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滕英娟 孙春光 李素美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7-10,26,共5页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眼结膜和神经等多组织、器官的炎症;由该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眼结膜和神经等多组织、器官的炎症;由该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曼氏溶血杆菌和睡眠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而致高死亡率,以及由于生殖道感染而导致的流产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潜伏感染是本病毒重要特点,感染后该病毒在神经节和扁桃体内潜伏使患牛终生带毒而成为重要传染源。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并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研究表明BoHV-1在中国已经广泛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感染特点和防控措施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 根除 潜伏感染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芳 刘瑞宁 +1 位作者 陈颖钰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7,共5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疱疹病毒1型 诊断 疫苗
下载PDF
牛疱疹病毒Ⅰ型VP2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融合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武 肖少波 +5 位作者 方六荣 江云波 宋云峰 严琳 余晓岚 陈焕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5-730,共6页
为了提高表达GP5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DNA疫苗的免疫效应,将具有蛋白转导功能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1)VP22基因插入到经过修饰具有更好免疫原性的PRRSV修饰型ORF5基因(ORF5M)上游,构建VP22和ORF5M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 为了提高表达GP5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DNA疫苗的免疫效应,将具有蛋白转导功能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1)VP22基因插入到经过修饰具有更好免疫原性的PRRSV修饰型ORF5基因(ORF5M)上游,构建VP22和ORF5M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2ORF5M。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体外表达后,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免疫后的GP5特异性ELISA抗体、抗PRRSV中和抗体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与非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pCIORF5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融合表达VP22GP5的DNA疫苗pCIVP22ORF5M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均明显高于非融合表达的DNA疫苗pCIORF5M,表明蛋白转导相关蛋白BHV1VP22能显著增强表达GP5的PRRSVDNA疫苗的免疫效应,有效发挥了基因免疫佐剂效应;这为研制PRRSV高效DNA疫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疾病的高效新型疫苗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VP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M基因 蛋白转导 DNA疫苗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现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林军 于志超 +5 位作者 赵治国 崔强 延涵 王海艳 赵林立 李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黏膜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脑膜炎、结膜炎、流产等多种病型。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BoHV-...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黏膜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脑膜炎、结膜炎、流产等多种病型。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BoHV-1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容易使其他病原体侵入引发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发生,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论文围绕IBR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疱疹病毒1型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共表达与牛疱疹病毒1型VP22融合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E及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武 肖少波 +5 位作者 方六荣 江云波 宋云峰 严琳 余晓岚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7,共7页
为了研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工程疫苗,以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TK-/gE-/LacZ+为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共表达与牛疱疹病毒1型VP22(BHV-1 VP22)融合的PRRSV E及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TK-/gE-/... 为了研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工程疫苗,以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TK-/gE-/LacZ+为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共表达与牛疱疹病毒1型VP22(BHV-1 VP22)融合的PRRSV E及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TK-/gE-/VP22E+/VP22M+。经PCR、Southern blot、Westernblot证实rPRV构建正确,并能表达与BHV-1 VP22融合的PRRSV E及M蛋白。rPRV在IBRS-2、PK-15细胞中的增殖滴度与PRV亲本株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rPRV增殖。用该rPRV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抗PRRSV中和抗体及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与未融合VP22的单表达PRRSV E蛋白及共表达E及M蛋白的rPRV TK-/gE-/E+与TK-/gE-/E+/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TK-/gE-/VP22E+/VP22M+可诱导小鼠产生更好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BHV-1 VP22发挥了佐剂效应。本研究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VP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修饰型ORF5基因 ORF6基因 重组伪狂犬病毒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LUX^(TM)新型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茹 毕英佐 +4 位作者 曹永长 林志雄 赵吟 罗琼 朱道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307,共5页
本研究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高度保守的gC基因设计单标记并具有自身荧光淬灭功能的LUX^(TM)引物,建立LUX^(TM)新型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快速检测IBRV。该方法对四株IBRV细胞培养物的... 本研究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高度保守的gC基因设计单标记并具有自身荧光淬灭功能的LUX^(TM)引物,建立LUX^(TM)新型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快速检测IBRV。该方法对四株IBRV细胞培养物的检测均呈典型阳性反应,而对其它动物疱疹病毒以及健康牛组织DNA和细胞对照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时间包括核酸提取仅需1h~2h。试验表明,LUX^(TM)荧光PCR法对IBRV细胞增殖病毒液的检测敏感性可达0.04 TCID_(50),比病毒分离敏感性至少提高10倍;对10倍系列稀释的纯化IBRV核酸样品,LUX^(TM)荧光PCR的检测敏感性比常规PCR可提高10~3倍。将病毒液添加到健康牛精液和血液样品中,该荧光PCR可检测到牛冻存精液中40 TCID_(50)、牛抗凝全血、血清和临床精液中0.04 TCID_(50)的病毒,说明对临床样品的检测有效。本研究所建立的LUX^(TM)荧光PCR方法快速敏感,适合应用于活牛及其遗传物质的进出口检疫、养牛业疾病防控等领域对IBR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LUX^TM引物 实时荧光PCR 疱疹病毒1型
下载PDF
BHV-1、BRSV、BPIV-3和BVDV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利霞 王玉海 +6 位作者 何世成 胡巧云 王卫国 鲁杏华 武维保 谢怡灵 王昌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98-106,共9页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gB基因、BRSV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gB基因、BRSV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疱疹病毒1型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副流感3型病毒 病毒性腹泻病毒
下载PDF
牛疱疹病毒gD-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冰 张敏敏 +2 位作者 刘正飞 陈焕春 郭爱珍 《中国奶牛》 2010年第12期3-6,共4页
建立一种PCR技术,既能快速检测疱疹病毒1型成员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virus,IBRV),又能区分牛疱疹病毒5型和伪狂犬病毒。根据基因库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gD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gD ... 建立一种PCR技术,既能快速检测疱疹病毒1型成员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virus,IBRV),又能区分牛疱疹病毒5型和伪狂犬病毒。根据基因库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gD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gD PCR引物,建立PCR方法,反应条件是:94℃预变性5min,94℃1min,58℃1min,72℃1min,30个循环,72℃7min,4℃5min。该方法能从IBRV阳性样本和参考毒株中扩增出372bp的目的片段,而从同属的牛疱疹病毒5型中扩增出440bp和206bp两条目的片段,从同属的伪狂犬病毒中扩增出303bp的目的片段,但不能从非疱疹病毒属成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该PCR检测IBRV的灵敏度可达1PFU/mL以上。鉴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在牛疱疹病毒感染快速鉴别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疱疹病毒1型 疱疹病毒5型 PCR GD 诊断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 i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芳 陈颖钰 郭爱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4-1512,共9页
为了建立有效鉴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HV-1)gg-/tk-基因缺失疫苗人工免疫和BoHV-1野毒株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方法,以BoHV-1gG蛋白为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iELISA)抗体检测方法。根据编码BoHV1gG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 为了建立有效鉴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HV-1)gg-/tk-基因缺失疫苗人工免疫和BoHV-1野毒株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方法,以BoHV-1gG蛋白为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iELISA)抗体检测方法。根据编码BoHV1gG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以BoHV1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gg基因截短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gg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呈可溶性及包涵体2种形式表达,纯化的gG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可溶性gG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BoHV-1gGi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各反应条件。使用该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BoHV-1gE和gB阻断ELIsA进行比较检测,并与其他5种牛常见病原体的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检测,同时进行了该方法的重复性试验、保存期试验及消长规律试验;最后使用该方法对临床1031份牛血清进行了检测,血清流行率为83.71%,4(95%CI:81.30%~85.90%)。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阴、阳性血清检测的临界值(S/P值)为0.398,与进口试剂盒比较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本试剂盒可在1:50倍样本稀释下进行检测,而商业化试剂盒是1:1倍样本稀释检测。此外,该方法分析特异性良好,与其他非相关病原体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重复性良好;在4℃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该方法在人工感染BoHV~1野毒株和人工免疫BoHv-1gg-/tk-疫苗株20d后可以明显区分疫苗株免疫和野毒株感染。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BoHV-1 gG iELISA抗体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既可以用于有效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也可作为BoHV-1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疱疹病毒1型 gG蛋白 IELISA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
10
作者 其木格 《畜牧业环境》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牛传染病,对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牛业提供有效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和...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牛传染病,对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牛业提供有效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和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疱疹病毒1型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方法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病毒BHV-1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宪刚 薛飞 +7 位作者 朱远茂 童光志 王延辉 冯军科 祖立闯 李娇 史鸿飞 高欲燃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目的】为了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O/China/99)VP1基因的牛疱疹病毒1型,将人工合成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方法】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gE-/LacZ+的... 【目的】为了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O/China/99)VP1基因的牛疱疹病毒1型,将人工合成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方法】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gE-/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筛选白色病毒蚀斑,得到重组病毒BHV-1/gE-/VP1。【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已经插入到了重组病毒BHV-1/gE-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了BHV-1/gE-/VP1中的VP1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病毒BHV-1/gE-/VP1,为研制口蹄疫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疱疹病毒1型 磷酸钙介导转染
原文传递
牛疱疹病毒1型gE蛋白胞外区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良 黄秀芬 +2 位作者 王天坤 刘杉杉 李永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5-920,共6页
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 1)囊膜糖蛋白gE,采用PCR方法从BHV 1感染的牛肾细胞全基因组中扩增出约1.7kb的gE基因,再将1 176bp的gE胞外区基因片段克隆到新型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LIC-Bse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B-gE。将pF... 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 1)囊膜糖蛋白gE,采用PCR方法从BHV 1感染的牛肾细胞全基因组中扩增出约1.7kb的gE基因,再将1 176bp的gE胞外区基因片段克隆到新型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LIC-Bse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B-gE。将pFB-gE转化到杆状病毒基因组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gE。将该重组杆粒的DNA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与gE基因发生重组的杆状病毒。Western-blot分析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在Sf9中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3ku的gE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分别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小鼠抗BHV 1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获得的gE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得高特异性的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GE基因 胞外区 杆状病毒表达
原文传递
牛疱疹病毒1型作为活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巍 朱远茂 +1 位作者 薛飞 相文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32-35,共4页
牛疱疹病毒1型(BHV 1)是牛的易感病毒,作为大分子量DNA病毒,它具有插入并表达外 源基因成为活病毒载体的潜力。随着对BHV1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BHV1已被广泛用于研究 宿主范围狭窄而且安全的活病毒载体。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病毒载体
下载PDF
融合表达牛疱疹病毒1型VP22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重组伪狂犬病毒TK^-/gE^-/VP22 GP5^+的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武 肖少波 +5 位作者 方六荣 江云波 宋云峰 严琳 余晓岚 陈焕春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To construct the bi-valent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against pseudorabies virus(PRV)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the modified PRRSV ORF5 gene(ORF5M) and the VP22 gene of bovin... To construct the bi-valent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against pseudorabies virus(PRV)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the modified PRRSV ORF5 gene(ORF5M) and the VP22 gene of bovine herpesvirus 1(BHV-1),which encodes VP22 protein an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exhibit the unusual protein transduction property,were inserted into a PRV universal transfer vector pIECMV by turns.A recombinant virus transfer vector pIECMV-VP22ORF5M possessing VP22-ORF5M fusion gene was generated.The recombinant virus transfer vector pIECMV-VP22ORF5M co-transfected the IBRS-2 cells with PRV TK-/gE-/LacZ+ genomic DNA digested by EcoRⅠusing liposome method.Based o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generated and then purified by the plaque assay and PCR amplification.After three rounds of plaque purification,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PCR,Southern blot and Western blot.A recombinant PRV(rPRV)TK-/gE-/VP22GP5+ expressing VP22-GP5 fusion protein was constructed.The results of TCID50 tests showed that the insertion of the foreign genes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propagation of rPRV in IBRS-2 or PK-15 cells.The construction of rPRV TK-/gE-/VP22GP5+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bi-valent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s against PRRSV and PRV,and that this strategy may also be useful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s against other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VP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M基因 重组伪狂犬病毒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H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梅 缪德年 +3 位作者 黄克和 郭佳宏 钱贞峰 张克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采集上海地区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牛病料,按常规PCR鉴定和MDBK细胞盲传未能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MDBK细胞共培养加ConA刺激的方法从抗体阳性牛的血液样品中分离到8株病毒类似牛疱疹病毒1型(BHV-... 采集上海地区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牛病料,按常规PCR鉴定和MDBK细胞盲传未能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MDBK细胞共培养加ConA刺激的方法从抗体阳性牛的血液样品中分离到8株病毒类似牛疱疹病毒1型(BHV-1),命名为BHV-1/SH株。分离毒株经MDBK细胞多次盲传后,细胞出现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拉网等BHV-1特征性病变。用PCR方法从分离病毒BHV-1/SH7株DNA中扩增出与BHV-1 tk基因大小一致的条带,BHV-1/SH7株tk基因与从中国流产牛胚胎分离的NM06株(JN787955.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与美国NVSL challenge97-11株(JX898220.1)、英国野毒型6660株(D00438.1)、瑞士K22株(NC_001847.1)和Cooper株(AJ004801.1)的tk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BHV-1/SH7为BHV-1,其TCID50为1.0×10-8mL-1,对氯仿和胰蛋白酶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1型) SH株 细胞共培养 分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林晓 李焱 李家奎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由牛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除少数地区未有资料报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外,几乎遍及全国均有省份报道,尤其在高原地区牦牛种群中持续流行。本文总结了牛疱疹病毒1型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传播的关键...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由牛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除少数地区未有资料报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外,几乎遍及全国均有省份报道,尤其在高原地区牦牛种群中持续流行。本文总结了牛疱疹病毒1型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传播的关键要素、相关的防控策略等,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为实践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疱疹病毒1型 防控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BHV-1感染MDBK细胞lncRNA表达谱系及lncRNA与mRNA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艳梅 白永飞 +2 位作者 黄麒霏 马金柱 宋佰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0-938,共9页
为探究牛疱疹病毒1型(BHV-1)感染MDBK细胞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系变化及lncRNA与m RNA的关联性,本研究将BHV-1感染MDBK细胞,以未感染BHV-1的MDBK细胞作为对照,于感染后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测序,测序数据基于stringtie... 为探究牛疱疹病毒1型(BHV-1)感染MDBK细胞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系变化及lncRNA与m RNA的关联性,本研究将BHV-1感染MDBK细胞,以未感染BHV-1的MDBK细胞作为对照,于感染后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测序,测序数据基于stringtie进行转录本重构,得到7 935个lncRNA转录本,再用CPC和CNCI两个软件进行新转录本编码能力的预测,获得681个新产生的lncRNA转录本。利用DESeq2软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共获得83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转录本,其中表达上调转录本508个,表达下调转录本331个。利用RNA plex软件对反义lncRNA与mRNA进行关联性分析,得到lncRNAmRNA相互作用的靶基因对1 227个,其中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相互作用靶基因对42个;顺式作用lncRNA与m RNA关联分析,获得lncRNA-mRNA靶基因对3 79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靶基因对149个;反式作用lncRNA与mRNA关联分析,获得lncRNA-mRNA靶基因对268 409个。通过基因本体论(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对与lncRNA关联mRNA的功能和途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关联的mRNA在细胞进程、单组织代谢过程、代谢过程及生物学调节等过程显著富集。随机选取1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利用q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表达变化趋势与高通量测序数据趋势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阐述BHV-1的发病机制、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MDBK细胞 差异表达 LncRNA 转录组测序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表达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重组牛疱疹病毒1型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艳秋 原冬伟 +8 位作者 刘行波 刘家森 陈淑慧 单丽玲 郭东春 姜骞 崔玉东 薛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7-601,共5页
为制备表达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蛋白的重组病毒疫苗,本研究将RHDV VP60基因插入到CMV启动子下,构建牛疱疹病毒1型(BoHV-1)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gE基因缺失的亲本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牛肺细胞,制备... 为制备表达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蛋白的重组病毒疫苗,本研究将RHDV VP60基因插入到CMV启动子下,构建牛疱疹病毒1型(BoHV-1)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gE基因缺失的亲本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牛肺细胞,制备了表达RHDV VP60基因的重组BoHV-1(rBoHV-1/gE-/VP60)。通过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VP60基因在rBoHV-1/gE-/VP60中获得表达。并且体内试验表明重组病毒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RHDV特异性抗体。本研究构建了表达RHDV VP60基因的rBoHV-1/gE-/VP60,为研制预防兔出血症的BoHV-1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基因 疱疹病毒1型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婧 杨晨 +2 位作者 孙续 丁学智 杨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道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广。该病在临床上主要有呼吸道和生殖道两种表现型,引发多种症状,给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侵入牛体后造成持续性感染,...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道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广。该病在临床上主要有呼吸道和生殖道两种表现型,引发多种症状,给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侵入牛体后造成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或终生带毒,给防控带来极大困难,IBR的综合防控依赖于精准的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敏感性、样品前处理简便性、现场适用性、检测效率等方面优势突出。IBRV的gB蛋白、gC蛋白、gE蛋白、gG蛋白等常被作为靶抗原进行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从IBRV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特点、选用的IBRV毒株、靶抗原的表达方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不同方法的符合率等方面综合论述了IBRV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原快速、精准、便捷的检测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疱疹病毒1型 免疫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蚀斑法分离纯化BHV-1和BPIV-3混合病毒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玉梅 张海霞 +6 位作者 包晓婧 令瑛 李向茸 李琼毅 魏嘉 李倬 冯若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8,42,共3页
利用蚀斑试验方法对牛疱疹病毒1型(BHV-1)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混合病毒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为BHV-1、BPIV-3感染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稀释度的BHV-1和BPIV-3混合病毒接种至牛肾原代细胞,加营养琼脂培养,产生蚀斑后扩增并R... 利用蚀斑试验方法对牛疱疹病毒1型(BHV-1)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混合病毒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为BHV-1、BPIV-3感染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稀释度的BHV-1和BPIV-3混合病毒接种至牛肾原代细胞,加营养琼脂培养,产生蚀斑后扩增并RT-PCR鉴定。将纯化后毒液分别进行二次蚀斑纯化及鉴定。结果 BHV-1和BPIV-3混合病毒第6~7 d可产生明显蚀斑。鉴定阳性的BHV-1和BPIV-3进行二次蚀斑,鉴定结果均为阳性,且分离的两种病毒TCID_(50)测定结果为10^(-8.5)/0.1 m L、10^(-6.5)/0.1 m L。首次通过蚀斑试验,成功分离并得到了两株毒力较高且纯化的BHV-1和BPIV-3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副流感病毒3型 蚀斑试验 病毒分离 病毒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