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散文中的“红色文化”书写
1
作者 王兆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红色文化书写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中国化、现实性、生活化,并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红色散文重崇高理想信仰、精神高度、品质境界,这在共产党领袖与军民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体现,也显示党和人民群...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红色文化书写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中国化、现实性、生活化,并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红色散文重崇高理想信仰、精神高度、品质境界,这在共产党领袖与军民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体现,也显示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红色散文要改变固化经典观念范式,从真诚、内在化、感人、反思、自我革命出发进行理解,还要看到阴柔温润的审美风格,特别是“物喻”叙事方式的价值。红色散文有许多内在价值需要挖掘、重审、重估,这是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 红色散文 红色文化 崇高品格 阴柔风格
下载PDF
动物喻人修辞手法浅谈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婉莹 《当代修辞学》 1983年第2期51-52,31,共3页
动物具有"动"的生命特点,有形有体,有血有肉,异常活泼;也有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还有神志情态表现。人和动物接触较为频繁,两者的恰似点较多。所以,在比喻修辞格中,动物是主要的喻体之一。动物喻人,有哪些特点、功能和规律,这... 动物具有"动"的生命特点,有形有体,有血有肉,异常活泼;也有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还有神志情态表现。人和动物接触较为频繁,两者的恰似点较多。所以,在比喻修辞格中,动物是主要的喻体之一。动物喻人,有哪些特点、功能和规律,这是值得研究的,也是修辞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比者附也"(刘勰语),"以彼物比此物"(朱熹语),谓之比。动物喻人较他物喻人,首要一个特点即神似重于形似。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暗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生活与美学》)。当然,这是从美学角度说的,同时也可以用它来说明动物喻人重神似的修辞特点。"暗示人格"就是神似之意。有些动物带有本能的神情气质,与人类内在固有或后天培养的美德近似。如义马救主、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黄牛淌泪、鸳鸯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修辞学 《水浒全传》 硕鼠 施耐庵 李商隐 《无题》
下载PDF
论《马丁·伊登》动物喻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
作者 文军 唐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马丁·伊登》(Martin Eden)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伊登怎样靠个人奋斗、由一个穷水手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但又不愿向上层社会妥协,终以自杀了结一生的复杂经历的描绘... 《马丁·伊登》(Martin Eden)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伊登怎样靠个人奋斗、由一个穷水手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但又不愿向上层社会妥协,终以自杀了结一生的复杂经历的描绘,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的腐败与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 露丝 修辞手法
下载PDF
传统虎头鞋予国内童鞋设计的启发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嵋 张春娥 李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4,共5页
分析了国内童鞋的市场现状,认为国内童鞋市场需求巨大,然而国内童鞋却缺乏竞争力,逐渐被国外品牌蚕食占有。虎头鞋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国内童鞋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解析了虎头鞋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分析了其独特的设... 分析了国内童鞋的市场现状,认为国内童鞋市场需求巨大,然而国内童鞋却缺乏竞争力,逐渐被国外品牌蚕食占有。虎头鞋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国内童鞋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解析了虎头鞋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分析了其独特的设计语言,认为虎头鞋造型上的形神兼备、色彩上的明快艳丽强烈对比、装饰上的动静结合都可为国内童鞋设计以启发与灵感,指出结合现代科技,有效借鉴虎头鞋以童为本、借物祈福的设计方法与理念,不仅能提升国内童鞋的市场竞争力,更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到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头鞋 童鞋设计 以童为本
下载PDF
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 被引量:6
5
作者 孟祥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商品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在商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以当今商品营销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特征为基础,来分析商品包装形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结论只有强化对商品包装造型设计的情感和情趣化开发,并充分调动... 目的研究商品包装形态设计的借物喻情在商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方法以当今商品营销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特征为基础,来分析商品包装形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结论只有强化对商品包装造型设计的情感和情趣化开发,并充分调动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才会更加有益于提高商品包装设计水平并促进商品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形态 情感化设计 营销
下载PDF
中国早期儒家以物喻德话语探析——兼论对古代文艺理论话语生成的影响
6
作者 李轶婷 《文艺评论》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以物喻德的言说方式,在中国早期儒家话语中表现鲜明。一是以物之性喻德之性,通过物的本质性譬喻道德本性;二是以物之辨喻德之别,通过服饰辨识譬喻道德区别;三是以物之用喻德之昭,通过各周其用之器譬喻道德昭著;四是以物之貌喻德之态,通... 以物喻德的言说方式,在中国早期儒家话语中表现鲜明。一是以物之性喻德之性,通过物的本质性譬喻道德本性;二是以物之辨喻德之别,通过服饰辨识譬喻道德区别;三是以物之用喻德之昭,通过各周其用之器譬喻道德昭著;四是以物之貌喻德之态,通过物的样貌譬喻道德形态。此外,儒家以物喻德话语对后世文艺理论话语的生成也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话语 文艺理论话语
原文传递
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初探——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轶 《语文知识》 2017年第24期54-55,共2页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故居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体描写的“物喻”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桂奎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 ,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 ,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 ,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 ,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 ,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 ,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描写的植物化以及食物化倾向 ,是“英雄壮貌”与“美女柔形”等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 ,中国古代小说这种人体描写的“物喻”特征来自原始性的“隐喻”思维。这种隐喻思维化育成后世的“观物取象”意识 ,对“物喻”式写人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 图腾 思维 取象
下载PDF
不可能事物喻与矛盾修辞格:艺术准不可能世界的细部展开
9
作者 明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艺术准不可能世界”是“可能世界理论”范围之内的新推演,《广义叙述学》中讨论的可能世界理论,以人文化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叙述文本如何能够在实在、可能与不可能世界之间穿梭。艺术准不可能世界可划分为“相对异常的反常识世界”和“... “艺术准不可能世界”是“可能世界理论”范围之内的新推演,《广义叙述学》中讨论的可能世界理论,以人文化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叙述文本如何能够在实在、可能与不可能世界之间穿梭。艺术准不可能世界可划分为“相对异常的反常识世界”和“绝对的逻辑不可能世界”,对应“不可能事物喻”(adynaton)与“矛盾修辞格”(oxymoron)。从这两种修辞格切入艺术准不可能世界,其合集能大部分覆盖我们所讨论的“准不可能”的范围,有助于从人文角度推演,从细部展开整个艺术准不可能世界的无边地图。而“通达性”理论的引入,则有助于在理清文学艺术虚构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关系,剖析纪实与虚构叙述的本质区别之外,深入分析艺术准不可能世界自身的禀赋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叙述学》 艺术准不可能世界 不可能事 矛盾修辞格 通达性
下载PDF
重构课后习题,打造品质课堂
10
作者 柳惠俏 《七彩语文》 2023年第4期82-84,共3页
一、补题,促能力迁移1.着眼单篇,落实要素。课后习题呈现的是一篇课文最为重要、最有特色的训练要素。《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可结合课后小练笔,做提示补充:“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具体是哪些人?为什... 一、补题,促能力迁移1.着眼单篇,落实要素。课后习题呈现的是一篇课文最为重要、最有特色的训练要素。《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可结合课后小练笔,做提示补充:“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具体是哪些人?为什么是他们?”学生就默默无闻奉献的人进行具体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习题 训练要素 能力迁移 《落花生》 小练笔 品质课堂 补题
原文传递
以《落花生》为例谈借物喻人的教学策略
11
作者 卢雪兰 《小学语文教学》 2023年第8期61-62,共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是一篇散文,作者许地山以朴实的语言,借助花生向学生讲述了“人不能光看外表,要富有真才实学”的道理。教学《落花生》一文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是一篇散文,作者许地山以朴实的语言,借助花生向学生讲述了“人不能光看外表,要富有真才实学”的道理。教学《落花生》一文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描写人的一种品格,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借物喻人写法时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这样读文章时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文章立意 许地山 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原文传递
歐陽脩《憎蒼蠅賦》在東亞漢文化圈的傳播與仿擬
12
作者 薛瑞豐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23-244,共22页
中國文學中的動物描寫,往往有政治諷喻的意涵。《詩經》中已有大量鳥獸蟲魚等動物形象,《豳風·鴟鴞》採用比興之手法,以雌鳥口吻控訴鴟鴞的欺侮、修巢的辛勞、處境的困苦,托物喻人,毛序謂“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爲詩... 中國文學中的動物描寫,往往有政治諷喻的意涵。《詩經》中已有大量鳥獸蟲魚等動物形象,《豳風·鴟鴞》採用比興之手法,以雌鳥口吻控訴鴟鴞的欺侮、修巢的辛勞、處境的困苦,托物喻人,毛序謂“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爲詩以遺王”((1))。而不同的動物意象代表不同的諷喻意義,正如王逸《離騷序》所云“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2)),鼠喻貪婪重斂之君(《魏風·碩鼠》),鶉、鵲諷刺國君不倫(《鄘風·鶉之奔奔》),馬則是威儀之美的象徵(《鄭風·大叔於田》)等等,不一而足。蠅者,《説文解字》釋爲:“蟲之大腹者,從黽從蟲。”((3))蠅也早在《詩經》中便作爲獨立的文學意象出現了,最著名的是《小雅·青蠅》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 成王 文化圈 《詩經》 周公之
下载PDF
“借物喻人”来赞美
13
作者 尚昊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小学生)》 2023年第5期5-7,共3页
“今天你穿的衣服真好看!”“这次你好厉害呀!”“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听到别人这样的夸赞,你心里肯定像吃了蜜,甚至会害羞得小脸通红。“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可以讲出一箩筐,然而最能直击人心的夸赞又是怎样的呢?没错,它... “今天你穿的衣服真好看!”“这次你好厉害呀!”“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听到别人这样的夸赞,你心里肯定像吃了蜜,甚至会害羞得小脸通红。“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人人都可以讲出一箩筐,然而最能直击人心的夸赞又是怎样的呢?没错,它往往是最质朴、最含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怎么知道 溢美之词 夸赞
原文传递
十竹斋笺画典故略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宗光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5期128-136,共9页
十竹斋笺画典故略述王宗光《十竹斋笺谱》分四卷,包括笺画33组,283幅。内容有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关于花、蝶、竹、石之属。遍见各卷之中。卷一中的“华石”、“奇石”、“写生... 十竹斋笺画典故略述王宗光《十竹斋笺谱》分四卷,包括笺画33组,283幅。内容有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关于花、蝶、竹、石之属。遍见各卷之中。卷一中的“华石”、“奇石”、“写生”各组笺画;卷二中的“入林”、“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典故 陶渊明 《史记》 后汉书 略述 司马光 《易·系辞》 《列子》
下载PDF
论老子以“水”喻“道”的修辞性思维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75-180,共6页
以"水"喻"道"是中国哲人修辞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在《道德经》中,"道"是本体,"水"是喻体,以可被言说之"水"喻不可被言说之"道",老子借"水"利润万物、居下不争、... 以"水"喻"道"是中国哲人修辞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在《道德经》中,"道"是本体,"水"是喻体,以可被言说之"水"喻不可被言说之"道",老子借"水"利润万物、居下不争、柔弱隐韧、回环沉静的特点,将虚无之"道"生养万物、自然无为、柔弱隐利、回环虚静的特质显现出来,完美地诠释了天地万物及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在这种"借物喻理"的修辞性思维背后,蕴藏的是华夏民族"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识,这种意识使哲人在阐明观点时,惯于从大自然中寻找与人性、与社会具有相似特质的自然物来进行比喻。可以说,"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识不仅规定着中国人的话语系统,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本体 天人共生
下载PDF
宋词理性成分摭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9-54,82,共7页
理性成分,虽然不是宋词的主要构成因素,但也决非宋诗的“专利品”。宋代诗词都是宋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就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何况宋代不少作家都是诗词兼长的“双栖”作家。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严格恪守“诗庄词媚”的... 理性成分,虽然不是宋词的主要构成因素,但也决非宋诗的“专利品”。宋代诗词都是宋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就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何况宋代不少作家都是诗词兼长的“双栖”作家。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严格恪守“诗庄词媚”的文体分工,但时代的剧变,思辨风尚的盛行,艺术思维的定势,使得他们自觉地冲破这种束缚或不自觉地“越位”。它构成以感性为内核的宋词自觉地引进思辨机制或不自觉地渗入某些理性因素的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合力。以下拟从四个方面来透视宋词中的理性成分,并探析其构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理性成分 文化心理 宇宙意识 王沂孙 主要构成因素 伤今 姜夔
下载PDF
知音譬喻知己 只为心声 用一壶茶的功夫解读古琴经典《猿啸青萝》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丹 《家庭影院技术》 2016年第7期125-127,共3页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广陵派传人陈雷激端坐于"画卷"之上,大师涧水尘不染的气度,扬手抚琴大含细入托物喻志,可谓气象万千。让全球首度钧天广乐,物换星移中国3000多年前古琴天籁之...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广陵派传人陈雷激端坐于"画卷"之上,大师涧水尘不染的气度,扬手抚琴大含细入托物喻志,可谓气象万千。让全球首度钧天广乐,物换星移中国3000多年前古琴天籁之音,无可争辩成为当晚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萝 广陵派 天籁之音 管平湖 涧水 梅花三弄 琴友 广乐 即兴演奏
原文传递
物微意不浅 感动一沉吟--植物诗词隐含的生态思想及教育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1年第9期66-73,共8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在托物喻志、托物寄情中表达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和朴素的生态观念。植物诗词通过植物意象托物寓意、阐释哲理、表达情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滋养。人与植物的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在托物喻志、托物寄情中表达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和朴素的生态观念。植物诗词通过植物意象托物寓意、阐释哲理、表达情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滋养。人与植物的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热爱植物、敬畏自然,既是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发展 传统哲学思想 寄情 生态观念 敬畏自然 古典诗词 意象
下载PDF
“以物喻书”理念在课堂书法实践结构建构设计中的融合转换
19
作者 彭育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0-65,共6页
书法实践中结构的建构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文字早在“象形”时期就形成了“以物喻书”的结构建构规律,即通过世间万物想象的审美理念来建构联想的结构。在古代书论中,一般将笔画与结构建构的原理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单独分开进行论... 书法实践中结构的建构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文字早在“象形”时期就形成了“以物喻书”的结构建构规律,即通过世间万物想象的审美理念来建构联想的结构。在古代书论中,一般将笔画与结构建构的原理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单独分开进行论述,所以,只有通过“以物喻书”的想象联想将审美理念的笔画进行结构的建构。而空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结构转向字形内部的建构,用笔的介入,几乎终结了以物象想象联想笔画建构结构的可能。站在时代审美的制高点上,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古代“以物喻书”书论与探索当代以事与物的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结构建构的融合转换,不断创新审美理念的联想结构,进一步推动课堂书法结构建构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实践 结构 融合建构
下载PDF
屈原《橘颂》的“情采芬芳,比类寓意”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慧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38,76,共3页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选取橘树这一独具特色的典型意象,借橘喻人,以橘显志,全诗“情采芬芳”,诗情摇曳,达到了物我交融、情景融合的境界,是我国咏物诗的典型,在中国咏物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橘颂 情采芬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