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卜荪与作为现代文学批评概念的“含混” 被引量:9
1
作者 秦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燕卜荪的《含混七型》对诗歌语言"含混"现象进行重新阐释与细致分类,成为其构建以语词分析批评为核心的诗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在燕卜荪看来,诗歌语言"多义性"不仅取决于诗歌文本本身,还涉及读者反应和诗人意图。他... 燕卜荪的《含混七型》对诗歌语言"含混"现象进行重新阐释与细致分类,成为其构建以语词分析批评为核心的诗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在燕卜荪看来,诗歌语言"多义性"不仅取决于诗歌文本本身,还涉及读者反应和诗人意图。他分别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向度上,对诗歌含混现象加以批评展示,并将诗歌语言的"多义性"提升到审美层面,由此促使"含混"在现代文学批评中被提升为一个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混七型》 含混 现代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含混、朦胧,或歧义——燕卜荪“复义理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宝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复义"概念指文本的表现意义模糊而不确定,一项陈述会产生多种意义,它是诗歌表现的重要技巧之一。燕卜荪认为"复义"主要有七种基本类型,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含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复义理论” 含混 朦胧 文本 诗歌 英国 多义性 “复义”形态
下载PDF
“诗义”分析的越位之思——朱自清“解诗”法的理论背景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5
3
作者 成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5,共9页
朱自清曾汲取英国瑞恰慈、燕卜荪之说,发展出一套"解诗"方法,用于剖析新、旧体诗,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建制提供了重要助力。这套方法集中展示出,西学介入所产生的正、反各种可能性。他尤其常以纯理性的"诗义"分... 朱自清曾汲取英国瑞恰慈、燕卜荪之说,发展出一套"解诗"方法,用于剖析新、旧体诗,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建制提供了重要助力。这套方法集中展示出,西学介入所产生的正、反各种可能性。他尤其常以纯理性的"诗义"分析,代替非仅理性所能为功的"诗艺"品鉴。燕卜荪早已明示,理性方法有其适用限度,朱自清却未加留意,这和当时中国主流学界对理性的过度渴求有关。怎样准确消化西学,始终是中国文学研究必须直面的一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瑞恰慈 解诗 诗义 诗艺
下载PDF
置身名流:燕卜荪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和诗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曹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72,共10页
威廉·燕卜荪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兴起之前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1937—1939年在西南联大讲授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批评理论等,由此在中国一批年轻的"学术名流"之中播下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论的种子,这笔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已... 威廉·燕卜荪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兴起之前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1937—1939年在西南联大讲授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批评理论等,由此在中国一批年轻的"学术名流"之中播下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论的种子,这笔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已然成为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批评和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南联大诗人群、中国现代诗评论以及新中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奠基者王佐良、穆旦、袁可嘉等人为例,阐述燕卜荪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和诗论在20世纪中期的萌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现代派诗歌和诗论
原文传递
论燕卜荪与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的理论建构
5
作者 秦丹 《华中学术》 2023年第2期38-45,共8页
现代文学批评家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与威廉斯的剑桥生涯及语义批评思想的酝生和发展,构成了一个关联性的整体,即“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伴随以“英国性”为宗旨的文学爱国主义热潮的兴起,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开始以崭新的视角审视... 现代文学批评家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与威廉斯的剑桥生涯及语义批评思想的酝生和发展,构成了一个关联性的整体,即“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伴随以“英国性”为宗旨的文学爱国主义热潮的兴起,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开始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文学作品,形成别具一格的批评原理,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实践。燕卜荪为代表的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关于民族语言建构的探索,对英国文化思想的理论建设和民族精神共同体的理论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大学 语义批评 共同体
原文传递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抗日战争叙事
6
作者 张剑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0,共13页
燕卜荪是英国著名的批评家和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成为了一大批中国英语界著名前辈的启蒙老师。燕卜荪在中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所思所想,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 燕卜荪是英国著名的批评家和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成为了一大批中国英语界著名前辈的启蒙老师。燕卜荪在中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所思所想,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社会和历史。燕卜荪这些“中国作品”的细节,通过文史互证式阅读,可以还原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从而向我展示抗日战争不仅是这些作品的背景,更是它们的一个重要主题。燕卜荪的抗日战争叙事,包括他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对中日文化关系的思考,代表了他的文化和审美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抗日战争 西南联大 文史互证
原文传递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与种族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7,共8页
燕卜荪在中国英语界是一个传奇人物,老一辈许多英语大家从燕卜荪那里得到了英语启蒙教育,他们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给予燕卜荪的人品和学识以高度评价。然而,前辈很少谈到燕卜荪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很少谈到他的"中国作品"中的文... 燕卜荪在中国英语界是一个传奇人物,老一辈许多英语大家从燕卜荪那里得到了英语启蒙教育,他们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给予燕卜荪的人品和学识以高度评价。然而,前辈很少谈到燕卜荪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很少谈到他的"中国作品"中的文化和身份问题,以及中国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这些都需要我们进入燕卜荪在这个时期所留下的文字资料,如诗歌、小说、批评论文、书信、旅行笔记等等。本文试图通过细读燕卜荪在中国创作的诗歌、小说、批评论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旨在理清燕卜荪对文化身份、中西文化差异等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身份 种族 文化差异
原文传递
威廉·燕卜荪:从朦胧到复杂 被引量:4
8
作者 曹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1,156,共11页
燕卜荪是20世纪一位具有原创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文学批评家。从《朦胧的七种类型》到《复杂词的结构》,燕卜荪对英国文学文本中大量词语及其意义的生成和演变进行了从内涵到外延、从语义到语境的挖掘和研究。本文着重考察和梳理燕卜荪... 燕卜荪是20世纪一位具有原创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文学批评家。从《朦胧的七种类型》到《复杂词的结构》,燕卜荪对英国文学文本中大量词语及其意义的生成和演变进行了从内涵到外延、从语义到语境的挖掘和研究。本文着重考察和梳理燕卜荪对"含混"和"复杂词"及其内在机制形成的界定和探讨,分析"浓缩教义"如何使得词语背负复杂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关系,从而导致词语意义的生成、变化和沉淀。文章还对对燕卜荪的"复杂词"和威廉斯的"关键词"进行对比,以期揭示二者之间的独立取向和共同目标,最后得出燕卜荪是一位文化语义批评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混 复杂词 浓缩教义
原文传递
诗人的天足:受难的品质与戏剧化手法——细读穆旦诗作《哀国难》
9
作者 邱菲洋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穆旦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通过运用现代化、散文化的语言方式,拓宽了新诗自由生长的语境和空间,在为新诗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赋予其更多的可能性。穆旦作品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这一方面表明他是“新诗戏剧... 穆旦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通过运用现代化、散文化的语言方式,拓宽了新诗自由生长的语境和空间,在为新诗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赋予其更多的可能性。穆旦作品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这一方面表明他是“新诗戏剧化”的有力践行者,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其虽深受燕卜荪、艾略特、奥登等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 散文化 穆旦 戏剧化 奥登 艾略特
下载PDF
威廉·燕卜荪在北京大学:1947-1952——读约翰·哈芬登的《燕卜荪传》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0,共8页
英国著名批评家、诗人威廉·燕卜荪(1906-1984)在中国的学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曾经是西南联大的英语教授(1937-1939),是许多老一辈中国知名英语学者的文学启蒙老师,然而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学经历(1947-1952)很少有人知晓,也很少为... 英国著名批评家、诗人威廉·燕卜荪(1906-1984)在中国的学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曾经是西南联大的英语教授(1937-1939),是许多老一辈中国知名英语学者的文学启蒙老师,然而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学经历(1947-1952)很少有人知晓,也很少为人书写。英国学者约翰·哈芬登的《燕卜荪传》(第2卷)为我们展示了燕卜荪的这段难忘的经历,但是哈芬登对这些经历的解读有些令人生疑。本文试图分析相关的史料和史实,从中国人的视角为读者展示燕卜荪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同时希望为燕卜荪的对华态度和政治立场做一个准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英国文学 人文教育
原文传递
德高望重,垂范学林——记著名学者、翻译家刘重德先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晓荣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刘重德 学林 西语系 罗常培 柳无忌 理学会 学会理事 历尽坎坷 英国戏剧
下载PDF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解读威廉·燕卜荪的中国经历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英国著名批评家、诗人威廉·燕卜荪是东西文化碰撞的一个实例,作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其经历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他对自身身份的焦虑。分析他在这个时期留下的文字资料,包括诗歌、小说、批评论文、书信、旅行笔记等等,... 英国著名批评家、诗人威廉·燕卜荪是东西文化碰撞的一个实例,作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其经历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他对自身身份的焦虑。分析他在这个时期留下的文字资料,包括诗歌、小说、批评论文、书信、旅行笔记等等,将为读者展示他对文化身份、中西文化差异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展示文化间如何通过碰撞和协商以达到相互包容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身份 文化 协商
原文传递
诗人王佐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中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2,共5页
学界称王先生教育家、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比较文学家、诗人。他不在乎这些"家"的头衔,称他诗人,他是最喜欢的。他一生中著述等身,写的诗却并不多,但是诗的确写得好。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同时用中英文写诗,不止写诗,还评诗、译... 学界称王先生教育家、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比较文学家、诗人。他不在乎这些"家"的头衔,称他诗人,他是最喜欢的。他一生中著述等身,写的诗却并不多,但是诗的确写得好。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同时用中英文写诗,不止写诗,还评诗、译诗、编诗集、写诗史。读《王佐良全集》,可看到他毕生用心于诗。纵览他的全部著作,有七部与诗有关。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在《中学生》等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和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佐良 译诗 著述等身 现代诗 中学时代 王先生 英诗 彭斯 穆旦
原文传递
燕卜荪与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艺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柳 王泽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5,共6页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授课期间曾专门讲授西方现代诗,并以精细的语义分析法解诗。西南联大诗人群在接受和学习西方现代诗时,也在进行诗歌写作的实践。在燕卜荪的影响下,西南联大诗人群在创作上有着多方面的诗艺探索,本文从三个角度来对比分...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授课期间曾专门讲授西方现代诗,并以精细的语义分析法解诗。西南联大诗人群在接受和学习西方现代诗时,也在进行诗歌写作的实践。在燕卜荪的影响下,西南联大诗人群在创作上有着多方面的诗艺探索,本文从三个角度来对比分析燕卜荪与西南联大诗人群在诗艺上的相似与相通之处,即意象的知性化、思维的哲理化和语言策略的戏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群 知性 玄思 戏剧化
下载PDF
西方近现代诗歌史上的“戏剧化”诗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苏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7,191,共9页
西方诗学中的"戏剧"美学传统,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以来的抒情文学,赫兹利特、勃朗宁、叶芝、庞德、艾略特和布鲁克斯等英美新批评诗家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抒情诗的"戏剧化",主要集中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抒情诗主体"... 西方诗学中的"戏剧"美学传统,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以来的抒情文学,赫兹利特、勃朗宁、叶芝、庞德、艾略特和布鲁克斯等英美新批评诗家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抒情诗的"戏剧化",主要集中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抒情诗主体"角色"化、"面具"化,间离自我或走向他者;二是吸收"对立""冲突"等"戏剧性"美学精神,使抒情诗歌充满互相矛盾和异质的经验和情思。这些都旨在丰富后起建立的正统"抒情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融合 抒情诗 戏剧化 新批评 柯尔律治 布鲁克斯
下载PDF
朱自清的诗学理论对燕卜荪语义学的借镜与转换
16
作者 崔小兴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8-92,共5页
关于诗歌多义的解读,中国古代学者早有所提及,但是将诗歌的多义性视为一种理论范畴来探究,则是伴随着西方语义学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朱自清《诗多义举例》正是在燕卜荪诗学理论的影响下而写成的对中国古典诗歌多义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篇... 关于诗歌多义的解读,中国古代学者早有所提及,但是将诗歌的多义性视为一种理论范畴来探究,则是伴随着西方语义学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朱自清《诗多义举例》正是在燕卜荪诗学理论的影响下而写成的对中国古典诗歌多义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篇专论。其中,他既借镜燕卜荪的语义分析,又赓续中国古典文论的文本考据以完成对其的转换,实现了西方现代文论与中国古典文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成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质的当代文学理论,而这对于当今学者在面对西方文论时如何做到借“石”攻“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语义学 借镜 转换
下载PDF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之“ambiguity”的译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瑜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燕卜荪《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中"ambiguity"作为燕卜荪诗学的核心术语而广为人知,并对其后的新批评文论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个术语在中国的译名以"多义"为起始,又经历了"晦涩""、朦胧"&q... 燕卜荪《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中"ambiguity"作为燕卜荪诗学的核心术语而广为人知,并对其后的新批评文论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个术语在中国的译名以"多义"为起始,又经历了"晦涩""、朦胧""、含混""、复义"等多种译名的变迁,体现了国内学界对于新批评乃至整个西方文论的接受现状。本文通过对其译名变迁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各种译名的辨析,最终认为"复义"是目前对于"ambiguity"较为适合的译名,并希望以此为突破点,加强国内学界对于相关文论术语定义范畴的共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IGUITY 复义 含混 新批评
下载PDF
威廉·燕卜荪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柳 《诗探索》 2019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是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也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为中国人所知则因为他曾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传奇教师,他所教过多位中国学生后来成了著名诗人或学者。西南联大的学生赵瑞蕻、王佐良等人... 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是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也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为中国人所知则因为他曾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传奇教师,他所教过多位中国学生后来成了著名诗人或学者。西南联大的学生赵瑞蕻、王佐良等人的回忆散文和大部分西南联大研究著作往往聚焦于燕卜荪在西南联大的教学活动,对于燕卜荪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国内学界关注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混七型 现状与思考
原文传递
论燕卜荪与英美新批评派之间的理论关联与分歧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学术界将威廉·燕卜荪归为英美新批评派的惯常认识并不到位。燕卜荪恰恰是在与新批评派理论相区分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自己在思想上的划界,进而建立了极富个人特色的理论体系。燕卜荪非常强调作者生平以及历史背景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 学术界将威廉·燕卜荪归为英美新批评派的惯常认识并不到位。燕卜荪恰恰是在与新批评派理论相区分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自己在思想上的划界,进而建立了极富个人特色的理论体系。燕卜荪非常强调作者生平以及历史背景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而这两者恰恰是新批评家们所尽力避免的。燕卜荪以"形式"和"作者的意图"所展开的系列论述,是其与英美新批评派之间理论分歧的显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形式 作者意图
下载PDF
燕卜荪复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局限——以《朦胧的七种类型》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祥云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6-42,共7页
在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国化的过程中,传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朦胧的七种类型》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教学讲学、著述译介和教材阐释三个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译介迟缓、教材阐释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 《朦胧的七种类型》 传播 局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