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覃潇敏 郑毅 +1 位作者 汤利 龙光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28,共10页
设置3个种植处理(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使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 设置3个种植处理(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使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分别增加17.36%、7.38%和3.76%、32.21%,其中间作马铃薯的AWCD值最高,单作玉米最低。间作玉米和间作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单作,但在间作和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最高,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单间作处理差异的敏感碳源。说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根际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施氮对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覃潇敏 郑毅 +1 位作者 汤利 龙光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54-36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和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条件...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和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条件下,施氮(N1、N2、N3)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马铃薯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在N2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却显著降低了真菌的数量。与N0处理相比,施氮均显著提高了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N3处理的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率(AWCD)、Shannon-Wiener(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及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最高,而马铃薯在N2处理时最高,但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玉米、间作马铃薯各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出现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发生改变。表明适量施氮对调控间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其功能多样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施氮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作物养分吸收与利用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优势的贡 被引量:31
3
作者 马心灵 朱启林 +3 位作者 耿川雄 鲁泽刚 龙光强 汤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5-1273,共9页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是重要的间作种植模式,具有较突出的资源利用和产量优势,但养分吸收和利用对作物产量优势的贡献及这种贡献对施氮量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与马铃薯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别设置N_0(0 kg...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是重要的间作种植模式,具有较突出的资源利用和产量优势,但养分吸收和利用对作物产量优势的贡献及这种贡献对施氮量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与马铃薯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别设置N_0(0 kg·hm^(-2))、N_1(125 kg·hm^(-2))、N_2(250 kg·hm^(-2))和N_3(375 kg·hm^(-2))4个氮水平,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间作产量优势的营养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磷、钾的单作加权平均吸收量逐渐增加,间作则先增加后减少.间作在N_1水平时具最高的养分吸收优势,分别较单作加权平均值增加氮吸收14.9%、磷吸收38.6%、钾吸收27.8%;间作在N0和N3时具有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可提高氮利用效率3.5%~14.3%、磷利用效率3.5%~18.5%、钾利用效率10.6%~31.6%.N_0和N_1时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具有显著产量优势,其营养基础在N0时主要是提高了作物养分利用效率,而N_1时则是促进养分吸收的结果.充分发挥间作促进养分吸收对玉米与马铃薯间作产量优势的贡献,需要合理控制氮肥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 间作优势
原文传递
施氮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胜利 龙光强 +2 位作者 杨超 汤利 郑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4,共9页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玉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马铃薯:N0(0 kg/hm^2)、N1(62.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玉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马铃薯:N0(0 kg/hm^2)、N1(62.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作物产量、生物量和氮在作物籽粒、茎叶和根系的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有间作产量优势,在4个氮水平下,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20、1.04、0.92。随氮水平提高,间作产量优势逐渐下降。各施氮水平下间作玉米籽粒、茎叶和根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高39.76%、27.98%、15.36%;间作马铃薯块茎和茎叶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低4.14%、24.59%。玉米马铃薯氮吸收的间作优势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间作和施氮对玉米马铃薯各组织中氮的分配比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玉米//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玉米、马铃薯在低氮水平(N1)就能获得单作玉米、马铃薯常规施氮(N2)或高氮水平(N3)时的产量,因此玉米//马铃薯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氮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玉米//马铃薯间作 氮累积和分配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的偏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胡丹 范茂攀 +1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6-780,共5页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反映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4个县(市)8个乡16个村共120个农户的田间访问和随机问卷调查,获得了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的第一手资料,并从肥料偏...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反映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4个县(市)8个乡16个村共120个农户的田间访问和随机问卷调查,获得了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的第一手资料,并从肥料偏生产力(PFP)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总养分投入量为838.96 kg/hm2,其中化学养分总投入量为564.91kg/hm2,化肥施用的偏生产力为20.01 kg/kg,按氮(N)、磷(P2O5)和钾(K2O)计算则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27.41、137.17和164.39 kg/kg。与单作玉米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7.34、47.61、47.93 kg/kg;与单作马铃薯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1、103.29、124.9 kg/kg。玉米马铃薯间作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上与单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施肥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施氮对玉米//马铃薯间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硝化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覃潇敏 郑毅 +1 位作者 汤利 龙光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6-894,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硝化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马铃薯间作提高了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土壤脲酶、蛋白...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硝化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马铃薯间作提高了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促进了土壤的硝化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玉米拔节期(马铃薯现蕾期),间作玉米及间作马铃薯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硝化势呈上升的趋势,并在N3处理达到最大值,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并在N2处理的活性最高;在成熟期,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N2处理的活性最高,而土壤硝化势则在N3处理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硝化势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施氮及间作种植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硝化势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施氮量 土壤酶活性 硝化势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间作不同播期配置的产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霖 朱磊 +1 位作者 顾庆党 宰青华 《云南农业》 2018年第9期80-82,共3页
玉米间作马铃薯是重要的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在云南省玉米马铃薯主产区(宣威市)开展玉米、马铃薯不同播期配置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宣威地区马铃薯、玉米最佳播期及播期配置,为滇东北地区玉米间作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马铃... 玉米间作马铃薯是重要的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在云南省玉米马铃薯主产区(宣威市)开展玉米、马铃薯不同播期配置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宣威地区马铃薯、玉米最佳播期及播期配置,为滇东北地区玉米间作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马铃薯第一播期和玉米第三播期间作搭配,可获得最高的群体产量,即马铃薯的最佳播期为3月6日,玉米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播期 产量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