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炸活塞式大电流高速限流开断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锋 张晓锋 +1 位作者 戴超 庄劲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1,114,共4页
针对高温环境及大电流要求,对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关键部件-大电流高速开断器开展了研究。说明了爆炸活塞式高速限流开断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热电耦合模型,对温升进行仿真。推导了爆炸活塞式开断器可靠... 针对高温环境及大电流要求,对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关键部件-大电流高速开断器开展了研究。说明了爆炸活塞式高速限流开断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热电耦合模型,对温升进行仿真。推导了爆炸活塞式开断器可靠分断所需药量的计算公式;基于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制了DC320V/2 500 A原理样机,进行了温升实验,样机在额定通流下炸药装药位置温升29 K,满足高温环境应用要求。设计了相关试验测试线路,完成了实际爆炸分断时间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药量计算准确,开断器样机分断时间约为110μs,能满足电力系统短路限流分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保护 混合型限流熔断器 爆炸活塞 高速开断装置
下载PDF
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爆炸活塞式高速开断装置炸药腔室结构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枫 庄劲武 +2 位作者 江壮贤 武瑾 赵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17-2424,共8页
爆炸活塞式高速开断装置的炸药腔室结构直接影响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动力、电气性能,不合理的结构会使动子获得的动能降低,导致分断能力下降甚至分断失败。针对此问题,以LS-DYNA为仿真平台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炸药腔室的结构进行... 爆炸活塞式高速开断装置的炸药腔室结构直接影响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动力、电气性能,不合理的结构会使动子获得的动能降低,导致分断能力下降甚至分断失败。针对此问题,以LS-DYNA为仿真平台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炸药腔室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冲击波在炸药腔室内的传播规律,并分别分析了炸药与活塞距离、活塞半径、药腔半径对开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炸药腔室结构参数存在最优值。最后设计了额定900 V/1 000 A的装置样机进行了分断特性和短路开断试验,试验中开断器动子位移与仿真一致,样机成功分断了预期峰值40 k A、电流上升率12 A/μs的短路电流,机械刚分时间为84μs,短路电流峰值被限制在22.7 k A,表明仿真模型与相关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爆炸活塞式高速开断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限流熔断器 爆炸活塞 高速开断装置 炸药腔室 非线性动力学 结构优化 短路开断
下载PDF
爆炸活塞式分离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晨冰 杨洋 赵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设计了一种分离装置,对3 kg的钢球进行推力试验。对两种不同装药量下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分离器的内弹道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作用于活塞的压力变化曲线,同时,结合ANSYS/LS-DYNA进行联合仿真,相对试... 设计了一种分离装置,对3 kg的钢球进行推力试验。对两种不同装药量下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分离器的内弹道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作用于活塞的压力变化曲线,同时,结合ANSYS/LS-DYNA进行联合仿真,相对试验误差为6.8%。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对应药量分别为0.5 g和1.0 g时,爆炸活塞式分离器的做功能力分别为42.2 J和91.1 J,响应时间在3~5 ms。研究可为爆炸活塞式分离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活塞 内弹道 多-45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爆炸活塞式限流器的温升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巍 王晨 +1 位作者 徐国顺 陈搏 《船电技术》 2012年第5期62-64,共3页
爆炸活塞式限流器采用电弧触发器检测短路电流,触发爆炸活塞机构高速分断电路,具有较强的限流能力。本文基于ANSYS11.0建立了直流爆炸活塞式限流器的三维热电耦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和试验基本一致。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安装火工品装置... 爆炸活塞式限流器采用电弧触发器检测短路电流,触发爆炸活塞机构高速分断电路,具有较强的限流能力。本文基于ANSYS11.0建立了直流爆炸活塞式限流器的三维热电耦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和试验基本一致。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安装火工品装置的部位温升仅21K,可见这种结构中火工品装置的长期工作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火工品装置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活塞式限流器 热电耦合仿真 表面综合传热系数 接触电阻 温升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