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辉煌 徐义刚 +1 位作者 葛文春 马金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9-1596,共18页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有长达80Ma的火山喷发历史,为探讨该区深部地质演化提供了条件。从晚白垩长春大屯火山(92.5±0.5Ma)到伊舒地堑内第三纪伊通火山群(31Ma、9~15Ma),玄武岩碱性逐渐增强,Dy/Yb比值逐渐升高,根据地幔动态熔融模型...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有长达80Ma的火山喷发历史,为探讨该区深部地质演化提供了条件。从晚白垩长春大屯火山(92.5±0.5Ma)到伊舒地堑内第三纪伊通火山群(31Ma、9~15Ma),玄武岩碱性逐渐增强,Dy/Yb比值逐渐升高,根据地幔动态熔融模型计算获得的玄武岩最终形成深度由约50km变深至110km。根据岩石圈盖效应推测该区晚白垩纪以来岩石圈厚度逐渐增厚。伊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显示了均一的地球化学组成;类似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和Nb/U比值,以及低(^(87)Sr/^(86)Sr)_i、正ε_(Nd)(t)同位素特征暗示它主要来源于软流圈。与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相比,晚白垩大屯拉斑玄武岩具有相对偏高的Ni、Cr和Sc,高Ba/Th、Rb/Nb、Ba/Nb比值,高(^(87)Sr/^(86)Sr)_i和低(^(143)Nd/^(144)Nd)_i。这些特征可能与软流圈熔体与古老富集地幔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关。伊通-大屯玄武岩的演化特征反映了岩石圈在板内岩浆作用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第三纪时,岩石圈并没有在物质上直接参与岩浆作用,但岩石圈对上涌软流圈起到了机械阻挡作用;而在晚白垩岩浆作用中,岩石圈的间接和直接作用都得到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石圈演化 熔体-石圈相互反应 地幔动态熔融模型 玄武岩深度反演 伊通 大屯 吉林
下载PDF
湘赣地区中生代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圈厚度变化
2
作者 刘勇 李廷栋 +4 位作者 肖庆辉 邢光福 王涛 寇彩化 段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9-2232,共14页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用玄武岩主量元素对玄武岩的形成深度进行了定量模拟,初步探讨了湘赣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湘西南宁远地区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53km,湘中南长城岭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81~84km,赣西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厚度的形成深度约60~6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深度反演 中生代 石圈厚度 深部地质过程 美国科迪勒拉 地幔动态熔融模型 软流圈上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