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犯罪出行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春市南关区扒窃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梓渝 刘大千 +1 位作者 肖建红 王士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5-899,共15页
犯罪出行是犯罪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犯罪防控、侦破等警务实践中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受制于研究数据的限制,中国犯罪出行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论文研究了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的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并指出:①2010—2... 犯罪出行是犯罪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犯罪防控、侦破等警务实践中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受制于研究数据的限制,中国犯罪出行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论文研究了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的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并指出:①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平均距离为5.74 km,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效应,空间模式为就近掠夺,在距离犯罪者居住地2 km处出现犯罪缓冲区。②南关区扒窃犯罪高发区与犯罪群体主要聚居地在空间上呈现重叠,该区域犯罪以就近掠夺的空间模式为主。③回归模型验证了犯罪者人口属性中性别、户籍地、是否就业和具有前科劣迹、涉案金额、犯罪地点所属类型对于出行距离的显著影响,其中户籍地变量为理解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犯罪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学 犯罪者行为 犯罪出行 出行模式 长春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