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彦 贾晓斌 +1 位作者 施亚芳 黄一平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比较了超声、煎煮、索氏提取三种处理方法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含量。结果 :索氏提取可促使水解完全 ,使测得的丹参素含量最高。结论 :索氏提取法作为丹参药...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比较了超声、煎煮、索氏提取三种处理方法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含量。结果 :索氏提取可促使水解完全 ,使测得的丹参素含量最高。结论 :索氏提取法作为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结果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含量测定 提取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声 煎煮 索氏提取
下载PDF
基于TLR7/8介导的IFN-α/β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麻黄先煎之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的机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世鹰 何谷良 +8 位作者 卢芳国 李玲 张波 戴冰 魏科 陈山泉 宁毅 胡珏 吴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8-1193,共6页
目的:基于TLR7/8介导的IFN-α/β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麻黄先煎之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效应机制。方法:以TLR7/8激活剂(R848)、抑制剂(抗体TLR7和抗体TLR8)干预的小鼠巨噬细胞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流感病毒干预小鼠巨噬细胞24、48h... 目的:基于TLR7/8介导的IFN-α/β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麻黄先煎之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效应机制。方法:以TLR7/8激活剂(R848)、抑制剂(抗体TLR7和抗体TLR8)干预的小鼠巨噬细胞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流感病毒干预小鼠巨噬细胞24、48h的IFN-α/β分泌水平。以流感病毒干预的小鼠巨噬细胞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麻黄先煎之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干预24、48h的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IFN-α/β分泌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大鼠血清组及胎牛血清组比较,TLR7/8激活剂(R848)与流感病毒干预24、48h的RAW264.7细胞IFN-α和IFN-β分泌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病毒干预组比较,四药同煎及麻黄先煎20、25、30min之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作用24、48h后,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巨噬细胞IFN-α/β的分泌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四药同煎组比较,在含药血清作用48h的时间点,麻黄先煎25min之麻杏石甘汤组IFN-α分泌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对TLR7/8介导的IFN-α/β蛋白分泌水平有明显的上调作用,麻杏石甘汤能够下调流感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IFN-α/β分泌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作用48h时间点,麻黄先煎25min之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对IFN-α分泌水平的调节作用优于四药同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Toll样受体 IFN-Α IFN-Β 麻杏石甘汤 煎煮 先煎
原文传递
大黄煎煮过程的化学变化初探 被引量:27
3
作者 苏子仁 曾元儿 +4 位作者 周华 魏俊峰 粱远园 吕雪斌 刘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了解大黄煎煮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煎煮前后生药、煎液及药渣中的各种蒽醌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生药煎煮后各种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这种现象可能与结合蒽醌的水解,游离蒽醌... 目的:了解大黄煎煮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煎煮前后生药、煎液及药渣中的各种蒽醌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生药煎煮后各种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这种现象可能与结合蒽醌的水解,游离蒽醌的降解以及蒽醌间的相互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煎煮 蒽醌 化学变化 中药 炮制
下载PDF
中药煎煮的容器、溶媒、时间、火候因素 被引量:29
4
作者 卢芳国 张世鹰 +3 位作者 吴治谚 邹莉 罗宁 何清湖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中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中药煎煮质量不仅影响疗效,更影响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的发挥。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哲学辩证思想。从容器、溶媒、时间、火候等方面探讨中药煎煮中体现的哲学性,认为在煎煮... 中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中药煎煮质量不仅影响疗效,更影响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的发挥。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哲学辩证思想。从容器、溶媒、时间、火候等方面探讨中药煎煮中体现的哲学性,认为在煎煮过程中要根据处方所用中药的特点"辨药施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剂 煎煮 容器 溶媒 火候
原文传递
HPLC-Q-TOF-MS分析附子的化学成分及煎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志芳 唐小龙 +5 位作者 罗恒 张意涵 刘云华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对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鉴定并探究其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鉴定附子生物碱成分,基于溶出率分析附子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鉴定了附子中的36个生物碱成分,并测定了其... 目的:对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鉴定并探究其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鉴定附子生物碱成分,基于溶出率分析附子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鉴定了附子中的36个生物碱成分,并测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变化.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等)迅速降低,约2h几乎检不出;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羟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去氧乌头原碱、脱水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先逐渐升高,6~8h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酯型原碱(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一直持续升高;其他原碱先逐渐升高,6~8h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对附子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附子煎煮过程中各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附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成分分析 煎煮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经方大黄煎煮与用量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7-618,共2页
经方中煎煮大黄能否恰到好处,选择用量能否切中病机,都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煎煮必须因疾病属性及病机而确定时间长短,且不可一概而论,不及则无济于病,太过则适得其反;用量只有遵循张仲景经方一两按3g计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关键词 张仲景 经方 大黄 煎煮 用量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洪元 姜晓群 陈贤琼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1-3,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水提工艺进行研究,认为采用黄连、黄柏共煎及黄芩栀子共煎的分煎法较好,并得出黄连、黄柏共煎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20倍,煎煮次数3次,煎煮时间90min;黄芩、栀子共煎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20倍,煎煮...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水提工艺进行研究,认为采用黄连、黄柏共煎及黄芩栀子共煎的分煎法较好,并得出黄连、黄柏共煎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20倍,煎煮次数3次,煎煮时间90min;黄芩、栀子共煎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20倍,煎煮次数3次,煎煮时间15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煎煮 黄芩甙 黄连解毒汤 胶囊
下载PDF
中药饮片煎煮过程中吸水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穆兰澄 仝小林 +5 位作者 刘峰 益德元 詹玉石 王丽霞 沈鸿 汪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测定中药单味与复方饮片煎煮过程中的吸水量。方法:通过对50种中药饮片和3个经方在煎煮过程中的吸水量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用药部位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比较整体复方实测吸水量与按吸水系数计算所得吸水量之间差异。结果:不同用药... 目的:测定中药单味与复方饮片煎煮过程中的吸水量。方法:通过对50种中药饮片和3个经方在煎煮过程中的吸水量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用药部位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比较整体复方实测吸水量与按吸水系数计算所得吸水量之间差异。结果:不同用药部位的饮片吸水系数差异较大,复方实测吸水量与计算所得吸水量误差较小。结论:建议将单味饮片吸水系数作为饮片的属性之一输入计算机系统,利用微机系统计算处方总的吸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吸水系数 吸水量 煎煮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思思 马增春 +5 位作者 梁乾德 王宇光 谭洪玲 肖成荣 张伯礼 高月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94-900,共7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煎煮 液质联用
下载PDF
Maillard反应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超 王淳 +3 位作者 李青 夏磊 宋志前 刘振丽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综述Maillard反应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在中药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Maillard反应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Maillard反应产物的生物活性强弱与底物种类和反应条件有关;中药加工过程存在Mai... 目的:综述Maillard反应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在中药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Maillard反应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Maillard反应产物的生物活性强弱与底物种类和反应条件有关;中药加工过程存在Maillard反应,其产生的共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是Maillard反应的典型产物之一。结论:研究这些反应的特点,对于阐明中药功效和确定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中药加工 煎煮 炮制 5-羟甲基糠醛
原文传递
煎煮时间对麻黄中麻黄碱溶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爱华 张俊慧 +1 位作者 陆晓和 张兴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44-45,共2页
煎煮时间对麻黄中麻黄碱溶出率的影响马爱华,张俊慧,陆晓和,张兴辉(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210002)麻黄为临床常用解表中药,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L-麻黄碱、D-伪麻黄碱和少量挥发油。药... 煎煮时间对麻黄中麻黄碱溶出率的影响马爱华,张俊慧,陆晓和,张兴辉(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210002)麻黄为临床常用解表中药,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L-麻黄碱、D-伪麻黄碱和少量挥发油。药理实验证明,麻黄碱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溶出率 煎煮 时间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附子生物碱的煎煮减毒机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平 陈益民 +2 位作者 陈佳 童鸿斌 许志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7-1092,共6页
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附子中生物碱指纹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附子煎煮减毒的机理研究。基于质谱特征鉴定了生物碱标准品在加热回流过程中产生的6种降解产物,确定了双酯型生物碱的煎煮条件降解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附子饮片... 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附子中生物碱指纹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附子煎煮减毒的机理研究。基于质谱特征鉴定了生物碱标准品在加热回流过程中产生的6种降解产物,确定了双酯型生物碱的煎煮条件降解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附子饮片煎煮不同时间条件下生物碱的指纹变化,结果表明,长时间煎煮可明显降低双酯型生物碱和生物脂碱的浓度,为附子的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生物碱 附子 煎煮 减毒机理
下载PDF
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韩丽 谢秀琼 +1 位作者 杨明 韦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素钠、总酚酸含量及固形物收率为指标,对丹参动态阶段逆流提取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提取单元组数等技术参数进行筛选,并与普通温浸、煎煮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丹参动态阶段连续... 目的:研究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素钠、总酚酸含量及固形物收率为指标,对丹参动态阶段逆流提取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提取单元组数等技术参数进行筛选,并与普通温浸、煎煮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丹参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在保证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情况下,溶媒用量较温浸法、煎煮法减少2/3,固形物量降低23.9%,同时低温提取有效防止了丹参酚酸类成分的降解或聚合。结论:为对热不稳定的丹参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后续分离纯化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动态阶段连续逆流提取 温浸 煎煮
下载PDF
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树和 闫斌 +8 位作者 陈洪燕 陈闻捷 孙婉瑾 周从辉 朱田密 黄正德 陈蕾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3-948,共6页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麻杏石甘汤进行煎煮实验验证这两种数学模型。结果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1为Y复方=(0.0004 X复方+0.9964)±0.004883×√198/197+(X-复方-20.7)^2/57330.46;以麻杏石甘汤中4种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的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2为Y麻杏石甘汤=(0.0005 X麻杏石甘汤+0.9938)±0.010113×√5/4+(X-麻杏石甘汤-14.67)^2/424.41,麻杏石甘汤验证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均在这两种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及水解机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龚又明 邓广海 +3 位作者 郑显辉 覃军 罗明超 王芳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4期9-15,共7页
目的观察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变化和水解,探索生附子煎煮减毒的机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生附片煎煮前后7种成分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变化;采用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 目的观察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变化和水解,探索生附子煎煮减毒的机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生附片煎煮前后7种成分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变化;采用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模拟煎煮过程,考察不同温度和水解时间对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观察酯型生物碱煎煮前后水解程度,分析其降解率和稳定性,并确定其水解产物。结果生附片煎煮前后含量测定HPLC图中确定8个色谱峰,生附片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为1.756 mg/g,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724 mg/g,煎煮1 h后,其含量分别为0.026 mg/g和1.961 mg/g;对照品水解试验HPLC图中确定10个色谱峰,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对照品50℃水解30 min,其降解率分别为18.72%,4.85%,28.91%,50℃水解1 h,其降解率分别为33.3%,6.99%,40.14%,100℃水解30 min以上,其降解率均为100.00%;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50℃水解1 h后的含量基本不变,100℃水解1 h,其降解率分别为63.31%,42.36%,64.15%,100℃水解2 h以上,其降解率均为100.00%;根据对照品水解过程中的降解率大小,确定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结论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在50℃下即发生水解,100℃下30 min可水解完全,单酯型生物碱在50℃下较稳定,100℃下2 h即可水解完全。生附片煎煮过程是一个溶出与降解的动态过程,煎煮1 h后双酯型生物碱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附子 生物碱 煎煮 水解规律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HPLC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束雅春 秦昆明 +2 位作者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0-62,共3页
目的:利用HPLC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为规范含荆芥复方汤剂的临床煎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胡薄荷酮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荆芥饮片煎煮5,10,20,30,45 min后水煎液中胡薄荷酮... 目的:利用HPLC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为规范含荆芥复方汤剂的临床煎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胡薄荷酮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荆芥饮片煎煮5,10,20,30,45 min后水煎液中胡薄荷酮的含量。结果:不同煎煮时间对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有较大影响,胡薄荷酮成分在煎煮30 min后已基本消失。结论:应充分尊重中药传统煎煮方法的特殊要求,对于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应后下,且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荆芥饮片的煎煮时间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煎煮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35,共3页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则结合相关实物测量值确定其用量,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据现有文献可以计算出剂量的88首汤剂的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有63首方加水量(mL)/剂量(g)的值在5~10,约占71.6%;并探讨了影响加水量的其他因素;结合现代煎药特点,认为《伤寒论》中煎药方法在现今条件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剂量 煎煮
下载PDF
细辛用量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董良杰 王树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40,共4页
首先对“细辛不过钱”说进行了澄本求源 ,此说只是细辛用量的特殊规律 ,而不是普遍规律。以《伤寒杂病论》为准绳 ,凭各家考证汉今衡量为依据 ,揆当代临床细辛用量为契机 ,对细辛用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是 :细辛用量 ,即常用量为 9g~ 1... 首先对“细辛不过钱”说进行了澄本求源 ,此说只是细辛用量的特殊规律 ,而不是普遍规律。以《伤寒杂病论》为准绳 ,凭各家考证汉今衡量为依据 ,揆当代临床细辛用量为契机 ,对细辛用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是 :细辛用量 ,即常用量为 9g~ 1 5 g,此剂量为煎煮剂量 ,并非丸散剂或单味研末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剂量 常用量 单味 煎煮 《伤寒杂病论》 散剂 规律 契机 依据
下载PDF
中药汤剂煎煮与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关晓娟 吴查青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5期378-379,共2页
依从性是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是诊疗过程的最后环节,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煎煮 用药依从性 药学服务
下载PDF
四君子汤传统煎煮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秋香 郁红礼 +4 位作者 吴皓 潘耀宗 宫乐 赵腾斐 尤奋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优化四君子汤传统煎煮的工艺,探索中药汤剂煎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汤剂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甘草酸的量,汤剂的相对密度和浸出物为指标,药物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及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3)正交... 目的优化四君子汤传统煎煮的工艺,探索中药汤剂煎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汤剂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甘草酸的量,汤剂的相对密度和浸出物为指标,药物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及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3)正交设计对四君子汤传统煎煮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优选。并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三个指标优选人参另煎的工艺,并比较人参另煎和不另煎对汤剂质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煎煮器具(砂锅、养生壶、不锈钢锅)和煎煮火候(先武后文、一直文火)对汤剂质量的影响。结果优选工艺为人参须另煎,将人参置于砂锅或养生壶中,加12倍量的水浸泡2 h,用文火,煎煮60 min,煎煮2次。其余三味药另置于砂锅或养生壶中,加12倍量的水浸泡2 h,用文火,煎煮60 min,煎煮2次。合并药液。结论优选出的煎煮工艺稳定可行,能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保证汤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煎煮 正交试验 人参皂苷 甘草酸 煎煮器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