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物诗学:一个新的诗学类别的诞生 |
徐志鸿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3 |
0 |
|
2
|
“物诗”与抒情主体的位置——以冯至、郑敏与里尔克的差异为中心 |
李倩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3
|
视觉图像中的内外关联——论里尔克的“物诗” |
贾涵斐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从海德格尔的“物”看里尔克的“物诗” |
李晓林
|
《枣庄学院学报》
|
2011 |
0 |
|
5
|
“五四”的物体系与物的心声:论冰心的写物诗 |
王玮旭
|
《江汉学术》
|
2024 |
0 |
|
6
|
“心物相与”视域下的感物诗书写及其诗学质性 |
熊江梅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张澍两组咏凉风物诗述评 |
崔云胜
|
《河西学院学报》
|
2011 |
2
|
|
8
|
“表达之难”与“瞬间的光”:胡适写物诗初探 |
王玮旭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自我与身体:郭沫若早期写物诗的“抒情”与“物质性” |
王玮旭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0
|
佛禅思想与南朝体物诗的范式研究 |
丁红丽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0 |
|
11
|
博尔赫斯景物诗解读 |
胡昕
|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0 |
0 |
|
12
|
口语诗的情色书写批判 |
向天渊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3
|
论岑参的赋物送人诗 |
张明华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4
|
援物入诗与消灭他物——论《诗经》中的兴对自然景物的作用 |
宋姗姗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5
|
“物境诗”的物态书写与审美价值 |
王运涛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茶诗谈趣(十四)——茶物交换也入诗 |
钱时霖
|
《茶叶机械杂志》
|
2000 |
0 |
|
17
|
论李白的赋物送人诗 |
张明华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