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旅游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以贵州荔波漳江大小七孔景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 杨远丽 +1 位作者 贺一雄 林玉维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6期1096-1114,共19页
山地旅游区已成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环境议题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采用社媒照片识别并客观刻画山地旅游区CES和分项CES的时空演变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以贵州荔波漳江大小七孔景区为案例地,选取2015—2022年间六只脚和两步路网站... 山地旅游区已成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环境议题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采用社媒照片识别并客观刻画山地旅游区CES和分项CES的时空演变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以贵州荔波漳江大小七孔景区为案例地,选取2015—2022年间六只脚和两步路网站上带有地理标记的景区照片为数据源,通过社媒照片内容分析、最近邻点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典型山地旅游区CES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CES空间分布由零散向集聚演变,分项CES空间集聚特征增强。(2)分项CES热点区由单核独立、多核分布,逐渐向景区东部带状延伸、西部零散分布的空间模式演变。(3)水体、道路、高程、土地利用类型等自然和社会因素是影响CE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而自然因素的影响力却逐渐弱化。(4)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因子与距道路距离、距水体距离因子间交互作用的空间解释力相较于单因子明显提升,而相较于单一自然或社会维度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两个维度之间的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更强。基于此,本研究以期丰富山地旅游区CES时空分析的理论范式,并为山地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及公众社会-生态福祉提升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时空格局 照片内容分析 大小七孔景区
原文传递
基于社交媒体照片的公众乡村景观偏好——以上海市青西地区为例
2
作者 张心素 于辰龙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6期84-87,共4页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及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导致了乡村和城市景观风貌趋同、乡村地域风貌特色丧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乡村风貌、合理规划乡村景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规划设计满足公众的需求,应准确、全面地了解公众...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及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导致了乡村和城市景观风貌趋同、乡村地域风貌特色丧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乡村风貌、合理规划乡村景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规划设计满足公众的需求,应准确、全面地了解公众对乡村景观的偏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传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意见的主要平台。尤其是一些带有地理信息的照片数据,为景观规划、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带有空间信息的景观感知偏好数据。文章以上海市青西地区为例,对社交媒体上公众发布的照片进行内容分析,分析总结公众的乡村景观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公众景观偏好 社交媒体 照片内容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宁波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与游客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孟玮 张建国 张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06-114,共9页
以网络平台游客感知评价的文本和照片内容分析为手段,研究宁波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与游客行为特征.结果表明:①园艺植物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地域特色突出和主题活动可参与性强是游客体验后旅游形象的总体感知;②4,5月和10月为两个客... 以网络平台游客感知评价的文本和照片内容分析为手段,研究宁波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与游客行为特征.结果表明:①园艺植物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地域特色突出和主题活动可参与性强是游客体验后旅游形象的总体感知;②4,5月和10月为两个客流量高峰期,游客以亲子家庭为主要结伴方式,且赏景、拍照、游玩和亲近认知自然为游客的主要行为特征;③游客的情感态度总体偏向积极,但是也存在少数消极情感,其原因主要有园区拥堵和管理混乱等方面.今后植物园管理方应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管理质量;持续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凝练园区主题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游客行为特征 旅游数字足迹 文本与照片内容分析 宁波植物园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例
4
作者 李瑞 黄梅 +2 位作者 王忠玲 贺一雄 钟林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14,共14页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针对其为公众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却鲜有研究。该研究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典型案例地,采用Amazon Rekognition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分析法、GIS...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针对其为公众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却鲜有研究。该研究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典型案例地,采用Amazon Rekognition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识别和分析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喀斯特山地旅游地具有美学、游憩、生物多样性、地方认同感、文化多元性和教育价值6种CES类型;(2)景区CES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CES热点区呈多核心分布态势,主要集聚在景区北部、中部和南部,且面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形成了公众感知喀斯特峰林群和布依族文化景观的集聚区,而冷点区则少量集聚在景区中部东北向和南部东南向等区域;(3)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高程和NDVI因子是影响总体CES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服务设施密度、村庄密度因子为次要因子,总体CES的多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多于双因子增强的交互类型特征,且自然与社会维度交互因子均提高了总体CES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该研究为明晰和提升公众对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的非物质收益和社会文化福祉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地旅游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照片内容分析 万峰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