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吸氧对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气分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松涛
李月川
+5 位作者
贾玮
张冬睿
马晖
张永祥
焦丽娜
张雅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
目的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别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6 h后复测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比较氧疗前后动脉血、呼出气、胸腔气氧分压[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动脉血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动脉血气Δ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呼出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闭合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下降(P<0.05),开放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升高(P<0.05)。2组吸氧前后p(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浓度吸氧后胸腔气分压下降,有利于闭合性气胸胸腔气体的吸收和患肺复张,但对开放性气胸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血气监测
经皮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闭合性
气胸
开放性
气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年女性气胸病因、分类和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者体型特点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洪如钧
廖星
+2 位作者
岳文香
谢宝松
林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气胸患者病因、分类,并了解其中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体型特点、治疗效果及肺大疱的影像学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住我科的女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且进行分类,对其中女性PSP患者,收集其身...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气胸患者病因、分类,并了解其中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体型特点、治疗效果及肺大疱的影像学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住我科的女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且进行分类,对其中女性PSP患者,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BMI,根据胸部正侧位片测量胸廓的横径(TT)、矢状径(AP),登记其治疗效果及胸部CT对肺大疱的诊断率.结果共收集89例女性气胸患者资料,其中,医源性气胸58例(65.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20例(22.5%),PSP11例(12.4%);11例女性PSP中,年龄(20.9±3.9)岁;体型多消瘦,BMI值(19.5±3.4)kg/m^(2);低BMI者6例(54.5%),正常BMI者5例,复发性气胸3例(27.3%);发生左侧气胸者8例(72.7%),右侧气胸3例(27.3%),胸廓AP/TT比值(0.42±0.09);皆无肺部基础疾病,45.5%患者合并直背综合征;胸部高分辨CT发现胸膜下肺大疱者4例,发现率36.4%.结论住院的女性气胸多为医源性所致,其次为继发性因素,PSP最少(多为低体质量患者,胸廓可呈扁平胸;部分患者肺部高分辨CT可见胸膜下肺大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气胸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女性
肺大疱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永英
王小英
黄玉琼
《现代医院》
2011年第4期83-84,共2页
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常发生在健康的青壮年,需要紧急处理,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故抢救该类病人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
青年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吸氧对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气分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松涛
李月川
贾玮
张冬睿
马晖
张永祥
焦丽娜
张雅婷
机构
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出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2014KZ064)。
文摘
目的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别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6 h后复测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比较氧疗前后动脉血、呼出气、胸腔气氧分压[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动脉血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动脉血气Δ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呼出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闭合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下降(P<0.05),开放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升高(P<0.05)。2组吸氧前后p(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浓度吸氧后胸腔气分压下降,有利于闭合性气胸胸腔气体的吸收和患肺复张,但对开放性气胸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气胸
血气监测
经皮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闭合性
气胸
开放性
气胸
Keywords
pneumothorax
blood gas monitoring,transcutaneous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closed pneumothorax
open pneumothorax
分类号
R561.4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年女性气胸病因、分类和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者体型特点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洪如钧
廖星
岳文香
谢宝松
林明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内科
出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气胸患者病因、分类,并了解其中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体型特点、治疗效果及肺大疱的影像学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住我科的女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且进行分类,对其中女性PSP患者,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BMI,根据胸部正侧位片测量胸廓的横径(TT)、矢状径(AP),登记其治疗效果及胸部CT对肺大疱的诊断率.结果共收集89例女性气胸患者资料,其中,医源性气胸58例(65.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20例(22.5%),PSP11例(12.4%);11例女性PSP中,年龄(20.9±3.9)岁;体型多消瘦,BMI值(19.5±3.4)kg/m^(2);低BMI者6例(54.5%),正常BMI者5例,复发性气胸3例(27.3%);发生左侧气胸者8例(72.7%),右侧气胸3例(27.3%),胸廓AP/TT比值(0.42±0.09);皆无肺部基础疾病,45.5%患者合并直背综合征;胸部高分辨CT发现胸膜下肺大疱者4例,发现率36.4%.结论住院的女性气胸多为医源性所致,其次为继发性因素,PSP最少(多为低体质量患者,胸廓可呈扁平胸;部分患者肺部高分辨CT可见胸膜下肺大疱).
关键词
自发性
气胸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女性
肺大疱
体质量指数
分类号
R561.4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永英
王小英
黄玉琼
机构
高州市人民医院
出处
《现代医院》
2011年第4期83-84,共2页
文摘
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常发生在健康的青壮年,需要紧急处理,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故抢救该类病人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
青年
特发性
自发性
气胸
护理
分类号
R561.4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吸氧对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气分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谷松涛
李月川
贾玮
张冬睿
马晖
张永祥
焦丽娜
张雅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年女性气胸病因、分类和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者体型特点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洪如钧
廖星
岳文香
谢宝松
林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杨永英
王小英
黄玉琼
《现代医院》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