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半可调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玉春 吕培军 王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用于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虚拟架程序,并对一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口义齿进行虚拟调。方法:用FARO多用途3D激光扫描测量臂(美国FARO公司)的接触式测量头获取架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轨... 目的:研究用于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虚拟架程序,并对一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口义齿进行虚拟调。方法:用FARO多用途3D激光扫描测量臂(美国FARO公司)的接触式测量头获取架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轨迹数据。在同一扫描坐标系下,利用该扫描臂上集成的线激光扫描仪获取正中关系位时上、下堤唇、颊面三维数据。应用自行开发的全口义齿CAD系统完成一例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基于堤扫描数据,将架运动轨迹数据和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整合于同一个坐标系。基于Scoll语言开发架三维运动模拟、咬合关系检测和虚拟调程序。结果:开发了用于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的虚拟半可调架程序,该程序能自动检测、记录并用颜色梯度显示咬合早接触区、干扰区,并对目标牙齿进行自动调。将该程序应用于1例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的虚拟调。结论:该研究基于机械半可调架建立了一条虚拟架的技术路线,并且对在全口义齿CAD过程中应用可调式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义齿 全口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琳琳 赵一姣 +2 位作者 陈虎 王勇 孙玉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μm红色马蹄形咬合纸记录后牙区咬合接触点,以咬合记录硅橡胶记录ICO咬合接触,统计咬合纸及咬合记录硅橡胶重叠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 A。以模型扫描仪配套转移[牙合]架分别固定上颌、下颌及位于ICO的上下颌并扫描,利用扫描仪内置配准软件重建模型牙尖交错[牙合],保存位于ICO的上下颌模型数据为STL格式。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偏差分析功能分析三维模型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S。将NA作为参考值,NS作为测量值,评价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即真阳性率。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Faro Edge获取上下颌模型相对应圆柱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D R作为参考值,构建三维模型圆柱底面圆心并测量其相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D M作为测量值,计算圆心距离偏差。结果: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点的阳性预测值是0.76、灵敏度是0.81,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上下颌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是(0.232±0.089)mm,经单样本t检验,特征点对5-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特征点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牙合]架固定法较好地再现了咬合接触点的个数和位置,满足临床需求,但该方法重建ICO的特征点距离大于参考值,以此进行修复体制作会导致咬合增高,需要进行临床调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牙合] 修复体设计 [牙合] 颌关系记录
下载PDF
基于100名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下颌运动轨迹的平均值[牙合]架关键参数初探
3
作者 单珅瑶 朱玉佳 +6 位作者 王俊杰 温奥楠 高梓翔 秦庆钊 李文博 王勇 赵一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获取健康人群平均值[牙合]架关键参数的方法,以期为平均值[牙合]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面向北京市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00名个别正常健康志愿者(男性42名,女性58名),年龄18~55岁,收集下颌运动轨迹数据... 目的探索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获取健康人群平均值[牙合]架关键参数的方法,以期为平均值[牙合]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面向北京市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00名个别正常健康志愿者(男性42名,女性58名),年龄18~55岁,收集下颌运动轨迹数据。通过下颌运动分析系统中生成的[牙合]架参数值,获取左右侧前伸髁导斜度(SCI)及侧方髁导斜度(TCI)。按性别分组,并分别计算两组及整体样本的SCI和TCI;比较两参数的性别差异以及整体样本的两参数均值与平均值[牙合]架经验值(SCI为35°,TCI为15°)的差异。结果男性SCI(35.8°±7.4°)和TCI[11.2°(11.3°)]与女性相应参数[分别为35.6°±8.3°和10.8°(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P=0.922;Z=-0.60,P=0.552);整体样本SCI(35.7°±7.9°)与平均值[牙合]架经验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221),TCI[10.9°(10.3°)]显著小于平均值[牙合]架经验值(W=5825.00,P<0.001)。结论本项研究100名个别正常成人下颌运动轨迹数据显示,性别因素不影响平均值[牙合]架关键参数的设置,平均值[牙合]架经验值的SCI适宜,TCI存在偏大的可能,临床使用[牙合]架协助修复体设计时应根据患者牙列及其下颌运动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牙合] 下颌运动轨迹 平均值[牙合] 前伸髁导斜度 侧方髁导斜度
原文传递
基于光学定位运动跟踪技术的数字化牙合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隋华欣 孙玉春 +3 位作者 王勇 姜晓通 戴宁 吕培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基于光学定位跟踪系统和最小二乘误差算法建立数字化牙合架实验平台,评价其重复测量精度。方法:将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一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安装于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在上颌中切牙唇侧,两侧磨牙颊侧各粘贴一个Mark球。用光学定位跟踪系... 目的:基于光学定位跟踪系统和最小二乘误差算法建立数字化牙合架实验平台,评价其重复测量精度。方法:将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一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安装于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在上颌中切牙唇侧,两侧磨牙颊侧各粘贴一个Mark球。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获取开闭口、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3个定位球球心的实时空间坐标值。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上下颌牙列及Mark球的三维数据,软件拟合Mark球球心点。基于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开发运动仿真算法,将两种来源的球心坐标实时配准,驱动牙列仿真上述咬合运动。获取开闭口运动终点一个定位球心的XYZ坐标值,重复10次,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光学定位跟踪技术和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建立了一种机械牙合架咬合运动的数字化仿真方法,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多次开闭口运动终点各球心坐标重复测量误差为(0.5247±0.2399)mm。结论:用光学运动跟踪技术可快速、相对准确地获取机械牙合架引导的牙列模型三维运动轨迹。用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可实现基于轨迹点的咬合运动计算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计算机模拟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