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0
- 1
-
-
作者
李宗银
姜华
汪泽成
王铜山
鲁卫华
吕宗刚
-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0,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
-
文摘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造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认为:桐湾运动等4次构造运动控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其中:①桐湾运动以区域性升降运动为主,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造就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这2套近地表古岩溶储层的形成且大面积分布;②加里东运动形成了乐山—龙女寺大型古隆起,奠定了震旦系油气富集带形成的构造背景;③海西—印支期,震旦系以整体沉降为主,早期古隆起格局继承性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进入成油高峰期,古隆起区发育大型古油藏;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四川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震旦系被深埋,使得古油藏发生原油裂解成气,成为震旦系重要的气源;⑤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是震旦系气藏调整的关键期。结论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勘探潜力大,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斜坡带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
Keywords
Sichuan Basin
Sinian
Leshan-Longnüsi Paleohigh
Tongwan Movement
Caledonian Movement
paleo poo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oil-cracking gas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黔南坳陷及邻区盆地演化和海相沉积的后期改造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吴根耀
王伟锋
迟洪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7-521,共15页
-
文摘
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围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的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的北界和西南界断裂的基础。中侏罗世后的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的东界,印支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的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的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
关键词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
油气勘探
-
Keywords
southern Guizhoupling, Guangxi orogeny, Indosinianny, oil-gas explorationDepression, tectono-palaeogeographicorogeny, Yanshanian orogeny, latestevolution, basin-orogeny cou-Yanshanian- Himalayan oroge-
-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浅析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刘军
黄波
杨涛
徐伟钧
刘敏
曹其琛
-
机构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
出处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4期345-349,400,共6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社发公关领域项目(黔科合〔2016〕2846)
中国地质调查局“旋涡大地构造与成矿”项目(12120113079400-6)
-
文摘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引起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与美洲大陆向西漂移,产生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的加厚并深插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而上涌,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成矿物质上涌,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和太平洋东部边缘产出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系列.初步提出太平洋东部边缘成矿作用明显超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原因.
-
关键词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板块碰撞与俯冲
“加厚旋涌”效应
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
-
Keywords
Yanshanian-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plate collision and subduction
"thickening swirl upwelling"effect
world-class super-larg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