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他主义新探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海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1,共6页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而成为一种新的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它主张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下载PDF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齐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鸣 儒家伦理 现代价值 秩序建构 公共生活 私人空间 公共领域 “仁 道德法则 道德主体 法律制度 普遍性 哲学界 社会性 公共性 超越性 本体论 争论 思想 孟子 孔子 公义 必然
下载PDF
仁者爱人——儒家仁爱思想及其普世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星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思想 人道思想 普世价值
下载PDF
论孟子推恩说的深度悖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清平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9,共5页
孟子的“推恩”说试图从特殊性的血缘亲情出发,实现普遍性的仁者爱人,由此把儒家理论架构的两大支柱———“孝”与“仁”内在地统一起来。但由于孟子同时又提出了“爱有差等”的原则,明确赋予血缘亲情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就导致他的... 孟子的“推恩”说试图从特殊性的血缘亲情出发,实现普遍性的仁者爱人,由此把儒家理论架构的两大支柱———“孝”与“仁”内在地统一起来。但由于孟子同时又提出了“爱有差等”的原则,明确赋予血缘亲情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就导致他的推恩说陷入深度悖论,在传统儒家的理论架构内无法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推恩 血缘亲情 深度悖论
下载PDF
建立中国“家庭医疗账户”的伦理论证:儒家的家庭伦理、“爱有差等”及卫生改革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永福 范瑞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1,141,共5页
本文研究了儒家基于家庭的"爱有差等"价值,分析了当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并非基于儒家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家庭本位的伦理观所造成的缺憾,提出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基于"家庭本位"而非如同西方基... 本文研究了儒家基于家庭的"爱有差等"价值,分析了当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并非基于儒家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家庭本位的伦理观所造成的缺憾,提出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基于"家庭本位"而非如同西方基于"个人本位"的"家庭医疗账户",并指出建立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家庭家庭医疗账户
下载PDF
“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的统一:重释墨家“兼爱”
6
作者 武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先秦以来,将墨家的“兼爱”等同于“爱无差等”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主流观点,对兼爱的许多批判也由此而来。但仔细辨析《墨子》文本,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一方面,墨家兼爱在要求不可亏害任何人的底线意义上,确实坚持人与人之间的“爱... 先秦以来,将墨家的“兼爱”等同于“爱无差等”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主流观点,对兼爱的许多批判也由此而来。但仔细辨析《墨子》文本,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一方面,墨家兼爱在要求不可亏害任何人的底线意义上,确实坚持人与人之间的“爱无差等”,否定了特殊性人际之爱在道德上的绝对至上性;另一方面,在满足了这一底线要求的前提下,墨家兼爱并没有否定、反而积极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差等”,为实现特殊性人际之爱提供了保障。兼爱不会基于任何“差等”而使任何人受到不义的亏害,不至于使“爱有差等”缺少正当性约束,造成以亏害人为代价去爱特定人的不义后果,从而保障了“爱有差等”在道德上的正当性,由此达成了“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的内在统一。从墨家兼爱观中的这种统一,可以看到“平等”和“差等”并不是必然对立的,其所体现的“平等”是在不可亏害任何人的底线意义上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不可亏人
下载PDF
企业家要培养“天下格局”
7
作者 晁罡 钱晨 王磊 《家族企业》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48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基于中国乡土社会和“爱有差等”“私已”等论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至今仍是管理学界进行“中国式管理”研究的重要概念。不可否认,“差序格局”对传统家族企...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48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基于中国乡土社会和“爱有差等”“私已”等论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至今仍是管理学界进行“中国式管理”研究的重要概念。不可否认,“差序格局”对传统家族企业中的“亲疏有别”“任人唯亲”等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序格局 《乡土中国》 任人唯亲 费孝通先生 中国乡土社会 企业家
原文传递
论孟子恻隐说的深度悖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清平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孟子把“恻隐之心”视为“仁之端”,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爱理想奠定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坚实起点。但依据儒家的血缘亲情精神,尤其是依据孟子在批判墨家时提出的“一本”原则和“爱有差等”原则,他的“侧隐”说不仅会像夷子的“爱无差等,... 孟子把“恻隐之心”视为“仁之端”,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爱理想奠定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坚实起点。但依据儒家的血缘亲情精神,尤其是依据孟子在批判墨家时提出的“一本”原则和“爱有差等”原则,他的“侧隐”说不仅会像夷子的“爱无差等,施由亲始”说那样变成违反天理的“二本”,而且会像墨子的“兼爱”说那样沦为“无父”的“禽兽”,从而陷入深度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恻隐之心 血缘亲情 一本 深度悖论
下载PDF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卫平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2期28-31,共4页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陈卫平在关于孔子思想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将孔子之“仁”褒扬为与近代人道主义相差无己;“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将孔子之“仁”抨...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陈卫平在关于孔子思想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将孔子之“仁”褒扬为与近代人道主义相差无己;“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将孔子之“仁”抨击为反人道的吃人礼教.这两种观点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原则 孔子仁学 人道主义 “礼” 正统儒学 自然原则 为仁之本 克己复礼为仁 自然物
下载PDF
也谈“亲亲相隐”的法律实质、法理依据及其人性论根基——兼评邓晓芒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水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亲亲相隐"理论之正当性,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在《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中,邓晓芒教授从"隐私权"的角度界定和阐释了现代西方亲属容隐制的法律实质和法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他对... 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亲亲相隐"理论之正当性,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在《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中,邓晓芒教授从"隐私权"的角度界定和阐释了现代西方亲属容隐制的法律实质和法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他对中国儒家传统中的"亲亲相隐"思想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值得重新讨论和商榷的:西方现代亲属容隐制度所体现的不是一项"隐私权",而是一项法律"豁免权",其法理依据是"期待可能性"理论,其人性论根基是我们自然天性中的"亲亲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容隐制 隐私权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爱有差等:儒家的伟大发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明 《武陵学刊》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少,谁与我必较远,我对谁的爱必较少,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多,谁与我必较近,我对谁的爱必较多,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说到底,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亦即自爱必... 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少,谁与我必较远,我对谁的爱必较少,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多,谁与我必较近,我对谁的爱必较多,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说到底,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亦即自爱必多于爱人、为己必多于为人,说到底,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偶尔为他人:恒久者,多数之谓也;偶尔者,少数之谓也。这就是"爱有差等"之人性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儒家的伟大发现。根据这一定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疑会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性定律
下载PDF
论“孝”与“仁”的关联维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徐宁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儒家伦理
下载PDF
试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海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儒家是一个同情动物的学派,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具有“爱有差等”的特点。这一特点由其“天人合一”的整体之学提供形上依据,由其“人最为天下贵”的理念提供内在的价值尺度,由其“同情同类”的道德心理作为情理... 儒家是一个同情动物的学派,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具有“爱有差等”的特点。这一特点由其“天人合一”的整体之学提供形上依据,由其“人最为天下贵”的理念提供内在的价值尺度,由其“同情同类”的道德心理作为情理基础。在现时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思想 动物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中西宗教精神的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2-27,共6页
近些年,为了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国情,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术界兴起了一股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热潮。本文从宗教的角度,以西方基督教为参照系,探讨了中西方宗教精神的主要差别,并就中西方宗教精神的不同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神人相分 天人合一 一神信仰 多元化信仰
下载PDF
略论孔子思想体系的矛盾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卫平 《齐鲁学刊》 1985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孔子思想的评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的说孔子思想是唯物的、进步的;有的认为孔子思想是唯心的、保守的;而所依据的材料几乎都是一部《论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方法论上讲,就是把孔子的思想看作是绝对纯粹的:要么是这,要么是... 对孔子思想的评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的说孔子思想是唯物的、进步的;有的认为孔子思想是唯心的、保守的;而所依据的材料几乎都是一部《论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方法论上讲,就是把孔子的思想看作是绝对纯粹的:要么是这,要么是那。其实,一个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常常是充满矛盾的。如果我们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体系的矛盾性,那么,也许就能避免依据共同的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本文即从孔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伦理观和认识论等方面来分析他的思想体系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体系 矛盾性 奴隶主贵族 伦理观 论语 仁者 伦理思想 奴隶制 积极意义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前元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Z1期10-14,共5页
市场经济秩序归根到底是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它需要人们的普遍执行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广泛的社会问题,它与文化、道德、法律、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 市场经济秩序归根到底是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它需要人们的普遍执行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广泛的社会问题,它与文化、道德、法律、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秩序的冲突、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儒家伦理文化 价值取向 “义” 道德观念 经济运行秩序 文化观念
下载PDF
差等与平等:论教育实践中爱的两重性——以教师课堂提问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轩民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2,共4页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两种爱的观念,前者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后者是墨家的伦理思想。两种不同的爱的观念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行为,与之相适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现实中遭遇了差等与平等的两难困境。...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两种爱的观念,前者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后者是墨家的伦理思想。两种不同的爱的观念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行为,与之相适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现实中遭遇了差等与平等的两难困境。教师课堂提问对象的挑选就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爱的观念。'爱有差等'实现了爱的层次性,却忽视了伦理关怀;'爱无差等'实现了爱的理想,但忽视了教育正当性。传统教育理论向现代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教育正当与教育美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爱的观念,为学生发展寻求最终的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正当
原文传递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辨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晓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3-26,48,共5页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爱的观念.它们分别是对人的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肯定.前者根据人们对社会贡献情况(大小、有无、正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后者则根据每个人都具有的作为人的资格而一视同...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爱的观念.它们分别是对人的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肯定.前者根据人们对社会贡献情况(大小、有无、正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后者则根据每个人都具有的作为人的资格而一视同仁.比较起来,前者更接近爱的现实但却具有狭隘性,而后者更切合爱的理想,但又具有抽象性,应该实现二者统一.二者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二者统一可以使我们避免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段价值 功利主义 普遍意义 狭隘性 每个人 社会贡献 历史过程 人与人 主导地位
下载PDF
孔墨“爱人”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育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在对孔学与墨学“爱人”思想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把思想和思想的社会落实方式区分开来 ,只有在社会制度化结构和精神价值系统相对分立的异构框架中 ,才能准确地理解孔、墨爱人思想 ,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现代转换。
关键词 制度化 精神价值 孔学 墨学
下载PDF
论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涛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如何爱人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爱有差等,以对亲人的爱为出发点向外推向对他人的爱,最后推向对天地万物的爱。在向外推的过程中,爱的分量在逐步减少。先秦墨家和外来的印度文化提倡平等的博爱,反对这种有差等的爱。现代社会的变迁也摧... 在如何爱人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爱有差等,以对亲人的爱为出发点向外推向对他人的爱,最后推向对天地万物的爱。在向外推的过程中,爱的分量在逐步减少。先秦墨家和外来的印度文化提倡平等的博爱,反对这种有差等的爱。现代社会的变迁也摧毁了儒家所主张的有差等的爱。不论是先秦墨家、印度文化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摧毁家庭伦理的弊端。印度文化走得最远,它甚至是敌视人的生命的。这些恰恰是儒家文化所批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生平 家庭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