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门荫制与科举制的消长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西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5,共6页
门荫与科学是唐朝主要的选官途径。唐前期,门荫尚为入仕的重要途径。此后,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门前开始衰微,士庶皆需藉科举而入仕。所谓科学出身的庶族与依靠门第的士族之间的对立营垒已不存在,牛李党争已非士、庶两阶层门前与科学... 门荫与科学是唐朝主要的选官途径。唐前期,门荫尚为入仕的重要途径。此后,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门前开始衰微,士庶皆需藉科举而入仕。所谓科学出身的庶族与依靠门第的士族之间的对立营垒已不存在,牛李党争已非士、庶两阶层门前与科学的派别斗争。官僚政绩与品质的优劣亦不能用门荫出身与科学出身的不同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荫 科举 士族 庶族 牛李党
下载PDF
唐代人的生活习俗—“合葬”与“归葬”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忠凯 《文博》 1995年第4期44-48,共5页
礼记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见也.”帝王之丧葬,为国之大事;臣民之丧葬,乃家之大事,从古至今均如此.唐代人的生活习俗——“合葬”与“归葬”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丧葬礼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生活习俗 唐代墓志铭 合葬墓 李德裕 万年县 牛李党 咸阳 新唐书 丧葬礼俗 享年
下载PDF
《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 被引量:17
3
作者 卞孝萱 《社会科学战线》 1986年第2期266-271,共6页
这是中唐一篇著名的传奇。但它的结尾,与一般的中唐传奇有所不同。中唐传奇的结尾,大约有三种类型: (一)交代故事来源,并发一段议论。如李朝威《柳毅传》(《洞庭灵姻传》):“(薛)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 这是中唐一篇著名的传奇。但它的结尾,与一般的中唐传奇有所不同。中唐传奇的结尾,大约有三种类型: (一)交代故事来源,并发一段议论。如李朝威《柳毅传》(《洞庭灵姻传》):“(薛)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小玉 令狐楚 李益 牛李党 蒋防 唐传奇 李绅 故事来源 右散骑常侍 翰林学士
原文传递
唐代的贬官制度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之方 《史林》 CSSCI 1990年第2期9-14,6,共7页
贬官,又称贬降、贬谪、左降、左迁等,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对官吏的行政处罚。与普通的降职(级)相比,贬官处罚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降职之外,还必须迁任外地官职,京官贬为地方官,地方官则贬至更边远的地区。贬官处罚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 贬官,又称贬降、贬谪、左降、左迁等,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对官吏的行政处罚。与普通的降职(级)相比,贬官处罚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降职之外,还必须迁任外地官职,京官贬为地方官,地方官则贬至更边远的地区。贬官处罚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只是到了唐代才开始完整、严密起来。以后历代的贬官制度,都受到唐制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唐代贬官制度为研究对象,试图一补历代史书典籍中没有贬官制度的系统记载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唐会要 武则天 御史台 中书令 官职 州县 旧唐书 左降官 牛李党
下载PDF
唐代牛李党争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如雷 《历史研究》 1979年第6期18-31,共14页
牛李两党在唐代后期此沉彼浮,反复较量,持续斗争达半个世纪之久,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两个朋党的社会基础怎样?为什么牛李党争恰恰发生在宪、穆、敬、文、武、宣六朝?两党之间孰优孰劣?本文试图对上述一... 牛李两党在唐代后期此沉彼浮,反复较量,持续斗争达半个世纪之久,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两个朋党的社会基础怎样?为什么牛李党争恰恰发生在宪、穆、敬、文、武、宣六朝?两党之间孰优孰劣?本文试图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做一试探性研究,结论未必全面和正确,希望治隋唐史的同志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李德裕 唐代后期 李吉甫 藩镇叛乱 牛僧孺 小地主 节度使 科举制 进士科
原文传递
《李娃传》研究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程国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3-75,共3页
白行简的《李娃传》,艺术成就相当高超,“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历代研究者对《李娃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李娃传》历来的... 白行简的《李娃传》,艺术成就相当高超,“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历代研究者对《李娃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李娃传》历来的研究状况。一、《李娃传》的创作动机《李娃传》为白行简所作,有人曾经表示怀疑。白行简为什么写作《李娃传》?《李娃传》中的某生、荥阳公是否意有所指?明人薛?《薛谐孟笔记》卷下认为传中荥阳公子是指唐代元和十一年间的状元郑澥,此说证据不足,影响甚微,戴望舒《小说戏曲论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状况 牛李党 门阀制度 李娃 俞正燮 白行简 长庆 研究综述 戴望舒 监察御史
下载PDF
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浩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坛上一极大事件,论者多矣。但牛李两派的分野究竟是缘于科举与门第之争、士庶之争、新旧之争、进步与落后之争,抑或是经术与辞章之争呢?因其历时既久,所关涉人物又多,故迄今为止,仍歧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唐史...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坛上一极大事件,论者多矣。但牛李两派的分野究竟是缘于科举与门第之争、士庶之争、新旧之争、进步与落后之争,抑或是经术与辞章之争呢?因其历时既久,所关涉人物又多,故迄今为止,仍歧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唐史研究界亦成了一个长期争鸣不休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旧唐书》 山东士族 《新唐书》 关陇集团 郡望 陈寅恪 李德裕 核心人物 隋唐史
原文传递
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傅璇琮 《文学评论》 1982年第3期76-85,共10页
李商隐研究中一个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从五代、北宋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他是牛党,有的说他是李党,有的说他依违于两党之间而终于受到两党的排挤,建国以后的一些文学史著作、唐诗选本及有关论著,则... 李商隐研究中一个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从五代、北宋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他是牛党,有的说他是李党,有的说他依违于两党之间而终于受到两党的排挤,建国以后的一些文学史著作、唐诗选本及有关论著,则大多倾向于说他是牛李党争的无辜牺牲品。但有一个说法是共同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他在令狐楚死后,转入王茂元幕府并成为王茂元的女婿开始的,王茂元是李德裕一党,从此牛党就把李商隐恨得要死。这就决定了李商隐坎坷一生的命运,他从此就摆脱不开党争这一可怕的魔影和羁绳。本文将要说明,王茂元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他与党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李德裕 令狐楚 节度使 牛李党 杨嗣复 会昌 政治态度 牛僧孺 宦官专权
原文传递
关于唐代牛李党争的几个问题——兼与胡如雷同志商榷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建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03-106,102,共5页
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政治史上一大聚讼的公案。对牛李两党是非功罪的评价,历来史家各有轩轾。胡如雷同志的《唐代牛李党争研究》(载《历史研究》七九年第六期)在批评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说法的基础上,对牛李争执的焦点、两个朋党的社会基... 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政治史上一大聚讼的公案。对牛李两党是非功罪的评价,历来史家各有轩轾。胡如雷同志的《唐代牛李党争研究》(载《历史研究》七九年第六期)在批评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说法的基础上,对牛李争执的焦点、两个朋党的社会基础,党争发生的时间、两党的是非优劣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八二年《文学评论》第三期发表的傅璇琮同志的《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同意胡如雷的基本观点,对牛李党争问题也作了切实的分析,其中有些新说理据充分,足以推翻陈说。胡、傅两同志都高度评价李德裕的历史功绩,他们“曲牛直李”的估计是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胡如雷 唐代后期 李吉甫 进士科 陈寅恪 历史研究 历史功绩 牛僧孺 历史事实
下载PDF
杜牧与牛李党争 被引量:6
10
作者 寇养厚 《文史哲》 1988年第4期48-55,共8页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大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会昌之政 吐蕃 节度使 牛僧孺 墓志铭 新唐书 旧唐书 白敏中 藩镇叛乱
下载PDF
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渡边孝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7年第5期17-26,共10页
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日)渡边孝所谓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9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两党自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因科举问题结恨,至宣宗大中三... 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日)渡边孝所谓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9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两党自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因科举问题结恨,至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死于贬所崖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李宗闵 德裕 郑覃 宪宗 牛僧孺 崖州 河朔三镇 岑仲勉 李逢吉
原文传递
“牛李党争”散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对“牛李党争”这一影响中晚唐政局甚巨的历史公案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考论,首先,文章认为两党之间的斗争并非什么士庶之争、科第之分与政见之争,而是由家族、师生、同门及个人恩怨等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官僚集团之间为... 本文对“牛李党争”这一影响中晚唐政局甚巨的历史公案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考论,首先,文章认为两党之间的斗争并非什么士庶之争、科第之分与政见之争,而是由家族、师生、同门及个人恩怨等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官僚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派系之争。其次,文章认为学界流行的“李德裕无党论”难以成立,实际上李德裕与李宗闵等同为党同伐异的党魁。此外,文章还对牛李党争的起因与李逢吉与牛李两党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李德裕 李逢吉 牛僧孺 两《唐书》 《资治通鉴》 《旧唐书》 《唐鉴》 《通鉴》 牛李之争
下载PDF
“牛李党争”正名 被引量:6
13
作者 卞孝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3-92,共10页
“牛李党争”一词,流行于当前的辞典、百科全书、历史读物中。但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考察,“牛党”这个名称有问题。五代时修成的《旧唐书》,保存了唐实录和唐国史中的大量原始素材,又采用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晚唐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 “牛李党争”一词,流行于当前的辞典、百科全书、历史读物中。但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考察,“牛党”这个名称有问题。五代时修成的《旧唐书》,保存了唐实录和唐国史中的大量原始素材,又采用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晚唐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所以本文首先引用此书来说明唐、五代没有“牛党”这个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 《旧唐书》 正名 百科全书 史料价值 文献学 名称 国史
原文传递
论《玄怪录》的版本源流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小铭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94-98,共5页
《玄怪录》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牛僧孺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它是唐代较早产生的小说专集之一,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加之其作者几度为相,是“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权震天下,因而文以人传,对唐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玄怪录》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牛僧孺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它是唐代较早产生的小说专集之一,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加之其作者几度为相,是“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权震天下,因而文以人传,对唐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辈学者如鲁迅、冯沅君等都对它评价甚高。总之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代小说者不可不予重视的一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怪录 唐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幽怪录 牛僧孺 牛李党 百川书志 冯沅君 版本源流 前辈学者
下载PDF
隋唐赵郡李氏家学家风略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7-173,共7页
本文主要以中古著名士族赵郡李氏的家学家风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赵郡李氏在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所发生的家风家学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他们政治及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赵郡李氏在隋唐家学家风主要分化为两种,它们因为在... 本文主要以中古著名士族赵郡李氏的家学家风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赵郡李氏在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所发生的家风家学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他们政治及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赵郡李氏在隋唐家学家风主要分化为两种,它们因为在不同方面与现实政治相契合而有利于一部分赵郡李氏保持其政治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不仅发生于赵郡李氏中,也是出现于隋唐山东旧士族中的普遍现象,而到唐中后期则扩展到一些新兴的官僚家族层面。而这一现象与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郡李氏 家学家风 牛李党
下载PDF
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建华 《阴山学刊》 2013年第3期76-84,共9页
唐代宰相籍贯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南北失衡而又东西并峙的局面,这与周隋之际各地士族力量的强弱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在不同的时期,制约宰相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关陇本位"政策在唐初的高祖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时期... 唐代宰相籍贯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南北失衡而又东西并峙的局面,这与周隋之际各地士族力量的强弱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在不同的时期,制约宰相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关陇本位"政策在唐初的高祖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时期表现极为显著;太宗之后,科举的日渐受重视使得大量山东士族进入统治者的高层,但太宗重用山东庶族、抑制山东"四姓"的政策削弱了"四姓"的政治影响,这一政策在之后的玄宗、肃宗、代宗时期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关陇本位"使得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宰相高度密集,而重用山东庶族、抑制"四姓"的政策使得山东地区各州府宰相籍贯呈现分布广泛、小股密集的格局。唐代大运河的繁荣使得两岸州府成为东部地区宰相密度最高的地区,高门士族庞大的影响力也使得他们的故里成为宰相的密集地,而中晚唐之交的牛李党争又使得这一时期的宰相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宰相 地理分布 关陇士族 山东四姓 关陇本位 大运河 牛李党
下载PDF
唐大和二年制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可先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唐文宗大和二年的制科 ,因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刘的对策触犯宦官 ,最后被覆落而名闻朝野 ,成为唐代科举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科。它是中晚唐之交政治上矛盾与危机的交会点 ,不仅暴露出宦官专权的矛盾 ,而且还涉及到唐代文人对于藩... 唐文宗大和二年的制科 ,因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刘的对策触犯宦官 ,最后被覆落而名闻朝野 ,成为唐代科举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科。它是中晚唐之交政治上矛盾与危机的交会点 ,不仅暴露出宦官专权的矛盾 ,而且还涉及到唐代文人对于藩镇割据与牛李党争的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一年制科及第者中 ,有 3人后来位至宰相 ,更有多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因而对探讨政治、科举、文学三位一体的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唐文宗 大和二年 科举制度 宦官专权 牛李党 《李邰墓志铭》 政治制度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晓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53,共11页
唐开成年间进士科试诗依“齐梁体格”是唐代应试诗史上比较引入关注的诗体改革,文宗此举有改变盛唐以来科试多“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之弊的良苦用心,是其一系列文化建设、文学复古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文宗于此时选取“齐梁... 唐开成年间进士科试诗依“齐梁体格”是唐代应试诗史上比较引入关注的诗体改革,文宗此举有改变盛唐以来科试多“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之弊的良苦用心,是其一系列文化建设、文学复古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文宗于此时选取“齐梁体格”进行科场诗体革新,不仅是其崇雅好古文化观、诗学观的履践,也与牛李二党文化观、文学观之矛盾对立有关。此次试诗变体,是在开成初李党魁首郑覃被重用、牛党处于下风的特殊政治环境中得以进行的,也是李党鄙薄声律浮艳之气、崇尚质实古雅之风诗学观的现实反映。虽然此次诗体改革饶有声势,但因其中夹杂着鲜明的党争色彩,故未能持续下去,对当时整个诗坛的影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应试诗 齐梁体格 牛李党 唐文宗
原文传递
浅谈“牛李党争”对会昌毁佛的影响
19
作者 罗若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72-75,共4页
“牛李党争”是唐朝中后期一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对会昌毁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党因政治立场和利益冲突,在对待佛教问题上存在分歧。牛党倾向于保护佛教,而李党则支持打压。这种对立态势直接影响了会昌毁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其在不同... “牛李党争”是唐朝中后期一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对会昌毁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党因政治立场和利益冲突,在对待佛教问题上存在分歧。牛党倾向于保护佛教,而李党则支持打压。这种对立态势直接影响了会昌毁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其在不同地区和时间上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同时“牛李党争”恶化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加剧了社会矛盾,给毁佛运动带来了更大的阻力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李党争” 李德裕 唐武宗 唐宣宗
下载PDF
韦瓘(附刘轲、皇甫松)评传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翠芬 王立兴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0,共6页
关键词 牛李党 评传 李德裕 斗争 唐代 场长 牛僧孺 小说 政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