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的力学特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150
1
作者 高梦祥 郭康权 +1 位作者 杨中平 李星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49,52,共4页
对玉米秸秆的茎叶连接力、叶鞘的抗拉特性和茎秆、叶鞘的抗冲击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这些力学特性是玉米秸秆的固有特性 ,具有统计规律性。茎叶连接力为 0 .7~ 16 N ,叶鞘抗拉力为 3~ 2 1N,叶鞘抗冲击能量为 0 .5~ 3.8J,茎秆... 对玉米秸秆的茎叶连接力、叶鞘的抗拉特性和茎秆、叶鞘的抗冲击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这些力学特性是玉米秸秆的固有特性 ,具有统计规律性。茎叶连接力为 0 .7~ 16 N ,叶鞘抗拉力为 3~ 2 1N,叶鞘抗冲击能量为 0 .5~ 3.8J,茎秆抗冲击能量为 2 .3~ 4 2 .8J。并对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贮藏 力学特性 测试技术 茎叶连接力 叶鞘 抗拉特性 统计规律性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8
2
作者 席兴军 韩鲁佳 +1 位作者 原慎一郎 野中和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分别设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共同处理组及对照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纤维素酶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 (m...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分别设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共同处理组及对照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纤维素酶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 (m(VBN) /m(TN) )和丁酸与总酸摩尔比分别下降 2 8%和 10 0 % ,ADF质量分数下降2 0 % ,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乳酸菌的添加虽然使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明显改善 ,但也使NDF ,ADF含量明显提高 ,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也明显上升 ,这说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明显下降。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的共同作用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 8% ,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降低 3 3 % ,丁酸质量分数降低 82 % ,同时使NDF ,ADF质量分数分别降低 10 %和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纤维素酶 玉米秸秆 青贮饲料 品质 影响因素 添加剂
下载PDF
DNS法测定玉米秸秆中总糖 被引量:129
3
作者 孙伟伟 曹维强 王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对DNS法测定玉米秸秆中总糖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确定最佳条件:检测波长530nm,显色剂用量1.5mL,沸水浴中保持5min。当水解总糖所用盐酸浓度为6mol/L时,所测总糖主要包括淀粉多糖及寡糖等所水解的还原糖,不包括纤维素等水解的还... 对DNS法测定玉米秸秆中总糖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确定最佳条件:检测波长530nm,显色剂用量1.5mL,沸水浴中保持5min。当水解总糖所用盐酸浓度为6mol/L时,所测总糖主要包括淀粉多糖及寡糖等所水解的还原糖,不包括纤维素等水解的还原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DNS法 总糖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5
4
作者 吴子岳 高焕文 张晋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在秸秆切碎试验台上对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切割方式对切断速度的影响最大 ,受切的根数影响切断功耗最显著。针对秸秆、根茬切碎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切割条件 ,对受切根数进行了单因... 在秸秆切碎试验台上对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切割方式对切断速度的影响最大 ,受切的根数影响切断功耗最显著。针对秸秆、根茬切碎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切割条件 ,对受切根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 ,分析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的变化趋势 ,认为在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保持 13.6 m / s的切削速度 ,完全能切断双根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切断速度 机械功
下载PDF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7
5
作者 马永良 师宏奎 +1 位作者 张书奎 吕润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2-46,共5页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 ,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同时作物秸秆也成倍增加 ,特别是玉米秸秆 ,茎秆高大 ,处理困难 ,未能很好处理利用 ,大部分被农民弃之焚烧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成为一大公害。实行秸秆还田是减少环境污染 ,培肥地力...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 ,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同时作物秸秆也成倍增加 ,特别是玉米秸秆 ,茎秆高大 ,处理困难 ,未能很好处理利用 ,大部分被农民弃之焚烧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成为一大公害。实行秸秆还田是减少环境污染 ,培肥地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玉米秸秆连续 3年整株还田和粉碎还田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可以有效促进土壤理化性状改善 ,使土壤有机质年递增 0 .0 33% ,0~ 10cm表层土壤容重降低 0 .17~ 0 .2 5g ,1~ 0 .0 5mm的大团粒增加 2 0 %左右 ,使后茬小麦增产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整株还田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 被引量:108
6
作者 王金主 王元秀 +3 位作者 李峰 高艳华 徐军庆 袁建国 《山东食品发酵》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了解决大量玉米秸秆被焚烧或堆砌在田头,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的问题,对原有的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方法进行试验创新,得出了更准确、简便的测定方法;测得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2%、... 为了解决大量玉米秸秆被焚烧或堆砌在田头,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的问题,对原有的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方法进行试验创新,得出了更准确、简便的测定方法;测得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2%、27.82%和15.42%,进而能充分利用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测定
下载PDF
NREL法测定木质纤维素原料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100
7
作者 张红漫 郑荣平 +1 位作者 陈敬文 黄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8,共4页
对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方法定量木质纤维素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72%浓硫酸水解1h、4%稀硫酸水解45min可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可用HPLC定量的单糖,适宜的样品添加量为0.5g... 对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方法定量木质纤维素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72%浓硫酸水解1h、4%稀硫酸水解45min可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可用HPLC定量的单糖,适宜的样品添加量为0.5g。同时,将NREL法与国标法进行了比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NREL法测定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33.90%、23.89%和1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EL法 纤维素 半纤维素 玉米秸秆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生物质秸秆热重分析及几种动力学模型结果比较 被引量:68
8
作者 宋春财 胡浩权 +1 位作者 朱盛维 朱英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6,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氮气气氛下对两种生物质(玉米秸秆和稻秆)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热重实验数据,采用四种利用热分析获取动力学参数的方法(Coats Redfern法,Doyle法,最大速率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计算生物质秸...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氮气气氛下对两种生物质(玉米秸秆和稻秆)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热重实验数据,采用四种利用热分析获取动力学参数的方法(Coats Redfern法,Doyle法,最大速率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计算生物质秸秆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反应级数n及频率因子A,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出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不同。利用Coats Redfern法,玉米秸秆和稻秆在热解主要阶段(失重约5w%~80w%时)可由一段一级反应过程描述,升温速率10K/min时活化能值分别为68 8kJ/mol和70 0kJ/mol。Doyle法和DAEM模型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可以得到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随失重率的变化曲线。生物质秸秆热解包含分子键能断裂的一系列复杂、连续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稻秆 热重分析 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90
9
作者 吕开宇 仇焕广 +1 位作者 白军飞 徐志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推广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比例仍较低,地域差异明显。本文旨在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掌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理清未来推广的重点和思路。为此,采... 推广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比例仍较低,地域差异明显。本文旨在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掌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理清未来推广的重点和思路。为此,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利用技术参数对我国玉米秸秆的资源总量及其使用结构进行估计,从总体上把握玉米秸秆的资源状况和还田发展水平;其次依据文献和调研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应用的经济环境影响,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推广该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再次结合美国推广的成功经验,论证了我国未来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可行性,并明确了未来推广的关键;最后从政策、技术、舆论和调研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直接还田 利弊分析 发展瓶颈 驱动分析
下载PDF
不同烧制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萘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89
10
作者 黄华 王雅雄 +1 位作者 唐景春 朱文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84-1890,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500和700℃这3个温度下烧制生物炭,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元素组成,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特性,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烧制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碳元素含量从66.79%上升到...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500和700℃这3个温度下烧制生物炭,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元素组成,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特性,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烧制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碳元素含量从66.79%上升到76.30%,氢和氧元素从4.92%和19.25%下降到3.18%和9.53%;H/C、O/C和(O+N)/C值降低,芳香性和疏水性增强,极性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生物炭主要是片状颗粒,孔隙少,生物炭表面粗糙程度随温度升高增加.对萘的动力学吸附曲线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初始吸附速率与平衡吸附量随烧制温度上升而上升;等温吸附曲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随烧制温度升高而增强,非线性先下降后上升.玉米秸秆生物炭表面形态上具有显著特点,且不同烧制温度对其元素组成、表面特征和对萘的吸附行为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温度 吸附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对Cr(Ⅵ)的生物吸附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李荣华 张增强 +1 位作者 孟昭福 李红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4-1441,共8页
以玉米秸秆粉为吸附剂,通过批实验讨论了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去除率、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温度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向50mL浓度为50mg.L-1的Cr(Ⅵ)溶液中加... 以玉米秸秆粉为吸附剂,通过批实验讨论了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去除率、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温度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向50mL浓度为50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g玉米秸秆粉,于25℃、200r.min-1、pH1.0的条件下恒温震荡3h,玉米秸秆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达97.77%,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k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在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14.46mg.g-1.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最后结合FTIR和SEM谱图,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粉对Cr(Ⅵ)同时存在吸附和还原能力,玉米秸秆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吸附 氧化还原 Cr(Ⅵ) 热力学特征
原文传递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复合菌系构建及秸秆降解效果分析 被引量:75
12
作者 李静 张瀚能 +6 位作者 赵翀 张金羽 张琪 张靖莹 刘茂柯 陈强 赵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9-696,共8页
从川西高原贡嘎山区杜鹃林下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构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复合菌系,并对秸秆降解效果进行分析,为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样品及经风干、高温等预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分离,共获得79... 从川西高原贡嘎山区杜鹃林下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构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复合菌系,并对秸秆降解效果进行分析,为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样品及经风干、高温等预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分离,共获得79株菌株;通过刚果红实验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运用DNS法测定各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复筛得到15株具有CMCase活能力的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秸秆崩解实验及降解率测定,最终确定了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进一步经拮抗实验,选取相互无拮抗的菌株构建5个复合菌系:A(112、146、156、171),B(145、147、150、153),C(110、116、174),D(147、154、171),E(145、146、150、152、153).复合菌系的滤纸酶活(Fpase)与秸秆降解率测定结果显示,组合C对秸秆的降解率较单菌株116提高了50.71%,组合D对秸秆的降解率较单菌株154提高了41.54%.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纤维素降解能力比较好的两个组合中的菌株分别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以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本研究表明,复合菌系纤维素降解能力优于单一菌株,C、D两组复合菌系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 分离鉴定 复合菌系 滤纸崩解 玉米秸秆
原文传递
用δ^(13)C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64
13
作者 窦森 张晋京 +1 位作者 Lichtfouse E. 曹亚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时间延长 ,FA转化为HA或相互转化。原土有机质中 ,HA、FA也发生了相互转化 ,但与新形成的HA、FA相比转化速度较慢。用δ1 3 C方法研究短期培养 (几个月~几年 )条件下新加入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解动力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分解 土壤 有机质 数量 动态变化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4
作者 颜丽 宋杨 +4 位作者 贺靖 陈盈 张昀 鲍艳宇 关连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采用微区和田间两种长期定位试验(12年),探讨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还田时间以秋天直接还田并配以适量的微生物快腐剂为好,春天施用腐熟的玉米秸秆不但费工费力... 采用微区和田间两种长期定位试验(12年),探讨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还田时间以秋天直接还田并配以适量的微生物快腐剂为好,春天施用腐熟的玉米秸秆不但费工费力,而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适合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还田时间 还田方式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原文传递
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71
15
作者 陶莲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影响。将去穗后仍青绿的蜡熟期玉米秸秆切短揉搓至1-2 cm,将水分调节至65%-70%后,取青贮前样品(3个重复)和青贮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影响。将去穗后仍青绿的蜡熟期玉米秸秆切短揉搓至1-2 cm,将水分调节至65%-70%后,取青贮前样品(3个重复)和青贮后样品(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45 d后开启取样,运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贮前后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贮发酵45 d后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呈黄绿色,质地较好,呈酸香味。青贮发酵作用能够使玉米秸秆p H迅速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2)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发酵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能够显著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群数量(P〈0.05)。综上,青贮发酵改善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致病菌对家畜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能够在分析青贮品质的同时,提供青贮前后整个菌落构成及丰度变化的信息,进而为发酵过程的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eq 玉米秸秆 青贮发酵 品质 细菌
下载PDF
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玉米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陈庆森 刘剑虹 +4 位作者 潘建阳 胡志和 阎亚丽 张晓玲 庞广昌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5-20,共6页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TrichodermaresiTB9701)与饲料酵母混合共发酵玉米秸秆粉对合成菌体蛋白质和利用纤维素的关系,优选出一条最佳的共发酵工艺途径和条件。研究表明在以氨法处理的玉米秸秆为...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TrichodermaresiTB9701)与饲料酵母混合共发酵玉米秸秆粉对合成菌体蛋白质和利用纤维素的关系,优选出一条最佳的共发酵工艺途径和条件。研究表明在以氨法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的TB-9701与饲料酵母菌的混合菌共发酵正交实验中,于pH5.0,30℃的条件下200r/min的恒温、恒速摇瓶培养8d,经测定发酵液终产物中粗蛋白(SCP)的含量达到了23.70%,总秸秆纤维的转化率达到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酶 混合菌发酵 单细胞蛋白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和活体外消化率比较 被引量:62
17
作者 闫贵龙 曹春梅 +1 位作者 鲁琳 孟庆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4,共5页
本试验测定了“农大108”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活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秸秆各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总糖含量以茎节、茎皮中最高(分别达到20.7%和19.3%),粗脂肪含量也在茎节和茎皮... 本试验测定了“农大108”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活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秸秆各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总糖含量以茎节、茎皮中最高(分别达到20.7%和19.3%),粗脂肪含量也在茎节和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8%和5.2%),而茎髓中的含量最少;粗蛋白质含量则是叶片中最高(14.9%),茎髓次之;粗灰分、Ca和P含量均以叶片中最高(分别为10.5%、1.03%和0.1%);中性洗涤纤维(NDF)在苞叶中含量最高(77.1%);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含量均以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2.0%和14.4%),苞叶中最低(分别为38.2%和6.7%)。阉牛活体外对DM、NDF和ADF消化率都以茎皮为最低、苞叶为最高;阉牛活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产气量以苞叶最高,其次为茎髓、叶片、叶鞘和茎节,而茎皮最少。综合比较得出,玉米秸秆各部位的营养价值存在明显差异,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苞叶>茎髓>叶片>叶鞘>茎节>茎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化学成分 产气量 消化率
下载PDF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李焕珍 张忠源 +8 位作者 杨伟奇 李纪柏 张继宏 潘贺玲 李福祥 徐萍 刘乙俭 金福兰 王永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3-215,共3页
1989~1992年在沈阳地区不同肥力水平的草甸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使土壤酶活性增强.如还田时不配施化肥,当年会造成减产.在低... 1989~1992年在沈阳地区不同肥力水平的草甸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使土壤酶活性增强.如还田时不配施化肥,当年会造成减产.在低肥力土壤上,以亩施秸秆250kg+N_9P_5和秸秆500kg+N_9P_5处理的产量最高.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以亩施秸秆500kg+N_9P_5和秸秆500kg+N_(4.5)P_(2.5)处理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直接还田 土壤性质
原文传递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被引量:64
19
作者 王旭东 陈鲜妮 +2 位作者 王彩霞 田霄鸿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257,共6页
为了探讨农田不同肥力对玉米秸秆腐解转化和能态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砂滤管法在陕西关中高、中等、低3种肥力塿土上进行了480d的玉米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进程中玉米秸秆的分解率以及有机碳组成和能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腐解进行,... 为了探讨农田不同肥力对玉米秸秆腐解转化和能态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砂滤管法在陕西关中高、中等、低3种肥力塿土上进行了480d的玉米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进程中玉米秸秆的分解率以及有机碳组成和能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腐解进行,腐解产物中的苯–醇溶性、水溶性组分下降,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木质素增加;腐解物的能态呈现上下起伏、下降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的变化,总体是一个放能过程。腐解产物的热值与其有机碳、苯–醇溶性组分、水溶性组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灰分、木质素、腐殖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腐解480d,3种肥力间比较发现,玉米秸秆在中等肥力田块上矿化率最高,低肥力田块上的最低;中等肥力土壤能够促进玉米秸秆中的水溶性有机组分和木质素的分解,而高肥力土壤能够促进苯–醇溶性组分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分解,并有利于腐殖物质的形成,而且腐解物的能态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能态 分解 土壤 肥料 玉米秸秆
下载PDF
NaOH处理玉米秸秆厌氧生物气化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61
20
作者 罗庆明 李秀金 +2 位作者 朱保宁 杨懂艳 李来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提出通过NaOH化学处理以改善玉米秸秆的可生物消化性能、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的方法。NaOH添加量为玉米秸秆干物质的8%。对未处理和经NaOH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了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厌氧消化负荷率为35,50,65和80g/L。分析并比... 提出通过NaOH化学处理以改善玉米秸秆的可生物消化性能、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的方法。NaOH添加量为玉米秸秆干物质的8%。对未处理和经NaOH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了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厌氧消化负荷率为35,50,65和80g/L。分析并比较了两者在不同负荷率下的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单位TS和VS产气量等。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玉米秸相比,NaOH处理过的玉米秸的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明显提高,在35,50,65,80g/L负荷率下,产气量分别提高了13.1%,39.8%,48.3%和47.8%,单位TS、VS的产气率分别提高了13.1%~48.3%、23%~61.3%;两种玉米秸分别在35和65g/L负荷率下获得了最高单位TS产气量。NaOH化学处理使玉米秸细胞壁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别有53.2%、46.9%和66.6%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分解,其中1/2~2/3被转化成了易被厌氧菌利用的可溶性物质,这是产气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提高玉米秸的产气效率、实现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NAOH 负荷率 生物气 厌氧消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