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分类学的新动向——DNA条形编码 被引量:183
1
作者 肖金花 肖晖 黄大卫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2-855,共4页
过去的一年中 ,DNA条形编码 (DNABarcoding)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DNA条形编码 ,根据对一个统一的目标基因DNA序列的分析 ,达到物种鉴定的目的 ,它操作的简便性和高效性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加快物种鉴定和进化历史研究... 过去的一年中 ,DNA条形编码 (DNABarcoding)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DNA条形编码 ,根据对一个统一的目标基因DNA序列的分析 ,达到物种鉴定的目的 ,它操作的简便性和高效性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加快物种鉴定和进化历史研究的步伐 ,但国际上对此的争论也不少。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编码的原理、操作过程及最新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类 DNA序列 进化历史 动物学 物种鉴定 操作过程 目标基因 编码 新动向 综述
下载PDF
羌活药材ITS/ITS2条形码鉴定及其稳定性与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0
2
作者 辛天怡 姚辉 +6 位作者 罗焜 向丽 马晓冲 韩建萍 林余霖 宋经元 陈士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98-1105,共8页
为验证DNA条形码鉴定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本文选用羌活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对31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 为验证DNA条形码鉴定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本文选用羌活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对31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采用MEGA5.0软件与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距离,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 Tree)。ITS2序列采用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er)的注释方法获得。结果表明,羌活药材ITS序列长度为603~604 bp,ITS2序列长度均为228 bp,羌活药材ITS/ITS2序列单倍型与其基原植物叶片序列一致。两种基原植物ITS/ITS2序列种内平均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羌活、宽叶羌活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单系性。因此ITS/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羌活药材,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ITS/ITS2 物种鉴定 稳定性 准确性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1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在鲤科鲌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5
3
作者 彭居俐 王绪祯 +1 位作者 王丁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线粒体CO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鲌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中获得了鲌属4种鱼类共32个个体长度为816bp的CO1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鲌属鱼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 本研究探讨了线粒体CO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鲌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中获得了鲌属4种鱼类共32个个体长度为816bp的CO1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鲌属鱼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方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鲌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在系统树中,鲌属鱼类每一物种的个体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鲌属鱼类物种方面和传统形态学基本一致,而且该基因可以探讨鲌属鱼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表明以CO1基因作为鲌属鱼类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1基因 鲌属 物种鉴定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75
4
作者 彭居俐 王绪桢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6-919,共4页
关键词 DNA条形码技术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5
作者 李谦 过立农 +1 位作者 郑健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9-1149,共21页
乌头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40余种常用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其物种鉴定的生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并对化学成分种类以及总生物碱和具有毒性的双酯型生物... 乌头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40余种常用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其物种鉴定的生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并对化学成分种类以及总生物碱和具有毒性的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更好地对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其药理作用及毒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植物 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化学成分 二萜类生物碱 毒性 有效成分测定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广藿香的基因序列与挥发油化学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刘玉萍 罗集鹏 +2 位作者 冯毅凡 郭晓玲 曹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基因和核 18S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结果 广藿香 6个样本的matK基因序列长均为 12 4 5bp ,编码 4 15个氨基酸成熟酶。 18SrRNA基因序列长为 180 3~ 180 5bp。根据排序比较 ,广藿香 6个样本间的matK基因序列存在 4 7个变异位点 ,18SrRNA基因存在 17个变异位点 ,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的系统分支树表明广藿香基因序列分化与其产地、所含挥发油化学变异类型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结合挥发油分析数据 ,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可作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方法这一以及规范化种植过程关键技术“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道地药材 DNA测序 物种鉴定 基因序列 挥发油化学型
下载PDF
多基原药材秦艽ITS2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75
7
作者 罗焜 马培 +6 位作者 姚辉 辛天怡 胡燕 郑司浩 黄林芳 刘军 宋经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10-1717,共8页
DNA条形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是国际生物分类和鉴定研究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但目前为止该技术相关报道多采用中药材基原植物叶片进行鉴定研究,直接应用于中药材鉴定较少,业内广泛关注的采用DNA条形... DNA条形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是国际生物分类和鉴定研究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但目前为止该技术相关报道多采用中药材基原植物叶片进行鉴定研究,直接应用于中药材鉴定较少,业内广泛关注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过程涉及的①如何从根茎类中药材中提取DNA;②不同产地样本种内变异情况;③采用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等研究报道不足。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多基原中药材秦艽作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其主产区不同基原和其常见混伪品及其近缘种共86个样品,改良传统DNA试剂盒提取方法,对比植物DNA条形码热点候选序列ITS(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psbA-trnH,matK,rbcL和ITS2优劣,结果显示改良后的试剂盒法可使秦艽药材DNA全部提取成功,基于ITS2序列100%成功鉴定秦艽药材及其混伪品,同时基于本研究建立的鉴定流程成功将药店购买的秦艽药材样品鉴定到基原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药材 ITS2 物种鉴定 稳定性 准确性
原文传递
关于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规范 被引量:70
8
作者 高连明 刘杰 +3 位作者 蔡杰 杨俊波 张挺 李德铢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2-606,共15页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生物物种分类和鉴定、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研究领域。尽管生命条形码数据(BOLD)系统提供了主要针对动物类群DNA条形码研究的技术规范,但由于植物本身的生...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生物物种分类和鉴定、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研究领域。尽管生命条形码数据(BOLD)系统提供了主要针对动物类群DNA条形码研究的技术规范,但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所使用的条形码不同,因此已有技术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植物DNA条形码的研究。本文根据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特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南,具体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即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样品采集策略;植物标本和野外数据的采集规范;植物标本图像信息的采集规范;植物DNA材料的采集规范;植物DNA材料的干燥与保存规范;植物总DNA的质量标准及保存规范;植物标准DNA条形码的选择与通用引物;DNA条形码的扩增与测序;DNA条形码数据的命名、编辑和提交规范;以及DNA条形码数据分析。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和在实践中的不断修订和完善,能为我国学者开展植物DNA条形码和iFlora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DNA条形码 技术规范 物种鉴定 标准 新一代植物志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9
作者 程希婷 王爱民 +3 位作者 顾志峰 王嫣 战欣 石耀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员,2007年5月加拿大Guelph大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DNA barcoding鉴定中心,2009年1月正式启动"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共同为iBOL4个中心节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Ⅰ具有引物通用性高和进化速率快等优点,是理想的动物DNA条形码,不过,COⅠ在植物中应用效果较差,因此,核糖体ITS序列和质体rbcL、matK和trnH-psbA等序列也相继被引入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已经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前沿之一。本文从DNA条形码的开发、应用、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DNA条形码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推动我国DNA条形码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鹅膏菌属真菌RAPD分析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作红 张志光 张天晓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对采自湖南莽山的26种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6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DNA条带,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 本文对采自湖南莽山的26种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6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DNA条带,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OPG15、OPH04两个引物扩增的RAPD谱带能将26种鹅膏菌完全区分开来,通过6个引物的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与种之间的相关系数在20-60%之间,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可将26种鹅膏菌分为二大类,且一些具菌环和苞状菌托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菌属 亲缘关系 RAPD分析 物种鉴定
下载PDF
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在中国扩散 被引量:48
11
作者 张桂芬 冼晓青 +10 位作者 张毅波 张蓉 马德英 刘万学 高有华 王俊 杨子林 李庆红 王玉生 薛延韬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80%~100%。该虫首次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发现,寄主植物为露地鲜食番茄,之后又在云南临沧发生,寄主植物为保护地鲜食番茄。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有9科约40种,并极易随农产品(尤其番茄)的贸易活动/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严重威胁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文章概述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生物学习性、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外来有害生物 发展趋势 传播途径 物种鉴定
下载PDF
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大熊猫以及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2
作者 卢学理 蒋志刚 +3 位作者 唐继荣 王学杰 向定乾 张建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00,共6页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生动物调查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为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究和开发的自动感应照相系统,获得了野生大熊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的重要生态信息,显示了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物种鉴定、区系调查、个体识别、种群监测、性别确定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动物学报51(3):495-500,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系统 自动感应 动物研究 分布 野生大熊猫 野生动物调查 生态学研究 濒危现状 调查活动 行为活动 个体数量 直接观察 调查方法 研究利用 生态信息 物种鉴定 区系调查 个体识别 种群监测 应用价值 破坏性 栖息地 500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DNA条形码的中国鲚属物种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周晓犊 杨金权 +1 位作者 唐文乔 刘东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9-826,共8页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附近。刀鲚、短颌鲚和湖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253%~0.557%之间,显著低于COⅠ基因DNA条形码鉴别不同物种2%的遗传距离阈值,表明这3个群体应为同一物种。但是凤鲚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5.08%,大于2%的鉴别阈值,显示凤鲚两群体可能达到了种或亚种级差异水平。以日本鳀Engraulisjaponicus为外群,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显示,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群体聚在一起,未能各自形成单系;凤鲚根据地理分布聚为两支;七丝鲚则聚成单系。研究表明COⅠ基因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我国鲚属物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分子系统树 物种鉴定 鲚属鱼类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ITS序列石斛材料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栗丹 李振坚 +3 位作者 毛萍 严雪锋 淳泽 马欣荣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9-1550,共12页
以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区)作为DNA条形码对石斛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收集获得43个石斛样品,其中35个为已知鲜样品,8个为待确定种的干样品。从35个鲜品中获得在GenBank中未公布的海南... 以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区)作为DNA条形码对石斛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收集获得43个石斛样品,其中35个为已知鲜样品,8个为待确定种的干样品。从35个鲜品中获得在GenBank中未公布的海南石斛、华石斛以及秋石斛中的两个品种‘白花红心秋石斛’和‘紫红条纹秋石斛’ITS序列。ITS序列差异与形态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ITS同源性的高低,与形态的相似性成正相关。以舌唇兰属为外类群,并从GenBank中获得其他20个石斛种的ITS序列,对35个已知样品和8个待检测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个已知样品分为5支,其中大部分石斛种(24个)聚在一支。竹叶石斛和苏瓣石斛聚在一支;华石斛、聚石斛和小黄花石斛聚在一支;短棒石斛单独为一支;竹枝石斛与‘白花红心秋石斛’和‘紫红条纹秋石斛’聚在一支;海南石斛和木石斛聚在一支。根据ITS序列,大多数样品分组与传统分组相同,但按传统分组不在石斛组的重唇石斛、钩状石斛、鼓槌石斛和叉唇石斛分在了石斛组,并确定了檀香石斛分在石斛组。确定了8个石斛干样品所属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ITS序列 系统进化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在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军 李琪 +2 位作者 孔令锋 郑小东 于瑞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5-352,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将COI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亚科5属11种贝类51个个体的43个单倍型序列。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表明,颠换未出现饱和现象,而转换在序列分化达到10%至15%时即到达饱和。单倍型Hap33可能是... 该研究探讨了将COI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亚科5属11种贝类51个个体的43个单倍型序列。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表明,颠换未出现饱和现象,而转换在序列分化达到10%至15%时即到达饱和。单倍型Hap33可能是由杂交引起的,排除此单倍型,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到2.02%之间,平均为0.46%,属内不同种个体间遗传距离在17.21%~32.24%之间,平均为24.96%,存在条形码间隙;11种缀锦蛤亚科贝类在邻接树和贝叶斯树上都独立的单系群。该研究表明,基于COI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将研究所涉及的约98%的缀锦蛤亚科贝类鉴定到种的水平,因此,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缀锦蛤亚科贝类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缀锦蛤亚科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定
下载PDF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琪 邹山梅 +2 位作者 郑小东 孔令锋 于瑞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47,共5页
近6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被应用于很多生物类群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物种鉴定工具是可行高效的。虽然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条形码的机构——生... 近6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被应用于很多生物类群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物种鉴定工具是可行高效的。虽然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条形码的机构——生命条形码联盟,以促进全球物种DNA条形码鉴定标准的探索与开发。本文主要介绍DNA条形码的概念、原理、工作流程及其优点,综述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生物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DNA分类学 物种鉴定 海洋生物
下载PDF
Cytb分子标记技术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辛翠娜 彭建军 +1 位作者 王莹 王利利 《野生动物》 2009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作为一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分子标记,其结构和功能是mtDNA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了解得最清楚的基因。它的进化速度适中,一个较小的基因片段就包含着从种内到种间、属间乃至科间的... 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作为一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分子标记,其结构和功能是mtDNA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了解得最清楚的基因。它的进化速度适中,一个较小的基因片段就包含着从种内到种间、属间乃至科间的进化遗传信息,被认为是解决分类及系统进化问题可信的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Cytb基因及其研究方法,重点总结和归纳Cytb分子标记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B基因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姜汶君 郭梦月 庞晓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02-708,716,共8页
叶绿体是细胞内具有自主遗传信息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叶绿体基因组已发展成为近缘物种分子标记、揭示植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有力工具。药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叶绿体是细胞内具有自主遗传信息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叶绿体基因组已发展成为近缘物种分子标记、揭示植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有力工具。药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现就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物种鉴定、系统进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 高变异区 系统进化 分歧时间 基因工程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广宇 李虎 +1 位作者 杨海林 彩万志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一段标准化基因DNA序列的分析来实现对生物物种准确、快速鉴定的技术。自2003年提出以来,DNA条形码技术便备受关注,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类学研究,也为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一段标准化基因DNA序列的分析来实现对生物物种准确、快速鉴定的技术。自2003年提出以来,DNA条形码技术便备受关注,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类学研究,也为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目前条形码数据库中超过65%的序列都来自昆虫纲,DNA条形码的发展无疑为昆虫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产生、发展、优势及局限,总结并展望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学基础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昆虫学 分类学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7种常见嗜尸性蝇类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及DNA条形码的建立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庆 白洁 +7 位作者 刘力 林红斌 唐晖 赵伟 周红章 严江伟 刘雅诚 胡松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9,共8页
嗜尸性蝇类在命案死亡时间和现场推断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而DNA条形编码技术能摆脱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依赖,有助于实现现场采集蝇类样本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共77个... 嗜尸性蝇类在命案死亡时间和现场推断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而DNA条形编码技术能摆脱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依赖,有助于实现现场采集蝇类样本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共77个个体的样本,测定了所有个体线粒体DNA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1 120bp的序列。基于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序列均以高达99%的支持值聚集在一起。序列间的分歧统计表明这些蝇类在物种内的个体分歧不超过1%,而不同物种间的净分歧均超过7.74%,最高可达14.85%。滑动窗口分析表明,在整个序列区段种间差异位点存在较平均的分布。通过测定COI基因的序列,建立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的DNA条形码,据此实现了对这些物种准确、快速、简单的区分和鉴定,同时也为后续应用于物种鉴定的种属特异性位点之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嗜尸性蝇类 物种鉴定 线粒体COI基因 DNA条形码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