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处置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信...目的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处置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信息采取汇总后分析。结果共计201家采供血机构(含23家血液中心,178家中心血站)反馈了有效的调研数据。2014年全国201家采供血机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3%,较2012的0.45%及2013年的0.44%有所增高。2014年23家血液中心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37%,低于178家中心血站的0.61%;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82.43%为初次献血者;200 m L及300 m 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均高于400m L献血者。共有147家(73%)采供血机构反馈使用过药物处理献血反应,使用较多的是补液类药物。结论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和采血操作技术,加强对团体献血的管理,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规范急救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保障献血者的安全。应按照统一标准的体系收集和报告献血反应数据,推进国内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和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固定献血屋的献血者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期在流动献血车上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献血服务。观察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和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固定献血屋的献血者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期在流动献血车上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献血服务。观察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200 m L以上比例、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分别89.28%、65.08%和0.90%,对照组则为68.31%、48.51%和1.6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中度及以上献血反应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和再次献血率,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献血者队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处置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信息采取汇总后分析。结果共计201家采供血机构(含23家血液中心,178家中心血站)反馈了有效的调研数据。2014年全国201家采供血机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3%,较2012的0.45%及2013年的0.44%有所增高。2014年23家血液中心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37%,低于178家中心血站的0.61%;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82.43%为初次献血者;200 m L及300 m 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均高于400m L献血者。共有147家(73%)采供血机构反馈使用过药物处理献血反应,使用较多的是补液类药物。结论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和采血操作技术,加强对团体献血的管理,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规范急救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保障献血者的安全。应按照统一标准的体系收集和报告献血反应数据,推进国内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
文摘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和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固定献血屋的献血者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期在流动献血车上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献血服务。观察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200 m L以上比例、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分别89.28%、65.08%和0.90%,对照组则为68.31%、48.51%和1.6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中度及以上献血反应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和再次献血率,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献血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