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溪遗址古洪水遗存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九江 邹后曦 朱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25,共9页
根据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的考古发现,采用传统考古学方法,从地层堆积特点、包含物、砾石产状、陶石器等多角度分析了该遗址文化层与疑似洪水层的差异,确认了疑似洪水层即古代长江洪水的遗留,并进而探讨了洪水的周期性问题.
关键词 古洪水 环境考古 玉溪遗址
原文传递
玉溪遗址动物骨骼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静芳 袁东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野生动物则指示了遗址周围为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动物骨骼 家养 肢解流程 制作骨器 环境
原文传递
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宾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重庆 峡江地区 新石器时代 玉溪遗址 老关庙遗址 魏家梁子遗址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的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安宁 马春梅 +2 位作者 朱诚 白九江 张文卿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量较高;蕨类孢子以凤尾蕨为主。孢粉谱反映了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表土孢粉以超代表性的松属占绝对优势,可能是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松属植物作为先锋种类表现在演替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结果,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与当地植被状况相吻合。本研究在14 C测年基础上结合其它代用指标发现在剖面上部第4—8层和下部淤泥层中Rb/Sr值较高且乔灌木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加,可以解释为该段淤泥层为古洪水遗迹,洪水可能有利于对孢粉的富集。地层剖面中文化层与淤泥层呈现交互沉积,表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洪水 人类活动 玉溪遗址 三峡库区 长江
原文传递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2004年度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晓娇 白九江 邹后曦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40-44,共5页
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是重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过程中,在T0403的东、北隔梁进行采样,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珊瑚朴、毛梾、接骨木、葡萄属等植物遗存。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分析,对玉溪先民所处的经济模... 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是重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过程中,在T0403的东、北隔梁进行采样,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珊瑚朴、毛梾、接骨木、葡萄属等植物遗存。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分析,对玉溪先民所处的经济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新石器时代中早期 植物遗存 经济模式
下载PDF
玉溪遗址多期古洪水的气候背景与周期性
6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1 位作者 袁胜元 焦士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动物骨屑AMS ^(14)C年代数据,用Bacon程序拟合玉溪遗址剖面的沉积-年代关系,判定玉溪剖面古洪积层形成时段为约6.4 ka BP~7.3 ka BP。(2)古洪水沉积序列的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古洪积层由细粉砂-粉砂组成,表明古洪积层为溢岸憩流和滞水缓流堆积而成。(3)孢粉组合、磁化率、Rb/Sr和Si/Al比值等环境指标显示,玉溪剖面的古洪水沉积经历了早期湿热、中期温干、晚期暖湿三个阶段,其中古洪积层在温干阶段的沉积速率最大(30 cm·(100a)^(-1)),而且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亦高于湿热期。(4)古洪水沉积序列的小波功率谱分布特征表明,玉溪剖面的古洪水存在约30 a的短周期和约350 a的长周期;其长周期与区域性气候冷事件相关、短周期与ENSO事件导致的夏季风异常有关。本文提出的搬运洪积物的三种动力类型、干湿期古洪水的沉积速率差异以及古洪水泛滥的长短周期,对研究新石器早期重庆地区的人地关系和长江上游的洪水发生机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环境变迁 端元分析 古洪水周期 气候异常 玉溪遗址
下载PDF
重庆市玉溪遗址古洪积地层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中轩 闫慧 +1 位作者 朱诚 吴国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39,共5页
通过玉溪遗址T0403探方11个古洪积层粒度参数分析,发现该遗址古洪积层的特征是:①遗址古洪积层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正偏,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为典型三段式,且推移质组分〉40%;②洪积层角闪石、磷灰石等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于现代洪水层,表... 通过玉溪遗址T0403探方11个古洪积层粒度参数分析,发现该遗址古洪积层的特征是:①遗址古洪积层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正偏,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为典型三段式,且推移质组分〉40%;②洪积层角闪石、磷灰石等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于现代洪水层,表明古洪积层主要为近源沉积。联系到古洪积层形成期(6.3~7.5 ka B.P.)属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高温波动期,干湿波动是造成玉溪地区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遗址文化地层出土的器物判断,古洪积层沉积粒度特征变化与新石器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古洪水沉积 粒度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地层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伟峰 朱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洪水沉积环境以及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玉溪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玉... 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洪水沉积环境以及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玉溪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玉溪遗址的文化间隙层为古洪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粒度特征 第四纪 玉溪遗址 长江三峡 重庆市
原文传递
玉溪文化古居民生业模式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珊珊 马江波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玉溪遗址是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发现遗物丰富,为研究该遗址古居民的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动植物遗存和古环境研究成果,综合生活、生产器物分析和遗址资源域分析方法,对玉溪文化时期古居民... 玉溪遗址是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发现遗物丰富,为研究该遗址古居民的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动植物遗存和古环境研究成果,综合生活、生产器物分析和遗址资源域分析方法,对玉溪文化时期古居民的生业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玉溪古居民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辅以简单的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就近制作石器、陶器和骨器等日常生活、生产用器,对频发的长江洪水有着规律性的认识;依靠遗址周边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玉溪文化古居民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居民 生业模式 遗址资源域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T0403探方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朱诚 马春梅 +7 位作者 王慧麟 白九江 徐伟峰 郑朝贵 史威 朱光耀 陈晔 卢雪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6,共16页
通过对玉溪遗址地层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组分与形态、锆石微形态、磁化率、Rb/Sr和Hg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发现,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a.s.l.)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新石器时代地层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 通过对玉溪遗址地层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组分与形态、锆石微形态、磁化率、Rb/Sr和Hg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发现,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a.s.l.)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新石器时代地层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判定依据主要是:(1)玉溪遗址古洪水层与该处现代洪水层以及中坝遗址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具有相似的三段式河流相沉积特征;(2)古洪水层与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重砂矿物组分及形态特征上具有相似性;(3)洪水层磁化率值均很低(分布于40.44~70.10SI之间),而文化层较高(范围在59.59~188.68SI之间);(4)洪水层Hg的含量较低(在290.71~742.51ng/g)之间,文化层偏高,在344.16~10518.17ng/g之间;(5)洪水层的Rb/Sr值高于文化层,第4,5,6,7和8这5个文化层的Rb/Sr值亦较高表明遭受过洪水浸淹的影响.该遗址具有较多洪水层的原因,与其位于一级支流入长江干流交汇处一级阶地处的地貌部位有关.由于下游中坝遗址古洪水沉积亦有与此类似的特征,表明从以上几方面判定遗址古洪水层的存在与否是确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玉溪遗址T0403探方 古洪水沉积特征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锆石微形态 地球化学指标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丰都县玉溪坪遗址2002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阔 徐静 +1 位作者 白九江 袁东山 《南方民族考古》 2015年第1期247-322,355-361,共77页
玉溪坪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2002年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商周、汉、唐等多个时期的遗存,延续时间较长。本次发掘的新石器遗存包括了'玉溪坪文化'和'中坝文化'两个阶段的遗存,在重庆三峡地区颇具代表性,对... 玉溪坪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2002年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商周、汉、唐等多个时期的遗存,延续时间较长。本次发掘的新石器遗存包括了'玉溪坪文化'和'中坝文化'两个阶段的遗存,在重庆三峡地区颇具代表性,对完善重庆新石器文化序列有重要价值。发掘的商周时期一期遗存,在三峡地区过去较为少见,弥补了相关资料的缺乏。汉代遗存的发掘,对认识峡江地区汉代居址形态有一定意义。三峡地区唐代墓葬和遗址并不多见,本次发掘充实了相关材料,对于遗址2000年出土的金铜造像也提供了新的理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玉溪遗址 玉溪坪文化 聚落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