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117
1
作者 蒋志刚 马勇 +6 位作者 吴毅 王应祥 冯祚建 周开亚 刘少英 罗振华 李春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64,共14页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有鲜明的特色:有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种属,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新世纪以来,世界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也发现一...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有鲜明的特色:有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种属,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新世纪以来,世界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也发现一批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我们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动物卷》的编研中,对中国哺乳动物的目级阶元采用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方案;在科及以下阶元以《中国哺乳动物种与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第3版)的分类系统为基础,有蹄类的分类采用Ungulate Taxonomy分类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所有哺乳动物资料,增加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术期刊发表的中国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通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调整了一些物种的名称和分类地位,确定了《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该名录收录了中国现有哺乳动物12目55科245属673种,其中,新种18种(包括11种最近发现的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的、尚有争议的新种)、新记录种18种、60个亚种提升为种。根据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剔除了52种哺乳动物。此外,中国分类学家对新版名录中的20种啮类(Glires)的分类地位持不同意见,这些种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收录的中国哺乳动物种数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哺乳动物种数超过IUCN(2014)报道的世界哺乳动物排序第一的印度尼西亚(670种)。中国有150种特有哺乳动物,特有种比例为22.3%。兔形目特有种比例达43%,鼠兔科特有种比例更高达52%。劳亚食虫目的特有种比例为35%。中国灵长目、啮齿目和翼手目特有种比例约占各目总种数的1/5,翼手目特有种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编目 生物多样性 特有种
原文传递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敏 黄国华 +3 位作者 范骁凌 谢国忠 黄林生 戴克元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41-453,共13页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4月间 ,对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蝴蝶 36 1种 ,分隶于 11科 190属。其中中国特有种 5 1种 ,占总数的 14 .1% ;国家保护种 10种 ,占我国两次颁布 (1989和 2 0 0 0年 )的保护物种名录中...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4月间 ,对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蝴蝶 36 1种 ,分隶于 11科 190属。其中中国特有种 5 1种 ,占总数的 14 .1% ;国家保护种 10种 ,占我国两次颁布 (1989和 2 0 0 0年 )的保护物种名录中蝴蝶总数量 (83种 )的 12 .0 %。通过以人工林生境为主的试验区、次生林生境为主的缓冲区和原生林生境为主的核心区等 3个功能区中选择样点进行的蝴蝶多样性分析表明 ,缓冲区的物种多样性及科、属多样性均较高 ,且有众多的珍稀物种 ,是一个重要的蝴蝶生息地 ,应加强管制。进一步说明了保护蝶类的根本在于护林 ,进而为保护好广东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热带亚热带低地森林提供依据。此外 ,本文将科、属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综合起来考虑 ,同时使用Shannon Wiener指数与G F指数 ,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该保护区蝴蝶的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保护种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新疆植物特有种及其分布 被引量:65
3
作者 冯缨 严成 尹林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以新疆植物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已初步查明,新疆特有植物共计38科118属268种。研究植物的特有现象,可为深入了解新疆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起源及演变规律提供资料。
关键词 新疆 特有种 分布
下载PDF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相对竞争能力 被引量:52
4
作者 陈中义 李博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对我国特有种海三棱藨草 (Scirpusmariqueter)发生了竞争取代。作者通过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取样和盆栽竞争实验,比较了二者的主要生长特征和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先锋种群还是...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对我国特有种海三棱藨草 (Scirpusmariqueter)发生了竞争取代。作者通过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取样和盆栽竞争实验,比较了二者的主要生长特征和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先锋种群还是成熟种群,互花米草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平均每花序种子数都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海三棱藨草的密度和单位面积结实枝条数显著大于互花米草。两种植物成熟种群的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的平均每株产生的无性小株数、结实株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球茎数(海三棱藨草产生球茎),互花米草的种间竞争能力 (相对邻里效应指数 )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在生长上的优势可能导致其在种间竞争上的优势,从而使互花米草能够在海三棱藨草群落中成功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棱蔗草 互花米草 竞争能力 特征和 生长 地上生物量 单位面积 种间竞争 地下生物量 外来物种 崇明东滩 种子产量 种内竞争 特有种 长江口 种群 种子数 萌发率 成熟 平均 结实 植物 株数 优势
下载PDF
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60
5
作者 张正旺 丁长青 +1 位作者 丁平 郑光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4-421,共8页
鸡形目是一个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鸟类类群 ,其保护工作受到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鸡形目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加强该类群鸟类的保护工作不仅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 鸡形目是一个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鸟类类群 ,其保护工作受到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鸡形目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加强该类群鸟类的保护工作不仅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家林业局“十五”期间将要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对我国鸡形目鸟类的多样性、特有性和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 ,对该类群的濒危状况和致危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以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在该类群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鸡形目 鸟类 保护对策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英文) 被引量:45
6
作者 罗晓莹 庄雪影 杨跃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100,共8页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2个亚种群6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5.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态...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2个亚种群6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5.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分别为0.2191和0.3215。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922。研究结果揭示了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亚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小种群和人为活动干扰是杜鹃红山茶现存种群的主要限制因素。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发展的其它因素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特有种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夏蜡梅的群落学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徐耀良 张若蕙 周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55-362,共8页
夏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夏蜡梅群落的分布、区系、外貌、结构及动态等特征的分析表明,夏蜡梅群落可划分为青冈-夏蜡梅群落及夏蜡梅灌丛2个类型。前... 夏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夏蜡梅群落的分布、区系、外貌、结构及动态等特征的分析表明,夏蜡梅群落可划分为青冈-夏蜡梅群落及夏蜡梅灌丛2个类型。前者属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较为稳定;后者是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形成的一种次生群落类型,具有不稳定性,最终会逐渐演替成青冈-夏蜡梅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群落 特有种
下载PDF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33
8
作者 罗艳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6,28,共17页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性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南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glauca)和滇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亚属 地理分布 特有种 替代 壳斗科 栎属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与更新限制 被引量:35
9
作者 颜超 王中生 +3 位作者 安树青 陈姝凝 魏娜 陆霞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53-4161,共9页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胸径>10 cm)、中(2 cm<胸径≤10 cm)、幼(胸径≤2 cm)3个径级个...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胸径>10 cm)、中(2 cm<胸径≤10 cm)、幼(胸径≤2 cm)3个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显著低于大树与中树,但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大树及中树;低LCP、低RD与高SLA是银缕梅幼树对弱光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中树LSP仅为大树的二分之一,而其LCP与大树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出幼树;中树LSP与LCP之间的光能利用区间极为狭窄;中树全天平均接受的RAR稍高于LCP,但远低于其LSP;同时,中树的SLA显著低于幼树与大树,致使中树全天碳同化总量严重不足。基于净光合速率(Pn)与光环境参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进一步证实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对Pn的贡献最大,是影响银缕梅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关键因子。由于幼树与中树受到大树遮荫,叶片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均显著降低。尽管银缕梅幼苗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中树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萌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构成银缕梅种群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导致种群的中等径级个体急剧减少。人为干预以形成适宜的林窗环境,有利于银缕梅幼树的后期生长,并促进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缕梅 特有种 光合作用 更新限制
下载PDF
定量分析第三纪以来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特有种气候分析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承森 王宇飞 孙启高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vaded most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where severe destruction was imposed onto vegetation. However, such destruction was lessened in China largely because of specific topographic and geographical and obviously, a number of other conditions accounted for an unusual refugee camp for the relics of plants in China, among which lots of endemic taxa exist. Recently,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such as Metaseqouia, Eucommia , have been employed to conduct multi_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studies so as to analyze Tertiary climate changes quantitatively. Meanwhile, a rigorous method, i.e. climate analysis of endemic species (CAES) has come to maturation.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some generality because it is sup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endemic speci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CAES is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Conduct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iving and fossil species of endemic plants and trace their evolutionary courses. 2. Compare fossil species with living one and clarify which is the nearest living relative (NLR) to fossil counterpart. 3. Fossils and their living counterparts (NLR) are supposed to have similar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ir life cycles. 4.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and fossil plants within the same taxa and ascertai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in geological age. 5. Analyz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endemic taxa and obtain the data of climatic charac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6. Further study the physio_ecology of living species and determinate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7. Integrate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steps 4, 5 and 6, and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 the climate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种 定量分析 第三纪 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 气候分析法
下载PDF
山东省特有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臧得奎 樊金会 +1 位作者 赵兰勇 樊宝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本文对山东省特有植物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和特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绘制了特有植物分布图。76种特有植物隶属于32科53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8属12种,被子植物27科45属64种。这些特有植物多为新特有种而缺乏古特有... 本文对山东省特有植物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和特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绘制了特有植物分布图。76种特有植物隶属于32科53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8属12种,被子植物27科45属64种。这些特有植物多为新特有种而缺乏古特有种。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区系成分不算丰富;(二)地理分布极不均衡,有四个明显的特有现象中心,即昆嵛山,泰山、崂山和蒙山;(三)地理成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种 山东 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学
下载PDF
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3,共5页
经过我们的多次科考调查:三江源保护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动植物中有许多保护种和特有种;同时,三江源保护区也是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 经过我们的多次科考调查:三江源保护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动植物中有许多保护种和特有种;同时,三江源保护区也是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和生态建设,恢复和重建三江源保护区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环境,才能使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栖息地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环境类型 双重作用 人类活动 生态建设 科学管理 有效保护 三江源区 特有种 动植物
下载PDF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彪 张全建 +2 位作者 龚旭 段晨松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4-1194,共11页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近年发现的冬麻豆属新种,是中国西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以四川省新龙县境内的雅砻江冬麻豆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种群生态学调查方法,旨在通过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绘制种群存活曲线...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近年发现的冬麻豆属新种,是中国西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以四川省新龙县境内的雅砻江冬麻豆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种群生态学调查方法,旨在通过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来描述其种群结构特征,并利用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时间序列以量化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雅砻江冬麻豆种群龄级结构属于衰退型,动态指数显示该种群波动大、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低,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静态生命表显示雅砻江冬麻豆种群整体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早期死亡率极高;(3)生存曲线表明种群具有前期薄弱,中期、后期衰退显著的特点;(4)时间序列分析显示该种群严重缺乏低龄个体,自然更新难以维持,未来仍然会继续衰退。建议尽快确定雅砻江冬麻豆种群的生物学地位,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对雅砻江冬麻豆种群进行保护,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冬麻豆 特有种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动态指数
下载PDF
中国已知拟步甲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概貌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任国栋 何燕 于有志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12-20,共9页
根据中国已知的9亚科45族248属1264种拟步甲,对其种类组成特点和分布概貌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拟步甲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有6亚科25族69属300余种,非荒漠地区的有9亚科31族179属800余种,其... 根据中国已知的9亚科45族248属1264种拟步甲,对其种类组成特点和分布概貌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拟步甲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有6亚科25族69属300余种,非荒漠地区的有9亚科31族179属800余种,其区系的丰富度几乎集中在华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证明我国是世界拟步甲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文还对隶属我国各动物地理区划的本科甲虫及其特有种进行了统计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 荒漠地区 分布 种类组成 丰富度 区划 甲虫 亚科 特有种 动物地理
全文增补中
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丽 董洪进 彭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3,共5页
云南省为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为深入认识和保护云南的植物多样性,作者以《云南植物志》为基础,对其中记载的各物种在云南的县级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为滇西北地区,其中的玉龙... 云南省为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为深入认识和保护云南的植物多样性,作者以《云南植物志》为基础,对其中记载的各物种在云南的县级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为滇西北地区,其中的玉龙县、贡山县、香格里拉县物种数分别高达4,358种、3,981种和3,874种,其次为以西双版纳州为主体的南部热带边缘,其中的勐腊、景洪的物种数也都在3,000种以上;而以云南高原为主体的滇东和滇中地区植物多样性则较为贫乏,作者认为这与人们的关注度和野外调查的强度直接相关。云南分布有4,008种特有物种,4,509种狭域物种,特有物种的分布规律与总物种相似;含狭域物种最多的为贡山县(556种),是唯一超过500种的县。云南省多数物种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64.1%的物种仅分布在1–5个县,46.0%的特有物种只分布在1个县的范围内。通过以上分析,作者指出由于此前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仍不完善,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地带性规律,建议加大调查深度和标本采集量。如果条件许可,一些极易沦为濒危种的狭域分布种也应得到优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特有种 狭域分布种 标本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24
16
作者 胡自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3,共4页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整理得出,中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计有58种,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2科17属,其中主要是蚌科(Unionidae)的种类(16属57种)。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的组成和区系成分,以东洋界华中区的种类占绝对优势,仅有少数种类渗透到古北...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整理得出,中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计有58种,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2科17属,其中主要是蚌科(Unionidae)的种类(16属57种)。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的组成和区系成分,以东洋界华中区的种类占绝对优势,仅有少数种类渗透到古北界;特有种在我国16个省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江苏五省。双壳类特有种的形成和保存可能与我国古地理环境及其生活的水域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双壳类 特有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利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熊飞 刘红艳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现状,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渔业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分析.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共采集鱼类54...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现状,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渔业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分析.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共采集鱼类54种,隶属于3目9科35属,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主体,约占总种数的96.3%;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共1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7.8%.渔获物分析表明,各渔具年度间渔获物组成差异不显著,圆口铜鱼、铜鱼、圆筒吻鲴、长鳍吻鲴、瓦氏黄颡鱼、中华沙鳅和福建纹胸跳等种类为优势种;大部分捕捞个体体重小于150g,体长小于200mm.该江段流刺网、小钩和百袋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3.60~9.45、1.33—4.32、2.55~7.80kg/船/日.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上游江津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不多,渔业捕捞规格小型化趋势严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下降.该江段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建议采取休渔和渔民转产转业等措施,加强物种和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特有种 长江上游
下载PDF
中国蜜环菌生物种新记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俊 秦国夫 戴玉成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在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了6个新的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BS J、CBS K、CBS L、CBS M、CBS N和CBS O,研究证明都是异宗配合种类。CBS J与CBS A、CBS K与CBS G 以及CBS L与CBS H之间存在较低的互交可育现象。CBS K与Armillaria mellea互... 在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现了6个新的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BS J、CBS K、CBS L、CBS M、CBS N和CBS O,研究证明都是异宗配合种类。CBS J与CBS A、CBS K与CBS G 以及CBS L与CBS H之间存在较低的互交可育现象。CBS K与Armillaria mellea互交可育, CBS M与A.borealis互交可育,且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被发现,其余4种为亚洲特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 蜜环菌 中国 新记录 西南地区 异宗配合 互交 特有种
下载PDF
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傅沛云 曹伟 李冀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通过对中国东北部2555种种子植物种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划分之为27个地理成分和34个地理成分亚型,统计分析表明,本地区的种子植物除少数的世界分布种之外,温带、寒带和热带的种数分别占88.5、6.8和4.7%,说明植... 通过对中国东北部2555种种子植物种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划分之为27个地理成分和34个地理成分亚型,统计分析表明,本地区的种子植物除少数的世界分布种之外,温带、寒带和热带的种数分别占88.5、6.8和4.7%,说明植物区系基本上属温带性质.本地区种子植物中的特有植物共有117种,分属于6个地理成分和4个地理成分亚型之中,其丰富度在国内是较为偏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成分 特有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下载PDF
湖南省武陵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昌笃 李迪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14-2423,共10页
位于湖南省西北角的武陵源地区是中国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 ,表现为物种组成丰富 ,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过渡明显 ,特有类型众多 ,群落类型复杂 ,是不仅具有国家意义 ,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 位于湖南省西北角的武陵源地区是中国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 ,表现为物种组成丰富 ,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过渡明显 ,特有类型众多 ,群落类型复杂 ,是不仅具有国家意义 ,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由于地形崎岖、山峰众多 ,境内最高峰近 1 90 0 m,最低处约 30 0 m,相对高差达 1 60 0 m;在纬度地带位置上 ,又居中亚热带气候带向北亚热带气候带的过渡 ,因而环境分化剧烈。加之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生态完整性保持较好 ,反映在昆虫多 ,但不造成危害 ;物种分化强烈 ,不同生态特性的相近物种在同一地点共存 ;位居多雨山区 ,但水清常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完整性 植物区系 特有种 环境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