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3·12”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特征及成因
- 1
-
-
作者
杨成芳
戈瑶
刘畅
周成
冯桂力
-
机构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MD095,ZR2023MD025)
山东省气象局大城市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项目(SDCXTD2023-1)。
-
文摘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22日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过程的降雪特征及极端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有4站积雪深度突破本站历史极值,有1站2 d的日降雪量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文登积雪深度达74 cm,超过山东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纪录,是一次极端海效应暴雪事件。(2)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下两次异常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850 hPa温度最低降至-21~-20℃,冷空气强度明显强于往年12月海效应暴雪过程,造成降雪持续时间长、累计降雪量大。异常强冷空气是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产生的关键因素,渤海海面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是有利的海温背景。(3)冷空气强、海温偏高造成海气温差偏大,700 hPa以下产生对流不稳定,使得降雪强度大;强降雪发生在海气温差快速增大阶段。(4)925 hPa以下存在来自渤海的北—东北风与内陆地区的西北风构成的切变线,产生强上升运动,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5)主要降雪时段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层的温度为-20~-12℃,适宜树枝状冰晶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产生大的积雪和降雪含水比;2 m气温持续低于-5℃,0 cm地温在降雪开始时即降至0℃以下,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仅间隔1 d,均有利于降雪累积产生极端积雪深度。
-
关键词
特大海效应暴雪
强冷空气
海温异常
积雪深度
-
Keywords
extremely severe sea-effect snowstorm
strong cold ai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now depth
-
分类号
P426.6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8.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