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犯罪故意“特定明知”的内容解读与程度界定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耀彬
-
机构
东南大学
-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6-70,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法中错误论的当代展开"(项目编号:14BFX151)
-
文摘
明知是刑法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以一般明知与特定明知的表现形式分布在我国刑法总论与分论之中。作为一项以"心理事实"为表征的难以认定却又继续界定的基础概念,我国学界对于明知尤其是"特定明知"的研究不足,应以"特定明知"的分类模式及认定模式为论证主线,倡导刑法谦抑的指导理念,强调对司法解释"特定明知"之"应知"区别对待的必要性,并应分别以"实知"与"推定知道"代替;此外,在其认定模式上需要符合变更待证事实、遵循"明知"层次化分类的体系要求等规范化要求。
-
关键词
特定明知
刑法机能
刑法谦抑原则
应知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徇私枉法罪中“特定明知”的认定
- 2
-
-
作者
黄晓涛
-
机构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
出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
文摘
徇私枉法罪有关条款明确了行为人对特定对象的"明知",要准确认定行为人的"特定明知",必须先确认特定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归属。司法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主体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时,将行为主体的认识状况与对行为主体认识状况的认识区别开来:"明知"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事实的一种认识状况,而非我们对行为人认识状况的一种判断方式。只有把"明知是有罪的人"限定为行为主体自己对犯罪构成事实的一种认识状况,才符合罪责自负原则。
-
关键词
渎职犯罪
特定对象
特定明知
徇私枉法罪
-
Keywords
malfeasance crime
specific object
the crime that one bends the law for the benefit of relatives or friends
-
分类号
D924.3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4.39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特定明知之推定认定
- 3
-
-
作者
张云鹏
路军
-
机构
辽宁大学法学院
-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4-147,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前法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评--刑事推定研究>(L07CFX015)
-
文摘
事实推定是司法证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其在证据证明力所不及的地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犯罪故意的特定构成要素,特定明知相对于一般明知,指涉对特定内容的明知。事实推定是解决司法实务中特定明知认定难的有效路径,可以在奸淫幼女罪与赃物罪对特定明知的认定中谨慎适用。
-
关键词
推定
事实推定
特定明知
证据规则
-
Keywords
presumption
fact presumption
particular
rules of evidence
-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