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要提出西藏东南部早白垩世措美大火成岩省 被引量:39
1
作者 朱弟成 夏瑛 +2 位作者 裘碧波 王青 赵志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59-3670,共12页
近年在西藏东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大规模白垩纪火成岩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这里的火成岩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镁铁质岩墙/岩床、辉长岩侵入体以及少量层状超镁铁质岩和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指示现今覆盖面积约50000km... 近年在西藏东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大规模白垩纪火成岩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这里的火成岩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镁铁质岩墙/岩床、辉长岩侵入体以及少量层状超镁铁质岩和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指示现今覆盖面积约50000km2的岩浆活动发生在130~136Ma(峰期约132Ma)之间。镁铁质岩显示OIB型(高Ti)、N—MORB型(低Ti)和过渡型(介于二者之间)三种地球化学类型,其中未受地壳混染的镁铁质岩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类似于Kerguelen地幔柱产物。在扣除堆晶橄榄石之后,通过橄榄石.熔体平衡计算,苦橄玢岩母岩浆的MgO含量约20%,对应的地幔潜温〉1560℃。西藏东南部白垩纪火成岩浆活动这种覆盖范围大、持续时间短和地幔潜温高等特征,非常类似于世界上其它地幔柱成因的大火成岩省或热点,因而将其描述和命名为措美(Comei)大火成岩省是合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理重建资料显示藏南措美大火成岩省和南西澳大利亚同期的Bunbury玄武岩可能代表了同一个大火成岩省(即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很可能记录了Kerguelen地幔柱在132Ma左右的早期岩浆作用,拉开了大印度从澳大利亚分离出来的序幕,影响了同期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措美大火成岩省 Kerguelen地幔柱 地幔潜温 东冈瓦纳大陆裂解 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 特提斯喜马拉雅 藏东南
下载PDF
藏南地区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5
2
作者 梁维 张林奎 +7 位作者 夏祥标 马国桃 黄勇 张志 付建刚 曹华文 缪华清 李光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42-2754,共13页
前人尚未关注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金锑成矿带钨锡成矿问题.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产于新发现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之中.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富集钨、锡、铍,伴生铜、铅、锌、铋、钼等,其矿化类型主要... 前人尚未关注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金锑成矿带钨锡成矿问题.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产于新发现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之中.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富集钨、锡、铍,伴生铜、铅、锌、铋、钼等,其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此外,铍的矿化类型还有伟晶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锡石和硅铍石,含有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辉钼矿等,翠砷铜铀矿、晶质铀矿和钍石的发现表明错那洞地区具铀矿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可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较低的Zr含量、Zr/Hf和Nb/Ta比值表明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核部淡色花岗岩为高分异花岗岩;花岗岩具有富钛铁矿、贫磁铁矿特征,Fe_2O_3/FeO<0.5,锆石Ce/Ce*平均值约为23,暗示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为还原性花岗岩.具还原性的高分异花岗岩是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片麻岩穹隆构造是其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由此认为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受片麻岩穹隆构造和淡色花岗岩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错那洞 钨锡矿 淡色花岗岩 矽卡岩 矿床学
原文传递
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OIB型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夏瑛 朱弟成 +4 位作者 赵志丹 王青 袁四化 陈越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8-1602,共15页
西藏南东部新识别出来的措美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此问题,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本文首次报道了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机布淌、打隆、措美和哲古错OIB型镁铁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 西藏南东部新识别出来的措美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此问题,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本文首次报道了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机布淌、打隆、措美和哲古错OIB型镁铁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本文报道的OIB型镁铁质岩包括碱性(组Ⅰ)和亚碱性(组Ⅱ)系列的辉长岩和辉绿岩,以岩墙或岩床的形式产出。这些镁铁质岩具有高的TiO2(2.61%~4.07%)和P2O5(0.32%~0.5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显示组Ⅰ样品没有或很少受到地壳混染,组Ⅱ样品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地壳混染。组Ⅰ中一件样品(JBT03-1)具有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4.8~+5.3),可能暗示其受到了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染。本文结果表明锆石Hf同位素比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基性岩浆是否受到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样品(组Ⅰ和组Ⅱ),具有不同于俯冲带镁铁质岩和洋壳镁铁质岩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锆石Ti温度,这可能是岩浆源区温度和成分不同的结果。综合考虑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指标,本文提出未受到地壳或岩石圈地幔混染的打隆镇辉长岩体(以组I中的DL01样品为代表)很可能代表了措美大火成岩省纯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87Sr/86Sr(t)=0.7047,εNd(t)=+1.5,εHf(t)=+2.1~+5.7]。这些成分与代表白垩纪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的Site1138和Bunbury Casuarina玄武岩非常相似,可能指示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本身就是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OIB型镁铁质岩 措美大火成岩省 特提斯喜马拉雅 藏东南
下载PDF
藏南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的西延及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裘碧波 朱弟成 +1 位作者 赵志丹 王立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07-2216,共10页
在西藏南东部和澳大利亚南西部新识别出的早白垩世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范围还未能得到很好约束。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西藏南东部浪卡子-洛扎以西、江孜、康马地区广泛分布的近东西向基性岩墙和少量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 在西藏南东部和澳大利亚南西部新识别出的早白垩世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范围还未能得到很好约束。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西藏南东部浪卡子-洛扎以西、江孜、康马地区广泛分布的近东西向基性岩墙和少量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这些以辉绿岩、辉长岩为主的镁铁质岩石属于碱性-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在地球化学上主要包括高Ti的洋岛玄武岩型和低Ti的大洋中脊玄武岩型,两者的εNd(t)值分别为(+0.9~+2.0)和(+4.6~+5.8)。这两种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与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内的对应类型可比,暗示它们与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一样,均形成于由地幔柱作用于大陆岩石圈引起的伸展背景,代表该残余大火成岩省的西延。本文研究结果使得现今保留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面积接近50000km2。该大火成岩省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是引发研究区甚至全球早白垩世大洋缺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镁铁质岩石 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 大洋缺氧事件 特提斯喜马拉雅 藏南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2,共7页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有成生联系,中生代火山事件则主要与印度大陆北缘不同时期的伸展活动有关。新近发现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科学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查明印度大陆北缘二叠纪—白垩纪长达225Ma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大地构造属性;了解印度大陆北缘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重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格架,为全球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中-基性火山岩 二叠系 白垩系 大地构造 火山活动 特提斯 中生代 火山事件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6
作者 刘宗昊 康志强 +3 位作者 杨锋 乔泽东 马诚佑 申妍菲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本文首次开展了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陆热地区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流纹岩,样品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41.1 Ma±1.3 Ma、135.... 本文首次开展了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陆热地区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陆热地区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流纹岩,样品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41.1 Ma±1.3 Ma、135.3 Ma±6.6 Ma两个年龄值;稀土元素分配图呈明显的右倾模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壳源岩浆的特征。陆热地区中性火山岩为安山岩,样品锆石的U-Pb年龄为133.9 Ma±4.9 Ma,样品稀土元素分配图呈明显的右倾型模式,且没有明显的Eu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样品无Nb、Ta负异常,且其Mg^(#)值较高(42.9),相容性元素Ni、Co、Cr、V等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出一定的幔源岩浆特征。本研究认为,陆热地区酸性火成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拉伸环境以及Kerguelen地幔柱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幔源岩浆底侵使上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中性火成岩则是与Kerguelen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基性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并沿着构造裂缝上涌喷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陆热地区 西藏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江孜地区古近纪地层源区分析——对造山带早期地壳加厚的制约 被引量:6
7
作者 蔡福龙 丁林 +2 位作者 王厚起 岳雅慧 来庆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5-448,共14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江孜地区上古新统—下始新统甲查拉组记录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早期地壳加厚和沉积历史。本文我们报道了甲查拉组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同位素数据。甲查拉组由青灰色厚层的岩屑砂岩夹泥岩组成,不整...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江孜地区上古新统—下始新统甲查拉组记录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早期地壳加厚和沉积历史。本文我们报道了甲查拉组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同位素数据。甲查拉组由青灰色厚层的岩屑砂岩夹泥岩组成,不整合覆盖在宗卓组之上,碎屑锆石主要的峰值介于350~80 Ma,900~470 Ma以及1 300~950 Ma;次要的峰值介于2 800~1 500 Ma,全岩^(87)Sr/^(86)Sr介于0.707 505~0.713 174,^(143)Nd/^(144)Nd介于0.512 206~0.512 355,ε_(Nd)(0)介于-5.52^-8.43。甲查拉组物源区以再循环的日喀则弧前盆地和上三叠统郎杰学群为主,少量物质来自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述研究表明,甲查拉组沉积在周缘前陆盆地的背景下,且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在始新世期间经历了明显的地壳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特提斯喜马拉雅 碎屑锆石 ND同位素 地壳加厚
下载PDF
西藏加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地层重新厘定及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宇 王根厚 +6 位作者 韩芳林 李典 梁晓 冯翼鹏 张莉 王卓胜 韩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6,共22页
前人将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加查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中低级变质岩组合“朗杰学群”统认为是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建造。近来调查研究发现,该晚三叠世地层中实则存在一陡立剪切带(SSB),其南北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存在... 前人将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加查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中低级变质岩组合“朗杰学群”统认为是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建造。近来调查研究发现,该晚三叠世地层中实则存在一陡立剪切带(SSB),其南北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存在明显差异。SSB以北具有明显“岩块”+“基质”的增生杂岩特征,“岩块”主要包括变砂岩、灰岩、大理岩、绿片岩、玄武质片岩、变质基性岩、片理化阳起石岩和石榴石云母片岩等;“基质”主要由变质砂板岩、绢云千枚岩和绢云石英千枚岩(千糜岩)等组成,原生沉积构造基本不可见,未见化石保留。然而,SSB以南的地层主要为粗粒—细粒长英质砂岩、泥岩和浅变质板岩组成,重荷模、沟槽模、鲍玛序列、韵律层等原生沉积构造以及遗迹化石十分发育。构造解析表明增生杂岩主要发育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顺层剪切形成向北缓倾、具有强烈透入分异面理、长英质脉体新生面理S,运动方向指示顶部朝南;第二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向南中-高角度倾斜构造置换面理S,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北逆冲剪切,顺劈理发育同构造中基性岩墙。SSB南侧地层主要发育一期近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冲断构造,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南的逆冲剪切。加查增生杂岩中朝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与朗杰学群褶冲带中朝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共同构成正花状构造,锆石U-Pb年代学揭示增生杂岩“基质”时代与南部地层时代均为拉丁期—诺利期(242~220 Ma),增生杂岩中“岩块”时代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146 Ma)和早白垩世(144 Ma),表现为“岩块”具有多时代特征。同构造中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为约56 Ma,代表北侧第二期构造变形事件发生在始新世早期,间接限定第一期构造变形可能发生在古新世—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特提斯喜马拉雅 晚三叠世地层 构造变形
下载PDF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新毅 魏玉帅 +2 位作者 王成善 张小龙 商咏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283,共11页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整体为黄绿色火山岩屑砂岩,局部层位可见页岩与泥岩,分析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组合。本文仔细分析了日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鲍马序列和槽模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结果表明:日朗...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整体为黄绿色火山岩屑砂岩,局部层位可见页岩与泥岩,分析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组合。本文仔细分析了日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鲍马序列和槽模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结果表明:日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不高,具有近源物源的特点;槽模构造古水流数据统计表明古流向由南向北,指示物质组分来源于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或印度克拉通。砂岩碎屑组分统计结果表明日朗组的物源区构造背景属于克拉通内部及石英再旋回区。碎屑锆石U-Pb年龄频谱图对比进一步表明其物源区为印度稳定大陆边缘,外加一套早白垩世火山碎屑物质的输入。仲巴地区日朗组物源特征反映了印度大陆北缘早白垩世由深部断裂引起的一次强烈的火山事件,可能与印度大陆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日朗组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U—Pb定年 火山事件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下载PDF
藏南浪卡子地区卡龙辉长岩的时代、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10
作者 杨成业 李玉彬 +1 位作者 张金树 张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9-414,共16页
早白垩世OIB(洋岛玄武岩)型基性岩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广泛分布,但对其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浪卡子地区东北部卡龙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新证据显示,该基性岩体年龄为136.6... 早白垩世OIB(洋岛玄武岩)型基性岩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广泛分布,但对其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浪卡子地区东北部卡龙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新证据显示,该基性岩体年龄为136.6±1.4 Ma,形成于早白垩世的早期。地球化学显示出高的TiO;和Nb含量,低的MgO含量,弱的Nb、Ta正异常,以及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点。这些特征与OIB型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完全一致。而且卡龙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r同位素初始值I;以及较高的ε;(t)值,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典型的OIB型基性岩的同位素组成一致。综合分析后认为,卡龙辉长岩应与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基性岩成因一致,均代表了Kerguelen地幔柱作用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特提斯喜马拉雅 OIB型基性岩 措美大火成岩省 Kerguelen地幔柱
下载PDF
藏南哈热地区中-晚侏罗世遮拉组生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11
作者 陈尚品 朱国宝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S02期2-7,共6页
哈热地区出露的遮拉组地处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中段,据剖面岩性特征将遮拉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其内化石类型丰富,采获有双壳、箭石、菊石、海百合茎等,生物特征将遮拉组时代限定在中侏罗世卡洛夫期-晚侏罗世基末利期。遮拉组中火山... 哈热地区出露的遮拉组地处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中段,据剖面岩性特征将遮拉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其内化石类型丰富,采获有双壳、箭石、菊石、海百合茎等,生物特征将遮拉组时代限定在中侏罗世卡洛夫期-晚侏罗世基末利期。遮拉组中火山活动较频繁,该套地层为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下的浅海相沉积环境的产物。岩相特征显示该组为潮坪相及浅海相,其中浅海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喷溢-沉积相,陆棚相等亚相。遮拉组物源主要来源于印度陆块以及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早期的沉积物,属次稳定型裂谷盆地,且存在从稳定到次稳定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特提斯喜马拉雅 遮拉组 生物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5-654,共10页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白垩纪 火山岩 分布特点 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段 藏南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OIB型玄武岩浆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弟成 王立全 +4 位作者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赵志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La)/w(Yb)]N、w(Nb)、w(Zr)平均分别为8.61,32.67×10-6,331.33×10-6}为特征,w(Ti)/w(V)(62.74~80.26)、w(Ti)/w(Y)(218.71~665.20)和w(Zr)/w(Y)(10.89~11.09)比值高,具有与OIB相似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同位素组成以高Sr{[n(87Sr)/n(86Sr)]i为0.712763~0.714765}、低Nd{[n(143Nd)/n(144Nd)]i为0.512417~0.512458}为特点;2遮拉组玄武岩为一套产于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下的碱性玄武岩,没有经历地壳混染;3遮拉组玄武岩是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了解与雅鲁藏布江洋盆构造演化有关的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OIB型玄武岩浆 中侏罗统遮拉组 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段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许鹏 谭红兵 +1 位作者 张燕飞 张文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2-1154,共13页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其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热带是一条现今仍然十分活跃的地热带。通过对该地热带10处代表性温泉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及水体中异常富集元素的物源机制。根据热储温度、水化学类型及水体中溶解的典...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其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热带是一条现今仍然十分活跃的地热带。通过对该地热带10处代表性温泉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及水体中异常富集元素的物源机制。根据热储温度、水化学类型及水体中溶解的典型稀有分散性元素浓度,这些温泉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卡乌、曲参岗、查巴曲珍和古堆温泉群,这些温泉热储温度均高于120℃,水化学类型以Na-Cl-HCO_3型为主,特征性稀有分散性元素如Li、B和As等显著富集;另一类包括锡钦、哲古和曲果温泉,热储层温度相对较低,变化于60~110℃,水化学类型以CaNa-HCO_3和Na-HCO_3型为主,Li、B和As等元素浓度较低。第一类温泉系统,水化学成分除与水循环深度大、热储温度高导致更强的水岩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外,水体中异常富集的Li、B和As等特殊化学成分更可能与演化晚期的残余岩浆流体来源有关。相比之下,第二类温泉系统主要代表了水循环深度较浅、地下水更替频繁、冷水混入比例较大的温泉,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控于水-岩作用的强弱。因此,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体异常富集的稀有分散性元素物源机制主要受控于深部富含这些元素的流体混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地热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物源机制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雅拉香波穹隆构造热事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1 位作者 吴中海 赵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605,共11页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期构造岩浆事件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早期锆石年龄520.4±6.3Ma与536±12Ma指示喜马拉雅地块结晶基底泛非期岩浆侵位时代,晚期锆石年龄揭示新生代碰撞造山不同阶段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时代。其中,45.6±1.2--44.16±0.88Ma反映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起始时代,35.00±0.48Ma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增厚地壳深部构造热事件年龄,15.67±0.50Ma指示雅拉香波核部花岗岩侵位及穹隆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香波穹隆 岩浆侵位 构造变形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
下载PDF
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扎西康铅锌锑金多金属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镜 李文昌 +2 位作者 李光明 焦彦杰 梁生贤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9-2142,共14页
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发生了大规模地壳尺度的伸展作用,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发育了淡色花岗岩、南北及东西向断裂等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系列的铅锌锑金多金属矿床.扎西康铅锌锑金多金属矿是带内已发现唯一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应用多... 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发生了大规模地壳尺度的伸展作用,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发育了淡色花岗岩、南北及东西向断裂等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系列的铅锌锑金多金属矿床.扎西康铅锌锑金多金属矿是带内已发现唯一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应用多尺度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扎西康矿区的找矿预测,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的矿床勘查提供借鉴.首先,通过穿越错那洞穹窿、藏南拆离系(STDS)及扎西康典型矿床的南北向MT剖面(长72 km,基准点距1 km),初步建立了扎西康矿床深部构造-热事件的空间关系,结合区域构造-热事件的时间关系,提出了构造-热耦合成矿作用模型,为扎西康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基础.其次,通过1∶5万区域重力(线距500 m,点距400 m)和MT剖面(点距500 m)浅部信息的联合解译,对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尺度的导矿构造开展研究.最终,通过激电中梯扫面测量(线距100 m,点距40 m)、AMT剖面(点距50 m)及重力剖面(点距20 m)的联合解译,对扎西康的含矿断裂开展研究,定位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伸展期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 构造-热耦合成矿模式 部分熔融体 藏南拆离系 淡色花岗岩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阿布纳布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17
作者 李阳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成辉 李玉彬 米玛普尺 格桑拉姆 张旭东 央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5-168,共4页
锑是种高度稀缺的不可再生金属。从静态储采比来看,全球锑金属仅能够满足14年的供应,而中国锑储量仅能够满足6年的供应,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国已将锑金属列入了关键矿产资源(U.S.G.S,2022)。王登红等(2019a,b)将锑列入关键... 锑是种高度稀缺的不可再生金属。从静态储采比来看,全球锑金属仅能够满足14年的供应,而中国锑储量仅能够满足6年的供应,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国已将锑金属列入了关键矿产资源(U.S.G.S,2022)。王登红等(2019a,b)将锑列入关键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认为锑、汞、锡等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矿种,但近年来已经开始大量进口,需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 阿布纳布锑矿区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藏南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利杰 刘小汉 +1 位作者 李广伟 周学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甲查拉组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的江孜盆地,是江孜地区的最高海相地层,被视为新特提斯洋关闭时代的主要证据。通过对甲查拉组剖面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1 Ulmipollenites minor+Ulmoideipites-Myricipites组合带... 甲查拉组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的江孜盆地,是江孜地区的最高海相地层,被视为新特提斯洋关闭时代的主要证据。通过对甲查拉组剖面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1 Ulmipollenites minor+Ulmoideipites-Myricipites组合带;2 Quercoidites-Caryapollenites组合带;3 Abiespollenites-Betulaceo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组合带。甲查拉组孢粉植物群揭示出其沉积自晚古新世开始,其沉积结束可能延续到早渐新世。推测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为温暖湿润的暖温带或亚热带气候,始新世中晚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早渐新世为温和湿润的暖温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近纪 古环境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 西藏
原文传递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边坝地区辉绿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19
作者 朱国宝 杨剑红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S02期8-13,共6页
藏南边坝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岩带,见呈岩墙群状广泛分布的辉绿岩脉,辉绿岩侵位于侏罗系地层中,普遍发育蚀变特征。辉绿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分异指数平均值30.66,结晶分异程度较低,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中等,过铝指数(A/CNK... 藏南边坝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岩带,见呈岩墙群状广泛分布的辉绿岩脉,辉绿岩侵位于侏罗系地层中,普遍发育蚀变特征。辉绿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分异指数平均值30.66,结晶分异程度较低,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中等,过铝指数(A/CNK)平均约0.64,属于偏铝质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弱富集,原始岩浆岩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不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曲线平缓并整体右倾,轻稀土弱富集,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指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不甚显著性,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富集,Sr、K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具弱亏损,可能具有壳源物质混染作用。辉绿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反映了新特提斯洋扩展阶段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裂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坝地区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 辉绿岩岩墙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早白垩世有孔虫化石组合
20
作者 陈蒲礼 黄诚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前人已经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物地层序列。其中晚白垩世生物地层序列较为完整,而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序列还很不完整。本文研究的强东剖面是在岗巴地区所测的一个新剖面,笔者对该剖面中的有孔虫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前人已经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物地层序列。其中晚白垩世生物地层序列较为完整,而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序列还很不完整。本文研究的强东剖面是在岗巴地区所测的一个新剖面,笔者对该剖面中的有孔虫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早白垩世的两个化石组合,分别是Ticinella roberti-Hedbergella trocoidea组合和Globigerinelloides algeriana-Hedbergella gorbachikae组合,进一步完善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化石组合 早白垩世 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 岗巴地区 西藏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