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犯罪题材电影二元结构的置换与位移 被引量:7
1
作者 贾磊磊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6,共7页
由于电影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的缘由,中国的类型电影始终呈现出与西方类型电影不尽一致的特征。犯罪题材的电影以其特有的惊险的叙事情节、激烈的暴力冲突、强烈的情感矛盾与深刻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犯罪题材的... 由于电影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的缘由,中国的类型电影始终呈现出与西方类型电影不尽一致的特征。犯罪题材的电影以其特有的惊险的叙事情节、激烈的暴力冲突、强烈的情感矛盾与深刻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犯罪题材的电影在内容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意识与潜意识、红与黑、人性与法律这些原本对立、冲突的二元性元素,相互之间开始发生变异、位移与置换,显示出中国犯罪题材电影创作理念的转向以及叙事形态的历史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伦理批评 文化取向
原文传递
流光溢彩的“黑色”——好莱坞犯罪电影视觉风格的文化、形式与自我更新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斌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45,共5页
本文探讨好莱坞犯罪电影的基本视觉风格和流变趋向。通过揭示创作者如何将犯罪场景表征为既定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惯用技巧及其形式上的更新,将其视觉风格描述为一种气质先导、深具历史意识的动态美学系统,探讨了其对作为视觉修辞的"... 本文探讨好莱坞犯罪电影的基本视觉风格和流变趋向。通过揭示创作者如何将犯罪场景表征为既定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惯用技巧及其形式上的更新,将其视觉风格描述为一种气质先导、深具历史意识的动态美学系统,探讨了其对作为视觉修辞的"黑色"风格的各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犯罪电影 视觉风格 黑色
原文传递
死于天堂——当代丹麦犯罪电影的类型风格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慧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本文旨在从叙事空间、人物设置与社会问题意识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当代丹麦犯罪电影的类型特征.与同类型的好莱坞影片和日韩影片不同,丹麦犯罪电影具有明显的"北欧风":通过光线、气候、季节变化突显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建构具有... 本文旨在从叙事空间、人物设置与社会问题意识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当代丹麦犯罪电影的类型特征.与同类型的好莱坞影片和日韩影片不同,丹麦犯罪电影具有明显的"北欧风":通过光线、气候、季节变化突显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建构具有北欧特色的叙事空间;通过对圆形人物的双向书写,体现北欧国家所提倡的民主、平等的人文关怀;通过对福利制度的质疑,折射出被视为"天堂般的存在"的当代北欧社会的诸多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丹麦电影 福利社会 北欧风
原文传递
真理存在的当代形式:电影《三大队》的现实主义内蕴探讨
4
作者 王杰 杨旭 +1 位作者 邱跃强 胡漫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98-406,共9页
《三大队》是一部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张译领衔主演的犯罪电影,于2023年12月15日全国上映。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意外导致一名罪犯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 《三大队》是一部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张译领衔主演的犯罪电影,于2023年12月15日全国上映。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意外导致一名罪犯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踪在逃罪犯的故事。这部电影是不是一部具有当代形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不是温暖现实主义作品,有没有表达出当代中国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现实主义作品 刑侦大队 犯罪电影 恶性案件 当代形态 真实事件改编 普通人
原文传递
策略与美学机制:曹保平犯罪电影探析
5
作者 管韵 彭韵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在犯罪电影动态的历史生成研究视角中,让-吕克·戈达尔开创了“犯罪电影”结合“作者性”的经典策略。曹保平通过整合“本土化”的影像表达继而缀接于中国“影像传奇叙事”的“根源性”传统叙事观念,完成了对戈达尔经典策略的历史... 在犯罪电影动态的历史生成研究视角中,让-吕克·戈达尔开创了“犯罪电影”结合“作者性”的经典策略。曹保平通过整合“本土化”的影像表达继而缀接于中国“影像传奇叙事”的“根源性”传统叙事观念,完成了对戈达尔经典策略的历史沿袭。在“灰色地带”用以尖锐的态度,深刻地切开现实剖面,直抒对幽微人性等多重价值向度的批判与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保平 犯罪电影 影像传奇叙事 《涉过愤怒的海》
原文传递
电影《分手的决心》的视听语言
6
作者 涂娇娇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3期10-12,共3页
电影《分手的决心》是由朴赞郁执导兼编剧的悬疑犯罪电影,在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其导演朴赞郁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的是刑警海俊在调查一起死亡事件的过程中与死者的妻子宋瑞莱见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现从影... 电影《分手的决心》是由朴赞郁执导兼编剧的悬疑犯罪电影,在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其导演朴赞郁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的是刑警海俊在调查一起死亡事件的过程中与死者的妻子宋瑞莱见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现从影片的声画关系和山海的隐喻来分析剧情的推动和主题的表达,并从解构影片中景别角度的运用和色调影调的氛围营造几个方面对视听语言在《分手的决心》中的作用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国际电影 最佳导演奖 戛纳电影 朴赞郁 视听语言 景别 声画关系 犯罪电影
下载PDF
中国大陆犯罪电影的现实主义表征(2010—2019)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若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0-44,共5页
2010年以来,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类型片随之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犯罪片在艺术水准与票房成就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相较于香港犯罪片显著的动作性、场面性与戏剧性,中国内地则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近10年间,中国大陆... 2010年以来,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类型片随之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犯罪片在艺术水准与票房成就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相较于香港犯罪片显著的动作性、场面性与戏剧性,中国内地则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近10年间,中国大陆犯罪片通过对时代隐喻与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题材取向折射出现实主义本质,通过影像真实感的营造传达出对小人物内心与命运的关切,通过浪漫主义元素的杂糅实现诗意化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现实主义 社会问题 影像真实 浪漫主义
下载PDF
美国犯罪电影的叙事逻辑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向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6,共3页
美国犯罪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的高度成熟可谓有目共睹,其成功与犯罪电影叙事是分不开的。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美国犯罪电影的叙事逻辑进行解读,不难发现,在这一类电影看似简单、类型化、酣畅淋漓的叙事中,犯罪电影其实遵循着叙事学家布雷... 美国犯罪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的高度成熟可谓有目共睹,其成功与犯罪电影叙事是分不开的。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美国犯罪电影的叙事逻辑进行解读,不难发现,在这一类电影看似简单、类型化、酣畅淋漓的叙事中,犯罪电影其实遵循着叙事学家布雷蒙总结出来的基本叙事逻辑,体现着观众比较容易理解的基本序列或具有趣味性和戏剧性的复合序列,从而以匠心独运、精心结造的故事,不断吸引观众,引发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犯罪电影 叙事逻辑
下载PDF
国产犯罪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冬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6-47,共2页
我国的犯罪影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颂扬英雄、呼唤正义的主题不变,但英雄的塑造角度及价值立场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有了不同的演绎,其对正义的解读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全球化语境下,犯罪电影应如何书写英雄传奇... 我国的犯罪影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颂扬英雄、呼唤正义的主题不变,但英雄的塑造角度及价值立场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有了不同的演绎,其对正义的解读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全球化语境下,犯罪电影应如何书写英雄传奇,才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弘扬主流价值的作用,是当下我国犯罪电影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中国式英雄主义人物、英雄塑造方式、英雄的价值立场三方面,分析国产犯罪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犯罪电影 英雄人物
下载PDF
从犯罪电影的剧作特征看曹保平电影的类型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至真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犯罪题材电影,一直以来在所有类型片中都是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随着我国电影发展进入商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犯罪电影不断涌现,这当中的佼佼者当以曹保平的犯罪片为代表,他是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为切入点,改变二元对立的传统戏剧模式。在... 犯罪题材电影,一直以来在所有类型片中都是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随着我国电影发展进入商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犯罪电影不断涌现,这当中的佼佼者当以曹保平的犯罪片为代表,他是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为切入点,改变二元对立的传统戏剧模式。在票房和口碑上大获好评,打造出一种区别于以往犯罪电影的全新风格。本文试图以曹保平的犯罪电影为例,进一步探讨其作品较之传统犯罪电影而言有哪些突破,以及对我国当代犯罪电影产生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保平 叙事结构 犯罪电影 非线性叙事
下载PDF
类型美学视角下的娄烨犯罪电影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对于第六代代表人物娄烨,人们普遍承认他在国产独立电影制片运动中的地位,赋予其“不与市场妥协”“个性化”等标签。却较少有人注意到,娄烨从未弃用类型电影的工业生产模式与美学范式。从《危情少女》到《浮城谜事》,再到引发热议的《... 对于第六代代表人物娄烨,人们普遍承认他在国产独立电影制片运动中的地位,赋予其“不与市场妥协”“个性化”等标签。却较少有人注意到,娄烨从未弃用类型电影的工业生产模式与美学范式。从《危情少女》到《浮城谜事》,再到引发热议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片,娄烨承继了犯罪类型片的创作模式,电影在叙事、视觉语言上,均满足市场审美,同时,娄烨也以一种精英立场在犯罪片中刻画现实、关注人性,丰富国产犯罪片的文化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犯罪电影 类型美学
下载PDF
少年犯罪题材影视剧叙事中的人物对抗分析--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
12
作者 魏鸿昌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17期224-226,共3页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以校园青春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高中生陈念和小北两人面对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的一系列故事,折射被大众忽视的一些尖锐问题,在校园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主角在与校园霸凌的对抗中成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以校园青春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高中生陈念和小北两人面对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的一系列故事,折射被大众忽视的一些尖锐问题,在校园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主角在与校园霸凌的对抗中成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以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建构、对抗模型等进行解析,讨论此类电影中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电影的成功之处,以及此类电影得到广泛关注后,对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符号矩阵 叙事理论 少年犯罪 《少年的你》
下载PDF
当代美国犯罪电影的多主题分析
13
作者 裴丽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39,共3页
犯罪电影是美国电影中的重要类型片,也是将社会文化现象搬上大银幕的成功典范。在一百余年的发展中,美国犯罪电影在诉说一个个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国社会特征。相较于早年的美国犯罪电影主题较为单一(如20世纪30年代以... 犯罪电影是美国电影中的重要类型片,也是将社会文化现象搬上大银幕的成功典范。在一百余年的发展中,美国犯罪电影在诉说一个个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国社会特征。相较于早年的美国犯罪电影主题较为单一(如20世纪30年代以黑帮电影为主),当代美国犯罪电影呈现出主题多样化的态势。而黑帮主题、意识形态主题和一种新文化需求下的"超主题",则是当前美国犯罪电影主题谱系中就数量和质量而言最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犯罪电影 多主题
下载PDF
浅析犯罪电影《热带往事》中的色彩叙事
14
作者 姜雨昕 《视听》 2022年第1期88-89,共2页
色彩作为电影视觉美学的一个重要表达元素,在多种类型片中形成了不一样的色彩视觉风格。2021年暑期档犯罪电影《热带往事》除独特的延宕与互文叙事是一大亮点外,其视觉语言中的色彩表达也达到了较好的叙事效果。《热带往事》用红色代表... 色彩作为电影视觉美学的一个重要表达元素,在多种类型片中形成了不一样的色彩视觉风格。2021年暑期档犯罪电影《热带往事》除独特的延宕与互文叙事是一大亮点外,其视觉语言中的色彩表达也达到了较好的叙事效果。《热带往事》用红色代表犯罪、危险、欲望,用绿色体现救赎、善良、希望,用黄色隐喻交流、暧昧、转折。该片的用色别出心裁、内含深意,体现了创作者强烈的表达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热带往事》 电影色彩 视觉语言
下载PDF
乔·佩西 退休生活,来自爱尔兰人的邀约
15
《东方电影》 2020年第2期20-23,共4页
好电影意味着骨折。1991年举行的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男配角的乔 佩西发表了大概是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短的致谢演讲:“这是我的荣幸。非常感谢。”“坦率来说,我不认为自己这么受欢迎。”当过儿童演员、歌手和餐厅经理... 好电影意味着骨折。1991年举行的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男配角的乔 佩西发表了大概是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短的致谢演讲:“这是我的荣幸。非常感谢。”“坦率来说,我不认为自己这么受欢迎。”当过儿童演员、歌手和餐厅经理的乔·佩西很清楚自己不是个明星,只是个电影演员。1975年,拍摄完低成本犯罪电影《死亡收集者》,乔·佩西就搬到了好莱坞,准备开启自己的全职演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生活 犯罪电影 儿童演员 爱尔兰人 佩西 收集者 好莱坞 电影演员
原文传递
美国犯罪电影中的都市边缘人形象
16
作者 马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
犯罪电影可以视作美国最经典、影响力最持久的类型片之一,尽管其源头在欧洲,但是最终将其定格为类型片,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同类影片打上美式文化烙印的,依然是美国犯罪片。在美国犯罪片中,都市成为一个重要空间,而都市中的边缘人,... 犯罪电影可以视作美国最经典、影响力最持久的类型片之一,尽管其源头在欧洲,但是最终将其定格为类型片,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同类影片打上美式文化烙印的,依然是美国犯罪片。在美国犯罪片中,都市成为一个重要空间,而都市中的边缘人,也成为重要的,推动剧情发展,或展现主创思索的角色。在人们已经注意到美国犯罪电影在视听语言运用、情节构造等方面的特出之处时,还有必要对这些负载了一定意义的都市边缘人形象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犯罪电影 都市边缘人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犯罪电影美学新发展——以犯罪电影《风平浪静》为例
17
作者 姜雨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后疫情时代的电影行业有挑战也有机遇。在特殊时期,类型电影大多有了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可留给犯罪电影的关注度却大不如前,但是犯罪电影的美学语言探索却未停止,电影《风平浪静》通过应用新的视点、拓展视觉意象的新内涵、塑造新的人物... 后疫情时代的电影行业有挑战也有机遇。在特殊时期,类型电影大多有了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可留给犯罪电影的关注度却大不如前,但是犯罪电影的美学语言探索却未停止,电影《风平浪静》通过应用新的视点、拓展视觉意象的新内涵、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丰富了犯罪电影的话语体系,为今后的同类型影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电影美学 风平浪静 人物塑造
下载PDF
文献综述:韩国犯罪电影研究综述
18
作者 周奕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3期106-107,109,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产业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产业,其发展速度已超越了预期,随之而来的商机也越来越多,学者对电影内涵价值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从而使得电影产业不断地改进,业内人士也逐渐将目光放在了电影文化与内涵的研究上。
关键词 韩国 犯罪电影
下载PDF
从《美国黑帮》看犯罪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19
作者 李少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140,共3页
毫无疑问,类型化已经是当前商业片生产的普遍现象和必然出路。当我们以这一标准来考量犯罪电影时,便不难发现,犯罪电影,尤其是较为成熟的美国犯罪电影已经探索出了一套类型化叙事方式,同时,在固守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类型之路时,导演们... 毫无疑问,类型化已经是当前商业片生产的普遍现象和必然出路。当我们以这一标准来考量犯罪电影时,便不难发现,犯罪电影,尤其是较为成熟的美国犯罪电影已经探索出了一套类型化叙事方式,同时,在固守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类型之路时,导演们往往又会做出一些细微的、个性化的突破,《美国黑帮》就是一个范例。文章从二元对立基本范式下的犯罪,因果线性叙事与行动模式,道德困境与价值观三方面,分析《美国黑帮》的类型化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帮》 犯罪电影 叙事 类型化
下载PDF
曹保平犯罪电影创作特点分析
20
作者 罗佳 钱利 赵洁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8-21,共4页
曹保平的犯罪电影在内涵表达上传递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通过塑造荒诞的人物形象和营造巧妙的戏剧冲突形成了独特的黑色幽默效果。作品以高强度的故事情节为内核,以主流化的制作手法为依托,既创造了较高的商业价值,... 曹保平的犯罪电影在内涵表达上传递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通过塑造荒诞的人物形象和营造巧妙的戏剧冲突形成了独特的黑色幽默效果。作品以高强度的故事情节为内核,以主流化的制作手法为依托,既创造了较高的商业价值,也保留了导演强烈的自我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电影 现实主义 黑色幽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