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7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 被引量:237
1
作者 周涛 柏文洁 +2 位作者 汪秉宏 刘之景 严钢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近年来 ,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物理学界对复杂网路的研究热潮 .复杂网络区别于以前广泛研究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最重要的统计特征是什么 ?物理学家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 近年来 ,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物理学界对复杂网路的研究热潮 .复杂网络区别于以前广泛研究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最重要的统计特征是什么 ?物理学家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对拓扑结构是否敏感 ?物理学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和意义何在 ?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将来可能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 ?文章围绕上述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 物理现象 研究领域 物理过程 研究概述 方向 区别 复杂网络 随机网络 拓扑结构
原文传递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被引量:124
2
作者 李子华 黄建平 +1 位作者 周毓荃 朱诗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1996年12月27~31日,南京地区连续出现了浓雾天气。利用ADAS系统对大气边界层的探测资料,揭示了雾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了雾的宏观发展物理过程;利用三用滴谱仪取样资料,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讨论了影... 1996年12月27~31日,南京地区连续出现了浓雾天气。利用ADAS系统对大气边界层的探测资料,揭示了雾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了雾的宏观发展物理过程;利用三用滴谱仪取样资料,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讨论了影响微结构的主要因子及与宏观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微结构 物理过程 浓雾
下载PDF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19
3
作者 孙建华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3-646,共14页
在该文第Ⅰ部分中选取1994年6月12日~13日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确定云雨、垂直运动的模拟基本正确以后,利用模式的输出资料对在此期间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Ⅱ部分继续探讨物理过程、初始环境场以及... 在该文第Ⅰ部分中选取1994年6月12日~13日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确定云雨、垂直运动的模拟基本正确以后,利用模式的输出资料对在此期间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Ⅱ部分继续探讨物理过程、初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释放对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行星边界层过程对对流的发生阶段影响较为明显,而对发展阶段的影响似乎还不大。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对对流系统的强度有影响。对初始场的试验表明,初始湿度场的改变会很明显地影响模拟结果,温度场的影响次之。地形的改变对大尺度的雨带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影响强暴雨的强度和落区,地形尤其是喇叭口地形对“94·6”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场 地形 Β中尺度对流系统 数值模拟 物理过程 华南地区 1994年
下载PDF
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国内应用进展 被引量:106
4
作者 王晓君 马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9,共9页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概况,阐明WRF模式在中尺度模拟中的普适性和优越性,展望WRF模式在国内的两大发展前景:一是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能够同时模拟天气尺度和气候尺度现象的通用模式CWRF,二是与区域海洋模式耦合构建高分辨率区域耦合模式。通过对WRF模式在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与梳理,以及对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骥求为WRF模式的研究和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过程 模拟与预报 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18,共16页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 5模式和中国 2 0 0 1年 8月的 4个暴雨个例 ,研究了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中国暴雨动力和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中尺度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了利用模式扰动方法开展中国暴雨集合预报的可行性。...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 5模式和中国 2 0 0 1年 8月的 4个暴雨个例 ,研究了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中国暴雨动力和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中尺度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了利用模式扰动方法开展中国暴雨集合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短期数值预报中 ,非绝热物理过程对高度场预报影响较小 ,但边界层方案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产生暴雨的 3个基本条件即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不稳定层结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所预报的中尺度热力、动力场离差的结构特征与所预报降水的离差特征相似 ,且主要是在模式积分初期迅速增加 ,其后即趋于稳定。对中国热力场较均匀的暴雨过程 ,可以通过扰动模式的边界层和对流参数化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国 2001年8月 物理过程 动力场 热力场 暴雨预报 数值模拟 水汽通量
下载PDF
低渗低速下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6
作者 贾振岐 王延峰 +1 位作者 付俊林 张连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6,共4页
流体在低渗低速下渗流时 ,具有一定的弹塑性 .实验证明 ,这种特性与介质和流体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低渗透油藏的孔隙越小、喉道越窄 ,孔喉比就越大 ,因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能和自由能 .而固、液表面的分子作用力越强 ,则启动压力就越高 .... 流体在低渗低速下渗流时 ,具有一定的弹塑性 .实验证明 ,这种特性与介质和流体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低渗透油藏的孔隙越小、喉道越窄 ,孔喉比就越大 ,因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能和自由能 .而固、液表面的分子作用力越强 ,则启动压力就越高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 ,相界面的变化引发了多种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 ,进而诱导出流体的非达西渗流特征 .这表明 ,建立非线性渗流理论及其数学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非达西渗流特征 弹塑性 物理过程 化学反应
下载PDF
GRAPES_GFS全球中期预报系统的研发和业务化 被引量:74
7
作者 沈学顺 苏勇 +19 位作者 胡江林 王金成 孙健 薛纪善 韩威 张红亮 陆慧娟 张华 陈起英 刘艳 刘奇俊 马占山 金之雁 李兴良 刘琨 赵滨 周斌 龚建东 陈德辉 王建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该文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_GFS的研发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GRAPES_GFS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概要阐述了这些进展对GRAPES_GFS业务化的贡献。动力框架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位温垂直平流的算法、极区滤波方案... 该文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_GFS的研发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GRAPES_GFS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概要阐述了这些进展对GRAPES_GFS业务化的贡献。动力框架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位温垂直平流的算法、极区滤波方案、标量平流方案、垂直速度衰减(damping)算法、提高模式分辨率等,改善了模式框架的稳定性、计算精度以及质量守恒性。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RRTMG辐射方案、CoLM陆面过程方案、积云对流、边界层过程、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以及物理过程的调用计算等,全面提升了模式物理过程的预报能力。全球三维变分同化方面,研发了模式空间三维变分(3DVar)系统、资料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技术、卫星资料同化方面的相关技术等。同时,对目前GRAPES_GFS2.0的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该系统各项预报指标全面超越GRAPES_GFS1.0,与T639相比等压面要素预报在对流层也有明显优势,降水、2 m温度等预报也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GFS 动力框架 物理过程 三维变分同化
下载PDF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I)──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参数化 被引量:57
8
作者 洪延超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4-557,共14页
用积云对流速度场叠加辐合场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二维平面对称积层混合云数值模式,以用于模拟研究层状云和嵌入其内的对流云组成的混合云。模式动力场计算以一种新的方法求解(V,θ,π')为基本变量的深对流滞弹守恒型方程组。云中微... 用积云对流速度场叠加辐合场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二维平面对称积层混合云数值模式,以用于模拟研究层状云和嵌入其内的对流云组成的混合云。模式动力场计算以一种新的方法求解(V,θ,π')为基本变量的深对流滞弹守恒型方程组。云中微物理过程考虑了6种水质并使用双变参数谱描述和采用更为合理的粒子谱。为了便于与实测雷达回波强度和结构比较,模式可以计算雷达观测模式云的回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混合云 数值模式 雷达回波 物理过程
下载PDF
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9
作者 白军红 欧阳华 +1 位作者 邓伟 王庆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6-333,共8页
综述了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的研究进展。湿地氮素传输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与土壤、植物的发生、发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了空气 -水 -土 -生命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网络。湿地硝态氮的淋失直接威胁着湿地... 综述了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的研究进展。湿地氮素传输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与土壤、植物的发生、发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了空气 -水 -土 -生命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网络。湿地硝态氮的淋失直接威胁着湿地地下水水质安全 ,N2 O源汇转变受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因子的制约 ,氨挥发则与水体 p H值密切相关排放。湿地氮素的化学转化过程是矿质养分供给和 N2 O产生的主要机制 ,受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 ;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氮素的化学转化过程。湿地植物的吸收和累积以及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是湿地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最后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氮素 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生物过程
下载PDF
我国冬季冻雨和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66
10
作者 漆梁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对2001年冬季至2010年冬季我国不同区域(分为4个区域:北方、江南、华南、西南)的冻雨和冰粒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除北方区域外,我国其他区域的冻雨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北方区域的融化类冻雨... 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对2001年冬季至2010年冬季我国不同区域(分为4个区域:北方、江南、华南、西南)的冻雨和冰粒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除北方区域外,我国其他区域的冻雨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北方区域的融化类冻雨比例也仅为39%,但纬度越高,出现融化类冻雨的几率高于上述比例。暖层出现是冻雨天气的重要特征,但暖层作用主要是输送水汽和维持锋面系统,以保证降水的发生和持续,低层及地面气温普遍低于0℃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2)我国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主要以融化机制为主。冰粒天气的云顶高度普遍高于冻雨天气。冰粒天气的暖层厚度和强度均小于冻雨天气,这主要是由于弱暖层只是部分融化冰晶和雪花,使其重新冻结成为可能。冰粒天气的700 hPa风速值普遍小于冻雨天气,这一方面说明冰粒天气对水汽输送条件要低一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冰粒天气暖层较弱的特点。(3)云顶高度、暖层强度和厚度、低层冷层温度露点差、700 hPa风速以及地面气温是甄别冻雨和冰粒天气的特征量,但不同区域,这些特征量的有效性不一样。西南区域冻雨和冰粒天气的主要差别在地面气温,其他特征量或差别不明显,或代表性不足,只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冰粒 探空资料 物理过程
下载PDF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自主创新发展 被引量:60
11
作者 沈学顺 王建捷 +2 位作者 李泽椿 陈德辉 龚建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1-476,共26页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与物理过程的研发和业务应用的状况以及所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GRAPES体系。首次以自主技术实现了从区域3-10 km到全球25-50 km分辨率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系统,并在模式动力框架、四维变分同化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了大气化学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和海浪预报等系统。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是长期坚持既定科学技术方向以及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自主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GRAPES 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 物理过程 卫星资料同化 四维变分同化
下载PDF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简介 被引量:49
12
作者 胡向军 陶健红 +4 位作者 郑飞 王娜 张铁军 刘世祥 尚大成 《甘肃科技》 2008年第20期73-75,共3页
文章较全面的介绍了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各种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参数化方案选择应用的一些讨论,对模式研究和预报应用时如何选取参数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WRF 物理过程 参数化 选择应用
下载PDF
Solar activity effects of the ionosphere: A brief review 被引量:47
13
作者 LIU LiBo WAN WeiXing +1 位作者 CHEN YiDing LE Hui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202-1211,共10页
Solar radiation, which varies over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modulates remarkably the evolution of the ionosphere.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ionosphere is a key and fundamental issue in ionospheric physics,... Solar radiation, which varies over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modulates remarkably the evolution of the ionosphere.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ionosphere is a key and fundamental issue in ionospheric physic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ionosphere and its processes. Selected recent studies on solar activity effects of the ionosphere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report. This report focuses on (1) observations of solar irradiance at 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 wavelengths an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solar proxies, in the view of ionospheric studies, (2) new findings and improve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ionospheric key parame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processes, (3) possible phenomena in the ionosphere under extremely high and low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that are unique, as indicated by historical solar datasets and the deep solar minimum of solar cycle 23/24, and (4) statistical studies and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ionosphere response to solar flares.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provide new clues for comprehensively explaining basic processes in the ionosphere and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ionospheric model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周期 电离层物理 电离层模型 太阳能 太阳辐射 时间尺度 辐射观测 物理过程
原文传递
用突变理论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物理过程 被引量:35
14
作者 潘一山 章梦涛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2-18,共7页
本文针对煤柱冲击地压的非稳定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用突变理论的尖角型突变模型研究了冲击地压发生的物理过程.得到判断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得到了冲击地压发生后,顶板下沉的突跳值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 本文针对煤柱冲击地压的非稳定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用突变理论的尖角型突变模型研究了冲击地压发生的物理过程.得到判断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得到了冲击地压发生后,顶板下沉的突跳值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式.本文在失稳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深化了对冲击地压失稳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冲击地压 物理过程
下载PDF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Ⅱ)——煤吸附气体的物理过程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40
15
作者 桑树勋 朱炎铭 +2 位作者 张井 张晓东 唐家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21,共4页
以沁水盆地等煤样品煤孔隙分析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理 论模型分析,从物理化学层面对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包括 渗流阶段、表面扩散阶段、体扩... 以沁水盆地等煤样品煤孔隙分析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理 论模型分析,从物理化学层面对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包括 渗流阶段、表面扩散阶段、体扩散阶段和吸着阶段;煤—煤层气吸附体系的吸附力和吸附能决定了不同煤级煤对不 同气体吸附量的大小;扩散对煤吸附气体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控制作用;煤—甲烷吸附体系应存在多元化的吸附 模型,当压力8~10MPa以上时,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适应性受到限制,凝聚—吸附孔隙发育和气体凝聚 是制约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气体 固气作用 物理过程 渗流 表面扩散 体扩散 吸着
下载PDF
集合数值预报方法在山洪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李俊 廖移山 +1 位作者 张兵 沈铁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4-861,共8页
选取湖南4个典型山洪个例,分析了嵌套模式不同分辨率的预报效果,并采用多物理过程组合的集合预报方法,研究区域集合数值预报技术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指出,单一模式条件下,使用模式嵌套技术提高分辨率,并不能有效地改进对引发山洪... 选取湖南4个典型山洪个例,分析了嵌套模式不同分辨率的预报效果,并采用多物理过程组合的集合预报方法,研究区域集合数值预报技术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指出,单一模式条件下,使用模式嵌套技术提高分辨率,并不能有效地改进对引发山洪灾害的突发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且这种单一的确定性预报,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存在不确定性。集合预报是解决单一预报不确定性提出的新方法,与单一模式提供的确定性预报结果相比,集合预报可为山洪预报提供多种定量预报产品。利用集合平均预报、极值预报,可以引导对山洪采取分类应对措施;集合预报在给出降水分布的同时,还给出伴随预报结果的可信度;概率定量降水预报(PQPF)与水文预报模型结合,可以用于概率水文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物理过程 PQPF 洪水预报
下载PDF
激光聚变快点火机理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家泰 何斌 +3 位作者 贺贤土 常铁强 许林宝 N.E.安德列夫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1-925,共5页
对超强超短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快点火机理及其物理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研制了二维和二维半粒子云模拟程序 ,数值模拟了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
关键词 超强超短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快点火 粒子云模拟 物理过程 穿孔速度 穿孔深度 快点火激光器 ICF
原文传递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生长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40
18
作者 丁麟 史博会 +2 位作者 吕晓方 柳扬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4,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NGH)是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笼型晶体,其在油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储存和制冷等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一个多组分、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不同因素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 天然气水合物(NGH)是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笼型晶体,其在油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储存和制冷等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一个多组分、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不同因素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尚有待明确。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水合物成核的3种机理假说;详细梳理了基质两亲性、添加剂、多孔介质环境和杂质、液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流动条件等因素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指出,原油组成对于水合物抑制效果的定量化、蜡晶结构对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传质和传热的影响以及微观化的动力学抑制剂抑制机理等都是水合物相关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明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物理过程 形成 生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细根分解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秀娟 梅莉 +1 位作者 王政权 韩有志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54,共9页
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淋溶和破碎等物理过程和以生物作用为主的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受复杂的细根化学成分及外部土壤因子的综合控制,如细根本身养分含量、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的... 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淋溶和破碎等物理过程和以生物作用为主的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受复杂的细根化学成分及外部土壤因子的综合控制,如细根本身养分含量、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的有效性以及土壤动物、真菌和细菌等。但是,细根分解发生在不能直接观测的地下部分,人为改变细根分解的自然环境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埋袋法虽然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它严重地干扰了细根分解环境,导致低估分解速率。最近提出的原状土芯法(intact-core)克服了埋袋法的主要缺陷,是目前细根分解研究中最接近自然分解过程的研究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有效且能够真实的反映细根自然分解过程的试验方法是今后该领域研究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陆地生态系统 分解过程 纤维素含量 重要环节 养分循环 化学过程 生物作用 物理过程 综合控制 土壤因子 化学成分 养分含量 土壤温度 土壤动物 地下部分 研究过程 自然环境 分解速率 研究方法 接近自然 试验方法 木质素
下载PDF
非常规汽油脱硫技术 被引量:26
20
作者 居沈贵 曾勇平 姚虎卿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水蒸气脱硫是一种以水代替氢的脱硫方法,降低脱硫成本显著。以酶代替传统加氢催化剂的生物脱硫技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结合催化和精馏的催化精馏脱硫法,在选择脱硫的对象上,相对传统的催化脱硫更具优势。萃取脱硫是采用一些极性溶... 水蒸气脱硫是一种以水代替氢的脱硫方法,降低脱硫成本显著。以酶代替传统加氢催化剂的生物脱硫技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结合催化和精馏的催化精馏脱硫法,在选择脱硫的对象上,相对传统的催化脱硫更具优势。萃取脱硫是采用一些极性溶剂混合物脱除汽油馏分中的硫化物,须加入氧化助剂才有较好的脱硫效果,由此将导致大的辅助车间和有限脱硫效率。膜过程脱硫、声化学脱硫、等离子体和光脱硫都属于物理方法,环保意义很大。对于吸附脱硫,从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除硫完全,而汽油产率降低很少,辛烷值几乎没有损失,是一种有前途的脱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脱硫 生物催化 催化精馏 萃取 吸附 物理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