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田N_2O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黄国宏 陈冠雄 +3 位作者 张志明 吴杰 黄斌 OswaldVanCleemput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排放进行了全年、系统的原位观测,发现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排放期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另外,玉米植株能通过其根系的作用增加土壤向大气排放N2O.应用长效碳酸氢铵和缓释尿素于玉米田中,... 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排放进行了全年、系统的原位观测,发现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排放期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另外,玉米植株能通过其根系的作用增加土壤向大气排放N2O.应用长效碳酸氢铵和缓释尿素于玉米田中,在施入等量氮的情况下,定时监测N2O排放量.结果表明,上述二种长效肥料与普通尿素和碳酸氢铵相比,能明显减少土壤中N2O排放,并能提高玉米产量.此外还发现,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它们在土壤中仍然能保持较高含量的硝态氮和铵态氮,说明它们都能使肥料缓慢地释放到土壤中,供作物长期吸收利用,使作物吸收到足够的氮,同时它们的这一特殊作用也减少了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大量产生的N2O.因此,它们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一氧化二氮 土壤污染 化肥 长效化肥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祁峰 岳云 +1 位作者 熊春蓉 孙多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的土层地温,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生育期,不同的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A.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B.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D.半膜平铺>E.不覆膜。并且在海拔1 700 m以下区域,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不覆膜的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玉米田 土壤温度 陇东旱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50
3
作者 叶欣 李俊 +4 位作者 王迎红 刘恩民 李瑞雪 于强 陈炳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6-1191,共6页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度、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华北平原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44.3±27.9、177.8±2...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度、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华北平原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44.3±27.9、177.8±27.1和88.2±8.1mg·m-·2h-1。玉米田、大豆田和棉花田土壤N2O排放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苗期玉米田和大豆田、抽雄吐丝期玉米田及始花期棉花田土壤N2O的释放峰均由施肥所致,始花期大豆田土壤N2O的释放峰主要与大豆自身生理代谢活动及降水有关。玉米田土壤N2O通量的日过程为午后-凌晨双峰型,棉花田土壤N2O通量的日过程变化多样:有白天-夜间双峰型、白天或夜间单峰型、平缓型4种。观测到的土壤N2O排放的日变化类型主要受土壤湿度影响,随着土壤湿度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日最高值从夜间转至白天,其日较差变小。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N2O排放通量均随地温增加呈指数增长,并都达到0.01显著水平。观测期间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2O排放 华北平原 棉花 玉米田 大豆 土壤温度
下载PDF
麦秸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香菊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Blackshaw R E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9期99-102,共4页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7500kg/hm2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49 1%~96 1%,在这样的小区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即使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玉农乐和阿特拉津的用量比常规用药量减少1/4时,小区内除草效果仍可以达到91 8%~9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除草剂 玉米田 杂草控制 室内生物测定 覆盖量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地膜覆盖下玉米田土壤水热生态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琪 马树庆 +2 位作者 郭建平 刘玲 沈钟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水热生态效应,在吉林省东部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晴天地膜覆盖使耕层地温增加3~5℃,阴雨天增温不明显.晴天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湿度较对照提升2~4个百分点,阴雨天处理间土壤湿度差别不大,... 为进一步了解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水热生态效应,在吉林省东部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晴天地膜覆盖使耕层地温增加3~5℃,阴雨天增温不明显.晴天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湿度较对照提升2~4个百分点,阴雨天处理间土壤湿度差别不大,多雨时段地膜覆盖下土壤湿度明显低于对照.地膜覆盖能明显改善玉米田土壤水热生态条件,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抗旱防涝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田 吉林省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方明 梁文举 闻大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79-1882,共4页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对玉米田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对杂草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田优势种杂草为野黍、苘麻、大狼把草和鸭趾草,其中野黍重要值最高;免耕不...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对玉米田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对杂草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田优势种杂草为野黍、苘麻、大狼把草和鸭趾草,其中野黍重要值最高;免耕不施加除草剂处理6月下旬杂草生物量较大,5月末到8月中旬物种丰富度较高(S),7月14日和8月1日均匀度(J)较低,优势集中性(C)较高,均与常规施加除草剂处理有显著差异.施用除草剂可减少免耕玉米田杂草种类,抑制杂草生物量的增长.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可对杂草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稳定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群落 耕作方法 除草剂 玉米田 多样性
下载PDF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被引量:39
7
作者 裴淑玮 张圆圆 +2 位作者 刘俊锋 牟玉静 伦小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运用静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进行了为期3年N2O排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并开展了1季CO2和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阶段N2O的排放... 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运用静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进行了为期3年N2O排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并开展了1季CO2和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阶段N2O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3%—96%,表明现有化肥的使用明显导致了农田N2O排放增加.与控制地相比,施肥和耕种可导致玉米田CO2排放明显增加,且正常施肥及秸秆还田样地CO2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至吐丝期.控制地、正常施肥样地及施肥结合秸秆还田样地CH4的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说明旱地土壤是CH4的一个汇.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季N2O和CO2的排放量,但对CH4的吸收有所抑制.正常施肥样地和秸秆还田样地全球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392.8 kg C.hm-2和-179.2 kg C.hm-2,表明华北农田在现有耕作方式下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一种重要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施肥 秸秆还 全球增温潜势 玉米田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玉米田斜纹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35
8
作者 汪恩国 陈克松 +1 位作者 李达林 罗桂楼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对秋甜玉米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 ,取得了 7组样本资料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 ,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 ,当m <3 .2 60 4... 对秋甜玉米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 ,取得了 7组样本资料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 ,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侯、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 ,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以五点式为最佳 ,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N =1 D2 (3 .8981 m +0 .75 0 3 ) ,To(n) =0 .5n± 2 .86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空间分布型 玉米田 抽样技术 理论抽样数 植株生长状况 调查 行为 原因
下载PDF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田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38
9
作者 曲萍 郭宝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赵永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94-199,共6页
该文研究了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农田覆盖过程中组成、结构、形态和性能的演变。通过测定PBAT降解过程中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并采用傅里叶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 该文研究了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农田覆盖过程中组成、结构、形态和性能的演变。通过测定PBAT降解过程中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并采用傅里叶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PBAT地膜在降解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PBAT地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步下降,在前4周时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了59.3%和68.8%,后期下降缓慢。从傅里叶红外谱图中可以看出,在光氧化、水解、酶解等的作用下,PBAT分子链中酯键的发生了断裂。从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可以看出,碳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从降解前的4.07降低为降解后的1.06,降解后PBAT中的氧元素含量增多,说明PBAT降解也是一个氧化过程,并且C和O元素的结合能均下降。降解过程中,PBAT的结晶区逐渐被破坏,无定形区相对增多。扫描电镜图中,PBAT降解过程不均一。由于PBAT在降解初期水解不是主要作用,因此,在中国的南方雨水多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在使用初期也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降解 化学特性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玉米田
下载PDF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 被引量:28
10
作者 邱明生 张孝羲 +1 位作者 王进军 赵志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季节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发现节肢动物 12目、 39科、 12 3种 ,主要为蜘蛛类、蚜虫类和瓢虫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不同类型田的节肢... 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季节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发现节肢动物 12目、 39科、 12 3种 ,主要为蜘蛛类、蚜虫类和瓢虫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不同类型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明显不同。重庆地区小麦 玉米 红苕间套作类型田丰富的节肢动物群落和较大比例的天敌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节肢动物 群落特征 时序动态 害虫 天敌
下载PDF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经济防除阈值及竞争临界期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丁祖军 张洪进 +1 位作者 张夕林 季文江 《杂草科学》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江苏省通州市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杂草种类多 ,群落组合复杂 ;杂草密度高 ,不同茬口差异大。夏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出草规律基本一致 ,有两个明显的出草高峰 ,以玉米播后 9~ 12d的第一出草高峰为主 ,其数量约占 5 0 %。相... 江苏省通州市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杂草种类多 ,群落组合复杂 ;杂草密度高 ,不同茬口差异大。夏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出草规律基本一致 ,有两个明显的出草高峰 ,以玉米播后 9~ 12d的第一出草高峰为主 ,其数量约占 5 0 %。相关分析表明 ,玉米的产量损失与玉米田杂草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9988 ) ,关系式可表示为Y =- 0 .975 2 +0 .0 785x(Y为玉米产量损失率 ,x为每 1m2 杂草数量 )。玉米田杂草的经济防除阈值为 80~ 90株 m2 。当玉米田杂草超过防除阈值时 ,必须用药进行防除 ,以控制杂草的危害。杂草与玉米的竞争临界期为玉米播种后 32~ 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杂草 发生特点 经济防除阈值 竞争临界期
下载PDF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立仁 刘斌侠 付泓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23-123,131,共2页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陕西省岐山县玉米及秋田作物上的一种新害虫。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现为害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笔者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田 双斑长跗萤叶甲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玉米田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预报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1 位作者 王文焰 王全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根据新疆某灌区玉米田地温和气温的连续动态监测资料 ,分析了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不同观测时刻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不同观测时刻覆膜与不覆膜地表 0cm温度与气温之间的联系 ,将全生育期的地温及气温分阶段处理 ,并对不同时刻地温的... 根据新疆某灌区玉米田地温和气温的连续动态监测资料 ,分析了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不同观测时刻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不同观测时刻覆膜与不覆膜地表 0cm温度与气温之间的联系 ,将全生育期的地温及气温分阶段处理 ,并对不同时刻地温的分阶段特征作了进一步探讨。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其预报提供了依据 ,采用前 1日 2 0∶0 0气温预测第 2日 8∶0 0的 2 5cm地温 ,用已得的线性关系可求得 0cm地温 ,从而预报了 8∶0 0的剖面地温 ,以变化相对平缓的 8∶0 0地温作为基础值 ,将 14∶0 0及 2 0∶0 0地温转化为无量纲形式 ,其变化规律与深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从而使科学地预报该地区剖面地温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地温 时空变化 预报 地膜覆盖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新华 朱振林 +2 位作者 董红云 杨丽萍 郭洪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8-2235,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2和N2O累计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过腹还田(CGS)>秸秆直接还田(CS)>秸秆不还田(CK)>秸秆-菌渣还田(CMS),CH4的累计吸收量表现为CGS>CK>CMS>C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也影响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CGS>CMS>CS>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植株、籽粒的固碳量表现为CGS>CS>CMS>CK,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和CK相比,在CS、CG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均增加,但增加量不同,表现为CGS>CMS>CS>CK,既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最大,其次是秸秆-菌渣还田模式,之后是秸秆直接还田模式。在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为22 493.83 kg CO2·hm-2,分别比CK、C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增加24.2%、18.7%和1.6%。从减缓全球变暖的角度,推荐秸秆过腹还田模式,该模式也有利于形成粮食-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田的固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 玉米田 温室气体排放 碳固定
下载PDF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马丽荣 蔺海明 +1 位作者 陈玉梁 李荣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杂草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兰州引黄灌区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类型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玮 张佳宝 张丛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2-849,共8页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类型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0年6—10月,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IRGA)对玉米农田行间掩埋秸秆区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类型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0年6—10月,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IRGA)对玉米农田行间掩埋秸秆区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玉米生育期内秸秆行间掩埋处理(ISFR)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秸秆移除(NSFR)和秸秆覆盖(SFR)处理(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处理中,配施50.4 kg(N).hm 2处理(ISF3)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78.85±46.60)mg(C).m 2.h 1,显著高于配施33.6 kg(N).hm 2处理(ISF2)的(124.11±23.18)mg(C).m 2.h 1(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鸡粪处理中,鸡粪施用量为33.6kg(N).hm 2(ISOM2)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08.08±31.54)mg(C).m 2.h 1,施用16.8 kg(N).hm 2(ISOM1)和50.4 kg(N).hm 2(ISOM3)处理的为(135.07±21.97)mg(C).m 2.h 1、(171.43±43.31)mg(C).m 2.h 1,相比ISOM2处理,ISOM1和ISOM3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35.09%和17.61%。ISOM2处理玉米季CO2排放累积量为499.39 g(C).m 2,显著高于ISF2处理的297.86 g(C).m 2。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小于配合施用鸡粪的影响,配合施用16%总氮的鸡粪,即33.6 kg(N).hm 2时C/N比最适宜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玉米田 秸秆还方式 氮肥类型 土壤呼吸速率 玉米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玉米田土壤呼吸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重阳 王绍斌 +2 位作者 顾江新 史奕 陈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0-1244,共5页
以玉米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作用,旨在通过了解农田CO2吸收与排放的动态变化,为探索该地区碳收支机理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下辽河平原典型玉米田的土壤呼吸速率... 以玉米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作用,旨在通过了解农田CO2吸收与排放的动态变化,为探索该地区碳收支机理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下辽河平原典型玉米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玉米生长旺盛期土壤呼吸速率值保持在较高水平,3种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施N肥处理(N150)为215.67 mg.m-2.h-1;未施N肥处理(N0)为192.48 mg.m-2.h-1;无作物对照(CK)为137.13 mg.m-.2h-1。土壤温度Q10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地下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夏季(6至8月)的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为消长关系。施肥可明显增强土壤呼吸作用,N150比N0处理土壤呼吸总量增加了12.1%,N150和N0处理的土壤呼吸总量分别是CK处理的1.57和1.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玉米田 Q10
下载PDF
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美 赵德友 +4 位作者 孙作文 于建垒 宋国春 王世强 李以三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采用玉米幼苗水培法,测定了7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对农大108玉米幼苗的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不同。农大108玉米芽长和芽重受药剂的影响较大,7种药剂按玉米芽长受抑制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草胺>乙·莠、甲... 采用玉米幼苗水培法,测定了7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对农大108玉米幼苗的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不同。农大108玉米芽长和芽重受药剂的影响较大,7种药剂按玉米芽长受抑制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草胺>乙·莠、甲草·乙·莠、氟净·乙>甲草胺>氟草净、莠去津。但药剂处理对农大108玉米根长和根重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玉米幼苗 安全性 玉米田 草害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下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赛 王龙昌 +3 位作者 周航飞 罗海秀 张晓雨 马仲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44-6255,共12页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阶段农田土壤呼吸先增强后减弱,变化范围为1.011—5.575μmol m-2s-1,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D>TSD>TS>RS>T>R。垄作降低了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提高土壤呼吸速率。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R>T>RSD>TSD>RS>TS,土壤呼吸的土温敏感指标Q10值排序为TS>TSD>RS=R>T>RSD。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D>TS>RS>RSD>R>T。土壤呼吸的土壤水分响应阈值大小排序依次为R<T<RS<RSD<TS<TSD,介于11.98%—13.11%。其中垄作下的响应阈值较低,秸秆覆盖的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响应阈值。干漏斗法捕获的土壤动物在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有弹尾目、螨目和双翅目。单纯的垄作减少了土壤动物数量,秸秆覆盖下土壤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陷阱法捕获的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存在正相关关系,地表活动的土壤动物越多,土壤呼吸作用就越强,其中R的相关系数最高,r=1.000,P=0.017,TS的相关系数r=0.915,P=0.029,而传统耕作下土壤动物数量与土壤呼吸没有明显的关系。玉米田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为679.244—723.764 g(C)/m2。与对照相比,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增汇达2.91%—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区 耕作模式 玉米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动物
下载PDF
磺草酮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及甲酯化植物油对磺草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秋霞 自殿奎 苏少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5-29,共5页
20%磺草酮二甲胺水剂的活性稍高于15%磺草酮水剂,甲酯化植物油类助剂能显著提高15%磺草酮水剂的活性,综合诸多因素,甲酯化植物油适宜用量应为喷液量的0.5%~1%。
关键词 磺草酮 玉米田 杂草防除效果 甲酯化植物油 磺草酮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