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牡丹亭》的英译及传播 |
汪榕培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6
|
|
2
|
谈汪译《牡丹亭》 |
郭著章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3
|
《牡丹亭》的“集唐诗”及其英译——《牡丹亭》译后感之二 |
汪榕培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9
|
|
4
|
论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
朱栋霖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5
|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 |
吴新雷
白先勇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6
|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
刘永良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4
|
|
7
|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
解玉峰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8
|
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 |
叶长海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7
|
|
9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
胡丽娜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10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
徐朔方
|
《社会科学战线》
|
1978 |
20
|
|
11
|
《红楼梦》的庭园结构与文化意识 |
张世君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8
|
|
12
|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 |
黄天骥
徐燕琳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13
|
中国情结与女性故事——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访谈 |
卢俊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14
|
异曲同工:古典戏剧音韵翻译研究——以《牡丹亭》英译对比分析为例 |
曹迎春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5
|
也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 |
周育德
|
《学术研究》
|
1981 |
11
|
|
16
|
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纪念梅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
吉田登志子
细井尚子
|
《戏曲艺术》
|
1987 |
15
|
|
17
|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
刘松来
乐帧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18
|
冰山解冻的第一滴水——明清时期家庭与社会中的男女两性 |
赵世瑜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6
|
|
19
|
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现实的关系 |
李聂海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3 |
13
|
|
20
|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
张政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4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