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荣格情结视域下新海诚动漫电影“灾难三部曲”探析
1
作者 殷晨茜 《声屏世界》 2024年第7期126-128,共3页
《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是日本动漫电影导演新海诚的“灾难三部曲”。从总体上看,虽然三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并不相同,但情感基调却是相同的,想要表达的主题和精神也是一致的。文章结合荣格的情结理论,将这三... 《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是日本动漫电影导演新海诚的“灾难三部曲”。从总体上看,虽然三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并不相同,但情感基调却是相同的,想要表达的主题和精神也是一致的。文章结合荣格的情结理论,将这三部作品中共有的情结概括出来,即灾难情结、土地情结、阿尼玛情结,并分析它们在三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又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地剖析日本的集体潜意识,并感受新海诚导演叙事中所蕴含的浓郁的物哀之感,探索他在这三部作品中所投射的内心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结理论 新海诚“灾难三部曲” 美学
下载PDF
日式纯爱剧《初恋》的心理叙事构建
2
作者 安文华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8期169-171,共3页
《初恋》由Netflix开发和制作,是寒竹百合编剧并执导的爱情剧,这是继岩井俊二之后掀起的又一次东亚纯爱作品高潮,该剧沿袭了日式纯爱的美学意蕴,表达日式共情叙事的心理创伤与治愈。影视作品的文本特征对观众的心理建构具有决定性作用,... 《初恋》由Netflix开发和制作,是寒竹百合编剧并执导的爱情剧,这是继岩井俊二之后掀起的又一次东亚纯爱作品高潮,该剧沿袭了日式纯爱的美学意蕴,表达日式共情叙事的心理创伤与治愈。影视作品的文本特征对观众的心理建构具有决定性作用,其清新的电影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画面氛围表达超越了情节设置上的不足,以形式取胜,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从心理叙事角度分析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影响下的导演的创作动机,以及受众审美心理对创作的反向影响,二者共同决定了影视文本的设置特色及观众心理认同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美学 视听呈现 心理认同
下载PDF
基于叙事角度看物哀美学在《细雪》中的渗透
3
作者 于佩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在《细雪》这部小说中,物哀美学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叙事元素。本文将基于对物哀美学的文学艺术特点分析,探究《细雪》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对于物哀美学的渗透策略,进一步结合叙事视角,针对物哀美学在《细雪》中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在《细雪》这部小说中,物哀美学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叙事元素。本文将基于对物哀美学的文学艺术特点分析,探究《细雪》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对于物哀美学的渗透策略,进一步结合叙事视角,针对物哀美学在《细雪》中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了解《细雪》物哀美学艺术表达对现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角度 美学 《细雪》 渗透
下载PDF
浅析日本陶瓷器物中的“物哀美学”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慕琛 戚彬 任允鹏 《山东陶瓷》 CAS 2019年第1期24-26,共3页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等特点,因此日本民众对万物都有种悲情之感与无常之感,在审美观念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物哀美学"。这种审美理念已深入骨髓,不但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意识,且应用到现实生活器物的多种层面...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等特点,因此日本民众对万物都有种悲情之感与无常之感,在审美观念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物哀美学"。这种审美理念已深入骨髓,不但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意识,且应用到现实生活器物的多种层面,贯彻到各种艺术的创作中,且日本的陶瓷器更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陶瓷 设计 美学
下载PDF
从电影《天气之子》看新海诚的“物哀”美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宇 《艺术教育》 2022年第9期157-160,共4页
在日本传统美学观念中,“物哀”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美学思想延伸至日本文化的诸多领域。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在美学上将日本古典审美追求融入到影像表达之中,营造了影片虚实交织的审美意境。影片聚焦边缘少年,... 在日本传统美学观念中,“物哀”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美学思想延伸至日本文化的诸多领域。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在美学上将日本古典审美追求融入到影像表达之中,营造了影片虚实交织的审美意境。影片聚焦边缘少年,讲述了跨越两个世界也要寻找到彼此的青春爱情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生活的真实,叙事中蕴含着浓郁的哀感,呈现出生活中残酷又略带温度的物哀之情。文章从物哀的瞬间美、细节转换下的物哀意识、物哀的“情趣与象征”、物哀的气质营造、物哀的主题表达五个方面,分析新海诚在电影创作中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动画电影 审美
原文传递
日本“物哀”的审美释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玲莹 牟月 《大观(论坛)》 2020年第4期169-170,共2页
"物哀(もののあはれ)"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学者本居宣长在分析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时提出的文学理念。20世纪40年代后被诸多学者认定为审美形态进行研究。"物哀"的释义为"主体对客观自然万物的直观感受"... "物哀(もののあはれ)"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学者本居宣长在分析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时提出的文学理念。20世纪40年代后被诸多学者认定为审美形态进行研究。"物哀"的释义为"主体对客观自然万物的直观感受",在日语构词体系中"物"与"哀"都可作动词,分别释义。作为审美形态来讲,理解"物哀"一词最重要的是有"知物哀"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原文传递
新海诚“灾难三部曲”中的治愈内核与精神重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天琪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2期107-110,共4页
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的最新作品《铃芽之旅》在中日两国上映以来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他在坚持个人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主题表达,形成了有别于好莱坞灾难片经典模式的“灾难治愈系”青春动画电影,其中蕴含的日式美学与生命... 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的最新作品《铃芽之旅》在中日两国上映以来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他在坚持个人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主题表达,形成了有别于好莱坞灾难片经典模式的“灾难治愈系”青春动画电影,其中蕴含的日式美学与生命哲学更加深化了作品的美学意蕴。物哀的传统审美理念依托灾难书写的影像文本,凝练出治愈的内核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炼出独特的生命意识:纵使命途多难,人类也将以爱作为矛与盾,对抗无常,热爱生命。至此,新海诚通过“灾难三部曲”《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逐渐探索出灾后精神重建的路径,为民众走出灾难创伤、修复社会信念提供了勇气与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海诚 《铃芽之旅》 治愈系 美学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日本民族性电影反思的不足与偏颇——以《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为例
8
作者 高翔 任春阳 《东南传播》 2023年第6期73-76,共4页
民族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展现本国固有文化和内涵的深层次的精神意蕴和人文社会成为民族性电影的核心。民族性电影要将其文化融入世界现代电影大潮中去,反思民族的同时传递其想表达的核心精神,将本土人文精神寓于镜头、画... 民族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展现本国固有文化和内涵的深层次的精神意蕴和人文社会成为民族性电影的核心。民族性电影要将其文化融入世界现代电影大潮中去,反思民族的同时传递其想表达的核心精神,将本土人文精神寓于镜头、画面、色彩等电影媒介之中。《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作为日本系列电影,通过战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同代表日本民族精神内涵的东京电视塔的梦幻之景相联系,展现了日本固有的“物哀”美和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同时也在其整部影片中发现对于二战时侵略行为反思不彻底以及将其民族形象置于受害者形象之下的民族性表达,这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电影 阴翳美学 美学 民族性反思 不足与偏颇
下载PDF
物哀美学在日本动画中的体现——以镜头与色彩为例
9
作者 李健玮 《流行色》 2023年第2期81-83,共3页
“物哀美学”是一种植根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形态,在这样独特的审美条件下也孕育了十分与众不同的日本动画。在日本动画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与色彩的娴熟运用,不仅提升了动画的审美价值,也将“物哀美学”这种审美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哀美学”是一种植根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形态,在这样独特的审美条件下也孕育了十分与众不同的日本动画。在日本动画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与色彩的娴熟运用,不仅提升了动画的审美价值,也将“物哀美学”这种审美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着重探讨日本动画中的蒙太奇与色彩应用于其表现物哀美学的分析,解析日本动画中的蒙太奇与色彩表现物哀美这种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画 美学 蒙太奇 色彩
下载PDF
探析《花束般的恋爱》中“物哀美学”展现
10
作者 田蕊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2021年上映的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是编剧坂元裕二继《东京爱情故事》后创作出的又一风评极佳的爱情电影。影片透露出坂元裕二对于爱情的特别思考,突破了戏剧化情节,透视出一种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花束般的... 2021年上映的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是编剧坂元裕二继《东京爱情故事》后创作出的又一风评极佳的爱情电影。影片透露出坂元裕二对于爱情的特别思考,突破了戏剧化情节,透视出一种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花束般的恋爱》运用日常化的影像表达传递出深刻的物哀美学意义,本文通过对《花束般的恋爱》的多角度剖析来探究片中呈现的“物哀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束般的恋爱》 美学 无常 向死而生
下载PDF
《金阁寺》:物人映衬的叙事特色与物哀美学的艺术呈现
11
作者 王运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7-21,26,共6页
《金阁寺》中的金阁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物象,不仅为人物沟口提供了美好想象、理想幻灭、自我毁灭的契机,也在他处理同“重要他者”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阁的多面形象映射了沟口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构成了沟口精神嬗变的伦理... 《金阁寺》中的金阁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物象,不仅为人物沟口提供了美好想象、理想幻灭、自我毁灭的契机,也在他处理同“重要他者”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阁的多面形象映射了沟口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构成了沟口精神嬗变的伦理标志物;沟口的多面形象与金阁的多重物象隐喻遥相呼应,成了金阁“物语”表达的参与完成者。小说在写人状物的“双线并进”中探讨了欲望与诱惑的“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阁寺》 叙事特色 美学
下载PDF
浅析物哀美学影响下的日本陶瓷墙地砖风格特色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瑜 任允鹏 《山东陶瓷》 CAS 2021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日本的陶瓷墙地砖为研究对象,从物哀美学的角度分析其独有的崇尚自然、疼惜万物、追求质朴的特色,进而对陶瓷墙地砖的材质、色彩、设计意境及表现等展开探究,探析在禅宗思想影响下,日本陶瓷墙地砖具有的素雅、残缺、质朴、空灵等美学... 以日本的陶瓷墙地砖为研究对象,从物哀美学的角度分析其独有的崇尚自然、疼惜万物、追求质朴的特色,进而对陶瓷墙地砖的材质、色彩、设计意境及表现等展开探究,探析在禅宗思想影响下,日本陶瓷墙地砖具有的素雅、残缺、质朴、空灵等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日本 陶瓷墙地砖 禅宗
下载PDF
“物哀”美学视域下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正一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日本,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位,是社会中人间百态的缩影,有着意蕴丰富的表意空间。所以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创作母题。他用含蓄的东方式表达平衡家庭电影的叙事与情感,通过“纪实化”的场景画面和“去戏剧化”的叙事... 在日本,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位,是社会中人间百态的缩影,有着意蕴丰富的表意空间。所以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创作母题。他用含蓄的东方式表达平衡家庭电影的叙事与情感,通过“纪实化”的场景画面和“去戏剧化”的叙事风格将物哀美学具体呈现,以“物哀”隐喻家庭中亲密又疏离、天然又扭捏的情感关系,让电影在看似轻浮草率、漫不经心的平铺直叙中完成对生死、家庭以及个体精神的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枝裕和 美学 家庭电影 叙事风格
下载PDF
浅析物哀美学视域下的日本舞踏
14
作者 陈铱泠风 王玉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252-262,356,357,共13页
物哀美学是一种根植于日本人行为活动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美学类别,亦是日本人民对美的认知、欣赏和追求的一种内在的美学习性和价值观。诚如我国学者李泽厚先生曾经说的“忧伤在一个人的意识与心理的形成过程中,是一种... 物哀美学是一种根植于日本人行为活动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美学类别,亦是日本人民对美的认知、欣赏和追求的一种内在的美学习性和价值观。诚如我国学者李泽厚先生曾经说的“忧伤在一个人的意识与心理的形成过程中,是一种十分重要而显著的情感”。鉴于此,也就是说物哀的情感是悲哀的,那么物哀美亦同时拥有悲剧美的特质。日本舞踏在反叛中诞生、在撕裂中重生,具有浓烈的悲剧性,且在日本是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本文从物哀美学的视角出发,对日本舞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了日本独特“物哀”美学的核心美学思想,及其对舞踏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彼此内在的联系。本文还对舞踏的创立者土方巽和大野一雄其所表现出的“异化”的舞蹈形式进行了剖析,并对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艺术理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踏 美学 悲剧美
下载PDF
北中原记忆、消失的风景与物哀美学--冯杰诗文阅读散札
15
作者 刘进才 《南腔北调》 2023年第6期50-57,共8页
冯杰的艺术创作广泛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等,以不同表现形式的共融共通,执着于书写他的“北中原”世界,以“非尔雅”的方言姿态守望这片丰饶的土地,在行将消失的北中原风景中呈现出其独有的乡村物哀美学风貌,在超越雅俗中返俗成真,将物... 冯杰的艺术创作广泛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等,以不同表现形式的共融共通,执着于书写他的“北中原”世界,以“非尔雅”的方言姿态守望这片丰饶的土地,在行将消失的北中原风景中呈现出其独有的乡村物哀美学风貌,在超越雅俗中返俗成真,将物的本体论哲思与人的命运、人性的幽暗、社会变迁、政治语境相融合,为消逝的过往唱一曲温情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杰 北中原记忆 美学
下载PDF
日本动漫中物哀美学的建构与表达--以宫崎骏动漫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亚杰 刘秀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8-81,共4页
“物哀”是日本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美学概念,物哀美学作为独特的审美基调贯穿日本动漫发展始终,尤以当代著名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为代表。宫崎骏沿袭历史传统中阴翳朦胧的物哀情结,并在作品中注入淡雅清幽的物哀意识,集中展现出生死去... “物哀”是日本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美学概念,物哀美学作为独特的审美基调贯穿日本动漫发展始终,尤以当代著名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为代表。宫崎骏沿袭历史传统中阴翳朦胧的物哀情结,并在作品中注入淡雅清幽的物哀意识,集中展现出生死去从的物哀主题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漫 美学 宫崎骏
下载PDF
品读《故都的秋》物哀之美
17
作者 谢何小娟 唐勇 《中学语文》 2021年第36期53-54,共2页
艺术性散文的生命就是审美。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实际是作者主观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情感,其中蕴含着他超脱世俗的审美旨趣,郁达夫的这篇散文则体现了日本的物哀美学思想。本文对《故都的秋》中蕴涵的物哀美... 艺术性散文的生命就是审美。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实际是作者主观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情感,其中蕴含着他超脱世俗的审美旨趣,郁达夫的这篇散文则体现了日本的物哀美学思想。本文对《故都的秋》中蕴涵的物哀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秋情结 残败生命 美学
下载PDF
《比海更深》对美学与情感的双重表达
18
作者 张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9-151,共3页
电影《比海更深》作为是枝裕和的典型代表作品,其采用长镜头的视觉表达风格和静观式的审美表达态度书写日本的家庭生活,实现了“美学”与“情感”双重表达。本文试从是枝裕和的审美表达态度以及情感表现特点的视角重新解读。本文认为该... 电影《比海更深》作为是枝裕和的典型代表作品,其采用长镜头的视觉表达风格和静观式的审美表达态度书写日本的家庭生活,实现了“美学”与“情感”双重表达。本文试从是枝裕和的审美表达态度以及情感表现特点的视角重新解读。本文认为该影片美学与情感的“双重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实主义”视角下“真实性”的双重表达;“静态戏剧”式叙事手法下“静观式”的双重表达;“物哀”美学视野下“传递式”的双重表达;“对白语言”叙事功能视角下“创造性”的双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情感 现实主义 静态戏剧 美学 对白语言
下载PDF
物哀美学视域下中日诗歌意象比析
19
作者 杨苑珊 向梦雨 《汉字文化》 2022年第14期182-184,共3页
“物哀”一词源自日本文学作品,指对“物”的感知,从而引发“哀”的思绪。在诗歌中,以意象作为切入,以对“物”的真实感知,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本文欲对“物哀”美学内涵进行溯源,把握“物哀”美学的特征;在“物哀”美学的视域下,对中... “物哀”一词源自日本文学作品,指对“物”的感知,从而引发“哀”的思绪。在诗歌中,以意象作为切入,以对“物”的真实感知,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本文欲对“物哀”美学内涵进行溯源,把握“物哀”美学的特征;在“物哀”美学的视域下,对中日诗歌意象进行比析,分析其意象的异同,为当下中日诗歌解读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中日诗歌 意象
原文传递
“物哀美学”在《故都的秋》中实现的三重内涵
20
作者 赵玉红 《中学语文》 2022年第17期42-44,共3页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与作者的情感形成映照,蕴含着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物哀美学的思想。本文以物哀美学的视角来对《故都的秋》中蕴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秋之悲凉、词之细腻、情之真切三个层面来...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与作者的情感形成映照,蕴含着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物哀美学的思想。本文以物哀美学的视角来对《故都的秋》中蕴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秋之悲凉、词之细腻、情之真切三个层面来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对故都、故国的怀念与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悲秋 悲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