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爨及西爨白蛮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宏道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62-74,共13页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 ,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 ,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氏源流 西白蛮 古代 姓氏
下载PDF
《論語》媚奥章鄭玄注的復原及詮解與人神原型的重塑
2
作者 許子濱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40-80,共41页
《論語》媚奥章鄭玄注,保存在前人的輯佚本和唐寫本之中,而唐寫本殘缺的文字,可據輯佚本及鄭玄相關禮注予以補綴。古堂室之制,以奥爲尊位,蓋可追溯至西周之時,孔子既言及之,而《韓非子》所記曾子與衛將軍文子故事更爲此提供事例。依鄭義... 《論語》媚奥章鄭玄注,保存在前人的輯佚本和唐寫本之中,而唐寫本殘缺的文字,可據輯佚本及鄭玄相關禮注予以補綴。古堂室之制,以奥爲尊位,蓋可追溯至西周之時,孔子既言及之,而《韓非子》所記曾子與衛將軍文子故事更爲此提供事例。依鄭義,竈、爨爲古今語。爨祭老婦與五祀之竈神别異,不可混同。祭祀後爲報先炊而舉行老婦之祭,猶如《周禮》祭爟以報其爲明之功。“何謂也”爲反詰之辭,含意隱微,却是解讀此章的關鍵處。本文結合《論語》《左傳》及《説苑》,重塑不一樣的王孫賈形象。後人解讀王孫賈問語,大多受到《孟子》記彌子瑕説的“孔子主我,衛卿可得”的干擾,想當然地把兩事比附起來。然而,參照敘事,審時度勢,可以推知王孫賈問語不太可能像彌子瑕懷有不軌意圖。孔子説,“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表示若天罰有罪,則禱祀奥、竈亦無濟於事。曾子責數子夏有過,謂其應受天罰,可作參照。媚奥章鄭注全然不談人事喻意,與其他漢人純據人事爲説大異其趣。涵詠媚奥章鄭注上下文,“媚”似是敬神之詞,不必有諂瀆之意。王孫賈所説的竈,不應受鄭注引據的禮書之竈或爨所限。源於古希臘文化的俄羅斯紅屋角與爐竈對角斜向,以及古羅馬神話的女竈神崇拜,爲重塑竈神原型及理解奥、竈如何構成對比關係提供合適的條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鄭玄 《論語鄭氏注》 媚奥 老婦之祭 Red Corner VESTA
原文传递
聚焦历史思维的意象解读——《项脊轩志》的三种角色分析
3
作者 刘希乐 谈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21期55-57,共3页
运用历史思维来解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可以还原意象“几”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审美兴趣与“读书人”角色;还原意象“爨”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家族意识与“归家人”角色;还原意象“笏”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寻道者... 运用历史思维来解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可以还原意象“几”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审美兴趣与“读书人”角色;还原意象“爨”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家族意识与“归家人”角色;还原意象“笏”的历史情境,窥探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寻道者”角色。三种角色集于一身的归有光,行走在家与国之间,穿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统一于情与理之中,定格在“明文第一”的历史画卷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项脊轩志》
下载PDF
释爨及西爨白蛮(续)
4
作者 王宏道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6-28,共13页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 ,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 ,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 西白蛮 氏家族 考证 碑碣 古籍文献 民族史
下载PDF
烁身以成物——中山灵寿故城“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郎剑锋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近代考古学则将对青铜器的研究扩展至青铜冶铸技术方面。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中山灵寿故城出土的一组"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出古人在青铜冶铸过程中存在"...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近代考古学则将对青铜器的研究扩展至青铜冶铸技术方面。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中山灵寿故城出土的一组"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出古人在青铜冶铸过程中存在"烁身以成物"的观念。夏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内发现的祭祀遗存、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关于"釁"礼的记载则表明,"烁身以成物"的观念不仅贯穿于青铜冶铸技术的多个环节,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以不同的形式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烁身以成物 “人俑拜山” 祭祀遗存
原文传递
从“二爨”看六朝时期云南与汉地的文化同步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剑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41,共6页
通过对"二爨"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六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与汉地文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象:其一,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很大的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二,"二... 通过对"二爨"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六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与汉地文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象:其一,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很大的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二,"二爨"碑文体现了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完全符合六朝文风的特征;其三,"二爨"书风也符合当时"铭石体"书法的典型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二爨"和爨文化的研究,对揭示古代云南地区文化发展的真实面貌及其与汉地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族 六朝文学 铭石书
原文传递
金文“爨”及相关问题
7
作者 鞠焕文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本文对甚六鼎铭中隶定作的字进行了重新考释,认为此字当释“爨”,并利用金文中的这个字形,对“爨”字的形义进行了重新解释,纠正了《说文》解字上的错误。
关键词 甚六鼎 《说文》
下载PDF
《庄子·人间世》新诂(三则)
8
作者 姚斓 杨婷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3-85,共3页
《人间世》出自《庄子内篇第四》,该篇全面、集中地探讨了庄子的处世哲学,并以其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行文及高远深邃的思想意境,一直为历代学者所重视。但由于《庄子》文字思精意奥,又苦于古今隔阂,因此,《人间世》中不少语句至今存疑... 《人间世》出自《庄子内篇第四》,该篇全面、集中地探讨了庄子的处世哲学,并以其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行文及高远深邃的思想意境,一直为历代学者所重视。但由于《庄子》文字思精意奥,又苦于古今隔阂,因此,《人间世》中不少语句至今存疑。本文就《人间世》中三处词句的训诂或句读提出新解,为读懂它提供一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间世 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下载PDF
清华简《越公其事》“■”字补说
9
作者 谭生力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4期78-80,156,共4页
关于清华简《越公其事》■(简5)、■(简7)的释读问题,学界尚有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二字中间所从“来”形部件,可看作“垂”,具有表音作用。■、■即楚文字中的“炊”,简文可读为“继爨(炊)于越邦”,语意可从吴毅强“勾践希望越... 关于清华简《越公其事》■(简5)、■(简7)的释读问题,学界尚有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二字中间所从“来”形部件,可看作“垂”,具有表音作用。■、■即楚文字中的“炊”,简文可读为“继爨(炊)于越邦”,语意可从吴毅强“勾践希望越国能够继续祭祀下去,国祚永延”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形部件
下载PDF
爨是怎样从一姓氏演变为民族的?
10
作者 平建友 《云南史志》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方国瑜先生说:“爨之称,初本一姓,为南中望族,统率诸部,雄视一隅,史籍乃以为部名和种族名,自后爨部置郡县,爨族改称罗罗,亦改为寸,爨之名乃少见。”(见《新纂云南通志》卷84)这就提出了“爨是怎样从一姓氏演变为民族的”的论... 方国瑜先生说:“爨之称,初本一姓,为南中望族,统率诸部,雄视一隅,史籍乃以为部名和种族名,自后爨部置郡县,爨族改称罗罗,亦改为寸,爨之名乃少见。”(见《新纂云南通志》卷84)这就提出了“爨是怎样从一姓氏演变为民族的”的论题,今不惴固陋试论之,以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姓氏 历史演变 中国 “南中望族”
下载PDF
西南地区书法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为例
11
作者 刘晓东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书法资源的地域分布,并对书法及相关资源如风景、民俗、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设计好书法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加强从业人员的书法教育。同时,在开发中要注意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旅游 丽江古城
下载PDF
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 被引量:65
12
作者 张娟 王茂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作为乡村空间价值重现的重要形式,乡村绅士化在西方国家受到极大关注,而我国则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乡村绅士化现象为主线,选取爨底下村为案例区,采用参与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对人口结构、聚落形态、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绅士化... 作为乡村空间价值重现的重要形式,乡村绅士化在西方国家受到极大关注,而我国则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乡村绅士化现象为主线,选取爨底下村为案例区,采用参与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对人口结构、聚落形态、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绅士化表征空间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绅士化前后,生活空间发生重大变化,生活群体构成逐渐多样化,住宿价格飞涨,聚落空间的相似性被打破,居住空间逐步开放化,传统公共空间趋于退化或消失,当地村民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而这些变化是绅士化过程中多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绅士化 旅游型村落 生活空间重塑 特征与机制 底下村
原文传递
基于两山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55
13
作者 唐承财 郑倩倩 +1 位作者 王晓迪 邹兆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传统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传统建筑损坏、本土文化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案例地,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其资源环境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究两山理论下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传统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传统建筑损坏、本土文化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案例地,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其资源环境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究两山理论下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该村"青山"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绿水"资源稀少。(2)旅游业是该村振兴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3)该村旅游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村落有青山无绿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营销方式传统粗放;旅游开发与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4)基于两山理论与绿色发展理论,构建了保护性开发资源、创意化设计产品、绿色化服务供给、多渠道营销、多元化社区参与、三权分离管理的传统村落旅游业"六翼齐飞"的绿色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业 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 底下村
原文传递
“爨弄”辨析──兼谈戏曲文化渊源的多元性问题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天骥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3-73,共11页
宋代爨弄具有歌舞、诨闹、幻术、化装等属性。它不同于宋以前各种泛戏曲形态各自为政的表演方式,建立了把不同行当、伎艺串合在一起,共同表现同一内容的艺术体制。它是戏曲发展的转捩点;也是使戏曲具有唱、做、念、打结合的艺术特征... 宋代爨弄具有歌舞、诨闹、幻术、化装等属性。它不同于宋以前各种泛戏曲形态各自为政的表演方式,建立了把不同行当、伎艺串合在一起,共同表现同一内容的艺术体制。它是戏曲发展的转捩点;也是使戏曲具有唱、做、念、打结合的艺术特征的催化剂。爨弄来自古彝族地区。它的盛行,体现出戏曲文化渊源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戏曲发展 艺术体制 表演方式 行当 歌舞 艺术特征 为政 渊源 宋代
原文传递
京西古村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索——以爨(川)底下村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运伟 姜英朝 胡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京西门头沟地区分布着30余座古村落。目前大多数古村落已经或即将进行旅游开发。本文以爨底下村为例,在评述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指出...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京西门头沟地区分布着30余座古村落。目前大多数古村落已经或即将进行旅游开发。本文以爨底下村为例,在评述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爨底下村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遗产旅游 可持续发展 底下村
下载PDF
“五花爨弄”及其意义新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玉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五花爨弄”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关于“五花爨弄”,近世学者研究已多而分歧亦多,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本文考订认为:“五花爨弄”即南诏、大理之高级迎宾馆———五花楼内所表演的一种爨系乐舞,渊源于爨氏统治时期的“乐... “五花爨弄”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关于“五花爨弄”,近世学者研究已多而分歧亦多,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本文考订认为:“五花爨弄”即南诏、大理之高级迎宾馆———五花楼内所表演的一种爨系乐舞,渊源于爨氏统治时期的“乐人幻戏”。“五花爨弄”于北宋末传入内地后,不啻巨大地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发展,且直接丰富了中国汉语言的表达。由此揭示,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文化影响是相互的,虽不排除内地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花弄” 戏曲 乐舞 大理州 中国 民族音乐
原文传递
爨·爨氏·爨文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建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3-38,共6页
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 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前后大约辉煌了700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爨文化的特征,体现在民族的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和碑刻文化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 氏家族 文化的特征
下载PDF
“爨体”郄见
18
作者 唐楷之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7期4-9,F0003,共7页
一、“爨体”意涵《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先后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与道光七年(1827)被发现,适逢碑学鼎盛,搜访碑志风气流行。《爨龙颜碑》早在元明即见著录于《云南志略》《云南通志》。
关键词 龙颜碑》 宝子碑》 云南志略 碑学 云南通志 碑志
原文传递
论爨文化时期南中地区的夷汉民族融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爨文化时期南中汉族移民的"夷化"和随之出现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是由夷汉民族融合形成的新型民族群体。探讨这一时期夷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融合途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对于认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 爨文化时期南中汉族移民的"夷化"和随之出现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是由夷汉民族融合形成的新型民族群体。探讨这一时期夷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融合途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对于认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时期 南中汉族 “西白蛮” “东乌蛮”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山地古村落旅游空间承载力影响要素研究——以爨底下村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霄鹏 王良苗 《中国名城》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路网的迅速发展,原先地处偏远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逐渐成为了旅游的目的地,特别是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了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热点景区。山地古村落如北京西部的爨底下村,因其独特的山地环境景观、聚落结构形态和传... 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路网的迅速发展,原先地处偏远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逐渐成为了旅游的目的地,特别是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了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热点景区。山地古村落如北京西部的爨底下村,因其独特的山地环境景观、聚落结构形态和传统民居建筑,成为旅游资源中的一种类型。山地古村落在游赏对象、游览方式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其旅游的空间承载力也由这几方面要素共同作用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古村落 空间承载力 影响要素 底下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