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勃朗特用印度墨水写了什么?——论《简·爱》的爱尔兰东方主义
1
作者 王苹 石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1,共10页
在维多利亚时代,使印度文明化被英国人视为一项伟大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教士是国家和帝国认同的象征。女传教士被视为女英雄和拓荒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大胆地拒绝了在印度当一个毫无怨言的基督教殉难者、忠实的传... 在维多利亚时代,使印度文明化被英国人视为一项伟大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教士是国家和帝国认同的象征。女传教士被视为女英雄和拓荒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大胆地拒绝了在印度当一个毫无怨言的基督教殉难者、忠实的传教士妻子的责任。这是爱尔兰东方主义的典型表征。夏洛蒂对印度萨蒂的矛盾态度,提供了爱尔兰事务性评论的寓言,具有托马斯·摩尔所谓的“应用的双重性”特征。简身上的殖民与反殖民冲动并存是爱尔兰的策略与叙事特征。检视夏洛蒂描写的印度,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内部殖民群体如何参与宗主国政治主权、现代民族主义、帝国事业的公开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萨蒂 女传教士 印度书写 爱尔兰东方主义
下载PDF
《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的一部作品
2
作者 刘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1,共10页
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在其所有作品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这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王尔德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去英国化"的信念。他通过利用法语写作,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及爱尔兰东方主义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个维多利... 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在其所有作品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这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王尔德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去英国化"的信念。他通过利用法语写作,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及爱尔兰东方主义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个维多利亚英国完全不能接受的艺术形象:富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莎乐美。通过该剧的创作,王尔德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英国语言、文学传统和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他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一面也由此展现了给观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去英国化 爱尔兰东方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