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模型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迎春 曹代勇 邓觉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1,共3页
煤层稳定性分类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勘探工程布设的合理性及勘探效果,同时,还关系到矿井建设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开采方式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现有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 煤层稳定性分类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勘探工程布设的合理性及勘探效果,同时,还关系到矿井建设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开采方式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现有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趋势面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趋势变异法对煤层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思路。该思路不仅考虑了不同煤层厚度变化的离散程度,而且还考虑了煤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定量评价 趋势面分析 数理统计
下载PDF
嵩山井田二_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宏伟 《中州煤炭》 2009年第6期33-35,共3页
结合生产矿井相关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嵩山井田内二1煤层属较稳定至不稳定类型。二1煤层厚度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且受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制约,即远离潮道砂体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对稳定,较早地形成了潮坪沉积,煤层相应... 结合生产矿井相关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嵩山井田内二1煤层属较稳定至不稳定类型。二1煤层厚度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且受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制约,即远离潮道砂体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对稳定,较早地形成了潮坪沉积,煤层相应较厚,而薄煤带多分布在潮道砂体之上。NW向断裂的剪切扭动及重力滑动构造的叠加作用,导致二1煤层厚度重新调整。滑动构造的前缘部位煤层相应较薄,向北于滑动构造的影响带、正常带煤层较厚,并呈EW向展布,于嵩山断层附近,薄厚煤带呈NW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1 煤层 嵩山井田 煤厚变化 煤层稳定性 找煤
下载PDF
淮南阜凤逆冲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萍 殷广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1,91,共5页
以淮南煤田新集煤矿井田13-1#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据对98个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井田推覆体内和原地系统内13-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达到34%和30%,超过邻近的未受大型推覆构造影... 以淮南煤田新集煤矿井田13-1#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据对98个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井田推覆体内和原地系统内13-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达到34%和30%,超过邻近的未受大型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以及淮南其他井田该煤层厚度的变异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煤层厚度 煤层稳定性
下载PDF
现代化矿井的煤层稳定性评价信息系统 被引量:8
4
作者 曹代勇 傅正辉 周云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4,共3页
针对现代化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研究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数学 -地质模型 ,进行煤层稳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 ,开发了煤层稳定性评价信息系统 ,该系统具有煤层稳定性参数计算、全区综合评价。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可视化 矿井地质 评价信息系统
下载PDF
胡襄煤田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东 王思科 +2 位作者 张硕 苗书雷 李文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根据河南胡襄煤田勘探钻孔资料,对煤层的稳定性和煤厚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二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81,厚度变异系数为39%,属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的中厚-厚煤层;二2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1%,属稳定的全区可采... 根据河南胡襄煤田勘探钻孔资料,对煤层的稳定性和煤厚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二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81,厚度变异系数为39%,属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的中厚-厚煤层;二2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1%,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的中厚-厚煤层;区内煤层厚度呈现东部厚西部薄的分布特征,局部出现无煤带或薄煤带;影响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成煤时期地壳的不均匀沉降、成煤后期的古河流冲刷与断裂构造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襄煤田 煤层稳定性 煤层厚度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的定性与定量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建芳 《山西煤炭》 2014年第10期4-6,共3页
煤层稳定性是影响煤矿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煤层发生分叉、增厚、变薄等变化,直接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仅以传统的定性方式评价会因人而异,难以区分界限,文章以申南凹煤矿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对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使煤层稳定... 煤层稳定性是影响煤矿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煤层发生分叉、增厚、变薄等变化,直接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仅以传统的定性方式评价会因人而异,难以区分界限,文章以申南凹煤矿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对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使煤层稳定性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炭回采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永兴 杨宝贵 +1 位作者 于健浩 陈磊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7,共3页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和基础能源,对各煤炭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煤炭回采率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大量实例和前人总结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煤炭回采率的四个重要因素——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采煤方法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和基础能源,对各煤炭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煤炭回采率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大量实例和前人总结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煤炭回采率的四个重要因素——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采煤方法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炭回采率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率 煤层稳定性 采煤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地质统计法在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彭华 《山西煤炭》 2002年第2期51-53,56,共4页
阐述了地质统计法中半变差函数各参数的地质意义 ,并利用其建立了煤层稳定性评价指数 ,对煤峪口矿 14号煤层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 半变差函数 煤层稳定性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贵州某煤矿露天采区龙潭组上段可采煤层特征及对比分析
9
作者 李翔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6期157-159,共3页
文章研究中采用以标志层和测井曲线为主、煤层间距为辅的综合方法,对龙潭地层上段可采煤层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测井曲线中16、18煤层及标志层L7、L9的物性特征明显,在煤岩层对比中有良好效果,标志层L7可作为16煤层直接标... 文章研究中采用以标志层和测井曲线为主、煤层间距为辅的综合方法,对龙潭地层上段可采煤层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测井曲线中16、18煤层及标志层L7、L9的物性特征明显,在煤岩层对比中有良好效果,标志层L7可作为16煤层直接标志,标志层L9可作为18煤层直接标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标志层明显,16、18煤层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对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可采煤层 煤层对比 煤层稳定性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判定主要参数选用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永雷 王显民 别立珍 《山东煤炭科技》 2008年第2期35-36,共2页
对规范不同的理解,在实际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论使规范将失去规范的作用,甚至死扣规范,将会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正确理解规范,灵活运用规范,对指导实际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活用规范 紧扣规范 煤层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评价程序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强 《煤矿现代化》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本文介绍了生产矿井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两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VB语言编制程序进行煤层稳定性的评价。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评价程序 可采指数 变异系数
下载PDF
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可采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忠英 李文成 +1 位作者 丁成旺 李培庚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6期163-171,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主要物性参数以及一井田和二井田煤层的稳定性以及可采性。分析了矿区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视电阻率、自然伽马、伽马—伽马、自然电位、声波速度、矿区内地球物理测井异常组合特征等相关特征,采用“煤层...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主要物性参数以及一井田和二井田煤层的稳定性以及可采性。分析了矿区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视电阻率、自然伽马、伽马—伽马、自然电位、声波速度、矿区内地球物理测井异常组合特征等相关特征,采用“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见煤点可采系数”2个定量参数,结合“煤层结构”定性标准和煤类、煤质指标,综合评价煤层的稳定程度;采用面积、可采系数和见煤点可采性指数综合评价区内煤层的可采性。研究为矿区建设(设计)提供资源保证和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视电阻率 自然伽马 煤层稳定性 煤层可采性
下载PDF
淮北刘店煤矿岩浆侵入对7煤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胜军 张帅 刘文中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29,共4页
刘店煤矿7煤层遭岩浆侵蚀严重,致使煤层结构和厚度发生改变。采用煤厚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层厚度稳定性。通过对比岩浆侵蚀前后煤层的厚度及其结构变化,探究了岩浆侵蚀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侵蚀致使煤层厚度变薄,部分煤... 刘店煤矿7煤层遭岩浆侵蚀严重,致使煤层结构和厚度发生改变。采用煤厚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层厚度稳定性。通过对比岩浆侵蚀前后煤层的厚度及其结构变化,探究了岩浆侵蚀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侵蚀致使煤层厚度变薄,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同时由于岩浆穿插使煤层成为多个分层,降低了煤层的稳定性。断层是岩浆运移的主要通道,岩浆的侵入中心在断层F34与F32的交汇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蚀 煤层稳定性 变异系数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广标 陈萍 《江西煤炭科技》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煤层稳定性是确定煤矿勘探类型的重要参数,是决定勘探密度和储量计算的可靠性指标。根据可采指数、变异系数以及变概比的计算,新集一矿煤层稳定性依次为13-1、1、13-1推覆体、1上、20。1煤层北厚南薄,厚度变化区域性明显,分区计算得出1... 煤层稳定性是确定煤矿勘探类型的重要参数,是决定勘探密度和储量计算的可靠性指标。根据可采指数、变异系数以及变概比的计算,新集一矿煤层稳定性依次为13-1、1、13-1推覆体、1上、20。1煤层北厚南薄,厚度变化区域性明显,分区计算得出1煤层为稳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可采指数 煤层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采煤方法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强 袁飞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1期23-24,26,共3页
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矿的生产效率、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煤矿企业需加强对采煤方法和开采技术的深入研究。采煤方法的选择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 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矿的生产效率、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煤矿企业需加强对采煤方法和开采技术的深入研究。采煤方法的选择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对采煤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采煤工艺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为企业选择采煤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方法 煤层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
下载PDF
新疆皮里青矿区C组煤层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挺 《能源与环境》 2016年第2期100-101,105,共3页
根据新疆伊宁市皮里青矿区可采煤层相关参数,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对该矿区可采煤层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皮里青矿区C组煤层C_(10)、C_6、C_5、C_3皆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C4煤层为稳定煤层;C_2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 根据新疆伊宁市皮里青矿区可采煤层相关参数,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对该矿区可采煤层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皮里青矿区C组煤层C_(10)、C_6、C_5、C_3皆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C4煤层为稳定煤层;C_2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不稳定煤层;C_1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定性、定量评价 C组煤层 皮里青矿区
下载PDF
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健春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10期273-273,274,共2页
文章阐述了牛栏山煤矿15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和III3标志层特征。同时,通过对影响煤层赋存状况较大的3号倾伏向斜、4号倾伏背斜、F14、F12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及钻孔和井巷揭露资料等综合研究分析,认为15号煤层在个别块段的稳定性较好,属局... 文章阐述了牛栏山煤矿15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和III3标志层特征。同时,通过对影响煤层赋存状况较大的3号倾伏向斜、4号倾伏背斜、F14、F12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及钻孔和井巷揭露资料等综合研究分析,认为15号煤层在个别块段的稳定性较好,属局部可采煤层,具有一定的经济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特征 煤层稳定性 煤层可采性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杨家坪井田煤层稳定性的定量与定性评价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玉明 舒建生 《陕西煤炭》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充分利用陕西省彬长矿区杨家坪井田160个钻孔煤层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数理统计定量分析和常规定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进行了评价,二者结果一致,对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研究煤层稳定程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杨家坪井田 煤层稳定性 定量与定性
下载PDF
陕北矿区煤层稳定性及环境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高阳 《中国矿业》 2022年第7期82-87,共6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因地质因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同时煤矿的开采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本文针对陕北矿区煤层稳定性及环境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以陕北榆林市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可采煤层进行稳定...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因地质因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同时煤矿的开采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本文针对陕北矿区煤层稳定性及环境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以陕北榆林市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可采煤层进行稳定性评价;为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进一步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对煤层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煤层的平均厚度、可采指数、变异系数和变概比指标结果,由此得到煤层的稳定性评价结果。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可以发现,该煤矿的5号煤层和3^(-2)号煤层属于稳定性煤层,而4号煤层属于较稳定煤层,该煤矿的开采前景良好。针对研究区域存在的水污染、生态污染、固体材料污染等情况,提出污水处理、生态种植、矸石处理等方面的治理技术,合理治理该研究区域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本文研究以期为煤层稳定性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矿区 煤层稳定性 环境治理 定量评价 榆林市
下载PDF
煤层稳定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丙杰 张宏伟 郭嗣琮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9-43,共5页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研究了不同类型煤层稳定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在分析煤层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层稳定性评价的特征因子,构建了不同类型煤层的模糊评价语言模式及其隶属函数,提出了煤层稳定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方...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研究了不同类型煤层稳定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在分析煤层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层稳定性评价的特征因子,构建了不同类型煤层的模糊评价语言模式及其隶属函数,提出了煤层稳定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煤层稳定类型的定量划分和归属判定,可为煤层的可采性分析、开采安全性评价以及采煤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稳定性 模糊模式识别 量化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