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体信息的超声在线测量
1
作者 陈豪 焦晓龙 +3 位作者 朱宁迪 董正阳 张剑锋 赵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提出了成型中聚合物熔体温度和密度的超声在线测量方法,并与其他方法对比验证了超声在线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设计并制造了底部不封口的流变模具,搭建了超声信号与温度、压力信号采集平台,采集超声信号后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聚合物熔体内超... 提出了成型中聚合物熔体温度和密度的超声在线测量方法,并与其他方法对比验证了超声在线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设计并制造了底部不封口的流变模具,搭建了超声信号与温度、压力信号采集平台,采集超声信号后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聚合物熔体内超声速度变化曲线,结合压力、温度信号,对注射成型中熔体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速度信号可无损定性反映熔体在型腔内的演化过程;借助于压力信号可迭代计算熔体温度演变曲线,与红外光纤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相比误差小于6%,实现了对聚合物熔体温度的有损定量分析;对超声信号在时/频域内分别计算分析,得到声阻抗与声速的变化曲线,进而计算得到熔体密度的演变曲线,与压力⁃体积⁃温度(PVT)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均方差仅0.0403 g/cm^(3),实现了对聚合物熔体密度的无损定量测量。超声测量技术可实现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体信息的在线测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熔体信息 温度 密度 超声测量
下载PDF
金属熔体的结构与性质Ⅱ——液相线以上不高温度区间原子集团的演变 被引量:6
2
作者 弭光宝 李培杰 何良菊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1-1078,共8页
基于液态金属的微观不均匀性理论,建立了一个定量描述金属熔体结构信息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只需要固态金属的热物性参数及基本结构参数即可给出熔体结构的主要信息,包括激活原子的相对浓度、原子集团的尺寸及其内部包含近程有序原子数等.... 基于液态金属的微观不均匀性理论,建立了一个定量描述金属熔体结构信息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只需要固态金属的热物性参数及基本结构参数即可给出熔体结构的主要信息,包括激活原子的相对浓度、原子集团的尺寸及其内部包含近程有序原子数等.利用所建立模型计算了液相线以上不高温度区间铝、镍熔体的主要结构信息,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同时,分析了过热温度对第Ⅰ、第Ⅱ主族元素的熔体结构信息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结构信息发生规律性变化;讨论了原子序数对第Ⅰ、第Ⅱ主族元素的熔体结构信息的影响,对于第Ⅰ主族元素,熔体结构信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原因是第I主族元素的所有晶体结构均为bcc点阵排列,而对于第Ⅱ主族元素,熔体结构信息变化未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这主要是第II主族元素晶体结构的点阵排列呈hcp-fcc-bcc转变所致.这为深入认识金属熔体结构及预测熔体物性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微观不均匀性 熔体结构信息 原子集团 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金属熔体的结构与性质Ⅰ——固-液相变的剩余键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弭光宝 李培杰 何良菊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9-965,共7页
基于金属的固-液相变机制和液态金属的微观不均匀理论,建立了熔化潜热、汽化潜热与熔点处金属熔体中的剩余键数、近程有序原子数之间的物理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数学推导和证明.该模型只需要晶体结构的基本参数及热物性数据就可以得到... 基于金属的固-液相变机制和液态金属的微观不均匀理论,建立了熔化潜热、汽化潜热与熔点处金属熔体中的剩余键数、近程有序原子数之间的物理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数学推导和证明.该模型只需要晶体结构的基本参数及热物性数据就可以得到金属固-液相变后原子集团内的剩余键数和所包含的近程有序原子数,为进一步认识熔体结构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所建立模型计算了铝、镍熔体的剩余键数和近程有序原子数,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序数对第I、第II主族元素熔体的剩余键数和近程有序原子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熔体 原子集团 剩余键数 近程有序原子数 唯象模型 熔体结构信息
原文传递
金属熔体的结构与性质Ⅲ--运动黏度与原子集团尺寸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弭光宝 李培杰 +2 位作者 Попель ПС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 Н Ю 何良菊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5-1239,共5页
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测量铝熔体的运动黏度,获得935~1383K温度区间的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利用液态结构中原子集团演变行为的计算模型,得到该温度区间的原子集团尺寸-温度关系曲线d(T),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铝... 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测量铝熔体的运动黏度,获得935~1383K温度区间的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利用液态结构中原子集团演变行为的计算模型,得到该温度区间的原子集团尺寸-温度关系曲线d(T),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铝熔体黏度与原子集团尺寸均为温度的单值函数,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的函数关系v(d),即v=v0+K·d(T),该关系间接验证了金属熔体结构信息的计算模型.对于深入研究金属熔体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黏度 原子集团 线性关系 熔体结构信息 模型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