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抒 程鹏 +1 位作者 汪亚平 曹奇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50,共7页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降过程有关.在126&...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降过程有关.在126°E~127°E之间悬沙浓度最低,代表了黑潮水的特征.在调查期间,长江悬沙扩散的范围比冬季枯水季节有相当程度的扩大,但向NE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不明显.在陆架区,形成了若干个次级高悬沙浓度中心,其原因可能是底质再悬浮,也可能是高悬沙浓度水体的运动.为了弄清研究区内长江细粒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过程及其对化学物质通量的影响,需要结合多学科(流场、温盐度、营养盐等)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长江口外海域悬沙浓度的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物质通量 长江河口 东海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概念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海军 李凡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08-816,共9页
根据陆海相互作用的观点,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河口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区的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链,可称为黄河—渤海生态系统。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土壤植被条件使黄河干流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异源和水资源缺乏的特... 根据陆海相互作用的观点,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河口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区的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链,可称为黄河—渤海生态系统。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土壤植被条件使黄河干流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异源和水资源缺乏的特征。干流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影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侵蚀、堆积和发育过程。黄河物质入海后在河口及邻近海域形成了具有高生产力的生态环境和著名的渔场。据此绘出了黄河—渤海生态环境内各环节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式图,并提出了黄河流域大面积水土保持和南水北调工程逐步展开等新环境下,本区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黄河-渤海生态系统 陆海相互作用 物质通量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热和物质通量估算 被引量:5
3
作者 翟世奎 王兴涛 +1 位作者 于增慧 李怀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所导致的热和物质的通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海洋环境研究的基础,而且涉及到海水性质的历史演化.当前对热通量估算的主要依据是来自对热液烟囱、低温扩散流及洋中脊的观测数据, 然而在对烟囱体热通量... 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所导致的热和物质的通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海洋环境研究的基础,而且涉及到海水性质的历史演化.当前对热通量估算的主要依据是来自对热液烟囱、低温扩散流及洋中脊的观测数据, 然而在对烟囱体热通量的估算中很少考虑同时存在的传导项,半空间冷却模型的热通量密度函数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大.因此,应用了三种方法重新估算了热液活动的热通量:(1)通过烟囱体及扩散流估算的热液热通量为97 359 GW;(2)通过热液羽状体估算的热通量为84 895 GW;(3)利用所提出的指数衰减法,通过洋壳传导通量估算的热通量为4 11 TW.对物质通量估算的研究较少,其原因是现场观测数据太少.以大西洋中脊TAG区热液流体为代表首次估算了不同元素的物质通量.用不同方法所得估算值的差异反映了人类对热液活动的认知程度,系统地现场观测将有助于准确估算热液活动对海洋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活动 通量 物质通量 指数衰减法
下载PDF
夏季浙江沿岸陆架区泥沙输运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斌 高飞 刘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基于2014年夏季浙江沿岸陆架区的水文、泥沙、底质沉积物等实测资料,运用物质通量分析方法和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法,探讨了泥沙的输运通量、输运方向、动力机制及净输运趋势。夏季,近岸含沙量规律性较强,由西至东逐渐降低,由南至北... 基于2014年夏季浙江沿岸陆架区的水文、泥沙、底质沉积物等实测资料,运用物质通量分析方法和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法,探讨了泥沙的输运通量、输运方向、动力机制及净输运趋势。夏季,近岸含沙量规律性较强,由西至东逐渐降低,由南至北逐渐升高,且与潮流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潮周期变化特征。研究区净悬沙通量自岸向外海迅速变小,悬沙输运中平流输运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垂向净环流对悬沙输运的影响,近岸海域表现为向海输沙,30m以深海域表现为东北向输沙,同时台湾暖流的屏障作用也影响了悬沙向海扩散。粒径趋势分析显示浙江沿岸陆架表层沉积物的长期输运机制为由东北向西南输运,在流系以及海底地形的影响下,中部海域出现粒径趋势较弱的沉积中心。而在夏季,悬浮泥沙主要为平行岸线向东北输运,估算每天进入研究海域的净悬浮泥沙约为1.9×10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运 潮流 余流 物质通量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渤海现代物质通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悦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从质量平衡的角度来探讨渤海现代物质通量.其物质输入途径包括;周边河流注入;大气沉降;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物质输出途径包括:海底沉积;二氧化碳排出;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结果表明,渤海年均沉积量在12.3亿吨左右... 本文从质量平衡的角度来探讨渤海现代物质通量.其物质输入途径包括;周边河流注入;大气沉降;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物质输出途径包括:海底沉积;二氧化碳排出;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结果表明,渤海年均沉积量在12.3亿吨左右.受周边季节性河流的影响,渤海在夏、秋季汛期有较高的沉积速率,河流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入海物质;而冬季大气沉降和渤黄海交换是渤海不可忽视的物质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通量 质量平衡 渤海 海洋沉积学
下载PDF
模拟珠江河网的污染物通量及外源输入对入河口通量的贡献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嘉镗 李适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835,共8页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入河网污染物通量与...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入河网污染物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入河口污染物通量对河网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区的污染物通量由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共同控制,通量分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上游各水系中,以西江的通量最大,约占入河网通量的71%~81%;8个入海口门中,以虎门、磨刀门的通量最大,两者共承接超过一半的入河口通量.此外,数值实验表明,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CBOD、氨氮的入河口通量均有显著贡献,而硝态氮与亚硝态氮、IP的入河口通量则主要来自入河网通量;磨刀门、虎门分别是入河网通量、河网污染负荷最主要的输出口门.基于模型,亦针对入河口CBOD、氨氮通量对河网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河网 物质通量 数值模拟 碳质生化需氧量 无机氮 无机磷
原文传递
A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approach to the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on water,energy,and matter fluxes 被引量:6
7
作者 H. R. BOGENA R +17 位作者 BOL N. BORCHARD N. BRuGGEMANN B. DIEKKRtiGER C. DRuE J. GROH N. GOTTSELIG J. A. HUISMAN A. LuCKE A. MISSONG B. NEUWIRTH T. PuTZ M. SCHMIDT M. STOCKINGER W. TAPPE L. WEIHERMuLLER I. WIEKENKAMP H. VEREECK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1-75,共15页
Integrated observation platforms have been set up to investigate consequences of global change within a terrestrial network of observatories (TERENO) in Germany. The aim of TERENO is to foster the understanding of w... Integrated observation platforms have been set up to investigate consequences of global change within a terrestrial network of observatories (TERENO) in Germany. The aim of TERENO is to foster the understanding of water, energy, and matter fluxes in terrestrial systems, as well as their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drivers. Part of the Lower Rhine Valley-Eifel observatory of TERENO is located within the Eifel National Park. Recently, the National Park forest management started to promote the nat- ural regeneration of near-natural beech forest by removing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spruce forest that was established for timber production after World War II.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effects of such a disturbance on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ing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ed in a deforestation experiment in the Wtistebach catch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experimental re- search sites within the Lower Rhine Valley-Eifel observatory. Here, we present the integrated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Wiistebach test site to exemplarily demonstrate the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concept of TERENO that allows for a detailed mon- itoring of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states and fluxes triggered by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 platforms and the soil sampling campaign, as well as preliminary result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data con- sistency. We specifically highlight the capability of integrated datasets to enable improved proces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deforestation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deforestation experiment integrated monitoring concept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 of material fluxe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庆轩 田纪伟 赵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8, we obtained a set of data on velocity, hydrography, and hydroehemistry in the Luzon Strait, with which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area, especially in deep ch...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8, we obtained a set of data on velocity, hydrography, and hydroehemistry in the Luzon Strait, with which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area, especially in deep channels, was analyzed, and the material fluxes, including water, dissolved oxygen, and nutrient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net eastward water flux of 7.0 Sv occurred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The deep layer flux in the southern part, through the deep channel, was westward with a value of 1.9 Sv, which confirms that deep Pacific water flow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via the deep passage in the Luzon Strait. Accordingly, the net flux of dissolved oxygen was 13.2× 10 5 mol/s, and the values for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phosphate and silicate were 4.6× 10 4 mol/s, 2.4× 10 3 mol/s, and 8.9×10 4 mol/s, respectively.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se material fluxes in the upper layer, the upper-intermediate layer, the lower-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deep layer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ateri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acific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fluxes Luzon Strait flow patterns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通量的估算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红 王春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0-706,共7页
运用LOICZ通用的生源要素通量估算法BOX模型,估算长江口主要营养盐物质DIP和DIN的通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门水域DIP和DIN的行为过程,DIP在口门内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而离开系统,而在口门外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过程,DIP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 运用LOICZ通用的生源要素通量估算法BOX模型,估算长江口主要营养盐物质DIP和DIN的通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门水域DIP和DIN的行为过程,DIP在口门内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而离开系统,而在口门外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过程,DIP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入系统;DIN在这两个区域都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进入系统,充当"源"的作用;论证了长江口海域DIP和DIN营养盐通量主要由径流量所控制;盐度分布、营养盐浓度也是营养盐通量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相互作用 长江口 物质通量 营养盐
下载PDF
海岸带研究的深远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宇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55-56,共2页
海岸带是陆海系统的融合带。它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它对海平面的上升,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演化和区域的持续发展等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地球系统科学这一复杂大系统角度出发,研究海岸带物质交换... 海岸带是陆海系统的融合带。它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它对海平面的上升,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演化和区域的持续发展等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地球系统科学这一复杂大系统角度出发,研究海岸带物质交换等机理,合理开发和保护海陆资源与环境,具有深远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就海岸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组织了本所部分博士生,开展了初步探讨,以促进海岸带系统的深入研究,加强其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研究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表层 全球变化 物质通量 生物地球化学 人类文明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岩石圈 综合管理
下载PDF
长江中游巴河流域胜利河优势种纹石蛾(Hydropsyche sp.)的生产力、营养基础及物质通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山 邱爽 +1 位作者 王利肖 闫云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为了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研究工作,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长江中游巴河支流的胜利河毛翅目优势种的生产力和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河中主要毛翅目优势种纹石蛾的生活史为一年3代.一至四级... 为了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研究工作,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长江中游巴河支流的胜利河毛翅目优势种的生产力和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河中主要毛翅目优势种纹石蛾的生活史为一年3代.一至四级河流中,其生物量周年平均值分别为1.77、7.80、44.82、51.55 mg/m^2.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年均生产量为7.72 mg/m^2,P/B系数为13.21.利用肠内含物分析法研究了胜利河中纹石蛾的营养结构.比较一至四级河流的营养基础发现,无形态碎屑为纹石蛾最常见的食物,占肠内含物的45.22% ~ 62.92%;而对生产量贡献率最高的多是动物组织,达52.86% ~68.58%.各季节的营养基础状况也有差异,春季无形态碎屑所占比例和对生产量的贡献率较高,而夏、秋和冬季动物组织则有更高的生产量贡献率.一至四级河流的年均物质通量分别为11.83、34.76、237.52和273.17g/(m^2·a).由此可见,该优势种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翅目 纹石蛾 物质通量 营养基础 胜利河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深圳率先开展碳通量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民 《环境》 2021年第5期18-19,共2页
日前,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根据试点地区2020年碳通量监测数据显示,深圳水热潜力较好,植被质量较高。通量观测是实现"碳中和评估"的有效途径通量是指在流体运动中... 日前,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根据试点地区2020年碳通量监测数据显示,深圳水热潜力较好,植被质量较高。通量观测是实现"碳中和评估"的有效途径通量是指在流体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流经某单位面积的某属性量,是表示某属性量输送强度的物理量。在大气科学中,包含动量通量、热通量、物质通量和水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流体运动 碳中和 动量通量 物质通量 生态系统 数据支撑 通量
下载PDF
青海湖尕海地下水输入及其物质通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沙占江 拉本 +7 位作者 孔凡翠 李玲琴 张凯 赵石磊 冶梅 马玉军 胡菊芳 王求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82-285,共4页
尕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6°57’10.94”N-37°3’18.60”N、100°31’21.78”E-100°36’55.47”E,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海拔3196.6m,湖水面积约47.5km^2,长轴走向西北,轴长约12kin,短轴最宽处约6km,从湖岸... 尕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6°57’10.94”N-37°3’18.60”N、100°31’21.78”E-100°36’55.47”E,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海拔3196.6m,湖水面积约47.5km^2,长轴走向西北,轴长约12kin,短轴最宽处约6km,从湖岸向湖中心400m左右就到湖底,湖水深8-9m,是青海湖的三个子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物质通量 青藏高原东北部 地下水 输入 湖水面积
下载PDF
源自青藏高原的大河流域近期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14
作者 章啸程 蒋雪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7,共10页
亚洲多条大河源自青藏高原地区,各流域水资源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的变化,另一方面与流域国家间的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基于1995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源自青藏高原的6条主要河流水沙及氮、磷、硅等营养盐通量... 亚洲多条大河源自青藏高原地区,各流域水资源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的变化,另一方面与流域国家间的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基于1995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源自青藏高原的6条主要河流水沙及氮、磷、硅等营养盐通量数据,尝试分析不同流域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径流显著减少,长江入海径流阶段性下降,恒河增加而黄河和湄公河径流总体变化不大.长江、黄河和印度河输沙量显著减少(p<0.05).营养盐通量方面,黄河、湄公河溶解无机氮呈上升趋势而长江略有下降.氮磷通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硅酸盐通量主要受输沙影响,与输沙变化一致.坝库兴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农药化肥使用减少了泥沙输送且改变了营养盐输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更高的流域,氮磷总量增加,输沙减少.研究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掌握各流域本底数据,为实现流域水资源调控及建设流域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流域 物质通量 土地利用变化 机制分析
下载PDF
胡家溪摇蚊优势种的生产量动态和物质通量
15
作者 江晶 温芳妮 +3 位作者 邱爽 王利肖 李晓宇 闫云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0-2546,共7页
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Conchapelopia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两代,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为一年一代;Conchapel... 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Conchapelopia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两代,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为一年一代;Conchapelopia sp.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05ind·m-2、0.1g·m-2,波特真开氏摇蚊为280ind·m-2、0.3g·m-2。采用龄期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g·m-2湿重)和生产量/生物量(P/B),Conchapelopia sp.分别为1.2g·m-2、2.3,波特真开氏摇蚊为1.4g·m-2、2.5。2种摇蚊的生产量时间重叠比例相似系数为0.7,重叠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营养基础分析发现,无形态碎屑为2种摇蚊的主要食物,占其组成的84%以上,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0.1%、68.6%。2个优势种的年均物质通量分别为7.2和7.1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量动态 物质通量 摇蚊 胡家溪
原文传递
院士报告
16
《水利发展研究》 2017年第11期I0004-I0005,共2页
9月19日上午,第三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首场院士报告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倪晋仁作了题为“基于河流全物质通量的流域综合治理”的学术报告。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流域综合治理 学术报告 水利发展 物质通量 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 北京大学
下载PDF
植物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雷孝恩 田瑞明 +5 位作者 韩志伟 邓玉珍 袁素珍 李勤 骆启仁 李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6,共9页
使用湍流和SO2通量梯度测试资料,对植被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植物的生物过程对物质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在冠层内物质通量是随冠层深度加大而明显减小;对高的植被,上层沉积速度(Vgu)... 使用湍流和SO2通量梯度测试资料,对植被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植物的生物过程对物质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在冠层内物质通量是随冠层深度加大而明显减小;对高的植被,上层沉积速度(Vgu)大于下层(Vgd);冠层内的沉积速度(Vg)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冠层内物质的生物吸收作用与太阳总辐射量有直接联系;冠层的Vg与速度尺度V和平均风成正变关系;森林的Vg比麦地小;新的Vg理论公式能更好地预测重庆森林和麦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通量 植物冠层 沉积速度 浓度梯度法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中的陆域水沙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黄河三角洲发育是河口区河流动力及陆域物质通量与海洋动力及海域物质通量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造陆速率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的对比关系。当上述两方面处于平衡时 ,三角洲造陆处于临界状态 ,即净造陆速率为零 ,与之相联系的入海泥沙量和... 黄河三角洲发育是河口区河流动力及陆域物质通量与海洋动力及海域物质通量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造陆速率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的对比关系。当上述两方面处于平衡时 ,三角洲造陆处于临界状态 ,即净造陆速率为零 ,与之相联系的入海泥沙量和径流量可视为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临界水沙条件。运用经验统计方法估算出 :当入海年沙量Qs为 2 78亿t/a、入海年水量Qw为 76 7亿m3时 ,或者当关系式 3 1934Qs+ 0 0 85 6Qw=17 94得到满足时 ,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在黄河流域的环境管理中 ,应将上述两项临界值作为约束条件。黄河流域生态用水量的内涵应予以扩展 ,维持三角洲造陆平衡所必须的入海径流量 ,应作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造陆过程 陆域物质通量 海洋动力 净造陆速率 入海泥沙量 径流量 临界条件 水沙条件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马万栋 张渊智 +1 位作者 施平 邢前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4,共8页
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区域,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海陆交互作用(LOICZ)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海岸带LUCC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海岸带LUCC研究在全球变... 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区域,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海陆交互作用(LOICZ)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海岸带LUCC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海岸带LUCC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海岸带LUCC研究的进展,指出目前在海岸带LUCC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即驱动力模型和机制研究相对欠缺;对气候、水环境等的影响机理不明确;对环境脆弱地区的LUCC研究甚少等。今后应该加强海岸带地区LUCC物质通量研究、海岸带地区环境之间的影响模式以及与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LOICZ LUCC 物质通量循环 水环境质量
下载PDF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对海、陆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20
作者 孟宪伟 刘焱光 王湘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入海河流物质通量研究是陆-海相互作用和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的重要命题。我国是最早开展物质通量研究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都开展了有关河流和边缘海物质通量的研究,... 入海河流物质通量研究是陆-海相互作用和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的重要命题。我国是最早开展物质通量研究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都开展了有关河流和边缘海物质通量的研究,即将开始的全国海岸带环境调查专项也把主要河流物质入海通量及其海洋环境效应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河流物质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较系统地阐述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的概念和对邻近大陆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是研究陆-海相互作用及其全球变化效应的重要参量。归纳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 陆—海相互作用 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