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异质性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家鸣 许涵 +4 位作者 李意德 林明献 周璋 骆土寿 陈德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样地每块20 m×20 m样地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60 hm2大样地分为不同地形类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的差异;采用Torus转换检验,对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独立植株且种群个体数量大于60的230种常见木本植物进行物种与地形关联性分析。【结果】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可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和山脊4类地形,其面积分别为12.6,16.68,15.08和15.64 hm2,对应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74,269,264和267种;种-面积曲线表明,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同等面积条件下,低海拔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其他3类地形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三者种-面积曲线相差不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低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大,陡坡和高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二者种-个体数累积曲线相差不大,山脊物种丰富度随个体数增加的累积速率最小;高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大,陡坡次之,山脊植株平均胸径与大样地植株平均胸径相同,低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小;在各个径级内,山脊植株密度均最大,陡坡次之,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高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低海拔沟谷,而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低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高海拔沟谷;对4类地形内各径级植株数占总植株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平均胸径≥30 cm时,比例表现为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平均胸径≥50 cm时,比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地形 物种分布 Torus转换检验 物种生境关联 地形异质性 物种共存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分布格局及其对生境过滤的响应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锴 陈磊 +2 位作者 米湘成 马克平 陈建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3561-3569,1-3,共9页
虽然生境过滤对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普遍承认,很多研究也对不同年龄结构树木与生境的关联程度及种间差异进行了探讨,但是针对植物生活史初期特别是植物更新与生境过滤的关系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综合分析... 虽然生境过滤对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普遍承认,很多研究也对不同年龄结构树木与生境的关联程度及种间差异进行了探讨,但是针对植物生活史初期特别是植物更新与生境过滤的关系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综合分析了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 hm2样地幼苗空间分布、更新动态与生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对24个物种更新格局进行基于Torus-translation的生境关联性检验,有11个物种表现出与特定生境类型显著相关,其中7个树种表现出对特定生境的显著正关联;(2)通过对幼苗群落中存活一年以上个体的指示种分析,确定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境指示种及8对物种组合单元;(3)通过与以往针对胸径≥1 cm木本植物(非幼苗个体)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样地内不同树木的幼苗与其对应的非幼苗个体的生境关联性均存在差别,表明生境过滤的影响会随着树木生活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生境过滤对森林幼苗更新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物种和生境关联性、生物个体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在树木生活史初期就已有所体现,并对整个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更新 物种-生境关联 生境过滤 物种共存 动态监测样地 古田山
原文传递
林窗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刘昌 路琦 +4 位作者 汪生财 陈梦缘 邢韶华 王清春 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目的】林窗增加了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林下生境的异质性,对林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林窗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林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 【目的】林窗增加了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林下生境的异质性,对林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林窗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林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2014年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林下栽种的黄檗幼树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对黄檗的生长及存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使用背包式激光雷达获取了样地的林窗空间结构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生境关联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林窗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自然生长条件下,7年后黄檗幼树存活率为19.25%,在排除扩散限制后,存活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分布。(2)林窗空间结构是黄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黄檗幼树分布与林窗边缘呈显著正关联,而与林冠区呈显著负关联。(3)黄檗幼树的基径在林窗边缘显著高于林冠区和林窗中心(P<0.01),在林冠区与林窗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黄檗幼树的冠幅和树高则呈现显著的梯度变化(P<0.05),即林窗边缘>林冠区>林窗中心。【结论】研究表明林窗对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林窗边缘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黄檗幼树的存活和生长,而林窗中心和林冠区则会对黄檗幼树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空间点格局 物种-生境关联 林窗 幼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