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P软件最终用户版权侵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迁 《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5期9-13,共5页
大量网络用户使用 P2P 软件下载和向其他用户提供版权作品,严重 影响了版权人的利益。本文指出 :使用 P2P 软件下载作品构成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而且很难归入“合理使用”或“个人使用例外”。而将作品置入“共享目录”之中... 大量网络用户使用 P2P 软件下载和向其他用户提供版权作品,严重 影响了版权人的利益。本文指出 :使用 P2P 软件下载作品构成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而且很难归入“合理使用”或“个人使用例外”。而将作品置入“共享目录”之中供其他 P2P 用户搜索和下载,则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 侵犯。这种侵权行为并不能因为难以追究最终用户的责任而获得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软件 版权侵权 最终用户责任 侵权行为 版权 下载作品 复制权
下载PDF
数字时代版权领域的利益冲突及解决思路 被引量:39
2
作者 梁清华 汪洋 《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5期14-18,共5页
在互联网广泛运用之前,公众接触新观念与鼓励创造新观念之间基本保持着微妙而又稳定的平衡,可是进入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数字时代以后,却凸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利益冲突:一方是版权人,另一方是作为作品消费者的社会公众。本文试图通过对双方... 在互联网广泛运用之前,公众接触新观念与鼓励创造新观念之间基本保持着微妙而又稳定的平衡,可是进入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数字时代以后,却凸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利益冲突:一方是版权人,另一方是作为作品消费者的社会公众。本文试图通过对双方利益冲突状况的描述,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理论界的一些建议的归纳评析,结合数字时代的背景,提出平衡冲突双方利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版权 版权制度 作者权 技术措施 数字作品 知识产权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上数字传输的版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袁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5,共6页
计算机网络上的数字传输(digital transmission),是传播技术史上的一大变革。数字传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信息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数字传输与传统的广播相比,节目播放者和节目接收者之间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不同。
关键词 数字传输 计算机网络 版权 复制件 版权 作品 计算机显示器 版权问题 伯尔尼公约 精神权利
原文传递
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德良 《知识产权》 CSSCI 2002年第2期24-28,共5页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其作品...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其作品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权利 版权限制 作品传播 社会公众 行使 履行 网上 互连网 作品创作
下载PDF
论数字图书馆中的版权利益平衡 被引量:45
5
作者 徐敏韬 《知识产权》 CSSCI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将传统图书馆的印刷、音像作品等资料数字化,而且是把数字化了的资料上载网络,成为网上资源(信息源)。它可以提供各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Internet网上的各种信息、数字化文献等资料。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不受时间和空... 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将传统图书馆的印刷、音像作品等资料数字化,而且是把数字化了的资料上载网络,成为网上资源(信息源)。它可以提供各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Internet网上的各种信息、数字化文献等资料。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过去的以图书馆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并可以组成全球性虚拟图书馆,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因此,数字图书馆在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方面空前理想,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美国1988年就提出“水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版权 利益平衡 版权 图书馆 读者
下载PDF
版权与现代技术 被引量:30
6
作者 R.F.沃尔 杰里米.菲利普斯 王捷 《国外法学》 1984年第6期17-21,共5页
引言版权本身是技术革新的付产品。在印刷机问世之前,并不需要一项法律专门保护作者(或出版者)的作品免受他人擅自复制。版权法从共产生之日起,就一商不断地对录音、摄影术、电影摄影术及广播诸领域的革新做出相应的反应。
关键词 版权 版权保护 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 绿皮书 文学作品 有线电视 版权 电子计算机 版权所有
原文传递
数字环境下版权和邻接权限制和例外——国际图书馆界的观点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秀玲 《版权公报》 2003年第2期1-21,共21页
1.国际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IFLA)代表世界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接受此类服务用户的利益。2.图书馆是印刷、模拟或数字形式信息的主要购买者。3.国际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认为,信息提供商的经济利益必须与社会获取知识的需要相平衡,... 1.国际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IFLA)代表世界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接受此类服务用户的利益。2.图书馆是印刷、模拟或数字形式信息的主要购买者。3.国际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认为,信息提供商的经济利益必须与社会获取知识的需要相平衡,而图书馆在该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4.数字环境有利于社会所有成员获取信息,特别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成员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然而,只有知识产权法以有效的限制和例外继续保持这种平衡时,上述情况才会出现。5.国际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认为,服务于公众利益的版权限制和例外正在受到不断扩大使用技术保护措施和建立许可合同限制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环境 版权 邻接权 国际图书馆 版权限制 保护措施 许可合同 公共利益 版权 复制权 版权作品
下载PDF
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家瑞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11期23-29,共7页
我国版权法中明确将作品的众多利用方式,例如复制、传播和改编等等,列举为版权人的专有权利范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且没有法律豁免,对版权作品实施了专有权利范围内的行为,就会构成直接侵犯版权.但是,版权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 我国版权法中明确将作品的众多利用方式,例如复制、传播和改编等等,列举为版权人的专有权利范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且没有法律豁免,对版权作品实施了专有权利范围内的行为,就会构成直接侵犯版权.但是,版权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些当事人虽然没有亲自从事复制、传播或改编等直接侵权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与直接侵权行为或者直接侵权人的关系,也应当对直接侵权行为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这就是侵犯版权的间接责任或者称为间接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版权 间接责任制度 网络服务商 版权 专有权 网络侵权行为
下载PDF
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评美国Skylink案及Static案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迁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对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极为容易的数字时代,版权人日益依赖在数字化作品中加入密码、防拷贝机制等"技术措施",防止未经许可地复制作品或阅读、欣赏及使用作品.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事前预防手段远比"事后救济&qu... 在对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极为容易的数字时代,版权人日益依赖在数字化作品中加入密码、防拷贝机制等"技术措施",防止未经许可地复制作品或阅读、欣赏及使用作品.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事前预防手段远比"事后救济"的传统法律保护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救济 版权 传统法律 数字化作品 技术保护 首先 法律对策 数字时代 阅读 手段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通讯与美国版权法的新动向──评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1995年9月《最终报告》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克.戴维生 王源扩 《环球法律评论》 1996年第1期60-66,共7页
计算机网络通讯与美国版权法的新动向──评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1995年9月《最终报告》马克·戴维生,王源扩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①于1995年9月5日公布了一份最终报告,题为"知识产权与全国信息基础设施"②(以下简称为... 计算机网络通讯与美国版权法的新动向──评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1995年9月《最终报告》马克·戴维生,王源扩美国知识产权工作组①于1995年9月5日公布了一份最终报告,题为"知识产权与全国信息基础设施"②(以下简称为《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版权 知识产权工作 计算机网络建设 新动向 作品复制件 合理使用 知识产权法 新技术 数字信号
原文传递
“复制”版权之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学龙 《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2期23-29,共7页
传统版权法是建立在复制权基础之上的,一部技术发展史也是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不断扩张的历史,数字网络技术则将这种扩张推向极至,而与之相伴的控制社会公众获得作品的后果又促使人们思考放弃传统的复制版权模式,以重构适应数字网络环... 传统版权法是建立在复制权基础之上的,一部技术发展史也是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不断扩张的历史,数字网络技术则将这种扩张推向极至,而与之相伴的控制社会公众获得作品的后果又促使人们思考放弃传统的复制版权模式,以重构适应数字网络环境需要的新型版权制度。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应以获得作品权取代复制权,而在模拟世界传统复制版权依然能够有效运行,如何协调现实和网络世界的版权保护是版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反思 数字网络技术 数字网络环境 技术发展史 复制权 社会公众 版权制度 环境需要 版权保护 网络世界 有效运行 版权 传统 版权 扩张 作品 回避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私人复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学龙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8期31-34,共4页
在传统版权法中,私人复制一般属于合理使用,不受版权人控制.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日益普遍,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巨大冲击.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版权 复制行为 版权 复制权
下载PDF
论通知删除制度——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批判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梁志文 《北大法律评论》 2007年第1期168-185,共18页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下简称为《条例》)在我国数字版权法制中正式确立了“通知删除”制度(notice-and-takedown regime),其目的在于确保版权人能够使侵权材料快速地从网络中移除,同时也保障合格的网络在线服务商(...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下简称为《条例》)在我国数字版权法制中正式确立了“通知删除”制度(notice-and-takedown regime),其目的在于确保版权人能够使侵权材料快速地从网络中移除,同时也保障合格的网络在线服务商(OSP)免于因其网络用户之侵权行为而可能承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公共政策 通知 制度 直接侵权 安全港 删除 第三方 侵权行为 权利
原文传递
有关作者精神权利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成思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1-78,共8页
“精神权利”是从英文Moral Rights翻译过来的。而德文中与之相应的词是Urheberpersonlichkeitsrecht,直译应为“作者人格权”。基本沿袭德国版权法的日本版权法中,就使用了“人格权”而未用“精神权利”。在许多方面沿袭日本版权法的... “精神权利”是从英文Moral Rights翻译过来的。而德文中与之相应的词是Urheberpersonlichkeitsrecht,直译应为“作者人格权”。基本沿袭德国版权法的日本版权法中,就使用了“人格权”而未用“精神权利”。在许多方面沿袭日本版权法的我国晚清版权法及后来的台湾版权法中,也沿用了“人格权”。今天,英语国家在讲述版权中的精神权利时,有时也使用Personal Rights(人格权)代替Moral Rights。但这只是在版权法领域内,在人们不致于误解的情况下才正确。因为Personal Rights比Moral Rights的含义要广得多。伯尔尼公约的英文文本及大多数英语国家的版权法中,都仍旧使用Moral Rights。精神权利在版权制度中的实际作用不及经济权利,但它在理论上的复杂性却远远超过了经济权利。本文拟就人们一直在争论着的几个有关精神权利的理论上的问题作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权利 版权 经济权利 理论问题 作者格权 作者身份 版权 伯尔尼公约 雇佣作品 署名权
原文传递
合理使用制度的危机——从数字化作品谈起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费兰芳 《科技与法律》 2002年第4期84-89,共6页
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是近来关于数字版权的激烈讨论中的热点。代表版权权利人的人主张废除甚至限制合理使用制度以维护版权人在数字时代的利益;反对者则主张废除合理使用制度有可能损害公众利益。世界各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都采取了... 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是近来关于数字版权的激烈讨论中的热点。代表版权权利人的人主张废除甚至限制合理使用制度以维护版权人在数字时代的利益;反对者则主张废除合理使用制度有可能损害公众利益。世界各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都采取了相对审慎的态度,力图寻求能够更好的平衡版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更为灵活的制度。但我国在2002年1月1日生效的新软件条例却直接取消了关于私人、图书馆等机构的合理使用条款。这一做法未能充分考虑合理使用制度的社会价值,也不符合我国现实的社会条件。本文在分析传统合理使用制度价值特征已经各国关于数字作品合理使用之立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数字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使用制度 数字作品 版权 数字化作品 版权权利 废除 代表 中国 公众利益 中国
下载PDF
暴风雨下的安全港——美国《家庭娱乐与版权法案》评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迁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6期32-36,共5页
近年来,美国在版权问题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层出不穷的盗版DVD和P2P网络上免费电影的流行严重影响了电影票房和正版DVD的销量.据调查,仅销售盗版DVD一项,每年就使电影版权人蒙受高达35亿美元的损失.
关键词 暴风雨 法案 娱乐 家庭 安全 DVD 版权问题 电影票房 保护力度 美国政府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 知识产权 P2P 版权 盗版 局面 销量 正版 免费 销售 美元 货币
下载PDF
论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制度冲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志文 《电子知识产权》 2002年第7期44-47,共4页
技术措施保护已纳入了我国<著作权法>,它旨在防止电子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作品的侵权及其非法使用,以此来保护版权人的私有产权.但是,当版权被法律视同为商业和贸易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1]英国1662年特许出版法之前,版权法... 技术措施保护已纳入了我国<著作权法>,它旨在防止电子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作品的侵权及其非法使用,以此来保护版权人的私有产权.但是,当版权被法律视同为商业和贸易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1]英国1662年特许出版法之前,版权法一直被视为一种获取特别权的审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措施保护也是一样;就象17世纪英国的版权是一种公共审查的机制,技术措施保护是21世纪的私人审查机制.但是技术措施保护的私人审查机制可能涉及到财产权与政治性权利的冲突.政治权是所有政治实体成员的权利,在自由社会,政治权利之一便是表达自由.私人审查还可能给传统版权法的均衡体系带来冲突,例如合理使用制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措施保护中,合理使用无疑是绝对地被缩小了适用范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机制 制度冲突 版权 政治权 公共 特许 版权 私有产权 商业 贸易
下载PDF
“武松打虎”图法院判决及行政裁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成思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6-51,共6页
“武松打虎”图法院判决及行政裁决引发的思考●郑成思1996年末,北京海淀区法院就“武松打虎”图版权纠纷一案,判被告山东景阳岗酒厂未经许可将刘继卣创作的图画用作商标,构成侵犯版权,判被告停止侵权并向版权人支付赔偿。19... “武松打虎”图法院判决及行政裁决引发的思考●郑成思1996年末,北京海淀区法院就“武松打虎”图版权纠纷一案,判被告山东景阳岗酒厂未经许可将刘继卣创作的图画用作商标,构成侵犯版权,判被告停止侵权并向版权人支付赔偿。1997年2月,中国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行政裁决 权利穷竭 知识产权保护 商标 工业产权 法院判决 权利 “功能” 景芝酒厂
原文传递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侵权与保护 被引量:10
19
作者 牛学理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69,共3页
叙述了国际上和我国对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的新权利以及版权限制 ,就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责任归责 ,特别是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予以探讨 ,提出了保护版权人的版权利益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版权保护 侵权行为 法律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商 公众传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版权
下载PDF
论孤儿作品的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泽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7,共5页
孤儿作品是指在以下情形中的作品,即对于尚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使用者打算以依法需要征得版权人的许可方可使用的方式使用该作品,虽然经过勤勉的努力寻找,但是仍然无法找到该版权人。大多数国家的版权法对此问题未作明确规定,或者规... 孤儿作品是指在以下情形中的作品,即对于尚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使用者打算以依法需要征得版权人的许可方可使用的方式使用该作品,虽然经过勤勉的努力寻找,但是仍然无法找到该版权人。大多数国家的版权法对此问题未作明确规定,或者规定欠完善。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对此问题予以了极大关注。绝大多数研究者主张允许使用者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孤儿作品,以充分发挥作品的社会效用。但是,有关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做法尚存在很大的争议。此问题在我国尚未引起关注。本文认为,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立法例或研究者的主张。可以适用法定许可制度解决该问题,同时明确规定使用条件、使用费的支付等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作品 使用者 版权 版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