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生长期黄土区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梁东丽
李生秀
+2 位作者
吴庆强
张兴昌
Ove Emtery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土层的N2O浓度最高,10 cm土层最低;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剖面中N2O的浓度,而且增加了土壤表面N2O的排放通量,玉米生长期对照和施氮处理的土壤表面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95±4.13)和(22.41±8.69)μg/(m2.h)。对照和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N2O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NO3--N含量是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土壤
玉米
生长期
n
2
o
浓度
n
2
o
排放通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生长期黄土区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梁东丽
李生秀
吴庆强
张兴昌
Ove Emteryd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瑞典农业大学森林生态系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30230)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2BA516A02)
文摘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土层的N2O浓度最高,10 cm土层最低;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剖面中N2O的浓度,而且增加了土壤表面N2O的排放通量,玉米生长期对照和施氮处理的土壤表面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95±4.13)和(22.41±8.69)μg/(m2.h)。对照和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N2O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NO3--N含量是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黄土区土壤
玉米
生长期
n
2
o
浓度
n
2
o
排放通量
Keywords
L
o
ess s
o
il area
c
o
r
n
gr
o
wi
n
g seas
o
n
n
2
o
c
o
n
ce
n
trati
o
n
n
2
o
emissi
o
n
flux
i
n
flue
n
tial fact
o
r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生长期黄土区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梁东丽
李生秀
吴庆强
张兴昌
Ove Emtery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