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ZSM-5对燃气烟气中NO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月明 于庆君 +4 位作者 易红宏 张亚杰 曹雨萌 李典泽 唐晓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75-2281,共7页
由于燃气烟气中水含量高,从预处理条件、H_2O含量和O_2含量方面考察Cu-ZSM-5分子筛吸附N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O_2,无水条件下,Cu-ZSM-5(Si/Al=25)吸附效果最好,穿透吸附量为0.8371mmol/g;通过FT-IR验证NTP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Cu-ZS... 由于燃气烟气中水含量高,从预处理条件、H_2O含量和O_2含量方面考察Cu-ZSM-5分子筛吸附N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O_2,无水条件下,Cu-ZSM-5(Si/Al=25)吸附效果最好,穿透吸附量为0.8371mmol/g;通过FT-IR验证NTP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Cu-ZSM-5分子筛中H_2O,并保留-OH吸附位;H_2O的存在能够明显抑制Cu-ZSM-5的吸附能力,在烟气含8%H_2O的条件下,Cu-ZSM-5穿透吸附量下降至0.09566mmol/g,相比之下,混合吸附剂CMS/La-Cu-ZSM-5=1/9穿透吸附量可达0.1889mmol/g;O_2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NO吸附,但在10%O2时出现了氧抑制现象;通过TPD和FT-IR分析,Cu-ZSM-5吸附物种以NO_2,NO,-NO_3为主,而在8%H_2O条件下,-NO_3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SM-5分子筛 NO 燃气烟气 吸附 H2O O2
下载PDF
基于固体吸湿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熙 门异宇 +1 位作者 刘晓华 张世钢 《暖通空调》 2019年第10期87-91,共5页
为了充分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提出了基于固体吸湿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搭建一体化实验台,对系统的热回收效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烟气温度降至20℃左右,余热回收效率可达到87%~94%。经过间壁式换热器的烟... 为了充分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提出了基于固体吸湿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搭建一体化实验台,对系统的热回收效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烟气温度降至20℃左右,余热回收效率可达到87%~94%。经过间壁式换热器的烟气与热网水温差可以保持在2℃以内,相对湿度接近100%;转轮的热回收性能主要受转速的影响,当转速大于8 r/min时,热回收效率变化趋于平缓,较优工况下转轮的全热回收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烟气 余热回收 固体吸湿循环 热回收效率 间壁式换热器
下载PDF
热油循环方法回收利用燃气透平机烟气余热——海上气田燃气透平机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欧光尧 陈炽彬 江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111,143,共5页
由于受海洋特殊地理环境、生产设施及投资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海上油气生产对燃气透平机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还是一个空白。为此,针对海上平台淡水资源缺乏、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结合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崖城气田的工艺流程,在... 由于受海洋特殊地理环境、生产设施及投资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海上油气生产对燃气透平机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还是一个空白。为此,针对海上平台淡水资源缺乏、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结合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崖城气田的工艺流程,在优选燃气透平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热油循环方法回收利用燃气透平机烟气余热的设计方案:拆除三甘醇再沸器的直燃式加热火管及其燃料气控制系统,在三甘醇再沸器里面安装热油盘管,在燃气透平机烟囱内部安装一个烟气/热油换热器,用于回收燃气透平机的烟气余热,将热油加热到245~300℃之间,建立一套热油循环系统,持续地将已加热的热油输送到热油盘管,加热三甘醇再沸器里的富液三甘醇。可行性及经济性分析表明:该方案需要改造和增加的设备少、体积小,平台空间占用少,改造工作量少,工程实施的技术难度不大,生产操作可靠性高,可行性强,初期投入资金(305.5万元)、生产操作及维修保养成本较低(35.1万元/a);每年可实现的节能减排量为1 955.023t标准煤、可节约燃料气161×104 m3,折合节约费用322万元,经济效益可观,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海上平台 燃气透平机烟气 余热 回收利用 三甘醇再沸器 热油循环 可行性 经济性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NaClO_(2)湿法氧化燃气锅炉烟气脱硝
4
作者 钱莉莉 周慧敏 +2 位作者 朱梦钰 夏逢婕 朱承驻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燃气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研究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的工艺条件,分析了NaClO_(2)浓度、pH、溶液温度及空塔气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以NO_(x)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工艺影响因素与... 针对燃气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研究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的工艺条件,分析了NaClO_(2)浓度、pH、溶液温度及空塔气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以NO_(x)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工艺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NaClO_(2)质量浓度、pH和空塔气速对NO_(x)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NaClO_(2)质量浓度与pH、空塔气速与pH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响应曲面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O_(2)质量浓度为1.2 g/L、溶液pH为5.02、反应温度为59.86℃及空塔气速为1.01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烟气 NO_(x) 湿法脱硝 NaClO_(2)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燃气锅炉烟气NaClO_(2)/Na_(2)S_(2)O_(8)湿法氧化脱硝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钱莉莉 朱梦钰 +2 位作者 周慧敏 夏逢婕 朱承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1-236,共6页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烟气温度、酸性环境以及较低的烟气流速有利于提高脱硝效率。当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比例为0.6/0.6,溶液初始pH值为5,反应温度50℃及烟气流速2 L/min时,NO转化率达97.6%;随反应时间的增加,SO_(2)与NO存在竞争反应,但影响较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lO_(2)及SO_(4)·-等中间产物起重要的氧化作用,且脱硝的主要产物是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烟气 NaClO_(2)/Na_(2)S_(2)O_(8) 脱硝 影响因素 机理研究
下载PDF
煤基乙醇装置燃气加热炉NO_(x)减排技改总结
6
作者 魏银萍 高晓奇 《中氮肥》 CAS 2023年第5期74-78,共5页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kt/a煤基乙醇装置于2017年建成投产,2021年12月咸阳市环保部门发文要求燃气加热炉尾气NO_(x)排放指标按特别排放限值(NO_(x)含量<100mg/m^(3))执行,煤基乙醇装置加热炉尾气无法实现达标排放,NO_(x)减排...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kt/a煤基乙醇装置于2017年建成投产,2021年12月咸阳市环保部门发文要求燃气加热炉尾气NO_(x)排放指标按特别排放限值(NO_(x)含量<100mg/m^(3))执行,煤基乙醇装置加热炉尾气无法实现达标排放,NO_(x)减排改造迫在眉睫。为此,从NO_(x)产生机理入手,通过深入分析与调研市场现有低氮燃烧改造技术的优劣,结合装置的实际情况,决定对3台燃气加热炉进行改造——将加热炉燃烧器更换为一种融合了高分级燃料和烟气内循环技术的超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经测算,年可减排NO_(x)2.308t、减排烟气992.4km^(3),年节约燃气(天然气)费用13.69万元,带来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乙醇装置 燃气加热炉 NO_(x)减排技术 燃气分级+烟气内循环技术 超低氮燃烧器 运行情况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