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世贤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品种推广 玉米新品种 掖单13号 郑单958 农大108 玉米单交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演变对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从锋 赵明 +5 位作者 刘鹏 张吉旺 杨今胜 柳京国 王空军 董树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1-2429,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密度的响应,为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1960s、1980s、2000s 3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密度的响应,为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1960s、1980s、2000s 3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随着年代的更替,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的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2000s单交种相比1980s和1960s平均提高25.7%和35.8%,而其亲本提高了16.3%和29.7%,百粒重明显增加,但杂种优势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代玉米随年代更替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高/株高变化不明显,而植株茎粗增大,叶向值显著升高,植株形态耐密抗倒明显增强。当代品种及其亲本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物质/总干重、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1980s和1960s品系,高密度条件下当代品系的光合生产能力(平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平均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高密度条件下当代品种具有较高的粒叶比,且单位叶面积指数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百粒重、穗粒重、茎粗、叶向值等形态性状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株高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生物量、花后物质比例以及平均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交种的粒叶比和单位叶面积获得的籽粒产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其亲本中二者与籽粒产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高产玉米群体的生理耐密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国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过程中,籽粒产量的提高是其植株形态改良和生理耐密性协同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 亲本 年代 主要性状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玉米6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大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68,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12个组合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结实长>百粒重>穗位>株高>生育期>行数。目的是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12个组合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结实长>百粒重>穗位>株高>生育期>行数。目的是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玉米单交 玉米杂交种 籽粒产量 数量性状 科学依据 生育期 百粒重 株高 穗位 选育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文忠 宋殿珍 +2 位作者 栗红生 刘景秀 杨国英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25-27,共3页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个玉米单交种的8个产量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粒数>行粒数>穗粗>穗长>穗行数>出籽率>秃尖。说明在本生态区玉米育种和高...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个玉米单交种的8个产量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粒数>行粒数>穗粗>穗长>穗行数>出籽率>秃尖。说明在本生态区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的主要手段在于有效地提高百粒重,增加穗粒数和行粒数等因子,育种上可以把长穗型和大粒型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收获时间对玉米单交种种子质量和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晟宇 杨力 +4 位作者 刘亚亮 孙扬 肖薇航 冷麟良 张治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9,共5页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而授粉后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为97.3%。授粉后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百粒重最高,为33.22g。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授粉后55、60d收获的单交种在其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都显著地高于40、45、50d收获的单交种。在萌发过程中,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贮藏物质的运转率和消耗率均随授粉天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运转率和消耗率的比值在1.3~1.5之间,其中,授粉后55d收获的玉米单交种萌发过程中运转率与消耗率的比值最大为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 收获时间 种子质量 物质运转
下载PDF
玉米单交种与产量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华文 《广西农学报》 2003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 ,对 14个玉米单交种 9个与籽粒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单交种与产量相关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株高 >行粒数 >穗粗>穗长 >出籽率 >百粒重 >穗结实...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 ,对 14个玉米单交种 9个与籽粒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单交种与产量相关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株高 >行粒数 >穗粗>穗长 >出籽率 >百粒重 >穗结实长 >穗位高 >穗行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 产量相关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辽单506的选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叶雨盛 王晓琳 +2 位作者 李洋 王志顺 李哲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89-90,共2页
辽单50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007年以自选系辽2386为母本,辽1203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高密晚熟组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高密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3年初通过辽宁省农... 辽单50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007年以自选系辽2386为母本,辽1203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高密晚熟组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高密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3年初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2]594。辽单506具有适宜密植、抗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 辽单 506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406号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亮 景希强 +2 位作者 杨辉 唐文明 李方明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78-79,共2页
丹玉406号(丹462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420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406号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765.3kg/667m2/667m2,比对照... 丹玉406号(丹462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420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406号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765.3kg/667m2/667m2,比对照郑单958号增产12.4%;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5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号增产3.2%。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后期脱水快、耐密植、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406号 玉米单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浅析郑单958的特点及推广应用前景 被引量:7
9
作者 宋保谦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0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郑单958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植物新品种保护 应用 “九五”期间 农业科学院 玉米单交 粮食作物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文媛 刘旭 《中国种业》 2011年第S2期33-34,共2页
增加群体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群体密度的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大、秃尖增长、株高和穗位提高、子粒容重和百粒重等品质性状下降。由此可见,密度不能无限制增大,不同品种种植密度必须控... 增加群体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群体密度的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大、秃尖增长、株高和穗位提高、子粒容重和百粒重等品质性状下降。由此可见,密度不能无限制增大,不同品种种植密度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才能获得理想产量。本研究选取生产上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试材,结合生产实践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探讨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为品种定向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密度 玉米 品种产量 种植密度 不同品种 群体密度 最适密度 玉米单交 品种间 品质性状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济研11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岳竞之 张春荣 +3 位作者 李家富 孙迷平 张莉 肖兴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杂交选育 玉米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 栽培 玉米单交 综合性状
下载PDF
甜玉米品种赣科甜3号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颜廷献 饶月亮 +4 位作者 乐美旺 颜小文 孙建 周红英 黄劲松 《中国种业》 2015年第8期85-86,共2页
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出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玉2013001。 1选育经过 赣科甜3... 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出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玉2013001。 1选育经过 赣科甜3号是以自交系T323为母本、自交系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母本T323是选自华甜6号的二环系,于2007-2008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及海南三亚连续选单株自交6代而成,其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子粒黄色,叶色深绿,后期保绿度好,株高150cm,制种产量高,综合表现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玉米品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单交 技术 栽培 自交系 综合表现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60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日尊 刘春增 +3 位作者 关国志 鲁宝良 郭永才 赵文媛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7期225-227,共3页
丹玉605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11331为母本,丹黄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5号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13 155.0 kg/hm2,比对照增产18.4%;2009年参加... 丹玉605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11331为母本,丹黄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5号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13 155.0 kg/hm2,比对照增产18.4%;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033.0 kg/hm2,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8.5%。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已完成试验程序,各项指标达标。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9]41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605号 玉米单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丹玉508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旭东 刘波 +2 位作者 郑君海 王亮 那明慧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84-85,共2页
丹玉508号是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冬在海南岛以丹D15为母本、LB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后期脱水快、耐密植、适应性好、活秆... 丹玉508号是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冬在海南岛以丹D15为母本、LB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后期脱水快、耐密植、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508号 玉米单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603号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日尊 刘春增 +3 位作者 鲁宝良 关国志 郭永才 赵文媛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100-101,共2页
丹玉603号(丹6111)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1133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3号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12 462.0 kg/hm2,比对照增产18.4%;200... 丹玉603号(丹6111)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在海南岛以丹1133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3号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12 462.0 kg/hm2,比对照增产18.4%;2008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865.0 kg/hm2,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6.9%。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8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603号 玉米单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东单60号新疆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永风 李立勇 +1 位作者 王绍鑫 刘洋 《杂粮作物》 CAS 2009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高产制种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玉米杂交种 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疆 玉米单交 杂交育成 增产潜力
下载PDF
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伟华 柳家友 +2 位作者 张宏生 闫海霞 付家锋 《中国种业》 2010年第8期92-93,共2页
漯玉336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及粮饲兼用型玉米单交种,其杂交组合为:R2005×昌7-2。于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0016。其核心技术是:丰产稳产性好,活... 漯玉336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及粮饲兼用型玉米单交种,其杂交组合为:R2005×昌7-2。于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0016。其核心技术是:丰产稳产性好,活棵成熟,品质优良,饲用价值高,符合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适合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价值 玉米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优质 丰产稳产性 农业科学院 玉米单交 粮饲兼用型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南校18号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庆平 蒋益敏 +1 位作者 李体琛 蒙成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高产制种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玉米新品种 玉米单交 粮饲兼用型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良玉8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雷 宋雨 +5 位作者 缪玲敏 宋协良 郎梅 宋萍 李楠 鄂婧婧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良玉88号(DL05)是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冬以自选系良玉M54作母本,自选系良玉S12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良玉88号2007年-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全增产,两年平均亩产708.4kg,比对照种丹玉39... 良玉88号(DL05)是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冬以自选系良玉M54作母本,自选系良玉S12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良玉88号2007年-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全增产,两年平均亩产708.4kg,比对照种丹玉39号增产16.9%;2008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8.4kg,比对照种丹玉39号增产19.8%,居小组第一位。具有抗病性强、高产高效、品质优良、适应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玉88号 玉米单交 高产高效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602号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日尊 鲁宝良 +3 位作者 刘春增 关国志 郭永才 赵文媛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81-82,共2页
丹玉602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冬在海南岛以 W9235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2号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为9861.0 kg/hm2,比对照增产6... 丹玉602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冬在海南岛以 W9235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602号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为9861.0 kg/hm2,比对照增产6.0%;2007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264.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1%。具有抗病性强、高产、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7]32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602号 玉米单交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