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2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拟)二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 晏菊芳 +2 位作者 汪林发 范莉 杨大成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7-1467,共11页
采用液相缩合法,保护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和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分别与Fmoc氨基酸偶联,简便地得到9个未见报道的L-对硝基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4a~i和4个2-氨基-β-D-葡萄糖拟二肽衍生物8a~d,收率为52.4%~88.1%.4a~i选择性碱性水解,得到9个... 采用液相缩合法,保护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和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分别与Fmoc氨基酸偶联,简便地得到9个未见报道的L-对硝基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4a~i和4个2-氨基-β-D-葡萄糖拟二肽衍生物8a~d,收率为52.4%~88.1%.4a~i选择性碱性水解,得到9个对应的水解产物5a~i,收率为64.4%~90.4%.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及证实.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某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糖尿病活性,其中化合物4c和8b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相对激动活性分别达到150.59%和185.23%,EC50分别为1.37μM和0.64μM,作为新型抗糖尿病先导分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对硝基苯丙氨酸 D-氨基葡萄糖 (拟)二肽 合成 过氧化酶体增殖 激活受体 抗糖尿病活性
原文传递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物酶体激增物激活受体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郭琼杰 安迪 +3 位作者 王克华 王迪 杨柳 史文宗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T2DM患者IR、FFA及PPAR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120例,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Dap)及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Dap+Lir)...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T2DM患者IR、FFA及PPAR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120例,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Dap)及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Dap+Lir),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糖、血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FFA、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Dap+Lir组VCAM-1、γ-GT、MCP-1低于Dap组[(27.49±8.12)vs(35.68±8.21)ng/L,(21.84±4.48)vs(33.85±4.18)U/L,(37.59±3.45)vs(68.51±3.51)μg/L,P<0.05],SFRP5高于Dap组[(5.54±0.32)vs(3.28±0.22)μg/L,P<0.05];治疗后1、2、3及6个月时,Dap+Lir组FFA低于Dap组[(13.62±1.03)vs(15.68±0.89)ng/ml,(10.27±0.66)vs(12.63±0.71)ng/ml,(9.84±0.31)vs(10.32±0.29)ng/ml,(9.76±0.27)vs(10.13±0.33)ng/ml,P<0.05],PPARγ高于Dap组[(1226.18±98.48)vs(1004.75±83.99)pg/ml,(1374.98±95.48)vs(1219.74±90.29)pg/ml,(1387.39±92.31)vs(1293.48±96.64)pg/ml,(2584.39±99.48)vs(2212.03±93.84)pg/ml,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抑制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IR,改善FFA、PPAR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利拉鲁肽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游离脂肪酸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PPAR家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39
3
作者 张晓燕 陈丽红 管又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2,共7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s ,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 :PPARα、 β δ和 γ。它们在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血压调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s ,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 :PPARα、 β δ和 γ。它们在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而近年来倍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PPARs与代谢综合征 ,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蛋白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重要的是 ,PPARα的激动剂如贝丁酸类降脂药 (Fi brate)和PPARγ的激动剂如噻唑烷二酮 (Thiazolidinedione ,TZD)均已被证实有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此外 ,三种PPAR亚型在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不断增加的证据提示 ,PPARs有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将就PPARs的生物学活性、配体选择性和生理学功能作一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s)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激活PPARγ上调脂联素和GLUT4表达改善脂肪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43
4
作者 罗新新 朱水兰 +2 位作者 李冰涛 史秀明 涂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641-4648,共8页
该实验研究复方葛根芩连汤体内外改善脂肪胰岛素抵抗(IR)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给药干预3个月,检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清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该实验研究复方葛根芩连汤体内外改善脂肪胰岛素抵抗(IR)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给药干预3个月,检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清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提取大鼠脂肪组织总RNA,q PCR检测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联素(ADPN)、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基因(ACACA)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β(ACACB)基因mRNA表达水平。1μmol·L^(-1)地塞米松诱导建立稳定IR-3T3-L1脂肪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5%,10%,15%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干预24 h检测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和外泌脂联素含量,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荧光定量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R-3T3-L1细胞PPARγ,ADPN和GLUT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给药3个月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清蛋白(P<0.01),下调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葛根芩连汤可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ADPN,GLUT4,GLUT2,ACACA和ACACB基因mRNA表达水平。5%,10%,15%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性上调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降低IR-3T3-L1细胞TG含量(P<0.01);一定程度下调NEFA含量但并不显著。此外,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剂量依赖上调外泌ADPN,15%含药血清上调ADPN非常显著(P<0.01);各剂量含药血清显著上GLUT4表达(P<0.01)。该研究显示葛根芩连汤激活PPARγ上调ADPN和GLUT4调节糖代谢改善脂肪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脂肪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联素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对舒张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及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臻 李洁白 +1 位作者 董昕 沈晓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运用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运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72 g·kg^(-1)·d^(-1)),酒石酸美托洛尔组(0.004 5 g·kg^(-1)·d^(-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去离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药物连续干预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单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采用投射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PPARα,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ADP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下降(P<0.05),ATP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线粒体数量减少,形态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形态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AMPK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激活AMPK并上调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改善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延缓心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舒张性心衰大鼠 心肌线粒体 能量代谢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6
作者 马晶晶 章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1-604,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对脂质代谢、脂肪形成、细胞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配体激活PPARγ具有抗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对脂质代谢、脂肪形成、细胞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配体激活PPARγ具有抗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有益作用,使得围绕PPARγ受体功能和配体筛选研究成为生物医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并有望成为治疗上述顽疾的新的药物靶标。该文就PPARγ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 肝纤维化 肾脏疾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对p38 MAPK/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佳丹 周迪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6只C57BL/KsJ-db/+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8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6只C57BL/KsJ-db/+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8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茯苓多糖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厄贝沙坦),每组6只,连续给药8周。每2周检测1次FBG;8周末,眼内眦取血,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麻醉处死,取双肾,称重,计算肾脏指数;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p38 MAPK、p38 MAPK和PPAR-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FBG、血清SCr及BUN水平、肾脏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茯苓多糖组小鼠FBG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Cr及BUN水平、肾脏指数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脏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茯苓多糖组能改善小鼠肾脏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茯苓多糖浓度的升高,肾组织p-p38 MAPK水平逐渐降低,PPAR-γ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茯苓多糖能明显改善db/db小鼠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38 MAPK磷酸化受到抑制及PPAR-γ通路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糖尿病肾病 血糖 肾功能 病理变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 DB/DB小鼠
下载PDF
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及p38-PPARγ/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蒋晓梅 刘翀 朱延焱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2期2188-2193,共6页
目的: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总生物碱低(0.1 g·kg^-1)、中(0.2 g·kg^-1)、高(0.3 g·kg^-1)... 目的: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总生物碱低(0.1 g·kg^-1)、中(0.2 g·kg^-1)、高(0.3 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0.6 g·kg^-1)组,每组10只。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4 d后各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容积为每只10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估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学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3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异常性改变;模型组大鼠毛发干枯、精神倦怠、肛周污秽、大便黏腻、体型明显消瘦,经黄连总生物碱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升高,精神状态好转,饮食增加,大便粘腻、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6和TNF-α水平、p-p38 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IL^-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6和TNF-α水平、p-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IL^-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黄连总生物碱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黄连总生物碱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激活PPARγ,抑制p38/NF-κB通路,减轻结肠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总生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损伤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下载PDF
绵羊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5
9
作者 黄治国 熊俐 +6 位作者 刘振山 乔永 刘守仁 任航行 谢庄 刘国庆 李学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4,共8页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amuscular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amuscular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极其对IM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IMF含量在雄性哈萨克羊中持续上升,且在各生长期间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新疆细毛羊的各生长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在30~90日龄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雄性哈萨克羊肌肉H-FABP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3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持续上升,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也最高,然后持续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了最低点,然后上升,各日龄间差异也显著(P<0.05);(3)雄性哈萨克羊肌肉PPARγ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60日龄期间持续上升且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90日龄时降到最低点,然后上升;(4)在哈萨克羊中,H-FABP基因在30~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7(P<0.01),而PPARγ基因在2-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之的相关系数为-0.83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肌内脂肪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ABCG2):its role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regulation of its gene expression 被引量:35
10
作者 Takeo Nakanishi Douglas D.Ross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73-99,共27页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 is an ATP-binding cassette(ABC) transporter identified as a molecular caus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in diverse cancer cells....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 is an ATP-binding cassette(ABC) transporter identified as a molecular caus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in diverse cancer cells.BCRP physiologically functions as a part of a self-defense mechanism for the organism;it enhances elimination of toxic xenobiotic substances and harmful agents in the gut and biliary tract,as well as through the blood-brain,placental,and possibly blood-testis barriers.BCRP recognizes and transports numerous anticancer drugs including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and targeted small therapeutic molecules relatively new in clinical use.Thus,BCRP expression in cancer cells directly causes MDR by active efflux of anticancer drugs.Because BCRP is also known to be a stem cell marker,its expression in cancer cells could be a manifestation of metabolic and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confer multiple 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self-renewal(stemness),and invasiveness(aggressiveness),and thereby impart a poor prognosis.Therefore,blocking BCRP-mediated active efflux may provide a therapeutic benefit for cancers.Delineating the precis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BCRP gene expression may lead to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olecular target to modulate BCRP-mediated MDR.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CRP gene transcription is regulated by a number of trans-acting elements including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estrogen receptor,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Furthermore,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demethylation of the BCRP promoter,and histone modification a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drug-induced BCRP overexpression in cancer cells.Finally,PI3K/AKT signaling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modulating BCRP function unde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These biological events seem involved in a complicated manner.Untangling the events would be an essential first step to developing a method to modulate BCRP function to aid patients with cancer.This review will present a synopsis of the impact of BCRP-mediated MDR in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性 基因表达调控 组蛋白修饰 乳腺癌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分子机制 多药耐药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番石榴叶总三萜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婧茹 赵晶晶 +4 位作者 叶春玲 叶开和 张晓琦 王英 叶文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TTPGL低、中、高...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TTPGL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 mg.kg-1),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3 mg.kg-1)。另取12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血脂、FBG以及GHb显著升高,FINS及ISI显著下降,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TTPGL中、高剂量组大鼠的FBG和GSP显著降低,FINS以及ISI显著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5);此外,TTPGL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TG、TCH和FF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TTPGL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动物的糖脂代谢紊乱,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其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PPAR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总三萜 糖尿病 2型 血糖 血脂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testinal fibrosis 被引量:34
12
作者 Silvia Speca Ilaria Giusti +1 位作者 Florian Rieder Giovanni Latell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3635-3661,共27页
Fibrosis is a chronic and progressive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leading to stiffening and/or scarring of the involved tissue. Intestinal fibrosis may develop in s... Fibrosis is a chronic and progressive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leading to stiffening and/or scarring of the involved tissue. Intestinal fibrosis may develop in several different enteropathies, includ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t develops through complex cell, extracellular matrix, cytokine and growth factor interactions. Distinct cell types are involved in intestinal fibrosis, such as resident mesenchymal cells (fibroblasts, myofibroblast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but also ECM-producing cells derived from epithelial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a process termed epithelialand 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stellate cells, pericytes, local or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The most important soluble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 activation of these cells include cytokines, chemokines, growth factors, components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giogenic factor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nd products of oxidative stress. It soon becomes clear that although inflamm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the onset of the fibrotic proc-ess, it only plays a minor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is condition, as fibrosis may advance in a self-perpetuating fashion. Definition of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intestinal fibrosis may provide the key to developing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testinal fibrosis Extracellular matrix Molecular mediators MYOFIBROBLASTS Inflammatory cells Epithelial cells Mesenchymal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下载PDF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宋鲁彬 黄建安 +2 位作者 刘仲华 黄浩 王坤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9-325,共7页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组分用热水即可浸出。因此,黑茶在降脂减肥、调节糖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PPARΓ PPARΔ
下载PDF
黄芪葛根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春怡 李卫民 高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葛根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1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糖负荷2 h后血糖(2 h BG),选... 目的:观察黄芪葛根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1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糖负荷2 h后血糖(2 h BG),选择FBG正常及2 h BG≥7.8 mmol.L-1者为模型大鼠。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黄芪葛根汤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浆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HOMA-IR),提取大网膜脂肪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黄芪葛根汤能提高模型大鼠ISI,降低HOMA-IR指数,降低Leptin和TNF-α水平,增加PPAR-γmRNA表达。结论:黄芪葛根汤对大鼠IR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Leptin,TNF-α水平,提高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汤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过氧化酶体增生激活受体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谌辉 张景辉 刘文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轻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感染模型组及吡喹酮治疗组PPARγ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姜黄素治疗组显著减弱(P<0.05);姜黄素治疗组TGF-β1,-αSMA及Ⅰ、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和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激活PPARγ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并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联合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6
16
作者 梁红亮 欧阳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8-551,共4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5-氨基水杨酸(ASA)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纳入2004年7-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5-氨基水杨酸(ASA)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纳入2004年7-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1个月内未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例,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前后行血粪常规、肝肾功能、结肠镜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5-ASA 2 g/d;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 mg/d,临床观察期4周,4周后乙状结肠镜复查,进行疾病活动度、组织学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上皮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F-κB p65的表达。结果UC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在治疗组由平均5.87下降到1.86,完全缓解率为71.4%,部分缓解率为23.8%;对照组从6.05下降到2.57,完全缓解率为57.1%,部分缓解率为19.0%。组织学分级下降也高于对照组;PPARγ表达明显增加,NF-κB核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与5-ASA或柳氮磺吡啶联合应用较后者单独应用能够提高UC的治疗效果;UC时PPARγ表达降低,PPARγ配体可促进其表达增加;PPARγ缓解结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完成,并可能代表UC治疗的一个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罗格列酮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康伟 王肃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0-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地黄多糖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地黄多糖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高剂量组(30 mg/kg),罗格列酮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肾质量指数(肾质量/体质量)和血糖以及肾功能参数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 P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DN模型)24 h蛋白、肾质量指数、血糖、TGF-β、TG、BUN和S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ARγ、a P2和GLUT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显示造模成功。随着地黄多糖剂量增加,a P2/GAPDH和GLUT4/GAPDH水平增高(P<0.05),其余指标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P<0.05)。高剂量组地黄多糖治疗效果略低于罗格列酮组。模型组DN大鼠骨骼肌中PPARγ、a P2和GLUT4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黄多糖能够明显上调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地黄多糖能够通过调节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治疗作用,且该治疗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 过氧化酶体增生激活受体 罗格列酮
下载PDF
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和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杨智 刘昭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s的3种亚型在调节糖脂代谢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 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s的3种亚型在调节糖脂代谢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是脂肪细胞基因表达和胰岛素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主要调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肪细胞分化 肥胖 糖脂代谢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PAR-γ,NF-κB及MUC2,TFF3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顾培青 沈洪 +5 位作者 朱磊 刘亚军 张露 刘军楼 徐艺 成家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5,共7页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盐水2 m L·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2 m L·d-1),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ig清肠化湿方8,16,32 g·kg-1),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ig SASP 0.67 g·kg-1),SASP+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ig SASP 0.67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及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ig清肠化湿方16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药物,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病理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分泌蛋白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PPAR-γ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两组PPAR-γ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清肠化湿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5),而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较清肠化湿方中剂量组NF-κB的表达又显著增高(P<0.05)。此外,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能有效升高大鼠肠组织中MUC2和TFF3的表达,而当清肠化湿方或SASP联合使用BADGE时这一作用被减弱。结论:清肠化湿方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核因子-κB 黏蛋白2 三叶因子3
原文传递
丹蛭降糖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方朝晖 王佑民 +3 位作者 王开成 郭彦 刘玲 胡国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马来酸罗格列酮...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治疗组注射小剂量STZ并喂以高热量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提取大网膜脂肪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丹蛭降糖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FPG水平和FIns含量,增加PPAR-γmRNA表达,提高ISI。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对大鼠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示其机制与中药复方的作用是多途径靶点的,可能与提高IR大鼠脂肪细胞PPAR-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丹蛭降糖胶囊 过氧化酶体增生激活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