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2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人犯罪若干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文 刘凤桢 秦博勇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8,共11页
作者认为,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惩罚法人犯罪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评述否定法人犯罪观点时,强调应冲破自然人犯罪的传统理论羁绊,从法人是个社会有机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法人犯罪的特殊规律。... 作者认为,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惩罚法人犯罪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评述否定法人犯罪观点时,强调应冲破自然人犯罪的传统理论羁绊,从法人是个社会有机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法人犯罪的特殊规律。在论证法人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对法人犯罪采用“两罚制”时指出,法人犯罪不同于“单位犯罪”,因后者的涵义更广泛;法人犯罪是一个主体,即法人组织体本身,而不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法人和自然人)”;在惩罚犯罪法人的同时之所以惩罚某些法人成员,是因为后者对法人犯罪负有重大罪责,其根据是法人犯罪所引起的连带刑事责任。但这同罪及无辜、刑事株连制度有原则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犯罪 犯罪主体 法人成员 犯罪法人 自然人犯罪 单位犯罪 若干问题 犯罪行为 构成要素 两罚制
原文传递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75
2
作者 游伟 肖晚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 适法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理论 阻却责任事由 犯罪主体 故意和过失 紧急避险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 被引量:72
3
作者 丁银舟 郑鹤瑜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62,93,共7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丁银舟郑鹤瑜一期待可能性,就其含义来说,是指在实施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具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行为人...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丁银舟郑鹤瑜一期待可能性,就其含义来说,是指在实施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具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没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犯罪构成理论 行为人 合法行为 责任能力 主观罪过 犯罪构成要件 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责任年龄
原文传递
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 被引量:63
4
作者 何秉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101,共11页
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何秉松一、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由于刑法在立法上实现了自然人刑事责任(个人刑事责任)和单位刑事责任(法人刑事责任)一体化,因此,刑法的大多数条文的适用对象,原则... 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何秉松一、单位(法人)犯罪的概念由于刑法在立法上实现了自然人刑事责任(个人刑事责任)和单位刑事责任(法人刑事责任)一体化,因此,刑法的大多数条文的适用对象,原则上都应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内,即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犯罪 单位犯罪 犯罪主体 法人成员 连带责任 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 自然人犯罪 理论根据 债务人
原文传递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 被引量:57
5
作者 陈兴良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55,共9页
行为是刑法的基础,“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法律格言广为流传,表明行为对于犯罪成立的决定意义。然而,随着刑事立法的发展,行为的外延不断扩大,诸如持有、事态等都包括到犯罪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刑法理论上对行为概念提出了挑战,“无行... 行为是刑法的基础,“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法律格言广为流传,表明行为对于犯罪成立的决定意义。然而,随着刑事立法的发展,行为的外延不断扩大,诸如持有、事态等都包括到犯罪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刑法理论上对行为概念提出了挑战,“无行为则无犯罪”的古训受到了质疑。本文拟在展开刑法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为“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刑法格言进行理论上的辨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概念 目的行为论 行为理论 刑法哲学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因果行为论 犯罪行为要件 犯罪主体 大学出版社 行为人
原文传递
环境犯罪及其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力生 牛广义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5-66,共2页
一、环境犯罪的基本特征所谓环境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实施的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损害了法规保护的对象,并且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环境犯罪首先必须是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不同于其它犯罪;其次,违法行... 一、环境犯罪的基本特征所谓环境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实施的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损害了法规保护的对象,并且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环境犯罪首先必须是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不同于其它犯罪;其次,违法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不是一般的损害环境的违法行为。环境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破坏自然资源,例如盗伐林木、偷猎珍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环境保护法规 因果关系 立法 犯罪主体 自然资源 违法行为 犯罪构成 两种类型 行为人
原文传递
单位固有刑事责任的提倡及其教义学形塑 被引量:63
7
作者 耿佳宁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9-1508,共20页
出于刑事政策的需要引入刑事合规理念,并不必然导致单位犯罪归责模式的转变。放弃以自然人为中介的单位代位责任,必须先放弃存在意义的犯罪主体论。犯罪主体论导致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实然效能明显低于应然效能,而在有限的实然效能之内,... 出于刑事政策的需要引入刑事合规理念,并不必然导致单位犯罪归责模式的转变。放弃以自然人为中介的单位代位责任,必须先放弃存在意义的犯罪主体论。犯罪主体论导致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实然效能明显低于应然效能,而在有限的实然效能之内,又可能因个人犯罪株连无辜单位,因单位犯罪株连无辜个人。犯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单位固有责任属于组织责任,其教义学构建自始便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行为责任、道义责任。应当部分放弃存在意义的罪责观念,将单位刑事归责的核心锚定在客观,主观归责仅具有消极意义。对于犯罪的发生,若单位自身存在以不容许的管理缺陷为根据的组织过失,单位应受归责,除非其无法预见单位成员会恶意规避本单位体制进行犯罪;若单位业已制定并落实了适当的合规计划,单位无论如何都不受归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代位责任 固有责任 组织过失 预见可能性
原文传递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梁华仁 郭亚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诈骗犯罪。建议该罪亦可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 ;骗领信用卡人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犯罪主体 ;对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 ,恶意透支行为 ,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危害信用卡并使用的行...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诈骗犯罪。建议该罪亦可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 ;骗领信用卡人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犯罪主体 ;对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 ,恶意透支行为 ,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危害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 ,拾得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本罪 ;对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信用卡协议透支的行为 ,应区别不同情形 ,作出相应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诈骗罪 金融诈骗罪 信用卡犯罪 恶意透支行为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视角 被引量:39
9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刑法上的身份,在我国刑法学中属于特殊的主体问题。我国刑法总则中并无身份之专门规定,刑法理论对身份之理解也没有达成基本共识,尤其是身份与共同犯罪联系起来时显得更为复杂。本文在探讨了身份和共犯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共犯与身份... 刑法上的身份,在我国刑法学中属于特殊的主体问题。我国刑法总则中并无身份之专门规定,刑法理论对身份之理解也没有达成基本共识,尤其是身份与共同犯罪联系起来时显得更为复杂。本文在探讨了身份和共犯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共犯与身份关系进行了辨正。在定罪关系方面,认为在两种纯正身份犯互相加功而实施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全案要反映共同犯罪的性质,确定一个合适的罪名,而不能分别定罪,在一般情况下应根据为主的职权行为来认定;在两种职权行为分不清主次的情况下,应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来认定共同犯罪的性质。在量刑关系方面,解决的原则应是“同罪异罚”。“为主职权行为决定说”既符合哲学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基本原理,又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身份问题 职务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刑法学
原文传递
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新复合主体论”之提倡 被引量:39
10
作者 熊选国 牛克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0-97,共8页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 ,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众说纷纭。考察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 ,应该对传统刑法理论予以继承和发展。立足于单位本质的“具体实在说” ,单位犯罪是包容自然人的组织体的犯罪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是组织体责任与个人责任... 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 ,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众说纷纭。考察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 ,应该对传统刑法理论予以继承和发展。立足于单位本质的“具体实在说” ,单位犯罪是包容自然人的组织体的犯罪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是组织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复合 ,据此 ,笔者提出单位犯罪“新复合主体论”的观点 ,主张单位犯罪中单位与直接责任人员之间、单位中多个直接责任人员之间是复合关系 ,具体体现为直接责任人员相对于单位的依附性和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体结构 刑事责任 直接责任人员 犯罪构成 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 被引量:51
11
作者 叶良芳 马路瑶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2,共8页
作为智慧社会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所潜隐的风险具有人为性和不确定性。这属于风险社会的"风险"的本质特征,因而刑法对人工智能的风险的应对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于人类的权利和价值,在善恶观和伦理观上不... 作为智慧社会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所潜隐的风险具有人为性和不确定性。这属于风险社会的"风险"的本质特征,因而刑法对人工智能的风险的应对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于人类的权利和价值,在善恶观和伦理观上不具备与人类相当的认知水平,将人工智能拟制为犯罪主体的设想不具有合理性,且将加剧"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在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应以防控风险为出发点,兼顾保障创新,在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和创造者以及使用者之间进行合理的责任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风险社会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
下载PDF
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红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0,共4页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或玩忽职守而构成的犯罪。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与普通公民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该类共同犯罪除具备一般共同犯罪的要件外,还有以...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或玩忽职守而构成的犯罪。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与普通公民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该类共同犯罪除具备一般共同犯罪的要件外,还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犯罪主体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工作人员;第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之便实施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犯罪 法人犯罪 职务犯罪 普通人员 实行犯 犯罪主体 普通公民 共同故意 贪污罪
下载PDF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喻伟 聂立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针对当前理论界有关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及其刑事责任等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析,明确提出了单位犯罪主体的一元化;与之相对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亦为一元化的整体责任,单位犯罪中责任人员... 本文针对当前理论界有关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及其刑事责任等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析,明确提出了单位犯罪主体的一元化;与之相对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亦为一元化的整体责任,单位犯罪中责任人员所受的刑事处罚不具有独立性;论证了单位故意犯罪与共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单位犯罪的认定、处罚等应当注意的问题,明确指出了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人员之间不是共同犯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犯罪主体 共同犯罪 刑事责任 "双罚制"
下载PDF
论法人累犯 被引量:27
14
作者 沙君俊 刘孟骐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法人累犯 法人犯罪 从重处罚 犯罪法人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刑罚执行完毕 罚金数额 犯罪主体 构成条件 过失犯罪
原文传递
论斡旋受贿犯罪 被引量:30
15
作者 马克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5,共6页
本文认为,刑法第388条规定可以称间接受贿或者斡旋受贿,不过后者更能体现该种行为的特性。虽然第388条的规定只是受贿罪的形式之一,但有必要将该条规定独立作为斡旋受贿罪。本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根据特殊关... 本文认为,刑法第388条规定可以称间接受贿或者斡旋受贿,不过后者更能体现该种行为的特性。虽然第388条的规定只是受贿罪的形式之一,但有必要将该条规定独立作为斡旋受贿罪。本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根据特殊关系说进行理解;而刑法规定“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值得研究;本条犯罪的主体应限定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旋受贿 便利条件 不正当利益 犯罪主体
下载PDF
论危害环境罪 被引量:25
16
作者 邹清平 《法学评论》 1986年第3期50-53,共4页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近的地方,既能与刑法保持一致,又能区别于其他犯罪。下面,笔者拟从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及与刑法有关条文的区别二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危害环境罪这一新课题。一、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因危害《环境保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环境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公私财物 犯罪构成 重大损害 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 犯罪客体 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臧冬斌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范围问题争议颇大 ,本文联系民法学的理论对单位的特征与范围进行分析 ,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并且认为 ,有关自然人应当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并阐述了一定的理由。
关键词 单位犯罪 自然人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洗钱罪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姜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洗钱罪 洗钱犯罪 上游犯罪 有组织犯罪 毒品犯罪 行为人 犯罪主体 走私犯罪 犯罪分子 新刑法
下载PDF
关于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定义的思考 被引量:36
19
作者 高铭暄 张杰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立足于刑法的角度,当前迫切需要对恐怖活动犯罪作出明确的定义。恐怖活动犯罪是恐怖主义在刑法领域的体现。对恐怖活动犯罪可以从目的、对象、手段、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定义。恐怖活动犯罪应当主观上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目的,客观上采... 立足于刑法的角度,当前迫切需要对恐怖活动犯罪作出明确的定义。恐怖活动犯罪是恐怖主义在刑法领域的体现。对恐怖活动犯罪可以从目的、对象、手段、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定义。恐怖活动犯罪应当主观上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目的,客观上采取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手段侵害不特定对象或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象,恐怖活动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又可以是单位,但不能是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活动犯罪 犯罪目的 犯罪对象 犯罪手段 犯罪主体 刑法
原文传递
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上)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杨兴培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4,共8页
犯罪构成既有理论的属性,又有某些法律的属性,我国现有刑法规 范已经开始反映和体现犯罪构成概念和理论的内容,并在不断扩大这一体现范围。 犯罪主体不可能是,也不应该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客体只能是具体的客观 事物──人... 犯罪构成既有理论的属性,又有某些法律的属性,我国现有刑法规 范已经开始反映和体现犯罪构成概念和理论的内容,并在不断扩大这一体现范围。 犯罪主体不可能是,也不应该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客体只能是具体的客观 事物──人或物,它也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独立构成要件。犯罪构成只有两个必 要的构成要件,即作为主观要件的主观罪过和作为客观要件的客观行为。主观要件 是定罪的内在依据,客观要件是定罪的外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