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2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颗粒在水、乙醇及煤油中的分散行为特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俊 卢寿慈 +1 位作者 沈健 胡柏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3-587,共5页
采用累积沉降法研究亲水的碳酸钙和疏水的滑石颗粒在水、乙醇及煤油介质中的分散行为特征.研究表明,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行为遵循极性相容原则,即颗粒表面亲液程度强,则分散性好;反之,分散性差.提出了在水和煤油中油酸在颗粒表面... 采用累积沉降法研究亲水的碳酸钙和疏水的滑石颗粒在水、乙醇及煤油介质中的分散行为特征.研究表明,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行为遵循极性相容原则,即颗粒表面亲液程度强,则分散性好;反之,分散性差.提出了在水和煤油中油酸在颗粒表面的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颗粒 吸附模型 乙醇 煤油 分散行为特征
原文传递
超声速燃烧室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宋文艳 刘伟雄 +1 位作者 贺伟 白菡尘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较低飞行M数(M0≤4)下的起动点火问题,利用氢氧燃烧加热脉冲风洞,在超声速燃烧室进口M数M=2、总温T0=960K条件下,分别采用等离子体点火器+先锋氢燃料和大功率等离子体点火器,探索了在超声速燃烧室中,实现煤油点火...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较低飞行M数(M0≤4)下的起动点火问题,利用氢氧燃烧加热脉冲风洞,在超声速燃烧室进口M数M=2、总温T0=960K条件下,分别采用等离子体点火器+先锋氢燃料和大功率等离子体点火器,探索了在超声速燃烧室中,实现煤油点火和稳定燃烧的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点火、凹槽火焰稳定器和从壁面喷射燃料方式,实现了煤油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表明,在燃烧室进口M=2、总温T0=960K时,采用大功率等离子体点火器,不需要先锋燃料,可以直接点燃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等离子体点火器 煤油
下载PDF
高热流条件下超临界压力煤油流过小直径管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志宏 陈听宽 +1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探讨了超临界压力下煤油流过内径为 1.70mm的不锈钢管的传热特性 .实验在压力为 5、 15MPa ,质量流率为 85 0 0~ 5 10 0 0kg·m-2 ·s-1和热负荷高达 5 5 .0MW·m-2 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结果表明 :在内壁温达到拟临界温度... 探讨了超临界压力下煤油流过内径为 1.70mm的不锈钢管的传热特性 .实验在压力为 5、 15MPa ,质量流率为 85 0 0~ 5 10 0 0kg·m-2 ·s-1和热负荷高达 5 5 .0MW·m-2 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结果表明 :在内壁温达到拟临界温度时有拟沸腾现象发生 ;进一步提高热负荷会发生传热恶化 ,加入添加剂能提高临界热负荷 ;在极高热负荷下还会发生第 2次传热强化 ,限制了传热恶化的壁温飞升 .给出了煤油的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 ,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超临界压力 拟沸腾 临界热负荷 强制对流传热 工作压力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料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煤油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志宏 陈听宽 +2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汤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65,70,共5页
得到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流过电加热圆管的传热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壁温升高到拟临界温度后有传热强化现象发生,在极高热负荷下不但没有发生传热恶化,而且会发生第二次传热强化.煤油中加入添加剂能提高烧损热负荷.给... 得到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流过电加热圆管的传热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壁温升高到拟临界温度后有传热强化现象发生,在极高热负荷下不但没有发生传热恶化,而且会发生第二次传热强化.煤油中加入添加剂能提高烧损热负荷.给出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超临界压力 传热强化 传热试验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圆管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勋锋 仲峰泉 +2 位作者 范学军 淮秀兰 蔡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小管道内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湍流模拟采用了RNG k-ε两方程模型和Wolfstein一方程模型结合的两层模型;同时,采用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以及NIST Super-trapp程序库对大庆3号航空煤油的热... 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小管道内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湍流模拟采用了RNG k-ε两方程模型和Wolfstein一方程模型结合的两层模型;同时,采用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以及NIST Super-trapp程序库对大庆3号航空煤油的热物理和输运特性进行了确定。圆管传热的计算条件为:入口压力4 MPa,入口温度300 K,质量流量范围:0.06~0.12 kg/s,壁面热流密度范围:300~700 kW/m2。计算结果显示,煤油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比水、二氧化碳等简单化合物复杂得多。在超临界压力下,煤油的吸热升温导致其热物理特性以及流动特性均发生剧烈变化,其中,雷诺数沿管道方向上升了至少一个量级,而普朗特数下降了一个量级。在加热开始段,煤油的对流传热系数迅速上升;当壁面温度超过其拟临界温度后,对流传热系数略有所回落;随着煤油温度的进一步上升,传热系数又得到明显增强。计算表明,煤油对流换热特性的变化与煤油复杂的高温热物理特性以及湍流流动在近壁区的增强和抑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态+ 煤油 传热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煤油/Span80-Twen60/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晓 刘戈 袁惠根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煤油为油相,以Span80与Twen60为复合乳化剂,对AIBN引发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Rp∝[M]1.50[I]0.69[E]1.56,聚合表观活化能为68.8KJ/mol,并且发现聚... 以煤油为油相,以Span80与Twen60为复合乳化剂,对AIBN引发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Rp∝[M]1.50[I]0.69[E]1.56,聚合表观活化能为68.8KJ/mol,并且发现聚合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恒速期。同时对KPS引发聚合体系亦进行了比较考察。最后对乳胶粒作了初步讨论,发现每个粒子内所含的大分子链数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微乳液聚合 动力学 聚丙烯酰胺 煤油
下载PDF
Co/SiO_2催化剂合成重质烃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海燕 陈建刚 +3 位作者 相宏伟 杨继礼 李永旺 孙予罕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对近期筛选出的一种重质烃合成反应性能良好的Co/SiO2 催化剂进行了 5 0 0h的寿命试验 ,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合成重质烃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但催化剂的活性... 对近期筛选出的一种重质烃合成反应性能良好的Co/SiO2 催化剂进行了 5 0 0h的寿命试验 ,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合成重质烃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但催化剂的活性缓慢下降 ;经原位再生后 ,催化剂活性可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烃产物主要由烷烃组成 ,C5+ 中烯烃仅占 2 2 5 % ,产物主要集中在C12 ~C2 0 馏分段 ,水相产物中含 3 5 6 %~ 6 5 6 %的有机含氧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基催化剂 重质烃 二氧化硅 柴油 合成 合成气 煤油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煤油荷电喷雾特性及喷雾流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军锋 闻建龙 +1 位作者 王 泽 罗惕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7-40,共4页
静电喷雾技术为液体燃料雾化燃烧的节能降排提供了新方法。理论上分析了液滴荷电雾化的机理,研制了非极性燃料的充电装置和荷质比测量装置,对煤油的荷电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首次采用PIV技术对荷电两相喷雾流场进行了测量。试验研... 静电喷雾技术为液体燃料雾化燃烧的节能降排提供了新方法。理论上分析了液滴荷电雾化的机理,研制了非极性燃料的充电装置和荷质比测量装置,对煤油的荷电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首次采用PIV技术对荷电两相喷雾流场进行了测量。试验研究表明,煤油荷电喷雾可以明显改善雾化质量和喷雾流场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荷电喷雾 静电喷雾 雾化 PIV技术
下载PDF
煤油共处理过程中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申峻 凌开成 +1 位作者 邹纲明 王志忠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9,共5页
主要从煤中键的裂解、氢转移机理以及逆反应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在煤液化过程特别是煤油共处理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溶剂、催化剂对氢转移机理的影响, 指出今后应加强对煤油共处理反应机理的研究, 用于指导将来可能... 主要从煤中键的裂解、氢转移机理以及逆反应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在煤液化过程特别是煤油共处理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溶剂、催化剂对氢转移机理的影响, 指出今后应加强对煤油共处理反应机理的研究, 用于指导将来可能的工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处理 煤油 液炭液化
下载PDF
煤油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迪 周进 林志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1-480,共10页
为了深入分析煤油燃料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采用富氧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通过试验得到爆震波的时域、频域特征,对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中爆震波的起爆过程和稳定后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利用基于激光散射相位多普勒分析(P... 为了深入分析煤油燃料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采用富氧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通过试验得到爆震波的时域、频域特征,对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中爆震波的起爆过程和稳定后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利用基于激光散射相位多普勒分析(PDA)技术对雾化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喷注器出口不同平面处煤油液滴速度与直径的统计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流量为78g/s,氧气流量为224.0g/s,空气流量为72.5g/s,当量比为1.083时,燃烧室在单波模态下工作,爆震波传播频率为0.904k Hz,平均转速为649m/s。使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当煤油流量为81.8g/s,氧气流量为231.8g/s,当量比为1.222时,燃烧室在双波模态下工作,爆震波传播频率为5.882k Hz,平均转速为1848m/s,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非定常性。在当量比为0.805~0.908的富氧工况下,随着氧化剂中含氧量的增加,爆震波的速度逐步增大,最终达到2440m/s;在当量比为1.057~1.220的富燃工况下,随含氧量的增加爆震波速度呈现线性增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 煤油 雾化流场 时域/频域分析 工作特性
下载PDF
电导率法研究煤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贻建 张志庆 +1 位作者 苑世领 徐桂英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氯代吡啶和异十八醇聚氧乙烯 (15 )醚为乳化剂 ,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煤油 水乳状液 ,探讨了同种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 ,煤油 水的比为 1∶1(V V)的乳状液中富油相 (上相 )和富水相 ...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氯代吡啶和异十八醇聚氧乙烯 (15 )醚为乳化剂 ,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煤油 水乳状液 ,探讨了同种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 ,煤油 水的比为 1∶1(V V)的乳状液中富油相 (上相 )和富水相 (下相 )的电导率变化规律 ,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相同浓度下 ,体系富油相和富水相的电导率变化规律 ;并且测定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 ,体系富油相和富水相的电导率变化 ,从中找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种类及复配类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乳状液 稳定性 电导率 油/水体系
下载PDF
激波管研究煤油/空气混合气的自着火特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英佳 黄佐华 +1 位作者 王金华 徐胜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3,共9页
利用反射激波方法开展了煤油/空气混合气在温度为1445~1650K,压力为0.1MPa,当量比为1.0条件下的着火滞燃期研究.采用拉瓦尔喷管雾化装置雾化煤油形成气溶胶,入射激波促使煤油气溶胶快速蒸发和扩散,反射激波诱导煤油/空气混合... 利用反射激波方法开展了煤油/空气混合气在温度为1445~1650K,压力为0.1MPa,当量比为1.0条件下的着火滞燃期研究.采用拉瓦尔喷管雾化装置雾化煤油形成气溶胶,入射激波促使煤油气溶胶快速蒸发和扩散,反射激波诱导煤油/空气混合气着火.利用ICCD冻结煤油/空气混合气着火流场,进行着火特性的可视化分析.初始温度增加,煤油/空气混合气着火变强,温度小于1515K时,在整个观察范围内,火焰呈现连续但不规律形态,温度大于1560K时,火焰呈平面但不连续形态.实验结果表明:煤油/空气混合气的着火滞燃期随初始温度的增加而缩短,在整个研究范围内,煤油/空气混合气的总活化能未发生变化.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很好.本文提出了新的三组分(10%甲苯/10%乙苯/80%正葵烷)煤油替代品,并使用Honnet机理进行着火滞燃期的数值模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吻合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反应H+O2〈=〉OH+O对着火滞燃期的敏感性系数最高,随着温度增加,敏感性系数随之增加.CH,的消耗反应对整个链分支反应起促进作用,正葵烷的脱氢反应对整个链反应起抑制作用.基元反应速率(ROP)和瞬态放热率分析得出:H+O2〈=〉OH+O和O+H2〈=〉OH+H是OH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同时也是着火过程中主要吸热反应,链终止反应R3是着火过程中主要的放热反应.火焰结构分析表明CO和H2O出现在主燃之前,并导致初始压力在显著着火之前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管 着火滞燃期 煤油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膨胀石墨对各种油类的吸附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18
13
作者 Michio INAGAKI Tomoya NAGATA +1 位作者 Taisuke SUWA Masahiro TOYODA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吸附率(有效吸附系数)Ks和饱和吸附量msat的测量,描述了粘度为0.001Pa.s^0.850Pa.s的各种油类在膨胀石墨柱中的吸附动力学,发现吸附率Ks对油类粘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吸入膨胀石墨柱中的饱和吸附量msat几乎恒定在50kg/kg,该值略低... 通过对吸附率(有效吸附系数)Ks和饱和吸附量msat的测量,描述了粘度为0.001Pa.s^0.850Pa.s的各种油类在膨胀石墨柱中的吸附动力学,发现吸附率Ks对油类粘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吸入膨胀石墨柱中的饱和吸附量msat几乎恒定在50kg/kg,该值略低于由膨胀石墨块直接浸渍在油中测得的吸附容量,这是由于所吸附的油沿膨胀石墨柱高度存在重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重油 煤油 膨胀石墨 动力学 粘度
下载PDF
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相流场数值研究 (Ⅲ)煤油在超燃流场中的多步化学反应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生洪 徐胜利 刘小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深入分析了煤油代用燃料C12H23的17组分30步反应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内的细观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1) 该化学反应模型比较合理地描述了煤油在超燃流场内的裂解、点火、裂解产物的燃烧以及和NOX的生成等基本规律和特... 深入分析了煤油代用燃料C12H23的17组分30步反应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内的细观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1) 该化学反应模型比较合理地描述了煤油在超燃流场内的裂解、点火、裂解产物的燃烧以及和NOX的生成等基本规律和特征, 其中对于OH分布特征的预示和文献的利用PLIF的物理观测结果一致。不过, 其单步裂解机制对温度场的预估偏高。(2) 对导流型凹槽内的化学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 导流槽由于加强了凹槽外氧气向凹槽内的输运, 使得凹槽内的燃烧得以强化, 生成的CO2 偏多。(3) 煤油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对于准确预示和评价煤油在超燃发动机内的燃烧状况及发动机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煤油 超音速燃烧 导流型凹槽 模型
下载PDF
AO捕收剂对稀缺难浮煤泥的捕收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荀海鑫 康文泽 刘松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120,124,共4页
针对稀缺难浮煤浮选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AO捕收剂。利用微量热仪、接触角测定仪、微电泳仪等仪器研究对比了AO捕收剂、煤油、柴油对稀缺难浮煤泥的捕收作用,并进行了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明:AO捕收剂与难浮煤泥作用的润湿热、接触角均... 针对稀缺难浮煤浮选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AO捕收剂。利用微量热仪、接触角测定仪、微电泳仪等仪器研究对比了AO捕收剂、煤油、柴油对稀缺难浮煤泥的捕收作用,并进行了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明:AO捕收剂与难浮煤泥作用的润湿热、接触角均大于煤油和柴油;AO捕收剂与煤样作用前后的等电点变化值也大于煤油、柴油与煤样作用的变化值;在浮选精煤灰分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选用AO捕收剂后,开滦煤样和双鸭山煤样的浮选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可燃体回收率均高于煤油、柴油与煤样作用后的平均值,表明AO捕收剂的浮选效果高于柴油和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难浮煤 浮选 AO捕收剂 煤油 柴油
下载PDF
煤油超音速燃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余勇 丁猛 +4 位作者 刘卫东 梁剑寒 沈赤兵 周进 王振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在地面直连式试车台上,研究了煤油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燃烧性能。通过测量模型发动机壁面压力分布,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的煤油点火燃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为0.27~1.46的大范围内,煤油在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中能够成功点... 在地面直连式试车台上,研究了煤油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燃烧性能。通过测量模型发动机壁面压力分布,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的煤油点火燃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为0.27~1.46的大范围内,煤油在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中能够成功点火,支板和凹腔对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的点火及稳定燃烧有重要作用,少量氢气的喷入对煤油的点火燃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厚的支板、过高的当量比、模型发动机第一级燃烧室加入燃料过多会使发动机壅塞,影响隔离段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加热器喷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 碳氢燃料 直连式试验 超音速燃烧 煤油 点火燃烧性能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NH_3·H_2O皂化P_20_4/煤油体系微乳液(反向胶束)的溶水性能及其对V(Ⅳ)的萃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曾平 雷昱 +2 位作者 王桂清 余钟芳 李三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9-23,共5页
研究了氨水(NH3·H2O)皂化P204/煤油体系形成的微乳液的相区和粘度变化,溶水能力,无机盐对溶水能力的影响,以及萃取V(Ⅳ)的机理和萃取效率.
关键词 煤油 溶剂萃取 微乳液 氨水 酸性磷酸酯 溶水性
下载PDF
用二氧化氯煤油脱硫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景贤 庄礼秋 方壮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用强氧化性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对煤油中的硫醇、硫醚氧化[1,2],使有机硫氧化成无机硫,再通过洗涤除去,达到降低煤油总硫含量,生产无臭煤油。研究了ClO2溶液的加入量、pH、反应时间和ClO2酸性活化剂对脱硫的影响... 用强氧化性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对煤油中的硫醇、硫醚氧化[1,2],使有机硫氧化成无机硫,再通过洗涤除去,达到降低煤油总硫含量,生产无臭煤油。研究了ClO2溶液的加入量、pH、反应时间和ClO2酸性活化剂对脱硫的影响。在常温下,当煤油中ClO2溶液加入量为20%(m)、pH为5.5—6、反应时间30min、用草酸作酸性活化剂,煤油中总硫含量可从58.64mg/L降至5.04mg/L,脱硫率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煤油 脱硫
下载PDF
双燃式冲压发动机中富油燃气射流的超燃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司徒明 王春 陆惠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在空气流量 1 2kg s左右的地面连管试验台上 ,研究了双凹槽结构的超燃室中多股高温富油燃气射流的超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超燃点火可靠 ,火焰稳定 ,超燃效率可达 0 8以上。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超音速燃烧 煤油 富油燃气 射流 超音速飞机
下载PDF
三烷基氧膦(TRPO)萃取有机羧酸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运东 李玉鑫 +1 位作者 李振宇 戴猷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络合萃取法对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选择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为分离对象,三烷基氧膦 (TRPO)为络合剂,煤油为稀释剂,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溶质的pKa对络合萃取平衡影... 络合萃取法对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选择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为分离对象,三烷基氧膦 (TRPO)为络合剂,煤油为稀释剂,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溶质的pKa对络合萃取平衡影响起主导作用。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表明,TRPO萃取有机羧酸为氢键溶剂化历程,负载有机酸的TRPO中的P=O吸收峰的位移与有机羧酸的酸性有关。采用质量作用定律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平衡分配系数的表达式,模型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萃取 甲酸 乙酸 卤代酸 三烷基氧膦 络合剂 分离 有机羧酸 煤油 稀释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