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津都督府陷落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爆发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智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63,共11页
唐与新罗联手灭亡高句丽后,两国因百济故地控制权等问题矛盾激化,新罗利用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战场的良机,于咸亨元年至咸亨三年(670—672)不断进攻唐熊津都督府。出于国内政治及经济需要,唐朝于咸亨三年五月前后主动将熊津都督府... 唐与新罗联手灭亡高句丽后,两国因百济故地控制权等问题矛盾激化,新罗利用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战场的良机,于咸亨元年至咸亨三年(670—672)不断进攻唐熊津都督府。出于国内政治及经济需要,唐朝于咸亨三年五月前后主动将熊津都督府驻军及当地百姓撤往内地,因之有关新罗于咸亨二年(671)夺占熊津都督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在唐罗熊津之战中犯下了一连串的战略、战术失误,而没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整体战略则是熊津都督府撤守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督府 唐罗战争 鸡林道
原文传递
“李勣奏报”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姜维公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三国史记》中的“李勣奏报”虽然是作者金富轼为了行文的方便伪造的,但具体内容实则为唐高宗咸亨年间新罗将领给新罗王的有关占领百济、高句丽故地的战况汇报,所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这份战况汇报,我们可以推知高句丽余众叛乱... 《三国史记》中的“李勣奏报”虽然是作者金富轼为了行文的方便伪造的,但具体内容实则为唐高宗咸亨年间新罗将领给新罗王的有关占领百济、高句丽故地的战况汇报,所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这份战况汇报,我们可以推知高句丽余众叛乱情况及新罗北进的程度;可以考知安东都护府部分州县名称;可以考知熊律都督府州县名称,从而弥补了正史记载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记》 “李勣奏报” 史料价值 高句丽 安东都护府 都督府
下载PDF
关于唐代熊津都督府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智滨 《东北史地》 2010年第6期43-48,共6页
显庆五年(660),唐朝在新罗导引下灭亡百济,并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后唐朝出于战略考虑于麟德二年(665)八月前将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合为一个统一的熊津都督府,以原... 显庆五年(660),唐朝在新罗导引下灭亡百济,并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后唐朝出于战略考虑于麟德二年(665)八月前将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合为一个统一的熊津都督府,以原百济太子扶余隆为统一的熊津都督府都督。《新旧唐书.百济传》有关熊津都督府陷落记载过于简略,其记载的熊津都督府都督扶余隆"惧新罗,寻归京师"或"畏众携散,亦归京师"不符合历史事实。熊津都督府于672年五月前后被唐朝主动放弃,与扶余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督府 百济 新罗 扶余隆
原文传递
伎伐浦之战与薛仁贵被贬象州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炜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66-67,81,共3页
参比中外史料,对发生于上元年间的伎伐浦之战做以考证,在对该战的真实情况论证和客观评价的同时,考证了新旧《唐书》中关于薛仁贵"上元中,坐事徙象州"("复坐事贬象州")的原委情况。
关键词 伎伐浦 薛仁贵 都督府 新罗
下载PDF
唐熊津都督府统治制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恩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唐灭百济后,拟于其地设五都督府实行羁縻统治,以刘仁愿为都护统兵镇守。但是由于百济遗民的反抗,局势很快失控,五都督府制度无从实施,被迫改设熊津都督府,统管军民、抚其余众,特别是应对百济遗民的抵抗,解救被困于府城的刘仁愿。因首任... 唐灭百济后,拟于其地设五都督府实行羁縻统治,以刘仁愿为都护统兵镇守。但是由于百济遗民的反抗,局势很快失控,五都督府制度无从实施,被迫改设熊津都督府,统管军民、抚其余众,特别是应对百济遗民的抵抗,解救被困于府城的刘仁愿。因首任都督王文度刚刚上任就暴病而亡,为了代行其事而又符合制度规定,故增设带方州,以刘仁轨为刺史,与继任熊津都督刘仁愿形成新的统治格局。龙朔三年(663)白江口之战后,局势基本稳定,刘仁轨、扶余隆先后任都督,厘定府州,熊津都督府进入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济 都督府 带方州 刘仁轨 羁縻统治
原文传递
唐朝翦灭百济的动机及其经略熊津都督府的得失
6
作者 董健 《中国边疆学》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唐朝翦灭百济对于其后续的东北边疆经略意义重大,实现了接下来的海东战争战略部署。百济后期错误的对外策略,是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因素。唐朝翦灭百济后,在其故地设置了熊津都督府,扩大了唐朝在东北亚地区的统治范围。然而,新设置的唐熊... 唐朝翦灭百济对于其后续的东北边疆经略意义重大,实现了接下来的海东战争战略部署。百济后期错误的对外策略,是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因素。唐朝翦灭百济后,在其故地设置了熊津都督府,扩大了唐朝在东北亚地区的统治范围。然而,新设置的唐熊津都督府未能妥善安置驻扎的将士,造成军心不稳、人心思归,后来不得不内迁至建安故城,但熊津都督府的治理经验为后来唐朝设置并管理安东都护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百济 海东战争 都督府
下载PDF
从李谨行行迹看唐代民族政策
7
作者 孙炜冉 《乾陵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40-47,共8页
李谨行(619—683)为唐朝民族史、边疆史以及唐朝与朝鲜半岛诸政权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靺鞨裔蕃将,历任检校廓州刺史、积石道经略大使、右卫大将军等职,生前封燕国公。李谨行毕生参与了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剿灭安东都... 李谨行(619—683)为唐朝民族史、边疆史以及唐朝与朝鲜半岛诸政权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靺鞨裔蕃将,历任检校廓州刺史、积石道经略大使、右卫大将军等职,生前封燕国公。李谨行毕生参与了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剿灭安东都护府内高句丽余众叛乱及唐罗战争等海东诸战,是唐朝7世纪中叶海东战事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其在朝鲜半岛的行动轨迹,可以看出彼时海东地区的政治变化及历史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谨行 都督府 高句丽 朝鲜半岛 安东都护府 右卫大将军 河源军 民族政策
原文传递
熊津都督府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直接原因
8
作者 高丹丹 《北大史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08-121,524,共16页
熊津都督府是唐、罗共灭百济后唐朝在百济故地建立的五个都督府之一。本文以历任熊津都督为线索,探讨了熊津都督府从初置时的羁縻府到唐朝在百济故地的军事驻地,又到羁縻府的性质演变过程;从唐朝对百济态度的转变入手,考察其对高句丽的... 熊津都督府是唐、罗共灭百济后唐朝在百济故地建立的五个都督府之一。本文以历任熊津都督为线索,探讨了熊津都督府从初置时的羁縻府到唐朝在百济故地的军事驻地,又到羁縻府的性质演变过程;从唐朝对百济态度的转变入手,考察其对高句丽的战略由主要从北线出击到南北夹击的转变。作者认为,导致唐、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唐朝令新罗割还其所占领的"百济旧地",并欲将整个"百济旧地"(即"高句丽南境"及百济故地)与高句丽做通盘考虑,使之同归安东都护府治下。这影响到新罗的既得利益,因而直接激起了新罗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督府 百济 安东都护府 羁縻府 刘仁轨 句丽 苏定方 王文度 行军大总管 铁勒
原文传递
白江之战后唐、倭、新罗的互动关系
9
作者 《唐史论丛》 2020年第1期15-30,共16页
公元663年,朝鲜半岛西南部发生了一场涉及东亚多个政权的国际性战争,史称"白江之战"[1],战后唐朝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所要探究的是白江之战后,唐、新罗、百济遗民、倭国等各方势力间的应对与互动。一、... 公元663年,朝鲜半岛西南部发生了一场涉及东亚多个政权的国际性战争,史称"白江之战"[1],战后唐朝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所要探究的是白江之战后,唐、新罗、百济遗民、倭国等各方势力间的应对与互动。一、唐朝出征百济与白江之战[2]关于"白江之战",中、日、韩学者在倭国的参战背景和动机[3]、战争性质[1]、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2]等问题上研究颇多,然而较少关注战争后唐朝对朝鲜半岛战略的变化和朝鲜半岛三国、倭国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江之战 高句丽 都督府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