的。该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翻埋还田(S1)和秸秆焚烧还田(S2);副因素为施磷水平,分别为0(P0)、34.50(P1)、69(P2)、103.50(P3)kg/hm2(P2O5)。结果表明:1)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适合拟合黑土对磷的吸附特征。2)秸秆还田与施磷量均显著影响黑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均逐渐降低,而土壤中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逐渐增加,其中以S0条件下差异最大,S2条件下次之,S1条件下差异最小。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S0处理相比,S1和S2均能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中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其中以不施磷肥(P0)处理下差异最大,而在施高磷(P3)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此外,S1与S2在各施磷水平下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施磷处理下的标准需磷量(standardPrequirement,SPR)为71.02~91.67 kg/hm2,其中以S1P2处理的SPR(73.58 kg/hm2)与P2施磷水平(69 kg/hm2)最相近,是松嫩平原黑土区较为适宜的施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 玉米连作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土壤类型和施氮量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国忠 王寅 +2 位作者 焉莉 米国华 高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455,共12页
以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土壤类型变异对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通过在相同气候条件下,2种土壤类型(黑土(黏化湿润均腐土)和风砂土(湿润冲积新成... 以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土壤类型变异对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通过在相同气候条件下,2种土壤类型(黑土(黏化湿润均腐土)和风砂土(湿润冲积新成土))上开展的连续4年的氮肥施用量(0、168、312 kg hm^(-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间玉米产量、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玉米产量,黑土的玉米籽粒产量较高(6 469~10 106 kg hm^(-2)),平均为8 623 kg hm^(-2),风砂土的玉米籽粒产量较低(1 386~8 196kg hm^(-2)),平均为5911 kg hm^(-2);黑土和风砂土玉米籽粒产量的年际间(2009―2012年)变异系数分别为13.4%和59.1%,黑土的玉米籽粒产量稳定性显著大于风砂土;黑土连续4季氮素总表观矿化量为328 kg hm^(-2),为风砂土的2.2倍;受土壤质地影响,黑土收获后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残留量为99~321 kg hm^(-2),显著高于风砂土(38~77 kg hm^(-2));在中等施氮(168 kg hm^(-2))条件下,黑土与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20 kg hm^(-2)和315 kg hm^(-2);当施氮量增加至312 kg hm^(-2)时,黑土和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均显著增加,且风砂土的氮肥表观损失量达到827 kg hm^(-2),显著高于黑土。由于受土壤质地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土壤类型会对玉米产量、氮素矿化和表观损失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氮肥优化管理中应考虑土壤类型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土壤类型 产量 氮素矿化 氮平衡
下载PDF
中层黑土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和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晓平 李文凤 +4 位作者 梁爱珍 申艳 方华军 Craig F.Drury 杨学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58-864,共7页
为探索免耕与常规耕作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001年秋开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免耕、秋翻和垄作耕作方式下的不同轮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比垄作、秋翻的作业次数分别减少3~6次。不同... 为探索免耕与常规耕作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001年秋开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免耕、秋翻和垄作耕作方式下的不同轮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比垄作、秋翻的作业次数分别减少3~6次。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直到2006年才逐渐显现出来,垄作玉米年均产量最高,为101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免耕玉米连作高12.3%,但几种耕作方式间玉米和大豆年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按农业生产成本排序,玉米为秋翻〉免耕〉垄作,大豆为秋翻〉垄作〉免耕。按经济效益排序,玉米为垄作轮作〉免耕轮作〉秋翻轮作〉免耕连作〉秋翻连作,大豆为免耕轮作〉垄作轮作〉秋翻轮作。除玉米连作外,免耕不会降低作物产量,其中免耕玉米-大豆轮作可获得与常规耕作相当的玉米产量和较高的大豆产量。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来看,免耕处理在人工和农机上的生产费用比其他处理少,且免耕轮作的经济效益明显大于秋翻,但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和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玉米-大豆轮作 产量 经济效益 免耕 常规耕作 黑土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解文艳 周怀平 +2 位作者 杨振兴 白雪 杜艳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在山西省连作春玉米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一次性基施尿素(CU1)、追施尿素(CU2)、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衣尿素(SCU)、多酶金缓释尿素(MEU)6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平衡... 在山西省连作春玉米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一次性基施尿素(CU1)、追施尿素(CU2)、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衣尿素(SCU)、多酶金缓释尿素(MEU)6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缓控释氮肥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促进氮素吸收。与CU1处理相比,SCU、MEU、PCU和CU2处理可分别提高春玉米产量17.51%,9.88%,9.62%,9.48%,同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5,4.2,4.1,4.1 kg/kg。(2)不同缓控释氮肥处理的作物吸收肥料氮以及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SCU、MEU、PCU、CU2和CU1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6.1%,32.5%,26.5%,26.7%,19.5%,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8.5%,31.6%,35.7%,35.5%,39.1%。此外,与一次性基施尿素相比,缓控释氮肥能够显著降低肥料氮的损失,SCU、MEU、PCU和CU2分别降低了22.65%,18.81%,8.99%,8.47%。(3)综合分析不同氮肥处理的农田氮素平衡,SCU处理的春玉米吸氮量最高,为261.5 kg/hm^2,其次是MEU,为253.5 kg/hm^2。SCU的0-100 cm土层残留量在缓控释氮肥中最低,为124.1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31.04,140.09 kg/hm^2。SCU处理的氮表观损失量最低,为106.3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11.6,125.1 kg/hm^2。在山西省春玉米主产区土壤上,缓控释氮肥能够显著促进春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损失。硫包衣尿素和多酶金缓释尿素的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缓控释氮肥 产量 氮肥去向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三种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时鹏 王淑平 +2 位作者 贾书刚 高强 孙晓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5-972,共8页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借助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玉米(Zeamays)连作、玉米非连作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明...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借助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玉米(Zeamays)连作、玉米非连作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玉米连作的土壤中总磷脂脂肪酸和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最低,分别为33.12nmol·g-1和18.09nmol·g-1。非连作的土壤真菌磷脂脂肪酸和真菌/细菌分别为0.61nmol·g-1和3.06%,显著低于撂荒和连作(p<0.05),非连作方式下,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增大。撂荒土壤的总磷脂脂肪酸和细菌磷脂脂肪酸分别为42.98和24.68nmol·g-1,高于耕作处理。同时,在撂荒方式下,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含量增加,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处理(玉米连作和非连作)分布第一主成分负方向上,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分别为-2.48和-1.84;撂荒分布第一主成分正方向上,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为2.31,与连作和非连作差异显著(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总氮、有效磷和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磷脂脂肪酸呈正相关,并且土壤pH和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种植方式
原文传递
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对黑土碳氮含量及玉米产量年际变化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燕 张延 +2 位作者 张旸 陈学文 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4期323-334,共12页
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阐明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水平的综合效应,进而明晰作物产量的响应,可为土壤培肥、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 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阐明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水平的综合效应,进而明晰作物产量的响应,可为土壤培肥、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1年),探究长期免耕玉米连作(NTCC)、秋翻玉米连作(MPCC)、免耕玉米-大豆轮作(NTCS)、秋翻玉米-大豆轮作(MPCS)四种处理对黑土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耕作年限增加,NTCC和NTCS处理显著增加0~10 cm土层SOC和TN含量;10~20 cm土层SOC、TN含量变化在4个处理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30 cm土层SOC、TN含量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与2001年初始碳氮储量相比,无论是玉米连作还是玉米-大豆轮作,免耕处理土壤碳氮储量均显著增加,且NTCC处理的土壤碳、氮储量最高,分别为75.7 Mg(C)·hm^-2、7.0 Mg(N)·hm^-2,较传统耕作分别显著增加18.6%和20.4%;(3)土壤碳氮比(C/N)随着耕作年限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NTCC处理的年平均C/N最低;(4)实施16年后NTCS处理玉米年平均产量最高,达10111 kg·hm^-2,其他3个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的SOC、TN含量、C/N与玉米产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对质地黏重的中层黑土,免耕玉米-大豆轮作促进了玉米增产,较传统耕作有助于促进土壤碳、氮固定,是东北黑土区适宜的耕作措施,有关土壤碳氮的固定能力的提升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玉米连作 碳氮储量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晶晶 刘红梅 +6 位作者 杨殿林 李睿颖 朱平 高洪军 李静 张秀芝 彭畅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黑土土壤地力,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进行筛选研究。以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耕作方式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处理:秸秆粉碎深翻还田(CK),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秸秆粉碎深翻+... 为提高黑土土壤地力,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进行筛选研究。以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耕作方式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处理:秸秆粉碎深翻还田(CK),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利用Biolog生态板法,测定黑土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耕作方式的AWCD值均显著增大。培养期内,AWCD的变化顺序为:KZF>SF>CK。培养144 h,KZF和SF处理的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是研究区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和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玉米连作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碳源利用
下载PDF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春丽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期35-36,共2页
玉米茎基腐病又被称为玉米青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成为继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之后的主要病害。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上逐渐普及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带到农田中,导致病原菌不断增加,无形中... 玉米茎基腐病又被称为玉米青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成为继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之后的主要病害。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上逐渐普及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带到农田中,导致病原菌不断增加,无形中提高了病害的危险性。河南省作为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生态区的主要区域,播种面积为300万hm^(2),8月高温高湿条件给玉米茎基腐病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青枯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丝黑穗病 秸秆全量还田 玉米连作 高温高湿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铁 郑贵园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第1期46-47,50,共3页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它用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实行免耕播种,减少土壤耕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创新了玉米秸秆处理方式,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解...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它用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实行免耕播种,减少土壤耕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创新了玉米秸秆处理方式,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连作土壤退化和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黑土地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土地种养结合,保护性耕作为梨树县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保墒 土壤耕作 保护性耕作 种养结合 免耕播种技术 土壤退化 玉米连作 土壤风蚀
下载PDF
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会青 王鸿斌 赵兰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28-7331,共4页
[目的]研究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制度下所形成的剖面构造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现行耕作制度所形成的2种"平面型"和"波浪型"剖面特征,比较了吉林省中部玉米连作黑土不同剖面构型的物理肥力特性。[结果... [目的]研究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制度下所形成的剖面构造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现行耕作制度所形成的2种"平面型"和"波浪型"剖面特征,比较了吉林省中部玉米连作黑土不同剖面构型的物理肥力特性。[结果]平面型剖面构造的土壤物理肥力水平较高,其土壤结构性比波浪型剖面构型的优良。平面型犁底层剖面构造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相关分析表明,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作物的产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和0.703。在各相对湿度条件下2种土壤剖面型的吸湿水含量排序始终是平面型>波浪型(厚层黑土)>波浪型(薄层黑土)。[结论]现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导致吉林玉米带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玉米 玉米连作 耕作制度 土壤物理
下载PDF
长期连作与轮作种植体系中土壤含水率生育期动态变化
14
作者 彭畅 高洪军 +2 位作者 李强 朱平 张小平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26-28,共3页
通过对玉米连作与轮作制度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定位采样测定,研究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立体分布,揭示土壤含水率与种植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区较连作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播种-拔节期有不同程... 通过对玉米连作与轮作制度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定位采样测定,研究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立体分布,揭示土壤含水率与种植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区较连作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播种-拔节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0 cm及0~40 cm分别增加2~4.2 mm和2.6~6.7mm;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幅不同,均在拔节前及收获前最低,在土壤结冻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玉米-大豆轮作 土壤含水率 种植方式
下载PDF
江河洲滩春秋玉米连作高产的关键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运经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春秋玉米连作栽培是开发江河洲滩平地,发展玉米生产的一种高产高效模式。根据江河洲滩地的生态条件,提出玉米连作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江河洲滩 玉米连作 栽培
下载PDF
浅析小麦弃种现象
16
作者 党自彪 《河北农业》 2012年第12期9-11,共3页
小麦弃种是由于小麦当季种植收益较低,农民由原来的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改为单作一季春玉米或夏玉米,而不再种冬小麦的现象。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是北方人民的主要口粮,小麦的弃种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据笔者对巨鹿辖区内... 小麦弃种是由于小麦当季种植收益较低,农民由原来的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改为单作一季春玉米或夏玉米,而不再种冬小麦的现象。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是北方人民的主要口粮,小麦的弃种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据笔者对巨鹿辖区内的农资经销大户进行调查,今年农资经销商小麦底肥的销售量比往年少二到三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连作 粮食安全 玉米 玉米 农作物 北方人 经销商
下载PDF
春玉米连作秋大豆初步研究与展望
17
作者 赵玉庭 罗晞 《畜牧市场》 1994年第5期9-10,共2页
四川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1200万亩,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3个月间隙时间,在玉米收后的茬口带增种增收一季秋大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证明其实际可行性,并筛选出适宜连作... 四川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1200万亩,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3个月间隙时间,在玉米收后的茬口带增种增收一季秋大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证明其实际可行性,并筛选出适宜连作的秋大豆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带状种植 玉米 玉米 栽培技术 单株有效荚 光温条件 带播 土杂肥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甘蓝——五彩糯玉米连作技术
18
作者 谭有灿 《农业知识》 2002年第13期44-45,共2页
秋延迟结球甘蓝加春早熟五彩糯玉米连茬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秋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又能使蔬菜作物的生长时期避开了一月份低温弱光、雨雪天多、连阴天多的不良环境,经济效益较高,而且投量少、种植简单、管理方便、风险性小... 秋延迟结球甘蓝加春早熟五彩糯玉米连茬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秋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又能使蔬菜作物的生长时期避开了一月份低温弱光、雨雪天多、连阴天多的不良环境,经济效益较高,而且投量少、种植简单、管理方便、风险性小,有着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糯 玉米连作 蔬菜作物 玉米 连茬种植 生长时期 投量 西星 缓苗 定植期
下载PDF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19
作者 鞠正春 吕鹏 《农业知识》 2021年第21期19-22,共4页
6.生态控治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等发生危害。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7.生物防... 6.生态控治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等发生危害。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7.生物防治在小麦生长后期可利用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天敌,防治蚜虫及螨类,达到生物防虫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生物防治 玉米连作 小麦茎基腐病 控害作用 菌源 生物防虫 小麦生长
下载PDF
浅谈MSChart控件在VC++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鄂越 《计算机与农业》 2003年第1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VC++ MSCHART控件 软件设计 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