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生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6
1
作者 魏洪涛 张天夫 +2 位作者 曾晨光 刘英 刘景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 :研究建立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牙及牙颌的系列 CT截面影像、工程扫描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 Super SAP有限元程序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充分利用了 CT片准确、相似... 目的 :研究建立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牙及牙颌的系列 CT截面影像、工程扫描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 Super SAP有限元程序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充分利用了 CT片准确、相似程度高及扫描仪完整、直观、精确复制二维图像的优势 ,能够较准确处理口腔组织结构复杂的特点 ,建立一种更符合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此方法简单、方便、准确 ,确为一种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生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模型 二维图像 CT he
下载PDF
咬合与髁状突形态的对称性间的相关关系解剖学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美青 姚秀芳 +2 位作者 颜朝云 张旻 黄城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与咬合对称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3 2具颅骨的咬合关系 ,并根据是否存在产生不对称的非轴向咬合力的咬合关系而将其分为咬合对称组 ( 17例 )、咬合轻度不对称组 ( 6例 )和咬合明显不对称组 ( 9例 ) ... 目的 :探讨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与咬合对称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3 2具颅骨的咬合关系 ,并根据是否存在产生不对称的非轴向咬合力的咬合关系而将其分为咬合对称组 ( 17例 )、咬合轻度不对称组 ( 6例 )和咬合明显不对称组 ( 9例 )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咬合 :①第三磨牙伸长 ;②因后牙缺失久未修复而导致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的继发性错牙合 ;③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也分为对称 ( 12例 )、轻度不对称 ( 15例 )和明显不对称 ( 5例 ) ,并用游标卡尺 (精度 0 .0 2mm)测量其内外径和前后径。结果 :①咬合对称程度与双侧髁状突对称程度有密切关系 ,即咬合对称者 ,双侧髁状突对称的比例比较高 ,咬合不对称者 ,其髁状突也多不对称 ;②髁状突大小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内外径的差异 ,可能系样本的问题 ,前后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③咬合正常者 ,双侧髁状突形态不仅基本对称 ,而且其 12侧髁状突的形态也基本一致。结论 :咬合对称性与双侧髁状突形态对称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髁状突不对称的显著表现是内外径明显差异。此特点可能是咬合异常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颌骨髁状突 he 解剖 对称性
下载PDF
颅面形态的种族差异 被引量:42
3
作者 陈晓娟 谢以岳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颅面形态 正畸学 种族差异 颅面结构 he 正常 矫治 鉴别 影响 角度
原文传递
中国人正常牙齿位置和形态 被引量:45
4
作者 杨新海 曾祥龙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为适用于中国人的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三维测量仪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对67名正常牙合中国人的牙齿进行了三维精密测量。结果: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上切牙和上、下尖牙转矩角较大,上、下切牙和上、下尖牙轴倾... 目的:为适用于中国人的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三维测量仪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对67名正常牙合中国人的牙齿进行了三维精密测量。结果: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上切牙和上、下尖牙转矩角较大,上、下切牙和上、下尖牙轴倾角较小,上中侧切牙间冠凸距相差较小,上、下尖牙及上下第一磨牙与其近中邻牙之间的冠凸距相差较大,下第一磨牙补偿角为负值。结论:正常牙合牙齿位置与形态具有种族特征,在我国正畸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治器 设计 he 人种学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美青 元方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段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突面接触关系 ,8个月后取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常规制备 ,喷金镀膜后扫描电镜观察。另 1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结果 :对照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 ,有明显的波纹 ,髁状突断面可见界限明显、有一定厚度的三层结构。实验组髁状突和关节盘 ,主要是髁顶附近内前向外后走行的一个区域 ,表面凝胶样物质卷曲、甚至丧失 ,髁状突表面出现纤维暴露区。断面显示 ,软骨变薄 ,蜂窝状软骨陷窝层局部不连续 ,关节盘中后带部分区域表面沟纹紊乱 ,在下表面后带观察到类似弹坑样变。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he 渐进性咬合紊乱 恒河猴 扫描电镜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下载PDF
乳前牙反合形成机制和矫治原则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进 王建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对32位乳牙期反病人头影测量研究发现;乳前牙反病人中SNA减小不明显,而CV值的减小普遍存在。说明反形成机制中,中西部发育不足是一重要原因;同时可见下颌骨的生长型和生长方向已显异常。提示乳前牙反不仅应强调尽早矫治,而... 对32位乳牙期反病人头影测量研究发现;乳前牙反病人中SNA减小不明显,而CV值的减小普遍存在。说明反形成机制中,中西部发育不足是一重要原因;同时可见下颌骨的生长型和生长方向已显异常。提示乳前牙反不仅应强调尽早矫治,而且针对反形成机制选择有效的矫治方法更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he 发育异常 矫治
下载PDF
关于创伤的计算机辅助光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书敏 徐军 +1 位作者 谭建国 金观昌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为了定量研究创伤,确定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咬合病人的客观指标及鉴别正常与创伤的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行编制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硬件系统用于光分析,可全面提取,分析咬合信息。结果可识别每个牙及全牙列的... 目的为了定量研究创伤,确定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咬合病人的客观指标及鉴别正常与创伤的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行编制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硬件系统用于光分析,可全面提取,分析咬合信息。结果可识别每个牙及全牙列的咬合接触区数目、面积、接触应力和接触力等定量指标,能准确、迅速地评价咬合的性质与状态。结论创伤有以下特点。①与正常比较,创伤有明显的异常接触区,该区的接触面积或接触力明显增大。②从牙列远—近中向分析,会有某项观察指标梯度颠倒的表现,违反由磨牙区向切牙区逐渐递减分布的规律。③牙弓两侧存在有严重的不协调、不对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创伤性 he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长春市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兰泽栋 林珠 +2 位作者 孙新华 陈远萍 梁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建立正常牙合 X线头影测量值标准 ,探讨颅颌面发育的地区特征。方法 :选择 10 4例长春籍正常牙合样本 ,男 42例 ,女 6 2例 ,年龄在 12~ 16岁之间 ,对样本作 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 :得出 Downs、Tweed、Graber分析法正常值标准... 目的 :建立正常牙合 X线头影测量值标准 ,探讨颅颌面发育的地区特征。方法 :选择 10 4例长春籍正常牙合样本 ,男 42例 ,女 6 2例 ,年龄在 12~ 16岁之间 ,对样本作 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 :得出 Downs、Tweed、Graber分析法正常值标准。不同地区测量结果比较接近 ,但仍存在一定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地区人群颅颌面发育各具特征 ,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he 发育 X线头影测量 儿童
下载PDF
咬合力分析系统及咬合片的可重复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明 胡志刚 程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29-230,共2页
目的 对咬合力分析系统(T ScanⅡ)及咬合片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采用T ScanⅡ系统重复记录5 0名正常者最大力的状态下牙尖交错位(ICP)咬合时力中心点(COF)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力差值(% )、接触点数目三... 目的 对咬合力分析系统(T ScanⅡ)及咬合片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采用T ScanⅡ系统重复记录5 0名正常者最大力的状态下牙尖交错位(ICP)咬合时力中心点(COF)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力差值(% )、接触点数目三个方面考查T ScanⅡ系统及咬合片的可重复性。 结果 受试者最大力状态下ICP位咬合时COF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力差值(% )、接触点数目的三次重复测量的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正常者ICP位是相对稳定的,可重复出现。T ScanⅡ系统及咬合片测量COF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力差值(% )、接触点数目三个方面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其咬合片对同一受试者至少可重复使用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图像分析 计算机辅助 he
下载PDF
老年人息止合间隙及面部距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艾荷秀 罗仁 刘新志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本文对380例有牙颌老年人及42例无牙颌老年人(已做总义齿修复)的息止间隙及面部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有牙颌老年人的息止间隙平均数为2.94mm,42例无牙颌戴有总义齿老年人的息止合间隙平均为3.86m。面中部... 本文对380例有牙颌老年人及42例无牙颌老年人(已做总义齿修复)的息止间隙及面部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有牙颌老年人的息止间隙平均数为2.94mm,42例无牙颌戴有总义齿老年人的息止合间隙平均为3.86m。面中部距离多数大于垂直距离,占41.32%。面中部距离与垂直距离相等者不到三分之一,占31.32%,面中部距离小于垂直距离者占27.37%。本研究表明,老年人息止间隙大于青年人的息止间隙,面中部距离并不完全等于垂直距离,所有确定患者垂直距离的方法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息止 间隙 面部距离 he
下载PDF
三种不同咬合者翼外肌磁共振影像形态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峰 王美青 +2 位作者 夏防汛 佟海涛 王旭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对称咬合———单侧后牙反牙合和单侧第三磨牙伸长 ,与正常牙合者翼外肌磁共振影像形态的特点及规律 ,并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方法 :分别具有上述 3种咬合的受试者各 10名 ,双侧翼外肌正矢状位MRI成像... 目的 :探讨两种不对称咬合———单侧后牙反牙合和单侧第三磨牙伸长 ,与正常牙合者翼外肌磁共振影像形态的特点及规律 ,并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方法 :分别具有上述 3种咬合的受试者各 10名 ,双侧翼外肌正矢状位MRI成像。结果 :3组受试者的翼外肌上下头均表现为在大开口时缩短增粗的收缩影像 ,在牙尖交错位闭口和紧咬时的舒张影像。不对称咬合组双侧翼外肌在大开口状态下的影像与咬合引导的牙尖交错位偏斜有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翼外肌上下头均在闭口时舒张、大开口时收缩 ;不对称咬合者双侧翼外肌开口位时的收缩活动明显不对称 ,且与异常咬合对牙尖交错位的引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 he 翼外肌 咬合
下载PDF
成人牙畸型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涂平 孙明磊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笔者对成人患者正畸治疗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针对不同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 应对策。方法:随机选择近3年在我科正畸门诊完成的病例中年龄18~40岁之间的成人病例164例作为研究组, 年龄在8~16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164... 目的:笔者对成人患者正畸治疗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针对不同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 应对策。方法:随机选择近3年在我科正畸门诊完成的病例中年龄18~40岁之间的成人病例164例作为研究组, 年龄在8~16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16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填调查表,查阅病例和随访方式进行。结果:成人 正畸治疗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86.72%的患者是为了牙齿美观,利于工作和社交。76.51%的患者采取有限矫治。 矫治中患者情绪变化大,对疗效有顾虑。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与儿童青少年不同,有其自身显著特点,根据成人正 畸治疗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患者,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治疗效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消除各种 顾虑,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更应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成人正畸 治疗 he 临床工作 护理对策 矫治 心理特点 儿童青少年 尊重
下载PDF
牙模型测量分析及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萍 李晓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33-534,F003,共3页
关键词 he 口腔畸形 正畸学 he模型 测量
下载PDF
正常藏族人颅面硬组织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国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he 藏族 颅面硬组织 前颅底 SN
原文传递
呼吸方式与牙齿咬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凯 曾祥龙 俞梦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揭示呼吸方式与牙齿咬合的关系。方法 :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 ,选择鼻呼吸比例≤ 70 % (口呼吸组 )及≥ 95 % (鼻呼吸组 )的 11~ 14岁儿童各 34人 ,比较其头颅定位侧位片中牙牙合指标的差异 ,及与口呼吸比例的相... 目的 :揭示呼吸方式与牙齿咬合的关系。方法 :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 ,选择鼻呼吸比例≤ 70 % (口呼吸组 )及≥ 95 % (鼻呼吸组 )的 11~ 14岁儿童各 34人 ,比较其头颅定位侧位片中牙牙合指标的差异 ,及与口呼吸比例的相关关系。结果 :口呼吸儿童与鼻呼吸儿童相比前牙覆牙合(OB)较浅、覆盖 (OJ)无差异 ,牙弓突度较大。口呼吸比例与覆牙合 (OB)呈负相关 ,与上下中切牙角 (UI LI)呈负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鼻呼吸 he 呼吸方式 齿咬合
下载PDF
大学生咬合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朝云 王美青 姚秀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调查早期恒牙■中各类咬合接触状况的分布情况。方法:大学新生304人,年龄16~18岁,均取研究模分析,按安氏错■分类法分类。双侧安氏错■类型不同者,记为“不对称性安氏错■”。结果:咬合关系正常者占19.73%;... 目的:调查早期恒牙■中各类咬合接触状况的分布情况。方法:大学新生304人,年龄16~18岁,均取研究模分析,按安氏错■分类法分类。双侧安氏错■类型不同者,记为“不对称性安氏错■”。结果:咬合关系正常者占19.73%;在异常咬合关系中,安氏Ⅰ、Ⅱ、Ⅲ类错■分别占58.05%,8.90%和8.90%,不对称性安氏错■占24.15%,前牙有对刃■关系者12.71%,有反■牙者11.02%,深覆■和深覆盖者各占5.08%,开■者占2.12%,后牙有反■者19.07%,有锁■者17.37%,兼有反■和锁■者0.85%。结论:不对称性错■以及前、后牙覆■、覆盖关系异常,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约占1/4和1/3,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he he 数据惧要 咬合状况 调查 大学生
下载PDF
牙列中、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39-440,共2页
牙列中、重度磨耗是中老年人口腔常见病之一.牙齿的磨耗是指在没有龋坏和菌斑的情况下,牙体硬组织的丧失.本文报告治疗中、重度磨耗43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关键词 he 磨损 修复 治疗
下载PDF
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正中矢状参考线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艳 刘东旭 张兆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对成人正常牙合后前位X线片中常用的4条正中矢状参考线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在同一供测人群中,挑选80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由同一操作者按照统一的标准严格定位、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计算8对解剖标志点相对... 目的:对成人正常牙合后前位X线片中常用的4条正中矢状参考线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在同一供测人群中,挑选80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由同一操作者按照统一的标准严格定位、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计算8对解剖标志点相对4条常用正中矢状参考线的Dtotal。结果:在眼、鼻、口区域,各标志点相对参考线A的Dtotal为最小。且8对解剖标志点相对参考线A的4项(T1M1、T1M2、T2M1、T2M2)平均Dtota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侧眶外侧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应用后前位X线片时可靠的正中矢状参考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放射摄影术 正畸学 成年人
下载PDF
单侧咬合接触对咬肌和颞肌正中咬合最大紧咬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富平 王美青 +2 位作者 马平 吴军正 王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检测单侧咬合接触状态下最大紧咬时 ,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电位活动 ,探讨此二肌的功能特点。方法 :9名正常男性大学生 ,采用EM2型肌电仪检测自然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和单侧咬合接触 (一侧咬棉条 ,另一侧咬合不接触 )状态下正中最... 目的 :检测单侧咬合接触状态下最大紧咬时 ,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电位活动 ,探讨此二肌的功能特点。方法 :9名正常男性大学生 ,采用EM2型肌电仪检测自然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和单侧咬合接触 (一侧咬棉条 ,另一侧咬合不接触 )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时 ,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电位。结果 :自然状态下正中最大紧咬时 ,双侧颞肌前束肌、双侧咬肌肌电值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单侧咬合接触正中最大紧咬时 ,咬合接触对侧颞肌前束肌电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咬肌肌电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正中咬合时 ,是否有咬合接触关系对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有明显影响 ,而对咬肌的肌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咬肌 颞肌 he
下载PDF
成人固定正畸的不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咏发 柳秀 田红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he 畸形 正畸矫正器 成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