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7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71
1
作者 艾瑛 刘淑芸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药物治疗 胆酸 苯巴比妥 S-腺苷甲硫氨酸 地塞米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2
作者 蔡艾杞 刘路遥 +2 位作者 张应凤 高燕洪 王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1-873,共3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肝脏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瘙痒、肝酶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ICP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并于分娩后迅速消失。ICP病因是多因素的,遗传、内分泌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相互作用。ICP的孕产妇结...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肝脏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瘙痒、肝酶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ICP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并于分娩后迅速消失。ICP病因是多因素的,遗传、内分泌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相互作用。ICP的孕产妇结局通常是良性的,而胎儿并发症如早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和突然的不可预测的胎儿宫内死亡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ICP最安全有效的药物。ICP的管理主要包括孕产妇肝功能与血清胆汁酸水平的监测,同时还包括评估胎儿安全性,并在完成促胎肺成熟后决定适时分娩。本文根据最近的文献资料综述了ICP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诊断 管理 胆酸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姚光弼 《肝脏》 2002年第3期146-149,198,共5页
目的 对自 195 8年至 2 0 0 1年确诊的 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病人作较详细的前瞻性观察 ,以唤起国内同道的注意。方法 从 195 8年诊断第 1例起 ,至今已收集了 40例 ,对其临床过程作了长期的随访。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和肝... 目的 对自 195 8年至 2 0 0 1年确诊的 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病人作较详细的前瞻性观察 ,以唤起国内同道的注意。方法 从 195 8年诊断第 1例起 ,至今已收集了 40例 ,对其临床过程作了长期的随访。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和肝生化检查符合淤胆 ;(2 )除外其他原因的肝内或肝外淤胆 ;(3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 ;(4 )肝活检符合PBC的组织学改变 ;(5 )经 1年以上随访 ,符合PBC的自然病程。结果 自 195 8年至 2 0 0 1年共确诊PBC 40例 ,195 8~ 1990年间仅 9例 ,余者在 1991~ 2 0 0 1年间诊断。 2 9例系上海市常住户口 ,8例系来自外地 ,另 3例系外籍华人。本组发病时平均年龄为 (4 7.9± 9.1)岁 ,确诊时年龄为 (5 1.5± 9.8)岁。女性 3 9例 ,男性仅 1例。本病起病隐匿和缓慢 ,不易觉察。有 14例发病时无明显症状 ,系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 (LFL)异常或高血脂就诊。初起时主诉为乏力、皮肤搔痒、尿深和轻度黄疸。PBC的临床表现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变化 ,一般病程大于 5年或以上 ,往往有黄疸、眼睑黄疣、肝脾肿大、肝掌和蜘蛛痣。长期黄疸病人脸色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色。起病时LFL的异常率如下 :ALP 97.5 % ,GGT 95 % ,ALT80 % ,AST 70 % ,高胆红素血症 5 2 %。免疫荧光法测线粒体抗体 2 0例 ,其中 17例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胆酸 PBC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赵登科 赵彩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患者疏肝利胆通泄汤,组方包括:茵陈20 g、金钱草20 g、蒲公英20 g、姜黄15 g、柴胡15 g、虎杖15 g、鸡内金10 g、枳壳10 g、赤芍10 g、大黄10 g、连翘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水煎、取汁,150 ml口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4 w。结果在治疗4 w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总胆红素、胆汁酸和血糖水平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慢性胆囊谈 疏肝利胆汤 胆酸 疗效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曹杰 蔡艾杞 +1 位作者 田立碧 王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ICP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片300 mg,口服,每日3次...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ICP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片300 mg,口服,每日3次+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5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和TBA、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和TBA、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和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改善ICP患者的瘙痒症状、肝功能及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多烯磷脂酰胆碱 胆酸 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8
6
作者 杨红英 徐晓青 +1 位作者 朱珺熙 赵晓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45-2847,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2例ICP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熊去氧胆酸用于对照组患者,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用于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2例ICP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熊去氧胆酸用于对照组患者,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用于观察组患者。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13%,对照组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能有效提高ICP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妊娠结局,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Th17/Treg失衡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酸 腺苷蛋氨酸 妊娠结局
下载PDF
Bile-acid-induced cell injury and protection 被引量:57
7
作者 Maria J Perez Oscar Bri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4期1677-1689,共13页
Several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ocyte injury caused by the retention of hydrophobic bile acids (BAs) in cholestatic diseases. BAs may disrupt cell membranes through t... Several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ocyte injury caused by the retention of hydrophobic bile acids (BAs) in cholestatic diseases. BAs may disrupt cell membranes through their detergent action on lipid components and can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at, in turn, oxidatively modify lipid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and eventually cause hepatocyte necrosis and apoptosis. Several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triggering hepatocyte apoptosis. Toxic BAs can activate hepatocyte death receptors directly and induce oxidative damage, thereby causi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induc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When these compounds are taken up and accumulate inside biliary cells, they can also cause apoptosis. Regarding extrahepatic tissues, the accumulation of BAs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may contribute to endothelial injury in the kidney and lungs. In gastrointestinal cells, BAs may behave as cancer promoters through an indirect mechanism involv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NA damage, as well as acting as selection agents for apoptosis-resistant cells. The accumulation of BAs may have also deleterious effects on placental and fetal cells. However, other BAs, such as ursodeoxycholic acid,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BA-induced injury in hepatocytes. The major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are protection against cytotoxicity due to more toxic BAs; the stimulation of hepatobiliary secre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due in part to an enhancement in glutathione levels; and the inhibition of liver cell apoptosis. Other natural BAs or their derivatives, such as cholyI-N- methylglycine o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holylsarcosine, interest owing have also aroused to their prot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HOLESTASIS LIVER NECROSIS Oxidative stress Ursodeoxycholic acid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6
8
作者 李蕾 赵新颜 +1 位作者 欧晓娟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CP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婴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9例患者胆汁酸升高,1例胆红素升高;3例并发妊娠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CP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婴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9例患者胆汁酸升高,1例胆红素升高;3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2例分别并发糖尿病、糖耐量异常,1例有先兆子痫;1例羊水胎粪污染;9例患者均行手术分娩,3例早产(35~36周),母婴预后良好。ICP患者转氨酶、总胆汁酸上升时间多集中在妊娠27~34周,产后指标开始下降,以总胆汁酸下降速度最为显著,复常时间比转氨酶早。结论ICP患者体内胆汁酸升高水平与早产发生率呈正相关,适宜病例可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及时引产或行剖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转氨酶 胆汁酸 胆酸
原文传递
熊去氧胆酸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娓娓 沈锡中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熊去氧胆酸作为一种溶解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常用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肝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胆酸 临床应用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囊性纤维化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慢性丙型肝炎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10
作者 吴颖 姚定康 +1 位作者 朱樑 矫健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UDC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单一UDCA治疗,疗程48周...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UDC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单一UDCA治疗,疗程48周。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第4、12、24、48周有关指标变化,包括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ALT、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ALB、TBIL、TBA)]、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L)、Ⅲ型前胶原(PⅢP)〗、免疫学指标(IgG、IgM、自身免疫性抗体)、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乏力及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ALT、AST、ALP、GGT、TBIL及TBA值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以第4周降幅最大;且治疗组ALB第48周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第4、12、24周HA、PⅢP值明显下降,第4、12周LN、Ⅳ-C值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均在第4周降幅较大,而对照组仅HA、PⅢP于第12周才低于治疗前水平。两组IgG、IgM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1例ANA和2例AMA阴转。48周后治疗组较治疗前脾回缩,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增加(P<0.01)。第24、48周,治疗组分别有82.5%、90.0%得到完全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UDC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PBC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效果明显快速,安全性好,优于单用UDCA,主张长期联用,可能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扶正化瘀胶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52年文献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顾而立 姚光弼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1-866,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原发性胆汁陛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所有有关中国人PBC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自1955—2007年共有103篇PBC相关文献,2740例病例报道(剔除重复报道)。16篇文献中9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男为6... 目的研究中国人原发性胆汁陛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所有有关中国人PBC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自1955—2007年共有103篇PBC相关文献,2740例病例报道(剔除重复报道)。16篇文献中9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男为6.82:1,平均年龄42.0~56.2岁,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2.0~98.4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72.40%)、黄疸(67.41%)、纳差(68.58%)、瘙痒(45.60%),无症状患者占20%。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57.53%)、肝肿大(43.56%)和腹水(18.45%)。肝功能检查见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免疫球蛋白以IgM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及其M2型阳性率分别为88.98%与82.65%。30.96%患者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伴发疾病以干燥综合征最常见(9.14%),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95%)和2型糖尿病(2.54%)。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者68.05%(345/507)有效。最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41.67%)和肝衰竭(41.67%)。肝移植仍是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国人PBC的特点同国外报道基本相似。进一步的研究应侧重于流行病学调查、无症状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免疫学机制、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及肝移植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硬化 胆汁胜 原发性 抗线粒体抗体 免疫球蛋白M 胆酸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婷婷 陈江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及症状缓解时间、血生化指标、妊娠结局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ALT、AST、TB、DB和TB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和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黄疸、瘙痒等症状,优化胆道生化指标,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烯磷脂酰胆碱 胆酸 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樊阳阳 张京京 王影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12(IL-12)和IL-18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IL)-12、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羊水污染Ⅱ度、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疗效优越,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功能 白介素-12 白介素-18
原文传递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磷脂转运蛋白、白细胞介素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张建梅 洪博 徐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磷脂转运蛋白(PLTP)、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ICP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S-腺苷蛋氨酸治疗,...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磷脂转运蛋白(PLTP)、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ICP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以及血清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新生儿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ICP患者血清中PLTP、IL-18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ICP患者的瘙痒评分及血清中TBA、DBIL、TBIL、AST、ALT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瘙痒评分及血清生化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在内,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Apgar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治疗后PLTP、IL-18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对ICP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降低了患者血清中PLTP、IL-18水平,为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酸 S-腺苷蛋氨酸 磷脂转运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胡翠芳 朱大伟 李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血清胆汁酸升高(>10μmol/L)为主要特征,重症可伴有黄疸和肝酶升高,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后ICP的临床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血清胆汁酸升高(>10μmol/L)为主要特征,重症可伴有黄疸和肝酶升高,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后ICP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指标常可自动恢复正常,对孕妇危害不大,主要在孕期危及胎儿,容易引发胎儿宫内缺氧、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胎死宫内或死产[1]。ICP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雌激素水平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产前检查时对ICP高危孕妇筛查肝功能和血清胆汁酸水平,有利于ICP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并发症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胆酸
原文传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16
作者 艾瑛 刘淑芸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评估熊去氧胆酸 (UDCA)、地塞米松 (DX)或葡萄糖、维生素 C、肌苷、鲁米那联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效果。方法 :4 8例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A组 U DCA 1g/ d,14天为 1个疗程 ;B组 DX 9m g/ d,10天后渐减量而停药 ;C组 1... 目的 :评估熊去氧胆酸 (UDCA)、地塞米松 (DX)或葡萄糖、维生素 C、肌苷、鲁米那联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效果。方法 :4 8例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A组 U DCA 1g/ d,14天为 1个疗程 ;B组 DX 9m g/ d,10天后渐减量而停药 ;C组 10 %葡萄糖、维生素 C、肌苷、鲁米那联用 ,观察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评分 ,AL T、AST明显下降 (P<0 .0 5 ) ,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A组、B组 TBA显著下降 (P<0 .0 1) ,而 C组无明显改变 (P>0 .0 5 ) ;与 C组相比 ,AB两组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粪染的发生明显减少 (P<0 .0 5 )。除 A组有 1例过敏外 ,母儿均无毒副反应。结论 :U DCA和 DX是治疗 ICP安全、有效的药物 ;联用葡萄糖、维生素 C、肌苷、鲁米那对改善肝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药物疗法 胆酸 地塞米松 鲁米那 治疗 疗效比较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陈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PBRG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B组采用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PBRG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B组采用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3. 72%,高于B组的76. 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个月后,2组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上述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30%,低于B组的13. 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PBRG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胃部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酸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0
18
作者 施健 刘苏 +4 位作者 陈伟忠 曾欣 陈岳祥 杨秀疆 谢渭芬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评价长期应用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中等剂量(13~15mg·kg-1·g-1)熊去氧胆酸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 目的评价长期应用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中等剂量(13~15mg·kg-1·g-1)熊去氧胆酸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1038例患者。熊去氧胆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检测指标,但不能改善疲劳和瘙痒等症状。病程Ⅰ至Ⅱ期的患者治疗2年后肝脏组织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3),但分析所有患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荟萃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死亡率(OR0.99,95%可信区间0.62~1.58)、肝病相关死亡率(1.05,0.53~2.05)、肝移植率(0.87,0.53~1.41)、死亡和(或)肝移植率(0.92,0.64~1.31)和肝功能失代偿率(0.94,0.60~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也无足够证据支持熊去氧胆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患者及早并长期应用熊去氧胆酸可能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评价
原文传递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 李玲 王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24-3627,共4页
目的比较单用思美泰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ICP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采用思美泰1 000 mg静脉滴注,1次/d,联... 目的比较单用思美泰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ICP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采用思美泰1 000 mg静脉滴注,1次/d,联合口服熊去氧胆酸300 mg,2次/d;B组17例,采用思美泰1 000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同时给予ICP的常规治疗及监护。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各项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皮肤瘙痒情况、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情况。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A、B两组瘙痒评分、TBA、TB、DB、ALT、AST治疗7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瘙痒评分治疗3 d、7 d后与治疗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3,P=0.068),余五项指标及A组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 d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与治疗前瘙痒评分、TBA、ALT、AST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中两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思美泰治疗重度ICP有一定疗效,但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相比,后者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思美泰 胆酸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泓 张琚芳 朱启英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991-99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等数据库,纳入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 目的系统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等数据库,纳入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7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较单用熊去氧胆酸可更好地降低血生化指标ALT[MD=3.63,95%CI(0.63,6.64),P=0.02)]、TB[MD=3.70,95%CI(1.45,5.96),P=0.001]和AST[MD=7.61,95%CI(2.47,12.75),P=0.004)]的水平;还可以明显降低羊水污染率[OR=0.29,95%CI(0.19,0.45),P=0.000 01]、剖宫产率[OR=0.53,95%CI(0.36,0.79),P=0.002]、产后出血率[OR=0.32,95%CI(0.12,0.90),P=0.03]、早产率[OR=0.36,95%CI(0.24,0.55),P<0.000 01]、胎儿窘迫发生率[OR=0.33,95%CI(0.19,0.58),P=0.000 1]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OR=0.30,95%CI(0.19,0.47),P<0.000 01],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MD=0.20,95%CI(0.08,0.31),P=0.000 08],对胎儿生长更有利[MD=0.45,95%CI(0.23,0.66),P<0.000 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改善孕妇临床症状和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胆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