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死缓限制减刑的本质与适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贾银生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年第1期23-35,共13页
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 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死缓—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为顺位;再次,适用死缓限制减刑还要明确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具体适用标准上,被判处死缓的"累犯"的前罪与后罪都应当限定为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只包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等情况"只包含在"累犯+8种犯罪"基础上的从重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过重 逻辑顺位 犯罪情节情况
下载PDF
我国终身监禁情节重复评价问题研究
2
作者 杨青青 《荆楚学刊》 2023年第3期83-87,96,共6页
我国终身监禁情节重复评价问题在于《解释》第4条第1款与第3款中从严情节的重复评价。重复评价的原因是第3款中“犯罪情节等情况”内容不明以及情节评价路径“先升后降”,解决路径是将“犯罪情节等情况”限定为从宽情节,以及借鉴域外终... 我国终身监禁情节重复评价问题在于《解释》第4条第1款与第3款中从严情节的重复评价。重复评价的原因是第3款中“犯罪情节等情况”内容不明以及情节评价路径“先升后降”,解决路径是将“犯罪情节等情况”限定为从宽情节,以及借鉴域外终身监禁评价路径的经验。具体对策是将“犯罪情节等情况”解释为包括坦白等一般从宽情节,以及行为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结束、大部分贪贿金额未遂、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立功情节、主动投案自首等特别从宽情节,同时修正终身监禁评价路径,建立分叉式评价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情节重复评价 评价路径 犯罪情节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